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吸收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6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布置P35练习第3题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教学设计
题目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来自课时总课时2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孙亚东
年级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节内容是消化和吸收,重点讲解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大量的实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胃液作用: 1).胃蛋白酶原:需经胃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 用方具活性,使蛋白质 蛋白沶、蛋白胨 等主要产物 2).粘液: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粘膜的摩擦损伤, 同时减少胃酸、酶侵蚀胃粘膜,保护胃。如果粘 液分泌发生故障,胃就会自消化,造成胃溃疡。 3).胃酸:盐酸,PH0.9-1.5,具有激活酶原、调 节胃内PH、杀菌、刺激肠道分泌消化液、有利于 Ca、Fe等盐类吸收、使双糖水解等作用.
2. 胃内的消化: 1)同样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磨碎;与胃 液充分混合;进入小肠等。 化学性消化:通过胃液的作用,主要是对蛋白质 的消化 胃液是胃粘膜内的胃腺分泌的,成年人可 分泌1.5-2.5L/d 2)胃腺体的主细胞、壁细胞(泌酸细胞)、粘液 细胞分别分泌酶原、胃酸(及内因子,与VB12吸 收有关)和碱性粘液,胃液就是由这些物质组成
三. 各类营养素的吸收: 1.糖类 :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单糖。在胃中几乎 不被吸收,在小肠中几乎被完全吸收。其中葡 萄糖与乳糖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转运、戊糖与多 元醇通过单纯扩散、果糖可能是通过易化扩散 的方式吸收的。 2.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氨基酸,主要吸收 方式是通过耗能需钠的主动转运。 3.脂类:其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 部。通过扩散方式吸收。
§2-3
吸收
一. 吸收的定义及形式: 1 定义: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形式有三种: 1) 单纯扩散:物质直接透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区进 入低浓度区,无须载体和能量,吸收速度慢。如 下列物质:水、二氧化碳、甘油、乙醇、氧、氮、 苯、甾类激素、戊糖、多元醇等主要依此形式进 行吸收
消化腺疾病有
肝胆疾病包括肝循环障碍(例如: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 塞)、肝代谢性疾病(包括: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糖原沉 积症、类脂质沉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肝炎、酒精性肝 病、肝硬变(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伤)、肝脓肿、 胆石症、肝癌、胆道癌等。 肝: 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小儿肝炎|;老年性肝炎;病毒性 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 型肝炎; 胆道疾病: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无结石性胆 囊炎;肝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原发性胆 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 石;Mirizzi综合征 胆石症;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 胆绞 痛;胆囊肠道瘘;胆石性肠梗阻;胆道三联征 肝内胆管结石 病; 胰:胰腺炎;胰腺癌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填空1、钙的吸收通过 _________________ 方式进行,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存在。

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被吸收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 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 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 ________________ 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 ________________ 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 ________________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4、氨基酸吸收的主要部位在 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 末端已基本完成。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 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______ 。

7、消化系统由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9、小肠的构成为 ________________ 、空场、__________________ 。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 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1、胃酸由 _______ 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 _________ 液体。

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3、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_________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主要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酶属于 蛋白质
模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不变蓝
搅拌相当于 模拟牙齿和 舌头的作用
变蓝
变蓝
将这3支试管一 起放入37度左 右的温水中 5~10分后, 取出3支试管, 各滴加2滴碘液, 摇匀.观察并记 录和试管中颜色 的变化
馒头+唾液 (搅拌) 馒头+清水 (搅拌)
馒头+唾液 (不搅拌) 物理消化
本实验的对照组为: ①


食道
消化道
消 化 系 统
消化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内消化腺:胃腺、肠腺等。
口腔 咽
唾液腺
食道 肝脏 胃腺 胰脏 肠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
肠液胰液 小肠 葡萄糖
小肠
大部分水、无 机盐和维生素 全部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 和脂肪
教材31页
Y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1 2
3 4
5 6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 小肠 官是————— 7 分泌胰液的是图 胰腺 8 (10 )————— 分泌唾液的是图 唾液腺 ( 1 )————— 9 10 分泌胆汁的是图 肝脏 11 ( 3 )————— 12
营养物质是在哪里被吸收的呢?
结论: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 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它们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 肠的吸收面积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麦芽糖 麦芽糖酶、蔗糖酶 糊精酶
G
F
α-胰液 α-淀粉酶
糊精
Page 38
寡糖(寡糖在小肠内不被消化进入到结肠中被微生物发酵) 棉籽糖 水苏糖 细菌利用 发酵产气 存在于豆类皮中 细菌利用比较低
寡糖还可以在体内被吸收后合成维生素,促进矿物质的吸 收
人体对各类糖的吸收速度 D-半乳糖>D-葡萄糖>D-果糖>木糖醇 >三梨酸 主动运输 易化扩散
Page 3
二 吸收 (一)概念: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体内的过程。
食物经过消化后,食物中的成分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到血液 循环或者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形式和特点:
1被动吸收:通过滤过、渗透、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等几种 形式。(不需要消耗机体的能量)
多肽、离子、电解质 高浓度 低浓度
Page 4
第1 狭窄
第2 狭窄
第3 狭窄 胃
食管腹部
贲门
Page 13
Page 14
(三) 胃 stomach
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 食管 贲门部 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食管 贲门胃底 1. 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小凹 胃的形态可受多种因素 贲门 的影响。 胃小弯 胃分前、后壁, 大、小弯, 角切迹 入、出口。 角切迹 胃体 幽门瓣 通常将胃分为 4 部:贲门 十二 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指肠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在幽 十二 幽门 门窦近胃小弯处。 指肠 胃大弯 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形皱 幽门括约肌 襞称幽门瓣。幽门处的环形 幽门部: 幽门管 幽门窦 肌层增厚为幽门括约肌。
乳化
三酰甘油酯
二酰甘油酯+脂肪酸
肠、胰脂肪酶 单酰甘油酯+脂肪酸 肠、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 —— 各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 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2) 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 (3) 作用: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值
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
胰脂肪酶——消化脂肪;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
④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胆作用。
C.小 肠 液
(1)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 (2) 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
(3) 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 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
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2.胃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贮存食物 胃壁内的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伸 长时可达原来长度的2~3倍。因此,胃常可以容纳好 几倍于自己原来容积的食物。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中 部开始产生蠕动。蠕动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和食物充 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并且把食 糜推送到幽门部,然后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 胃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量、质和胃的运动状况有关。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主要内容: 1、消化系统概述 2、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消化、吸收等基本概念 2、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重点掌握各种营养素在小肠被吸收和 利用的情况。 学习重点:食物在体内消化与吸收
学习难点:各种营养素如何被消化、吸收
第一节
2.消化的方式:
(1)物理消化(又称机械消化):通过口腔咀嚼及消化道肌 肉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将食 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送。 (2)化学消化: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对蛋白质、 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排便反射过程
当粪便进入直肠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时,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 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若条件许可,冲动经盆神经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 张,同时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体外。
影响因素
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意识可加强或抑制排便。若经常对便意予以抑制,则可使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 降低或使排便反射消失,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被吸收过多而使其干燥,可产生便秘。另外,排便时蹲厕时 间过长、经常用力过猛或情绪过于紧张时,可发生脱肛。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通过环形肌的节律 性收缩和舒张,将食糜分成多个节段,促 进食糜与消化液的充分混合。
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
消化道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 维持消化道的形态和压力,为其他运动形 式提供基础。
当食物进入消化道时,消化道平滑肌发生适 应性舒张,以容纳更多的食物。
排便反射过程及影响因素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
口腔
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站,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 的搅拌,加上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对食物进行
初步消化。
01
食道
一条长而细的管道,食物通过食道的 蠕动进入胃。
03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腺分泌 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
共同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05
02

食物的通道,与口腔和食道相连。
06 健康饮食习惯与消化系统 保健
平衡膳食原则及实践方法
平衡膳食原则
合理搭配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
实践方法
多样化食物选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合理分配三餐,保 证早餐丰富、午餐适中、晚餐清淡;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 食。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 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 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 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 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一种无 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 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 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 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 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 HCl 作用下被激活(最适 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 Pro 进行初步水解。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 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 HCl 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 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 VB12 结 合并促进其吸收。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食物与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运输、代谢等基本过程,掌握人体消化和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主要内容】食物与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运输、代谢等基本过程,人体消化和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及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方法。

【重点难点】主要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

食物与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运输、代谢等基本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提供课程网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

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1. 消化(Digestion):消化是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前者指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后者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将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水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如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多糖水解为葡萄糖等。

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2. 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

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前提。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1. 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消化系统是多细胞生物的用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泄剩余癈物的一组器官。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食物、吸收并同化营养素和排出食物残渣。

其中有关排泄的部分,也可归类到排泄系统的一部分。

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1)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连接口腔和肛门的管道,由许多负责处理食物的构造组成。

一个正常男性成人的消化道大约长6.5米,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组成。

上消化道由口,咽,食道和胃组成。

下消化道包括小肠、大肠和肛门。

(2)消化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食物。

有唾液腺、胃腺、小肠腺、胰腺和肝脏等。

消化腺又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是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的小腺体。

这类腺体数量甚多,如胃腺、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它们主要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道内。

大消化腺主要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

此外,消化粘膜上皮制造和释放多种内分泌激素和肽类,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和体内的代谢过程。

2. 消化过程(1)口腔咀嚼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它是消化道的开始,有进食、磨碎和切断食物的功能。

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在口腔后面是咽,咽连接着一条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管道,即食道。

食道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把食物向下推,穿过横隔膜到达胃。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

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2)胃内消化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

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3)小肠内消化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

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

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链接在十二指肠后面的是空肠、回肠,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

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4)大肠内消化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

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是人体内对食物消化起作用的液体。

包括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

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

消化液主要由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四、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保证。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均取决于各部分消化管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的时间。

在口腔和食管内,食物实际上几乎是不被吸收的。

胃内只能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只有小肠才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对于大部分营养成分,当它们到达回肠时,通常已吸收完毕,因此,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贮备。

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时已经不含有多少可被吸收的物质了。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一般认为,结肠可吸收进入其内的80%的水和90%的Na+和C1-。

五、与食物的消化吸收相关的系统1.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循环系统功能:是通过循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送;进行体液、体温的调节。

营养素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体内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入肠壁的毛细血管,直接入血液循环,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甘油一酯、电解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等,主要是通过这条途径吸收的;另一条途径是进入肠壁的毛细淋巴管,经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如大部分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是循这条途径间接进入血液的。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

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生物体须有氧生存;机体的代谢特别是与产能相关的代谢离不开氧;成人安静时需氧250ml/min,约360 L氧/天。

机体储氧量1.5 L,当强烈地运动或劳动时,气体交换的速度可增加10倍以上。

若无外界供氧机体代谢只维持3-5分钟,若再持续2分钟则会晕倒(特别是脑功能);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必须不断排出体外。

这些呼吸机能的实现,主要靠呼吸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循环系统的配合,并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3.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4. 神经、内分泌系统:人的整体是复杂多层次的系统,各部分结构与功能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存在密切联系和制约,指挥中心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与控制)。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是由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构造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的,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思考题】1. 消化、吸收的概念是?2. 人体的消化吸收系统概况。

3. 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重要场所?附表:哺乳动物消化管内食物化学性消化的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