高华: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开始,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
那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国民党失败原因:政治反动说 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的三民主义,长期进⾏内战与⼈民为敌。
国民党失败原因:经济崩溃说 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消耗⽽陷⼊严重危机,币制改⾰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为⽣存⽃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国民党失败原因:未来制度创新终⾄合法性危机 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的⼈⼝压⼒和⾃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临来⾃外国列强、地⽅势⼒和民间社会三⽅⾯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改⾰以满⾜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发⽣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下⽽上兴起的⾰命⼒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国民党失败原因:全能主义政治推⾏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上溯⾄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30年代的权⼒分散和政治⽆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纷争剧烈。
南京政府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受到内部倾轧和内战的困扰。
虽然应付了这些危机,但本来可用于国家重建的经历和资源,却被大大的消耗掉了。
南京政府要不是两次从张学良处获得了帮助的话,命运或许就更不一样了。
2.宣传工作很差。
共产党在拯救、建立新中国伤所使用的方法和口号较之国民党相比对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而言更具有诱惑力,更容易被广大普通民众响应。
3.虚有其表的军事力量内战中,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徒有其表,虽然国民政府此时在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上比以往更加精良,但却是一直疲惫不堪的军队。
这支军队在最后也只是靠着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对盟军即将胜利的憧憬而继续奋斗。
日本的头像给了他们解脱感。
这是对他们来说:内战?!开什么玩笑!4.美国调停和援助的失败美国在抗战头四年如果能加大对华的援助力度或许可以使国民党的财政悲惨的状况得以缓解,后来国民政府财政方面的问题也可能会防患于未然,失控状态也许也不会发生。
另外,如果美国坚持最开的战略,美国士兵将从中国沿海登陆,从日军那里抢夺领土,再将多的的领土交给国民政府而不是完全绕开中国从太平洋进攻日本。
这项决策将国民党中国置于一种战略上无足轻重的地位。
除此之外,美国至少失去了三次通过外交对中国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机会。
第一,如果赫尔利在1945年8到10月毛泽东访问重庆期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他或许能说服蒋介石接受毛毛泽东提出的“临时协议”,从而避免内战的直接爆发。
这个大好的机会却被轻易地放弃了。
第二,毛歇尔更轻盈的“压迫”国民政府和蒋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战事也坑能被遏制。
第三,当1948年春国民政府处于大溃败之际,美国还有一次实施军事干预的机会,但他没有选择这样做。
5.国民政府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通货膨胀和财政失措损坏了千百万计中国人民的生计,并彻底破坏了政府的信誉。
6.国民政府社会和经济改革长时间停止不前。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高华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
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
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
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
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
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
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
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
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
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
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
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
”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
读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读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1)吴语/文高华教授是一位体制内的“独立型”历史学者,其代表作自然是“红太阳”一书。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政治历史,是中共领袖毛泽东。
高华教授在军事历史方面的论著不多。
近日读高华教授的论文集《革命时代》,其中一篇是《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对于“国民党因何在大陆失败”(或者说“共产党因何取得大陆政权”)这个“大题目”,主研中共政治的高华教授却不认同“从小就从老师和教科书那儿,从文学、电影、戏剧、歌曲、美术、舞蹈等中获知”的所谓“失去民心说”、“人民选择说”、“历史规律说”乃至台湾方面所持的“美国责任说”、“日、俄打击国民党说”等等。
高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
高华教授在《前言》中提及对他影响至深的三本书。
他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张正隆的新作《枪杆子:1949》”(以及著名的《雪白雪红》)。
高认为:“全书的精华是披露了一些毛泽东的电文以及作者对当年参战者、各级指挥者的口述采访,提供了“四野”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大量生动的细节。
”“我读的第二本书是跟随蒋介石几十年、横跨大陆和台湾两个时代的蒋介石的机要室主任周宏涛的《蒋公与我:见证中华民国关键变局》,该书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是根据作者当年的日记而写成。
”“我读的第三本书实际上是一篇长文,作者李黎是台湾女作家,却是台大历史系毕业生。
她潜心呆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刚开放不久的蒋中正日记,写下《最是仓惶辞庙时:蒋介石1949年日记》,作者具有敏锐的历史感,文中大量摘抄蒋氏日记,提供了一份非常完整的1949年蒋的心理图录。
”当然,从高文可以看出,作者并非简单地根据上述三本书按图索骥,另参考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军队与战将作为胜利者,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 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 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第壹,是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
第二,是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爲目的,而以奪取爲目的。
第三,是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于革命大業。
第四,是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偉大。
”國民黨高級將領們的八大缺點:(壹)本位主義;(二)包辦主義;(三)消極被動,推诿責任;(四)大而無當,粗制濫造;(五)含糊籠統,不求正確;(六)因循苟且,得過且過;(七)遲疑猶豫,徘徊卻顧;(八)主觀自大,故步自封。
由此,蔣介石認爲,他的軍隊也就成了“六無”之軍,即“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
由此,蔣介石認爲,軍人們也就成了“六無”之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由此,蔣介石得出結論:“非失敗不可。
”蔣介石說:“我們的幾百萬軍隊,沒有同共軍作過壹番較量,就被解決了,無數優良的裝備送給了共産黨,用來消滅我們自己。
”其實,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倒也調侃地說過這樣類似的話:“倫敦和漢陽的兵工廠,我們是有權利的,並且經過敵人的運輸隊送來。
這是真理,並不是笑話。
”難怪,毛澤東常常笑稱蔣介石爲“運輸大隊長”,給他送來“無數優良的裝備”。
蔣介石又反思了國民黨。
他總結了國民黨的散漫、腐朽:“黨內不能團結壹致,同志之間,派系分歧,利害摩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的黨,形成壹片散沙,最後共黨乘機壹擊,遂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我看来,决定国共胜负的原因也许或者说肯定有很多,比如说军事上的力量对比。
可是,事实上,国共内战之时,国民党有正规军200多万,杂牌军70多万,再加上军事院校等等兵力约为430万,而且装备精良。
而共产党这边呢?正规军不过60万,加上游击队等也不过127万而已,而且他们的兵器大多还是靠抗日战争时缴获的一些装备,相对要低劣得多。
所以,仅从军事力量上来看,共产党几乎是必败无疑了。
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2)

高华: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2)三、1947年后,蒋介石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军事军事战略指挥严重混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极度恶化1947年,国民党的局势开始严重恶化,即如毛泽东所说的:1946年跟国民党是小打,1947年7月就开始反攻,每月消灭它八个旅,可灵咧!到1948年,逐步打下了石家庄、济南,以后就是三大战役。
导致国民党由强变弱的关键因素是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致使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不断失败,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套在蒋介石脖子上的致命绳索是他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
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
可是,国民党军队要守护的摊子太大,为反击国民党在东北的进攻,中共军队在关内四面开花,使得国民党军穷于对付,兵力不敷使用,蒋介石为此深为优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持续的战争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国民党军费巨大,军队官兵要发饷,要开饭,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蒋介石的亲信,曾任江西省主席的王陵基说,他的很大任务就是征粮送东北内战战场,不问丰歉,都征到九成以上,由于征粮任务重,江西省田粮处处长被他逼得在吉安跳水。
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内战,局势无法平稳,致使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狂涨,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1947年12月25日开始行宪,次年4月举行第一届总统、副总统选举。
而在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动员截乱”,但是大选照常进行,南京市内,“各派系你争我斗,立法院内各派系人马为提名副院长事争执不休,好像战争远在天边”。
蒋介石以军事起家,本应知道军事的重要,可是却在大战硝烟弥漫全国之际,没把军事放第一,相反却把许多精力放在开“国大”,选总统,而此时国内危机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1948年2月,甚至出现“上海同济大学学生击伤市长,舞女结伴捣毁社会局”等事件。
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左图是华君武先生作于 1947年的一幅漫画 名为《 年的一幅漫画, 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 好刀再杀》 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 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 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 一手正在磨刀霍霍, 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 和平”之羊头, 内战” “和平”之羊头,卖“内战” 的狗肉。漫画寥寥数笔, 的狗肉。漫画寥寥数笔,揭穿 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 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 真内战”的伎俩。 真内战”的伎俩。
内部原因
贪 官 横 行 统 治 腐 败
然带来统治上的 腐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小官吏把对沦陷 区的接收变为“劫收”,“想中央,盼中央, 中央来了更糟殃”,就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 腐败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崩溃,物价飞涨,人 民在死亡线上挣扎。腐败现象蔓延的直接后果 是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解放战争 中国民党军费 开支浩繁赤字 剧增, 剧增,法币发 行垂直上升, 行垂直上升, 贬值幅度蔚为 壮观。 壮观。这是 1948年 1948年3月的发 薪奇景。 薪奇景。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美 援 断 绝 蒋 桂 分 裂
扶蒋反共,通过国民党控制中国,是 二战后美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蒋 介石集团政治上丧尽民心,军事上一败涂地, 使美国产生换马意图,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 代蒋系,以支撑残局。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 系。白崇禧发难。蒋介石众叛亲离,被迫下 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 迅速败亡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结束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高华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
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
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
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
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
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
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
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
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
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
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
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
”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
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更不把共军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
6月17日,蒋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
”“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虽在1944年12月20日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理愿望,还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性。
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国民党恐怕是过于轻敌了。
高华: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1946年的骄傲是没有道理的,是虚火上升。
经八年抗战,共产党生聚教训,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国民党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军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
其实,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军占了绝对优势,国民党又处于上升时期。
抗战期间国军打日军取得许多胜利,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
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
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打中共就不行了,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国军是怎么由强变弱的?高华:那是因为八路军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而且很快适应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
的确,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
为适应和国民党的战争,解放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
万毅回忆说,当他在1946年初开始和中央军作战时,他还弄不清楚这运动战应当怎么打。
在东北打了几仗后,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
特别重要的是,在军事战略上,解放军以消灭国军有生力量为最高原则,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国内和国际舆论会有什么看法。
而经过土改,解放军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扩充了兵力。
黄克诚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十万部队就扩大为三十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
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以后再改造。
相比之下,陈诚就显得十分迂阔,他在东北就拒绝吸纳前伪军,他说如此会打击“民族正气”。
同时,在思想上,中共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十分明确,而组织上,八路军(解放军)指挥统一,都服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调遣,党、政、军完全军事化,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
国军则与此相反,蒋介石没有绝对权威,令行禁不止,政府更要为打仗支付巨额军饷,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共产党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干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国民党的军事动员能力怎么样?高华:在大陆时代,蒋介石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率的军政机构,用余英时的话说,蒋介石是“无效独裁”。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无从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
国民党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戡乱”的解释。
虽然国民党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上海、南京、北平、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
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随行的蒋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变”。
国军和老百姓的关系究竟怎么样?高华:这要看在什么时间段,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成都郊县为美军的“空中堡垒”修九座机场,四十五万老百姓自带干粮,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人工,几个月就修成了机场,这种场面,谁见之不感动落泪?那个时候,政府对底层普罗没有关怀、照顾,大家也以“抗战第一”多予谅解,但是内战爆发后,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是不愿打仗的。
国民党忙于和中共争夺地盘,而共产党赶到前面去了,以土改争取农民支持,国民党为反制中共的土改,也制定了不少条令,诸如:《修订土地法草案》等等,但是全为具文。
土改对国军冲击巨大,连国民党的文件都称,许多农民接受了“国军是替地主打仗”的说法。
1946年12月21 日,地政署署长郑震宇呈文行政院,更是直接点明:“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深合于农民之要求……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为其效命。
”台湾名作家王鼎钧回忆,在山东战场,国军将领因老百姓为共军通风报信而气急败坏,有人提到老百姓就咬牙切齿,就是那时情况的一种真实写照。
1949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整军要着重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他说,“要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实现民生主义而战”;“实行军民合一,真正做到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武力为人民的武力”。
蒋有此省悟,只能说对稳定台湾有益,但就大陆而言,历史已不复给他实践之机会。
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
高华:说起来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
虽然有时蒋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
1948年2月,蒋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听之任之。
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是他的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
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
可是,国军要守护的摊子太大,面对解放军的进攻,顾此失彼,兵力不敷使用,遂被解放军各个消灭;蒋介石为此深为忧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
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蒋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也有严重的问题,他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
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
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等的上述意见,蒋完全拒绝。
1948年8月7日,蒋在日记中加以辩驳:“近日何、白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
”蒋并大骂何应钦:“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而其宣传方法完全学习共匪所为,可谓投机取巧尽其能事者矣,惜乎心劳日拙,毫无所得耳,培养二十馀年,仍不能成材自立,始终为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之心血。
”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
高华: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
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
”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机械搬用之,怎么能追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彪之一点两面战术,所有共匪各级指挥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未见高明之处吧。
高华: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聿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