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防篡改技术基本知识
8网页防篡改实验

网页防篡改实验【实验内容】上传木马至网站用防篡改系统阻止木马发挥作用【实验原理】网站在信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
网页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对一个企业对一个政府机构网页无异于自己的门面。
虽然目前已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范手段,但各类Web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系统漏洞层出不穷、防不胜防,黑客入侵和篡改页面的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网页防篡改系统应运而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网页防篡改系统采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到目前为止,网页防篡改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一、网页被篡改的原因和特点黑客强烈的表现欲望,国内外非法组织的不法企图,商业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不满情绪离职员工的发泄等等都将导致网页被篡改。
网页篡改攻击事件具有以下特点:篡改网站页面传播速度快、阅读人群多;复制容易,事后消除影响难;预先检查和实时防范较难;网络环境复杂难以追查责任,攻击工具简单且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二、网页防篡改技术的发展历程(1)(起始点)人工对比检测人工对比检测,其实就是一种专门指派网络管理人员,人工监控需要保护的网站,一旦发现被篡改,然后以人力对其修改还原的手段。
严格的说来,人工对比检测不能算是一种网页防篡改系统采用的技术,而只能算是一种原始的应对网页被篡改的手段。
但是其在网页防篡改的技术发展历程中存在一段相当的时间,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它作为网页防篡改技术发展的起始点。
这种手段非常原始且效果不佳,且不说人力成本较高,其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人力监控不能达到即时性,也就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网页被篡改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还原,当管理人员发现网页被篡改再做还原时,被篡改的网页已在互联网存在了一段时间,可能已经被一定数量的网民浏览。
(2)(第一代)时间轮巡技术时间轮巡技术(也可称为“外挂轮巡技术”)。
在这里将其称为网页防篡改技术的第一代。
从这一代开始,网页防篡技术已经摆脱了以人力检测恢复为主体的原始手段而作为一种自动化的技术形式出现。
网页防篡改措施

网页防篡改措施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页的防篡改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网页被篡改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恶意软件传播等严重后果,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篡改措施成为保障网页安全的关键之举。
1. 使用 HTTPS 加密连接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一种通过使用 SSL 或 TLS 加密传输数据的安全协议。
通过使用HTTPS,可以保护网页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使用 HTTPS 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对数据进行篡改和窃取,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加密,传输过程中的中间人攻击被大大降低。
2. 使用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用于验证电子文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技术。
网页发布者可以使用私钥对网页进行数字签名,让用户使用相应的公钥来验证网页的真实性。
当网页被篡改时,数字签名会失效,从而提示用户网页内容可能被篡改。
3. 引入内容安全策略(CSP)内容安全策略 (Content Security Policy,简称 CSP) 是一种帮助网站管理员减少或防止那些存在安全风险的内容(如跨站脚本攻击XSS和数据注入等)的攻击的方法。
通过明确告知浏览器可信赖的内容来源,CSP 可以帮助网页防御恶意脚本的注入,并减少数据篡改的可能性。
4. 安全编码安全编码是指在开发网页时遵循一系列安全规则和最佳实践,以防止常见的安全漏洞。
例如,避免使用动态 SQL 语句,以防止 SQL 注入攻击;过滤用户输入,以防止跨站脚本攻击等。
安全编码的实践可以大大降低网页程序被攻击的风险。
5. 定期备份和监测定期备份网页数据是防止网页篡改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网页被篡改后,及时恢复到最新一次备份的版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此外,监测网页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网页被篡改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安全更新和修补程序及时更新和修补网页使用的软件和插件是防止网页被黑客攻击的重要步骤。
黑客通常会利用已知的安全漏洞来篡改网页或者进行其他恶意行为。
#KSG-W-A_wp网页防篡改

KSG-W-A Web安全防护系统冠群金辰有限公司目录1.背景............................................................................................................................................. - 2 -2.层次化的网页主动防篡改......................................................................................................... - 3 -3.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 4 -4.系统技术规范............................................................................................................................. - 7 -1.背景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2007年网络安全工作报告》,我国网站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大量网站被黑客入侵和篡改,甚至被植入木马攻击程序,成为黑客的得力工具。
2007年,CNCERT/CC监测到中国大陆被篡改网站总数累积达61228个,比上一年增加了1.5倍,其中中国大陆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达3407个。
黑客入侵手段包括恶意代码感染、操作系统级漏洞(如缓冲区溢出类漏洞)攻击、使用级漏洞攻击(如SQL 注入/跨站攻击)、弱口令攻击等。
除了篡改网页内容之外,黑客还通过破坏Web服务器窃取重要内部数据,更为严重的则是在网页中植入恶意代码(俗称“网页挂马”),使得更多网站访问者受到侵害。
web防篡改原理(一)

- 什么是web防篡改?
- Web防篡改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保护网站或Web应用程序免受恶意篡改的影响,确保网页内容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原理一:加密传输
- 通过使用SSL/TLS等安全传输协议,将网页内容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
- 原理二:数字签名
- 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对网页内容进行签名,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对内容进行修改,对外发布的内容可以通过公钥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
- 原理三:内容哈希
- 将网页内容进行哈希计算,生成唯一的哈希值,并将该哈希值存储在安全的位置。
当网页内容发生变化时,哈希值也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比对哈希值来检测内容是否被篡改。
- 原理四:内容监控
- 使用专门的内容监控工具对网页内容进行定期扫描和监测,一旦发现内容发生变化,立即进行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原理五:访问控制
- 对网站或Web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限制对内容进行修改的权限,只有
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对内容进行编辑和发布。
- 原理六:安全编程
- 在开发Web应用程序时,采用安全编程的规范和方法,避免常见的安全漏
洞和攻击手段,从根本上确保内容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原理七:安全策略
- 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策略,包括备份策略、紧急应对策略、风险评估等,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安全威胁和篡改风险。
通过以上列举的原理,可以看出Web防篡改的方法多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网页内容免受恶意篡改的影响。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防篡改的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挑战。
如何实现网页防篡改

如何实现⽹页防篡改最近想和朋友搞⼀个防篡改的东西,我⾃⼰罗列了⼀些,咨询下各位篡改⽹页的途径和相应的⽅法,⼩弟不才,不胜赐教.⼀、⽹页篡改的途径(1)SQL注⼊后获取Webshell:通过web应⽤程序的,通过SQL语句提交⾮法的语句到数据,通过系统以及第三⽅软件的漏洞获取web的控制权限或者服务器权限;(2)XSS漏洞引⼊恶意HTML界⾯:被动的跨站攻击可以在合法的地⽅引⼊⾮法的HTML或者JS代码,从⽽让访问者“正常”的改变页⾯内容;例如:校内⽹蠕⾍;(3)控制了Web服务器:攻击者可能通过服务器或者第三⽅的漏洞,获取了服务器权限、数据库管理权限进⽽修改页⾯;(4)控制了DNS服务器:攻击者对⽹站的域名服务器进⾏渗透,获取了域名的解析权限,改变了解析地址以达到篡改的效果;例如:百度被⿊事件;(5)遭遇了ARP攻击:攻击者可能会针对web服务器所在的外段进⾏攻击,当掌握了同⽹段某台机器以后对web服务器所在的主机发送ARP欺骗包,引诱访问者或者web服务器指向其他页⾯以达到篡改效果;⼆、⽹页防篡改的途径(1)给正常⽂件⼀个通⾏证;将正常的程序⽂件数量、名称记录下来,并保存每⼀个正常⽂件的MD5散列做成数字签名存⼊数据库;如果当遇到⿊客攻击修改主页、挂马、提交webshell的时候,由于这些⽂件被修改过或者是新提交的,没有在数据库中存在,则将其删除或者恢复以达到防护效果;(2)检测和防护SQL注⼊攻击;通过过滤SQL危险字符如:“’、select、where、insert、,、;”等等将其进⾏⽆害化编码或者转码,从源头遏⽌;对提交到web服务器的数据报进⾏过滤检测是否含有“eval、wscript.shell、iframe”等等;(3)检测和防护DNS攻击解析;不断在本地通过nslookup解析域名以监视域名的指向是否合法;(4)检测和防护ARP攻击;绑定MAC地址,检测ARP攻击并过滤掉危险的ARP数据报;(5)过滤对WEB服务器的请求;设置访问控制列表,设置IP⿊名单和⽩名单过滤掉⾮法访问后台的IP;对web服务器⽂件的请求进⾏⽂件预解析,对⽐解析的⽂件与原⽂件差异,存在差异的取源⽂件返回请求;(6)做好集群或者数据库加密;对于NT系统设置好⽂件夹权限,控制因操作失误所带来的损失;对于SQL 2005可以设置管理IP和数据库加密,切断数据库篡改的源头;(7)加强;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操作合理化培训,从程序⾃⾝的源头遏制,从管理员⾃⾝的源头遏制。
网页防篡改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网页防篡改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1、产品描述
2、功能指标
⏹杜绝网站向外发送被篡改的页面内容;
⏹检测模块内嵌于Web服务器软件中;
⏹可检测静态页面/动态脚本/多媒体文件;
⏹可以按不同容器选择待检测的网页;
⏹网页发布同时自动更新水印值;
⏹网页发送时比较网页和水印值;
⏹★能够防范SQL注入式攻击;
⏹★支持增强型事件触发技术;
⏹支持断线/连线状态下篡改检测;
⏹支持连线状态下网页恢复;
⏹网页篡改时多种方式报警;
⏹能够保护动态脚本文件;
⏹同步和断线时都不影响检测;
⏹不影响原有的网页发布系统;
⏹自动检测文件系统任何变化;
⏹文件变化自动同步到多个Web服务器;
⏹支持虚拟目录/虚拟主机;
⏹可选支持双机冗余部署。
⏹支持各种私钥的硬件存储,如PKCS#11和CSP两种接口形式的任何密码设备
⏹支持使用外接安全密码算法⏹支持多种页面包含文件方式⏹支持短信接口
3、性能指标。
网页防篡改系统

InforGuardV5网页防篡改系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有限公司2012年05月变更记录目录第1章介绍11.1.概述11.2.架构11.3.技术21.4.环境21.5.版本31.6.参数61.7.V5与V3系列产品比较61.8.V5.3.5相比V5.3.0版本的变更内容8 1.9.V5.3.6相比V5.3.5版本的变更内容10第2章安装102.1.安装的准备102.2.部署方案12.3.L INUX,安装注意132.4.L INUX,常用的命令132.5.L INUX,解压和压缩152.6.L INUX,内核版本和系统位数162.7.L INUX,操作系统GCC环境162.8.L INUX,MC高版本安装报错172.9.L INUX,MA安装版本检测112.10.W INDOWS,安装注意17第3章启动203.1.启服务203.2.L INUX,开机启动203.3.L INUX,启MC,I NFOR B ROKE报错213.4.L INUX,MA、SA启动报错223.5.L INUX,V5.3.5版中启KEEPERCTL报错22 3.6.L INUX,非ROOT用户启动防篡改233.7.W INDOWS,停止服务报1053错233.8.启MC服务报1067错233.9.启MC报错,可修改配置文件243.10.MC心跳检测的关闭24第4章授权25第5章管理265.1.管理工具登录265.2.管理工具日志清除265.3.管理工具邮件报警配置265.4.管理工具短信报警问题315.5.IP和端口——查看、修改、保存31 5.6.端口号变更325.7.系统级错误325.8.驱动监控器(实时阻断)325.9.快速、增量和完全同步区别325.10.同步和防篡改测试325.11.向用户管理平台发送日志的配置355.12.运行日志(MC、SA、MA)365.13. CORBA异常295.14.GDW ORK P ATH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页防篡改简介

关于防网页篡改的讨论目前网站(包括网银)的网页之所以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性,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而言,因为存在诸如以下原因,现有技术架构下的网站漏洞将长期存在:●操作系统复杂性:已经公布超过1万多个系统漏洞●漏洞与补丁:系统漏洞从发现到被利用为5天,补丁发布时间为47天●应用系统漏洞:各种注入式攻击,多个应用系统不同的开发者。
主观原因而言,过于苛刻的安全管理要求,通常网络管理员难以完全实现:●密码管理:合格密码需要8位以上复杂字符并定期改变●漏洞补丁: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系统的定期更新●上网控制:钓鱼、木马、间谍软件从目前防网页篡改技术上来讲,很多安全设备都具备一些简单的防网页篡改方面的技术。
一、网络安全设备很多系统都使用了安全网关、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来保护自身的安全。
防火墙是一种成熟和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设备,但是网银web服务器通常是部署在防火墙的DMZ区域,防火墙完全向外部网络开放Web应用端口,这种方式对与Web应用没有任何的保护作用。
即使使用http代理型的防火墙,防火墙也只是验证http协议本身的合法性,完全不能理解http协议所承载的数据,也无法判断对http服务器的访问行为是否合法。
入侵检测技术也是工作在网络层,对应用协议的理解和作用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http回话和协议更不能完整处理,由于需要预先构造攻击特征库来匹配网络数据,入侵检测系统不能检测和防御未知攻击和不能有效提取攻击特征的攻击二、专业的网页防篡改系统目前市场上也有较多的专门防网页篡改的系统来专门对页面内容进行保护,防止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非授权人员对页面和内容进行篡改和非法添加下面是一些厂商的篡改检测技术分享:某厂商一:将web服务器在对外发送网页时,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对其进行完整性检查,如下图:检查点:●Web服务器准备向用户发送网页(网页文件已读入,尚未投放到网络上)。
检查对象●静态网页文件(HTML/CSS文件)●图像文件(GIF/JPG/PNG/BMP文件)●动态脚本文件(ASP/JSP/PL/PHP文件)●多媒体文件(WAV/MP3/FLS/MPEG文件)●二进制可执行实体(CGI/DLL/EXE文件)●其他所有可以在URL中访问/下载的文件检查方式:●计算对象的数字水印,与水印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页防篡改技术追踪
一、网页被篡改的原因和特点
黑客强烈的表现欲望,国内外非法组织的不法企图,商业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不满情绪离职员工的发泄等等都将导致网页被“变脸”。
网页篡改攻击事件具有以下特点:篡改网站页面传播速度快、阅读人群多;复制容易,事后消除影响难;预先检查和实时防范较难;网络环境复杂难以追查责任,攻击工具简单且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二、网页防篡改技术的发展历程
四个过程:
人工对比检测
时间轮询技术
以轮询方式读出要监控的网页,与真实网页相比较,来判断网页内容的完整性,对于被篡改的网页进行报警和恢复。
时间间隔大
事件触发技术+核心内嵌技术
比时间轮询时间间隔小,实时,最初先将网页内容采取非对称加密存放,在外来访问请求时将经过加密验证过的,进行解密对外发布,若未经过验证,则拒绝对外发布,调用备份网站文件进行验证解密后对外发布。
对每个流出网页都进行完整检查,占用巨大的系统资源,给服务器造成较大负载。
且对网页正常发布流程作了更改,整个网站需要重新架构,增加新的发布服务器替代原先的服务器。
文件过滤驱动技术+事件触发技术
将篡改监测的核心程序通过微软文件底层驱动技术应用到Web服务器中,通过事件触发方式进行自动监测,对文件夹的所有文件内容,对照其底层文件属性,经过内置散列快速算法,实时进行监测,若发现属性变更,通过非协议方式,纯文件安全拷贝方式将备份路径文件夹内容拷贝到监测文件夹相应文件位置,通过底层文件驱动技术,整个文件复制过程毫秒级,使得公众无法看到被篡改页面,
其运行性能和检测实时性都达到最高的水准。
页面防篡改模块采用Web服务器底层文件过滤驱动级保护技术,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所监测的文件类型不限,可以是一个html文件也可以是一段动态代码,执行准确率高。
这样做不仅完全杜绝了轮询扫描式页面防篡改软件的扫描间隔中被篡改内容被用户访问的可能,其所消耗的内存和CPU占用率也远远低于文件轮询扫描式或核心内嵌式的同类软件。
可以说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性又极高的一种防篡改技术。
北京智恒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推出的WebGurad3.0网页防篡改技术
1. (起始点)人工对比检测
人工对比检测,其实就是一种专门指派网络管理人员,人工监控需要保护的网站,一旦发现被篡改,然后以人力对其修改还原的手段。
严格的说来,人工对比检测不能算是一种网页防篡改系统采用的技术,而只能算是一种原始的应对网页被篡改的手段。
但是其在网页防篡改的技术发展历程中存在一段相当的时间;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它作为网页防篡改技术发展的起始点,单独拿出来讲。
这种手段非常原始且效果不佳,且不说人力成本较高,其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人力监控不能达到即时性,也就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网页被篡改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还原,当管理人员发现网页被篡改再做还原时,被篡改的网页已在互联网存在了一段时间,可能已经被一定数量的网民浏览。
2. (第一代)时间轮巡技术
时间轮巡技术(也可称为“外挂轮巡技术”)。
我们在这里将其称为网页防篡改技术的第一代。
从这一代开始,网页防篡技术已经摆脱了以人力检测恢复为主体的原始手段而作为一种自动化的技术形式出现。
时间轮询技术是利用一个网页检测程序,以轮询方式读出要监控的网页,与真实网页相比较,来判断网页内容的完整性,对于被篡改的网页进行报警和恢复。
但是,采用时间轮询式的网页防篡改系统,对每个网页来说,轮询扫描存在
着时间间隔,一般为数十分钟,在这数十分钟的间隔中,黑客可以攻击系统并使访问者访问到被篡改的网页。
此类应用在过去网页访问量较少,具体网页应用较少的情况下适用,目前网站页面通常少则上百页,检测轮巡时间更长,且占用系统资源较大,该技术逐渐被淘汰。
3. (第二代)事件触发技术&核心内嵌技术
我们将事件触发技术与核心内嵌技术两种技术放在同一代来说,因为这两种网页防篡改技术出现的时间差距不大,而且两种技术常常被结合使用。
所谓核心内嵌技术即密码水印技术,最初先将网页内容采取非对称加密存放,在外来访问请求时将经过加密验证过的,进行解密对外发布,若未经过验证,则拒绝对外发布,调用备份网站文件进行验证解密后对外发布。
此种技术通常要结合事件触发机制对文件的部分属性进行对比,如大小,页面生成时间等做判断,无法更准确的进行其它属性的判断。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性相对外挂轮巡技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但不足是加密计算会占用大量服务器资源,系统反映较慢。
核心内嵌技术就避免了时间轮巡技术的轮巡间隔这个缺点。
但是由于这种技术是对每个流出网页都进行完整检查,占用巨大的系统资源,给服务器造成较大负载。
且对网页正常发布流程作了更改,整个网站需要重新架构,增加新的发布服务器替代原先的服务器。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网上各类应用的增多,对服务器的负载资源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任何占用服务器资源的部分都要淘汰,来确保网站的高访问效率,如此一来,内嵌技术(即密码技术)最终将被淘汰。
4. (第三代)文件过滤驱动技术+事件触发技术
文件过滤驱动技术的最初应用于军方和保密系统,作为文件保护技术和各类审计技术,甚至被一些狡猾好事者应用于“流氓软件”,该技术可以说是让人喜忧参半。
在网页防篡改技术革新当中,该技术找到了其发展的空间。
与事件触发技术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第三代网页防篡改保护技术。
其原理是:将篡改监测的核心程序通过微软文件底层驱动技术应用到Web服务器中,通过事件触发方式进
行自动监测,对文件夹的所有文件内容,对照其底层文件属性,经过内置散列快速算法,实时进行监测,若发现属性变更,通过非协议方式,纯文件安全拷贝方式将备份路径文件夹内容拷贝到监测文件夹相应文件位置,通过底层文件驱动技术,整个文件复制过程毫秒级,使得公众无法看到被篡改页面,其运行性能和检测实时性都达到最高的水准。
页面防篡改模块采用Web服务器底层文件过滤驱动级保护技术,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所监测的文件类型不限,可以是一个html文件也可以是一段动态代码,执行准确率高。
这样做不仅完全杜绝了轮询扫描式页面防篡改软件的扫描间隔中被篡改内容被用户访问的可能,其所消耗的内存和CPU占用率也远远低于文件轮询扫描式或核心内嵌式的同类软件。
可以说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性又极高的一种防篡改技术。
北京智恒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推出的WebGurad3.0网页防篡改技术,正是第三代防篡改技术的全新应用,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好评,用户反映使用了该系统后,服务器运行更加稳定,已经成为各类网站应用的标配安全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