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瓷窑_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共25页文档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作者:李唯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磁州窑历史,成就及特点,与南方窑口的对比和当代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陶瓷创作提供更多途径。
一、认识磁州窑说到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瓷,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有官、民两大系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的磁县。
磁州窑有两个重要的窑口:砚台和彭城,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
由于磁州窑系覆盖面积广泛,因而有这样一句俗话:“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除了其他窑系较容易分辨的,剩下北方看不懂的都属于磁州窑系。
宋代是磁州窑的鼎盛时期,过去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说。
现在的邯郸仍是我国八大陶磁器基地之一。
二、磁州窑的成就及特点(一)化妆土的发明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化妆土”。
它是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等特性,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磁州窑没有像瓷都景德镇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为了烧造出很好的瓷器,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化妆土,遮盖了粗糙的胎体,使瓷器更加洁白漂亮。
(二)创烧最早的釉上彩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
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表面装饰特点最典型的磁州窑就是白底黑花,视觉感很强烈,拥有经典的黑白双色,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装饰题材纹样上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奇兽、山水人物、诗词曲赋、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装饰具有率真、粗犷,没有约束的典型的北方性格,形成了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装饰手法特点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突破了当时流行汝、官、钧、哥、定窑的单色釉的局限,装饰手法多至十几种,主要有:竹,刀硬器刻划的剔花,划花,珍珠地划花,黑剔花等,有用软笔绘画的釉下黑彩,还有两者兼有的装饰手法,以及罕见的文字装饰,丰富了陶瓷创作,使磁州窑更加生动。
民间瓷窑_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27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民间瓷窑_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磁州窑

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
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一代名窑——磁州窑在宋代迅速崛起,明清时期却不能独领风骚

一代名窑——磁州窑在宋代迅速崛起,明清时期却不能独领风骚引言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北方烧制陶瓷器的代表磁州窑。
磁州窑是指中国古代磁州范围内的窑场,磁州最早是在隋开皇十年设置,因磁州西部出产磁石而命名,隋朝大业二年因废除州制取消磁州行政建置,之后唐朝武德元年一度恢复磁州故治,但没过多久又被废止,直到五代时期才得以重新命名为磁州。
而且广义的磁州窑,从地域上来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如现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的窑场,是宋代以来兴盛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民间瓷窑体系。
对于磁州窑,清人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就用寥寥数笔描写磁州窑的特点。
磁窑,出磁州,宋时所建,器有白釉,有黑釉,有白釉黑花不等,大率仿定居多,但无泪痕,亦有划花凸花者,白釉者俨同牛乳色,黑釉中多有铁绣花,黑花之色与贴残之膏药无异。
据相关专家和学者考证,磁州窑创设于北宋中期并在宋代达到鼎盛状态,但在元明清时期虽有烧制但早已不如宋代。
著名的瓷窑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窑、山西榆林窑和山东德州窑等等。
邯郸瓷窑分布情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中国北方制作陶瓷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即制瓷原料、水源和燃料。
磁州窑作为宋代制瓷中心自然也离不开这三条件。
在《观台磁州窑址》中对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有所记述。
古磁州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太行山隆起东翼与华北凹陷交界处,即贯穿南北的邯郸——安阳大断裂西侧的峰峰向斜之中。
这一带的地底下广泛分布着可以用来制瓷的陶瓷黏土矿瓷源。
磁州窑烧制陶瓷的原料就是取用当地所产的大青土。
据调查显示,从磁县南部的岗子窑起经过磁州窑的中心窑场所在地观台镇,再向北到苏村一带,已探明的大青土储量就有1000多万吨。
丰富的大青土资源给磁州制瓷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
除此之外观台和彭城一带还出产其他的矿物,诸如制作颜料的斑花石,丰富的耐火黏土、缸土和碱石等。
观台窑另外观台窑、治子窑和彭城窑分别紧靠漳河和滏阳河,丰盛的水资源也是制作陶瓷的重要条件。
磁州窑研究定稿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磁州窑研究学生刘华指导教师岳红讲师年级2013级专接本专业历史学二级学院文史学院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学院2015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岳红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磁州窑研究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的烧造历史悠久,留下来的遗物较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窑体系的确在世界陶瓷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今正面临着如何把中国这份宝贵的历史遗存保护和传承下去,进而健康的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是试图在梳理磁州窑的历史沿革以及磁州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保护和传承策略。
关键词:磁州窑艺术特色保护传承Magnetic state kilnLiuHua Directed by YueHongABSTRACTCi Zhou kiln is one of the biggest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ancient kiln system, is also a famous folk kilns. Magnetic state kiln fire has a long history, relics of stay is also very much, great research value. As China's largest people kiln system indeed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ceramic history, is now faced with how is China this can be valuable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comb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gnetic state kiln and 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explore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KEY WORDS: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Inheritance strategy目录磁州窑研究 (III)摘要 (III)前言 (2)一、磁州窑的历史沿革 (3)(一)隋唐时期的磁州窑 (3)(二)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 (3)(三)明清、民国时期的磁州窑 (4)(四)建国之后的磁州窑 (5)二、磁州窑的艺术特色 (6)(一)装饰技法的多样性 (6)(二)磁州窑装饰题材的广泛性 (7)(三)磁州窑造型艺术的质朴性 (8)三、磁州窑的当代传承 (9)(一)磁州窑的现状 (9)(二)磁州窑存在的问题 (10)(三)磁州窑的传承策略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是河北四大古窑之一。
磁州窑产业发展分析

磁州窑产业发展分析目前磁州窑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情况大不如以前,我们对对彭城地区的陶瓷销售店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做出以下分类:一类以销售日用、装饰瓷器为主,包括世界名瓷—骨质瓷与釉中彩高档茶具、餐具、酒具、咖啡具、花瓶、座盘等,其中,大部分货物从山东、佛山等地进口,只有一些低档餐具以及少量装饰瓷从本地陶瓷厂进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彭城地区的日用陶瓷销售情况都不太乐观,只是偶尔有些过去的老顾客慕名前来,大部分时候都是门庭冷清,无人问津。
另一类店铺以销售艺术陶瓷为主,包括仿古瓷、工艺梅瓶、人物塑像等等,其中既有从外地进口的产品,也有本地磁州窑艺术风格的产品。
这类主营礼品艺术瓷的店铺销售情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销售旺季多在节假日前后,其余时间也是较为冷清。
由此可见,彭城陶瓷的销售端的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已无复当年“日进斗金,夜进斗银”的时代了。
由于整个彭城陶瓷业在之前的危机中大幅滑坡,这类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也远不如从前。
这类企业现在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薄利多销的方式本身就很难带给企业很大的效益,而且此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基本趋向饱和,市场销售份额多被广东、山东等地的厂家所占据。
这样看来彭城的陶瓷企业如果不通过适度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磁州窑近些年的发展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的推行,随着经济的回暖与市场状况的改善,彭城的陶瓷业渐渐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为重振传统陶瓷产业,地方政府顺势提出了建设“陶瓷之都”的口号。
随着彭城镇城市建设的推进,地下出土了大量的古代瓷器,刺激了磁州窑仿古陶瓷的生产。
政府先后举办磁州窑陶瓷文化节及保护修建一批磁州窑博物馆,对彭城陶瓷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很大的推力。
一些陶瓷厂通过改制创新,逐渐恢复了原先的生产规模,效益也较之前有很大提升。
而与此同时,许多原先在陶瓷公司工作的员工,在下岗后,通过自主创业,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窑厂或是手工作坊,自产自销,其中有一部分人更是成立了公司,把自己做大做强。
(完整word版)邯郸民间工艺调查报告

邯郸民间工艺调查报告邯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民间工艺品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经过一假期的走访调查,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邯郸的民间工艺。
说道陶瓷制品,我们不得不想起磁县的磁州窑文化。
它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市西部,东经114°3′—114°16′,北纬36°20′—36°34′。
属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4.4℃.距矿区政府驻地新市区0.5公里.总面积32。
6平方公里。
镇辖17个行政村,33个城市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8万人。
磁州窑系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到明代达到鼎盛,成为北方瓷都。
古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主要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和低温彩釉瓷三大系列。
一、化妆白瓷;二、白釉刻划花三、珍珠地刻花四、黑釉刻划花;五、宋三彩;六、红绿彩;七、白地黑花;八、清代褐彩;九、民国蓝花 ;十、现代磁州窑图案原料技艺。
磁州窑的传统生产原料为本地生产,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
窑工对瓷土的应用有一套千变万化的技艺使用,窑变产品五彩缤纷。
在产品生产中,制坯应用雕塑、拉坏、盘条、印坯是古代磁州窑的传统制坯方法。
在原料加工中,窑工因地制宜创造了一套瓷原料加工技艺。
磁州窑其美学特征基本为:一、狂放中展示生的渴望。
二、浑厚中展示福的期盼。
三、流畅中展示自由的表达。
磁州窑陶瓷追求洁白,但磁州当地缺乏优质高岭土,用作坯料的主要是大青土、缸土、三节土等。
由于原料中含铁、钛较高,在氧化焰烧成后呈灰白或灰黄色,为了使陶瓷呈洁白,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烧制就开始出现了白色化妆技法,北朝烧制的青瓷也都采用过白化妆技法,但是用化妆技法生产化妆白瓷,并在化妆白瓷上再施以各种纹检疫站装饰,这是宋代磁州窑陶工的伟大发明创造。
这种独特的装饰法与其它名窑如钧、汝、官、哥等窑以色釉装饰大不相同。
磁州窑

造型
•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 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 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 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 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 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 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 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 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 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 从而开始把它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 的理想夏令寝具。磁州窑即有长方形、 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 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 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 重实用性。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Modelling
The common types of utensils are: various plates, bowls, dishes, lamps, lamp holders, slag hoppers, bottles ( jade pot spring bottles, plum bottles, flower bottles, curling bottles, melon arris bottles, multi-tube bottles), pots, pots, washings, pots, jars, water jars, pen washes, ink drops, paperweights, stoves, aromatherapy, spittoons, lamps, lid boxes, antique copper bottles, caskets, etc., with various porcelain pillows be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rcelain pillows were first seen in the Sui Dynasty and were only used for burial. Most of them were medical pulse pillow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y were light in shape and small in shape. They were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after ente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became larger in shape.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porcelain pillows hav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ling and removing heat, and began to use them as ideal summer bedding for dispelling fire, improving eyesight and prolonging life. Cizhou kiln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porcelain pillows, such as rectangular, waist-round, ruyi head-shaped, petalshaped, chicken heart-shaped, hexagonal, octagonal, silver ingotshaped, tiger-shaped, human-shaped and so on, with novel and unique forms and emphasis on practic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