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3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判断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思路:
压强如何改变?压强变化是否引起体积变化? 若体积变化则浓度发生改变 浓度改变则引起速率的变化 速率变化后,若导致V正 ≠V逆时平衡移动 若V正 = V逆时,则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图象
mA (g) + nB(g) ⑴当 m + n > p + q时:
V
25 25
2X105
4X105 5X105
1.8
3.2 6.0
n_____ >1 (1)可逆反应中,化学计量数n取值范围为__ 理由是 压强增大到原来得两倍,而浓度只增加到原来得1.8倍,说明增大压强 反应逆反应方向进行。 固态 (2)在5X105Pa时,D的状态为______。
(2004年 江苏 )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 应: A(g)+3B(g) 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 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 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B )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 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 化剂效率较高
改变一个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移 逆反应方向移 体积缩小方移 体积扩大方移 向吸热方向移 向放热方向移
新平衡建立时 反应物浓度减小 反应物浓度增大 体系压强减小 体系压强增大 体系温度减小 体系温度增大
规 律
向阻止这个改 减弱这种改变 变的方向移动
化 学 平 衡 的 移 动
二、平衡移动原理
1、定义: 2、原因: 3、理解

最新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精品

最新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精品

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本节重难点: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不是要保持一个化学平衡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去破坏化学平衡.使之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去建立新的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做实验:实验1、2 实验证明:加入硝酸溶液变橙色,加入NaOH 溶液变黄色。

说明加入硝酸溶液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加入NaOH 溶液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无数实验证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催化剂⇔+反应中,1体积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反应,生成了2体积的氨气。

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可知,对这种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如:222H CO O(g)H CO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总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做实验:P51页实验 由实验可知: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四)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像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一般反应:mA(g)+n B(g)= p C(g)+qD(g)+Q(千焦)通式为例来讨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三者的影响极其规律。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3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3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温度改 变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N2+3H2 2NH3 △<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2++4Cl-
粉红色
CoCl42-
蓝色
△>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红棕色
N2O4
无色
△<0
结论及应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及应用:
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工业上往往根据上述原理,通过适当增加相 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 产量、降低成本。例如,在硫酸工业中常通入过 量的空气使二氧化硫充分氧化,以得到更多的三 氧化硫。
练习与实践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 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 来的6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化学平衡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 原有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 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 过程。
练习与实践
1.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 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的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生成物浓度 D.升高反应温度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与控制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与控制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与控制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从而使反应速率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的移动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与控制的方法和原理。

一、平衡的移动1.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反应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热力学原理,反应在吸热条件下,增加温度可使平衡移动至生成物一方;在放热条件下,增加温度可使平衡移动至反应物一方。

这是因为温度的增加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活化能,进而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

2.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根据Le Chatelier原理,系统将倾向于向反应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消耗多余的反应物。

同样地,如果生成物的浓度增加,系统则会倾向于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增加生成物的消耗。

通过调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初始浓度,我们可以控制平衡的移动方向。

3. 压力的调节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压力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方向。

根据气体的摩尔化学计量关系和Avogadro定律,增加反应体系中的总压力,平衡会向压力减小的一方进行移动。

反之,减小反应体系的总压力,则平衡会向压力增大的一方进行移动。

二、平衡的控制1. 使用催化剂催化剂是反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且不参与反应本身。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改变反应机理,降低活化能,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控制平衡位置。

2. 改变反应体系的条件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溶剂、pH值等条件,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例如,在酸性条件下,酸碱中和反应中生成水的反应平衡会向生成水的方向移动;而在碱性条件下,平衡则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这是因为溶剂和pH值的改变会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及活性。

3. 应用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控制平衡的重要原理之一。

根据该原理,如果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而受到外界的干扰,系统会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来抵消外界干扰,以保持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
速率
V正 V正=V逆 V逆
V正 = V逆
平衡1 平衡2
时间
m+n=p+q
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正逆反应速 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
速率
V正
V正=V逆
V正 = V逆
V逆
平衡1 平衡2
时间
注意:
m+n=p+q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1.例: I2 + H2
2HI 但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正逆
反应速率都加快!
降低温度
v
v
V(正)
V(正)
原平衡
原平衡
V(逆)
V’(逆) V’(正)
新平衡
V(逆)
V’(正) V’(逆)
新平衡
0 正反应 △H ﹥ 0
t 0 正反应△H ﹤ 0
t
平衡往放热方向移动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
V正、V逆都增大,且增大的幅度相等
平衡不移动(但到达平衡时间缩短)
速率
V正
V正=V逆
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催化剂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 特列原理。
概念的理解: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V(逆)
V’ (逆)
V’ (正)= V’ (逆)
V’ (正)
0
t0
t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2024版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4版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04 实验探究:影响 化学平衡因素
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论述
01
02
03
04
明确实验目的
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 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选择合适反应体系
如气体反应体系,便于观察和 操作。
设计对比实验
通过改变单一变量,观察化学 平衡移动情况。
确定实验步骤
包括反应物的混合、反应条件 的控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
03
通过溶度积可以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判断沉淀的生成与
溶解情况。
其他典型实例分析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
分析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配合物形成与解离平衡
探讨配合物形成与解离过程中的平衡移动规律,分析配合物稳定性 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概念,分析氧化还原平衡移动的影响 因素及规律。
3
善于利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如通过极限转化法构建等效平衡等。
高考考点预测及备考建议
高考常见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等。
备考建议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化学平衡问题,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布置与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说明作业的要求和提交时间,以及评分标准和方式。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其自主探究和学习。
THANKS
感谢观看
考虑仪器误差
如温度计、压力计等仪器的精度 和灵敏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24版年度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

2024版年度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
2024/2/3
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程度可能不同
催化剂的加入量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存在最佳值
26
催化剂对平衡常数无影响
平衡常数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的函数,与催化剂无关
2024/2/3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但可以 改变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在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平衡 常数可能不同,但催化剂对其影
2024/2/3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能量差, 因此不影响平衡位置
24
催化剂选择性与活性
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有不同的 催化效果
催化剂的选择性是指其能加速某 一反应而不影响其他反应的能力
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表面积、孔结 构和表面性质有关
2024/2/3
25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
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注意事项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且只能减弱而不能消 除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11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
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分别 改变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以 及温度和压强等条件,观察平衡
移动方向和反应速率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条件后平衡 确实发生了移动,且移动方向与
30
实验室中合成与分离操作
合成操作
根据目标产物的化学性质 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 合成路线和操作方法,如 酯化、硝化、磺化等。
2024/2/3
分离操作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采用 蒸馏、萃取、结晶等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 纯化。
条件控制
在合成和分离过程中,严 格控制温度、压力、pH值 等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 的移动》精品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

2CrO42-+2H+ 黄色
编号
1
2
3
步骤
实验 现象
K2Cr2O7溶液
溶液显橙色
K2Cr2O7溶液 + K2Cr2O7溶液+ 10-20 3-10滴浓硫酸 滴 6mol/LNaOH
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
V正
V V逆′V正′=V逆′速 率 V正
V′正
V逆′V正′=V逆′
V逆
0
t1
V逆 t时间 0
V正′
t1
t时间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 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 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
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相等呢? 注意:压强只对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不同的 反应有影响,
4. 催化剂 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
【典题例练 1】 (2015·池州月考)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X(g)+3Y(g)? ? 2Z(g) 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 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 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实质: V(正)=V(逆) ≠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2+3H2
2NH3 △<0
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减小(增大)生 成物浓度,平衡朝着正(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减小)体系压强,平衡朝着气态物 质减少(增多)的方向移动; 升高(降低)体系温度,平衡朝着吸(放) 热方向移动。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 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 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 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
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 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 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逆反应的活化能也降低,正 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几倍,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 分数也增加几倍,正逆反应 速率增加的倍数相等,加催 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只影响到达平衡的时间。
结论及应用:
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工业上往往根据上述原理,通过适当增加相 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 产量、降低成本。例如,在硫酸工业中常通入过 量的空气使二氧化硫充分氧化,以得到更多的三 氧化硫。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温度改 变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N2+3H2 2NH3 △<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2++4Cl-
粉红色
CoCl42-
蓝色
△>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红棕色
N2O4
无色
△<0结ຫໍສະໝຸດ 及应用: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压强改 变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N2(g)+3H2(g) 2NH3 (g)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对于某些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通过改变 反应容器的体积来改变体系的压强,有可能使 平衡发生移动。 请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 物浓度的变化来解释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信息提示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规则和化学平衡移 动原理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研究 所有的化学动态平衡,如后续即将讨论 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等。我们要学会用平衡的观点去解释有 关的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练习与实践
8.在硫酸工业中有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 (g) △H<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生产上要用过量的空气? (2)为什么要使用催化剂? (3)为什么不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练习与实践
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H2(g)+I2(g)
2HI(g) △H<0
在一密闭体系中达到化学平衡。 (1)请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请说明改变下列条件时,平衡如何移动。 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 c.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氢气。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通过活动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能联 系实际,分析探讨合成氨工艺条件 的选择。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CrO42-+2H+ 黄色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替代实验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橙色 实验结论
已知可逆反应H2(g)+I2(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2HI(g), 为一常数。
若在一定温度时,在I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各 1mo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HI 。 (1)求反应中H2和I2的转化率,平衡时HI的体积百 分含量。 (2)维持温度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2 mol H2 ,再达平衡时,H2和I2的转化率各是多少? H2和HI的体积百分含量各多少?
结论及应用: N2+3H2
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a A(g)
c b (B) 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a c ( A)
2NH3
b B(g)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已知N2与H2反应合成NH3是一个可逆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92.4kJ· mol-1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2-24 所示。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以 下途径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请利 用有关知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 因。 1.向反应器中注入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
在1升容器内,发生2SO2+O2
2体积SO2 1体积O2
5min后
2SO3
如前
500℃, 101KPa,V2O5
SO2—6% O2—3% SO3—91%
10min后
改变条件
T、P 催化剂
?反应停止了吗
“逆、等、动、定、变”
化学平衡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条 件下才能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 原有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 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 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 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 态的过程。
2Fe(s)+3CO2(g) 2SO3(g) 2CO(g)
C.2SO2(g)+O2(g) D.C(s)+CO2(g)
练习与实践
3.已知化学反应2A(?)+B(g) 2C(?) 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则 ( )
练习与实践
1.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 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的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生成物浓度 D.升高反应温度
2.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 移动的是 ( ) A.Fe2O3(g)+3CO(g)
B.N2+3H2 2N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