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创新笔记摘抄有感
第二曲线创新

• 当我跟你说增长速度是倍数变化,是比绝对值变 差一个更加预警的一个信号。所以顶级CEO一定 要看自己的增长速度,变差之前来预警自己。
• 什么时候启动第二曲线?
• 当你的还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的拐点开始下来 的时候,就要开始布局第二曲线。这是一个在关 于判断极限点这样的指标。如果到了极限点再拐 ,神仙也来不及了。
第二曲线创新
创新篇
©NSCA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 创新的三个模型——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飞形 创新。
• 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不创新,这个词叫等死。因 为你过去的范式已经很难来延续了。但是如果创 新的话,其实创新死的概率更高。所以创新早死 。所以各位想想看,现在真的是一个难题,我不 创新死,我创新早死,说存在这样很重要的一个 二元悖论出来。
第二曲线创新
创新篇
©NSCA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 第二曲线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叫破局点。 如果不 过破局点,就很难获得这种自然的增长,太多的 创业企业,永远在低水平的重复,你就没有突破 破局点,没有突破那个阈值。
• 所以这两点构成了这样的一些难题。
• 从生物学里边得到的启示。当年有人在质问达尔 文,几乎跟我们今天刚才的窘境是同样的一个窘 境,大家质问达尔文,说怎么可能从一个物种突 然变成另外一个物种,比如说怎么可能突然从狼 物种变成了狗这种物种了,这是个大难题。
• 第二节有一个重要点叫破局点,这个破局点非常 重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我如何识别破局点。第 二,如何击穿破局点,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并击 穿破它产生自增长,感觉就太美妙了。
第二曲线创新
创新篇
©NSCA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第二曲线创新笔记摘抄有感

AB 分类法示意图 3
自己的定位分类被占领,就继续细分,没有小市场,只要击穿阈值,都有大市
场
美团选择新兴价值网的原因
一打不过巨头
二巨头不屑做
三市场足够大
4、美团酒旅的错位竞争
我们能做的是,努力观察强大对手的边界,在他的边界之外寻找破局点(新
兴价值网)
第八章颠覆性创新:创业者的理想后门
1、两种第二曲线
第三章分形创新: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结果 1、变异+选择=新物种 管理可以看作遗传,创新如同变异。如何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犹如自然选 择进化论。自然界无飞跃,自然选择仅能借着轻微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 的累积而发生作用,没有巨变和突变,而是按照短小的和缓慢的步骤发生作 用。变异被强化,新物种才有可能产生。 2、创新+选择=第二曲线 创新源于主营业务日常的不断迭代,当其中某次级创新受消费者、市场或者 资本等青睐,就有可能成为第二曲线。 3、分形创新 貌似伟大的创新都源于第一曲线的分形创新。 案例 阿里巴巴的第一曲线电商业务中有很多类似支付宝的分形创新有些消失了, 如来往,有些成功了,如菜鸟物流。 美团的团购业务升级到到店业务,成为了美团的第一曲线,发生了酒旅、外 卖、影票等多个分形创新,最终由外卖成为第二曲线 4、变异的数量与速度 在将分形创新与变异思想引入创新领域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是否具有 足够的变异数量,二是变异的速度是否足够快。 ①变异的数量
心得体会-《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本周学习了《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本书是李善友老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的创新理念的一本书,书里有很多理论确实对认知、对生命的成长有很多指导意义。
一、“美好的事物”是自然“长”出来的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
这就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
很多美好的体验都是在成长、探索的体验中,自然生出的。
二、从“经验”上升到“思维模型”什么叫思维模型?以前的认知叫“眼见为实”,我们眼睛所获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然后把这种信息提炼成具象的“经验”来指导未来。
但个人的经验边界太窄了,也无法跨领域。
这是农业社会的模式。
后来发展成理性,用“思想”看世界。
就是把经验再抽象化(升级),拓宽了边界;在思想里边再提炼一个模型(工具)出来,这个东西就叫思维模型。
这是现代社会的模式。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就是通过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同的维度,来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最好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芒格)。
就像下围棋,一个专业的围棋选手,一定会去练定式,定式练得越多,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反应就越快;又像学画画,对工具、笔触的理解越多越深,画得就会越好。
所以要多学多思,学到老活到老。
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与分形创新创新是渐进性的,我们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在说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说“分形”。
“分形”指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
比如树叶、雪花、海岸线,都是大自然分形的体现。
同样的,如果我们放大第一曲线,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尺寸,比如公司、产品和部件,都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小的S曲线。
其中的一条S曲线,通过革新、迭代,就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曲线,这就是第二曲线。
这种在第一曲线成长出来的创新,就叫“分形创新”。
(这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就能出来”的具象。
)四、如何识别破局点、击穿破局点当任何一个领域发生快速(比如十倍速)变化的时候,就是有可能的破局点要出来的时候;就像互联网(手工办公到电脑办公)、智能手机(人人机不离手,美团从PC端全面转入移动端)。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第二曲线创新》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阐述了创新的本质和如何通过第二曲线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我认为第二曲线创新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观点。
传统的创新概念往往侧重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而第二曲线创新则强调了通过现有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这一点非常有价值,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非最容易的选择,相反,通过现有资源的优化和利用,可以实现更大的突破。
第二曲线创新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试验和探索,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第二曲线创新则采用了一种“俯瞰”的思维方式,通过从高处俯瞰整个企业或行业,找到潜在的第二曲线机会,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我认为第二曲线创新的关键是在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之间建立“价值连接”。
只有通过建立这种连接,才能实现第二曲线的增长。
为此,企业需要不断发掘和创造新的价值点,并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用户黏性,将这两个曲线连接起来。
总结起来,《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思维方式,对于任何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本周,本,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本周学习了《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本书是李善友老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的创新理念的一本书,书里有很多理论确实对认知、对生命的成长有很多指导意义。
一、“美好的事物”是自然“长”出来的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
这就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
很多美好的体验都是在成长、探索的体验中,自然生出的。
二、从“经验”上升到“思维模型”什么叫思维模型?以前的认知叫“眼见为实”,我们眼睛所获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然后把这种信息提炼成具象的“经验”来指导未来。
但个人的经验边界太窄了,也无法跨领域。
这是农业社会的模式。
后来发展成理性,用“思想”看世界。
就是把经验再抽象化(升级),拓宽了边界;在思想里边再提炼一个模型(工具)出来,这个东西就叫思维模型。
这是现代社会的模式。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就是通过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同的维度,来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最好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芒格)。
就像下围棋,一个专业的围棋选手,一定会去练定式,定式练得越多,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反应就越快;又像学画画,对工具、笔触的理解越多越深,画得就会越好。
所以要多学多思,学到老活到老。
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与分形创新创新是渐进性的,我们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在说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说“分形”。
“分形”指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
比如树叶、雪花、海岸线,都是大自然分形的体现。
同样的,如果我们放大第一曲线,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尺寸,比如公司、产品和部件,都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小的s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如果做笔记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是心理学家厄宾浩斯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记忆的遗忘规律。
根据厄宾浩斯的研究,人类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忆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快速的遗忘,之后再稳定下来。
这一规律在学习、复习、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做笔记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如果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来做笔记呢?一、理解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厄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描述了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后所经历的遗忘过程。
当一个人刚刚学习了新知识的时候,他所形成的记忆会迅速的衰退,但是当他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复习和记忆的时候,这个过程会得到延缓。
厄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在学习后1天会遗忘掉已经学习的70的知识,7天会遗忘90,但是只要在学习后不断复习和记忆,就可以使得这一遗忘过程得到减缓。
二、如何根据厄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来做笔记1. 第一次学习时做笔记当你第一次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这是因为第一次学习时所形成的记忆最为脆弱,需要通过笔记来巩固和加深。
2. 定期复习笔记根据厄宾浩斯的研究,我们知道只是做一次笔记是不够的,定期的复习和记忆才能防止遗忘。
建议在学习新知识的后的第二天,第七天和第三十天分别对所做的笔记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延缓遗忘过程。
3. 导入新的知识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新的知识点或者理解有误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修改并且补充笔记。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三、如何做好笔记1. 精炼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精炼,抓住重点。
不要简单地把整本书或者知识点都抄下来,而是要剔除无关紧要的内容,留下最核心的知识点。
2. 总结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总结和理解。
这样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更加有效地触发记忆。
3. 组织做笔记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和组织。
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建立起层次化的知识结构。
这样做在复习的时候会更加清晰明了。
四、总结厄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给我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5篇材料]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e6f5ce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1.png)
《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5篇材料]第一篇:《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第二曲线创新》学习心得本周学习了《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本书是李善友老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的创新理念的一本书,书里有很多理论确实对认知、对生命的成长有很多指导意义。
一、“美好的事物”是自然“长”出来的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
这就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
很多美好的体验都是在成长、探索的体验中,自然生出的。
二、从“经验”上升到“思维模型”什么叫思维模型?以前的认知叫“眼见为实”,我们眼睛所获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然后把这种信息提炼成具象的“经验”来指导未来。
但个人的经验边界太窄了,也无法跨领域。
这是农业社会的模式。
后来发展成理性,用“思想”看世界。
就是把经验再抽象化(升级),拓宽了边界;在思想里边再提炼一个模型(工具)出来,这个东西就叫思维模型。
这是现代社会的模式。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就是通过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同的维度,来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最好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芒格)。
就像下围棋,一个专业的围棋选手,一定会去练定式,定式练得越多,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反应就越快;又像学画画,对工具、笔触的理解越多越深,画得就会越好。
所以要多学多思,学到老活到老。
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与分形创新创新是渐进性的,我们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在说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说“分形”。
“分形”指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
比如树叶、雪花、海岸线,都是大自然分形的体现。
同样的,如果我们放大第一曲线,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尺寸,比如公司、产品和部件,都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小的S曲线。
其中的一条S 曲线,通过革新、迭代,就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曲线,这就是第二曲线。
这种在第一曲线成长出来的创新,就叫“分形创新”。
学霸笔记摘抄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学霸,这个词语在校园里总是充满了神秘感。
他们成绩优异,知识渊博,学习方法独特,让人羡慕不已。
那么,学霸们是如何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学霸们的笔记摘抄,看看他们是如何将知识内化的。
二、学霸笔记摘抄1. 知识点梳理学霸们在做笔记时,总是会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笔记摘抄:(1)力学基本概念-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功与能- 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W = Fs- 能: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 重点难点分析学霸们在做笔记时,会特别关注重点和难点。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的笔记摘抄:(1)椭圆- 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固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另一固定直线(准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椭圆的标准方程:$\frac{x^2}{a^2} + \frac{y^2}{b^2} = 1$(a为半长轴,b为半短轴)- 椭圆的性质:焦点到中心的距离等于半长轴,椭圆的长轴是两焦点之间的距离(2)双曲线- 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固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另一固定直线(准线)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常数-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frac{x^2}{a^2} - \frac{y^2}{b^2} = 1$(a为实半轴,b为虚半轴)- 双曲线的性质:焦点到中心的距离等于实半轴,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焦点两侧(3)抛物线- 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固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固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相等-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 = 2px$(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抛物线的性质:焦点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3. 课堂笔记整理学霸们在课堂笔记中,会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公式、定理等整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篇
第一章第一曲线:增长的极限 1、用创新破除增长魔咒 推动企业增长的内因 红利、管理、创新 2、S 曲线与连续性创新 任何产品、产业和公司随着时间推移,最后增长形态都是 S 曲线。 S 曲线都有破局点和极限点,破局点是开始增长,极限点代表着即将衰退 渐进式创新的三个特征 ①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 ②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 ③更好 3、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任何行业都会到达极限点,在企业逼近自己或行业的极限点时,越坚守本
业,便越容易走向末路。因此,对于企业或是团队领导人,识别行业、企业极限 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4、单一要素 10 倍速变坏 极限点识别最简单有效的标准是单一要素 10 倍速变坏识别。要特别注意两 类曲线,一类是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显曲线,另一类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 市场、组织和产品为代表的隐曲线,隐曲线会先于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当 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时,技术、产品、市场等要素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已经 回天乏术了。在隐藏曲线中,某个单一要素发生 10 倍速变化时,就是企业 达到极限点的前兆。增长速度一旦放缓,就意味着极限点的到来。 5、企业宿命 历史数据表明,大企业根本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创新企业才是。 很多知名企业都是主业亏损,副业赚钱。 6、传统管理扼杀创新 计划、领导、控制等智能来实现既定目标的传统管理,都会对创新在不同 程度的扼杀。有时候缺乏创新,并不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恰好是因为良好 管理。
破局点最重要两点,一是找到合适突破口,二是如何有效击穿,让企业形成
真正循环和自增长。
2、识别破局点:单一要素 10 倍速变化
基本要素拆解模型
供需组合法
一供给: 技术、产品
二需求: 客户、用户
三连接: 平台、组织
①供给端 技术革新的 10 倍速变化
②需求端 顾客作用的 10 倍速变化
③连接端 供应者和互助企业的 10 倍速变化
一公司层面,产品之间的不断迭代 二业务层面,客户定位始终不变,迭代核心是自我升级 三产品层面 供应链管理能力,让外包厂商的技术和研发为自己所 用,即在企业外部组合创新:拆解基本要素并重新组合
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组合新事物的过程。
1、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
第二章 第二曲线 10 倍速增长的新物种 1、市场和企业 行业的增长是远远快于企业的增长,是因为 A 企业发展壮大,市场中的资金、 消费者、资金向 A 流动,但到了一定程度,市场会起破坏性作用,选择 B 企业,之后各种资源流向 B,A 则被淘汰出局。 2、大哥吃小弟效应 在开放的破坏性思维影响下,新旧冲突之时,市场会毫不犹豫的把旧企业淘 汰,而自作聪明的企业会在面对新旧业务冲突的时候,放弃充满未知风险的 新型业务,这一现象就是大哥吃小弟模式、 3、第二曲线创新
企业内部是否有足够丰富的创新源、多样性。为了保证多样性,其他企业的 尝试(乔布斯、比尔盖茨在打工期间积累,在创业)不告而取,滴滴程维的 花钱获取(成立转向基金,花钱请教) ②变异的速度 保证迭代的速度与质量 5、分形算法 你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却无法预测在何处结束。 案例 苹果的强大迭代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市场创造性破坏越激烈,整体的回报反而越高 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只有一个人办法,通过创造性破坏,跨越到第二曲线。 4、母系统和子系统 第二曲线创新的本质是,企业要敢于破坏自己的过气产品和过气业务,毫 不犹豫把资源投向 B 产品。案例,腾讯起家的产品是 QQ,但到了移动互联 时代,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向了微信。阿里巴巴靠 B 端业务兴起,甚至上 市,但最终,选择 C 端市场的淘宝和天猫。 对于市场和企业来说,市场是母系统,企业是子系统,只有子系统不断更 新(也就是死的死。生的生),市场才能良性循环发展。就大自然和每个种 族而言,大自然是母系统、每个种族都是子系统,只有种族的更替,才能 带来大自然的欣欣向荣。 5、企业长寿方法论 企业要想长寿,从管理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守正出奇。守正是指对第一曲 线的管理,保守一些没有关系,通过扩大规模延长第一曲线区间,推迟极限 点的到来。出奇是指对与第二曲线,积极进取,通过对第二曲线的扶持,为 企业赢得全新的增长空间。 注意回避两个雷区 1、生硬转型(在第一曲线良性运行时,生硬扭向第二曲线) 2、新旧合并 (用新技术、新创新服务老业务、老客户) 第二曲线启动最佳时期要满足条件 ①第一曲线已过破局点 (企业出现明显增长后,才有可能产生强劲的自增 长) ②不晚于财务极限点
3、击穿破局点:突破阈值
将足够资源投入关键单一要素,将阈值一举击穿。
拆分企业基本五要素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将旧要素重新组合。
2、还原论与组合创新
拆解基本要素,然后重新组合。
3、埃隆马斯克的神奇拆解
拆解到模块层面,将现有系统某个成熟模块独立出来即可。
第五章单一要素:找到并击穿破局点
1、单一要素与破局点
企业仅需要特别少的基本要素便可存活,无疑具备较高的生存度。
第三章分形创新: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结果 1、变异+选择=新物种 管理可以看作遗传,创新如同变异。如何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犹如自然选 择进化论。自然界无飞跃,自然选择仅能借着轻微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 的累积而发生作用,没有巨变和突变,而是按照短小的和缓慢的步骤发生作 用。变异被强化,新物种才有可能产生。 2、创新+选择=第二曲线 创新源于主营业务日常的不断迭代,当其中某次级创新受消费者、市场或者 资本等青睐,就有可能成为第二曲线。 3、分形创新 貌似伟大的创新都源于第一曲线的分形创新。 案例 阿里巴巴的第一曲线电商业务中有很多类似支付宝的分形创新有些消失了, 如来往,有些成功了,如菜鸟物流。 美团的团购业务升级到到店业务,成为了美团的第一曲线,发生了酒旅、外 卖、影票等多个分形创新,最终由外卖成为第二曲线 4、变异的数量与速度 在将分形创新与变异思想引入创新领域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是否具有 足够的变异数量,二是变异的速度是否足够快。 ①变异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