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专题——质量守恒定律一、中考考查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现象二、中考试题回顾1.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数目B. 元素种类C. 物质总质量D. 分子种类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O2 D.N2O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5.下面对某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醋酸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变红色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盐酸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沉淀产生B.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四氧化三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8.下列实验中,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分别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一定条件 C.用CO 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向NaOH 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 .向盐酸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0.在化学反应A+2B =C+D 中:(1)若56gA 恰好与73gB 完全反应,能生成127gC ,则同时生成D g 。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附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附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2.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C +ZnCO 3高温__Zn +3X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的化学式是COB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C .ZnCO 3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D .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3.实验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获得成功的是( )A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B.用活性炭净水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燃烧条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运动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甲中气球可防止橡胶塞弹开C.乙实验中天平指针右偏D.两实验均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比较锌、铜、铝的金属活动性D.探究酸和碱能否反应8.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9.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通过质量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把红磷换成食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10.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比较氧气的含量B.探究分子不断运动C.探究水的元素组成D.验证质量守回定律11.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硫酸C.镁粉中加入稀盐酸D.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12.对O、O2-两种粒子的判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C.质量几乎相同D.都属于氧元素。

中考化学复习探索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复习探索质量守恒定律

探索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一定变”: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

4.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计入质量守恒的计算等式中,没有参加反应的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

③质量守恒的等式两边都是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要算齐全。

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的计算,不适用于体积的计算。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增加——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反应后生成物质量减少——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没有变化——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者逸出2.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如,已知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到如下推断:酒精+O2 CO2+H2O,由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H;可能含有的元素:O。

说明:若要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则需要定量才可计算。

3. 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在A+2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可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求得m(B)=3g+10g—5g=8g。

4. 确定某物化学式如,要求某反应2X +5O2=4CO2 + 2H2O中X的化学式,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表格中所差的C、H原子即在X中,由于X前面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每个X中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即X化学式为C2H2。

中考化学基本理论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基本理论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的种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可能变分子个数 元素化合价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反应的式子
化 学
两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六个不变)
方 书写 反应物+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生成物

生成物

配平 (原子个数不变)
宏观 意义
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之比等于它
中考化学基本理论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质 量 守 恒
各生成物量总和 适用范围: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 注: 真实参加反应 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不遗漏气体 验证:密闭装置中进行

原子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质量不变
实质
原子个数不变 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
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乘以配平系数
微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
化学计量数
1
2
3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一、选择题1.现有8gA 和足量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gC 和18gD,则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是A.4:11B.1 :2C.1 :4D.11 :9 2.在反应2A+B2=2C中,21gA和足量B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33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6B.28C.30D.32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

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4.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

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6.68.8000反应后质量/g20 6.6 5.4aA.表中的a值为2.4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D.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一定相等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014.0 3.2 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x=3.2C.d一定是催化剂D.a和b是反应物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A.上表中m的值为3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3B.未测值为3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丙一定是催化剂8.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A.X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中生成Y的质量为40克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Z全部参加反应9.现取6.9g某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3.2gCO2和8.1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①一定不含有O元素①可能含有O元素①一定含有O 元素①可燃物的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①可燃物中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4:1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值为22B .CO 2是该反应的反应物C .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W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二、计算题11.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操作(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

常见的题型有: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以及根据残缺型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利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

设问形式主要有:判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

模|板|构|建一、关于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步骤 具体方法①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反应前),(结果负值为反应物;结果正值为生成物;结果为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或杂质)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正误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步骤 具体方法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步骤具体方法①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②推断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③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正误判断疑|难|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中考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不.正.确.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既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也能改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1)(2)(3)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回答问题:实验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填“能”或“不能”)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实验中的现象是① ② 。

【答案】(1)能(2)(3)反应产生气体,应放置于密闭环境中验证 端铜丝变黑 ; 端下沉或端上升(1)(2)4.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 。

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举一例)。

【答案】(1)(2)不能 ; 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答案】A6.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铁和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硫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1)(2)7.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已知物质R 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取一定质量的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gB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6gC .R 可能是酒精(25C H OH )D .若R 为CO 和2H 的混合物,则CO 和2H 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A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4.4g+3.6g=8.0g ,故A 正确;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等,则R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则R 质量的最小值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44⨯⨯=1.2g ;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3.6g 100%18⨯⨯=0.4g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2g+0.4g=1.6g ,故B 正确;C 、综上分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 0.4g :121=1:4,R 不可能是酒精,故C 错误;D 、若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2⨯:=1:4,故D 正确。

故选C 。

2.(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答案】A【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正确;B、根据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可知,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1)微观: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必然相等。

(2)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六个不变: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A、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摆出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实质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1)叙述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或者微观的粒子构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或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3)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如:S+O2=点燃SO2表示三重意义:;;。

2.化学方程式配平:(一)最小公倍数法KClO3→KCl+O2↑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氯原子变为2个,则KCl前配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2KClO3=2KCl+3O2↑(二)归一法:选择最复杂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如:C2H2+O2→CO2+H2O,选C2H2为标准,系数定为1 ,则CO2前配2,H2O前配1,右边氧原子共5个,则O2前配5/2。

式子为:C2H2+5/2O2-2CO2+H2O,最后系数化为最简整数比:2C2H2+5O2=4CO2+2H2O再如:Fe2O3 + CO—Fe + CO2选Fe2O3为标准,系数定位1,则Fe前配2,氧出现多次,不能一下确定,但据C个数守恒,CO和CO2前系数必相等,不妨设为x:Fe2O3 + xCO—2Fe 据O个数守恒,列等式:3+x=2x,解得x=3,则Fe2O3 + 3CO == 2Fe + 3CO2(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和实质的考查1、在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0.3 g B.0.9g C.1.2g D 1.6g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3/7=1.2g观察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2、(2013•安徽)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D.属于复分解反应解:A、二氧化碳含量多了会造成温室效应,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且生成甲醇和水,所以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故A正确;B、钌-膦铬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故C错;D、反应物中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D错.故选A.(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或原子个数3、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 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R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C.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及题意可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4g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2/18)×100%═0.4g,综合以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1.2g+0.4g=1.6g<3.2g.所以,化合物中含有三种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所以:A、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B、R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符合题意;D、中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3•重庆)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F2B.O2C.SiH4D.SiF4解:在化学反应SiO2+4HF=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故选D(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或反应类型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A、A+B→C+DB、B+C+D→AC、A→B+C+DD、B+D→A+C解:从表中数据可知,A反应后质量增加了,A是生成物,而B、C、D反应后质量都减少了,B、C、D 都是反应物,所以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有一种,即其反应的表达式为:B+C+D→A,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该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解:由表可以发现反应后B物质、D物质的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A物质、C物质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本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有可能是置换反应,也有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故选AD.(四)解释有关现象7、镁带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分析:在该题的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带与氧气两种物质,而生成物只有氧化镁一种物质。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显然,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五)求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8、(2013•徐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单质解: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a,则可列式:20+2+1+37=a+32+1+12,解得a=15;A、物质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认识正确;B、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故认识正确;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32-2)g:(37-12)g=6:5,故认识正确;D、X、Q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故认识错误;故选D.(六)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9、(2013•合肥二模)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9 B.40 C.58 D.86解: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A+B=C+2D2.9g 1.8gx 2×182.9g1.8g=x2×18x=58故选C(七)求溶液质量10、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

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97g—96.8g=0.2g,进而依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铁中铁的质量5.6g,杂质质量为:6.0g -5.6g =0.4 g,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同时求出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15.2g ,根据质量守恒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6.0g +65g -0.4 g -0.2 g=70.4 g,便可求出反应所得溶液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21.6%。

(八)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11、(2011•天水)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B.2HI+Cl2═2HCl+I2C.NH3+HCl═NH4ClD.2HCl+CuO═CuCl2+H2O解: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5个分子可分成两种,其中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C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C的分子共2个,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分子3个;反应后5个分子可分成三种,其中有2个由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的分子,有2个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B的分子,还有一个由两个C原子构成的单质C2分子;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可判断其中有2个B2分子过量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AC+B2═C2+2AB;A、一种化合物KClO3分解生成化合物KCl与单质O2,与图示变化不符;故A不正确;B、每2个化合物HI分子与1个单质Cl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HCl分子和一个单质I2分子,与图示反应特征相符,故B正确;C、每1个化合物NH3分子与1个化合物HCl分子反应生成1个NH4Cl化合物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C不正确;D、每2个化合物HCl分子与1个化合物Cu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化合物CuCl2分子和1个化合物H2O 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D不正确;故选:B.12、化学物质间的反应除了观察和记录外,也需要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想象和分析,这就产生了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变化。

我们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