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经典文献
中国教育类书籍

中国教育类书籍中国教育类书籍是指以中国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等相关主题为内容的著作。
这些书籍记录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探讨了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提供了教育实践的案例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教育类书籍。
《中国教育问题论丛》是一套由教育部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集,涵盖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该书分为多个专题,每个专题都邀请了一批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和教育实践者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评价等。
通过多个专题的探讨,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改革的方向。
《教育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材,也是中国教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
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孩子,你慢慢来》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育儿类书籍。
该书作者是教育家、作家陈建民。
他在这本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陈建民强调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案例。
这本书给了家长们很多教育孩子的启示和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史》是翟宏伟、陈维栋等人合著的一本教育史学著作。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对政策文件、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勾勒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轨迹,阐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和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这本书为读者了解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以上只是部分中国教育类书籍的简要介绍,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于理解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教育方法和思路。
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们来说,这些书籍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学前教育是指为3到6岁的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旨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参考文献可以指导和支持实践。
本文将介绍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参考文献,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以下是选取的三本重要的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珍妮弗·索尔 ·方达)这本著作是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综合了现代学前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学前教育的关键思想和理论。
作者珍妮弗·索尔 ·方达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她对学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使得这本书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的发展特点、学前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活动和教学策略。
这本书是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参考。
2. 《儿童行为与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作者:丽莎·卞达·斯厄尔斯)这本书主要关注儿童行为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作者丽莎·卞达·斯厄尔斯是一位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她在书中深入研究了儿童的行为发展和教育对其行为的影响。
书中介绍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并提供了一些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
这本书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亲子互动与学前教育》(作者:拉尔夫·史密斯)这本书探讨了亲子互动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作者拉尔夫·史密斯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证明了家庭环境和亲子互动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书中介绍了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些亲子互动的指导原则和活动建议,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这本书为学前教育的亲子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以上三本参考文献,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值得阅读和研究。
幼儿园课程文献

幼儿园课程文献
幼儿园课程文献是指关于幼儿园课程方面的相关文献,其中包括了幼儿园课程的理论研究、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幼儿园课程文献:
1. 《幼儿教育学》:这是一本经典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详细介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幼儿认知与心理发展等方面,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活动》:这本书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其中详细介绍了幼儿园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设计,为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 《班级教师和幼儿园课程》: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文献,其中提出了班级教师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与改进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课程标准》:这本书是幼儿园教育政策与标准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其中详细介绍了幼儿园教育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5.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献,其中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及其实现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1 -。
教育学必读书目

教育学必读书目中国教师报邀请6位教育专家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来源:中国教师报一、李吉林推荐:(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脑的学习与记忆》(美)Marilee Sprenger著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脑科学是当代最前沿的科学之一。
教师对脑的理解越充分,就越能够设计更好的方案促进学生和教师自己大脑的最优化学习。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比较通俗易懂,会使读者对大脑有全新的认识。
2、《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初次读到这本书,我就被作者对教育的融会贯通与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思维的敏锐所吸引。
书中论及多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与课程相关的重要命题,深刻而独到。
3、《过去的教师》商友敬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书汇集了季羡林、钱学森、苏步青、费孝通、汪曾祺、丰子恺等大家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恩师的回忆。
一篇篇记述着老师的老师们或者更早以前的老师,他们是怎样教书的,他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
透过它,今天的老师们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风貌。
4、《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徐斌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建构主义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欧美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今天的中国人所认识。
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当对其有所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高文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跟踪研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系统翻译、撰写了有关学习科学、建构主义的丛书。
这是其中涉及教学实践问题相对比较多的一本。
5、《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德育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德育真正起到效果离不开情感的作用。
朱小蔓教授对情感德育有着多年的研究,她的这本书一定会对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所帮助。
6、《课程愿景》钟启泉张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任何教育理念对学校教学的影响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
这本书正是对现代课程进行的深入反思。
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教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我们需要广泛阅读教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文,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下面是一些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
1.《教育的艺术》作者:艾伦·德·波顿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著作,通过对教育的艺术性的探讨,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作者从教育的基本原则出发,深入剖析了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的实践过程,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2.《教育学原理》作者:杜威杜威是教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对教育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教育学原理》是杜威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包括学习、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3.《教育心理学》作者:王铁崖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王铁崖教授的《教育心理学》是一本权威的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备的教材。
4.《教育研究方法》作者:刘红梅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对于开展教育学研究至关重要。
刘红梅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涵盖了教育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
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5.《教育学导论》作者:王振明《教育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教育学的著作,作者王振明教授对教育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教育学教材,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6.《教育学研究导引》作者:周鸿杰教育学研究导引是一本针对教育学研究者编写的指导书,作者周鸿杰教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
教育技术学必须阅读的经典文献

教育技术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
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
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教育技术学专业经典文献:1.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施良方,崔允郭.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3.盛群力、李志强.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盛群力、褚献华. 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阎力(译). 学校中的多元智能[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霍力岩,房阳洋(译). 智力的重构—21 世纪的多元智力[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徐蕴,张军华(译). 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俞国良,辛自强.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1.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郑太年,任友群(译).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美]Walter Dick 等著.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影印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美]Robert Heinich 等著. 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七版影印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武法提著. 网络教育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英]约翰〃丹尼尔,丁兴富译. 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M]. 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18 . Robert Reiser & John V. Dempsey.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Technology[M]. Prentice Hall PTR, 200219.赵勇. 传统与创新-----教育与技术关系漫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丁新. 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陈丽. 远程教育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美]基更. 远程教育理论原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3.Curren, 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24. Corson, D. Education for Work[M]. Longdunn Press Ltd, 1991 25. Feldman, R.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26. Pardey, D. Marketing for Schools[M]. London: Kogan Page, 1991 27. Peters, R. S.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M].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6728.保罗〃朗格让. 终身教育导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29.陈桂生. 教育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0.哈贝马斯. 交往与社会进化[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1.哈贝马斯. 交往与行动理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2. R. M. 基辛. 文化〃社会〃个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33.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4. J. J. 卢梭. 爱弥儿[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5.沛西〃能. 教育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36. J. 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7.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教育与人的发展”卷、“教育与社会发展”卷、“教育制度”卷、“国际教育展望”卷[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993年版,199338.任钟印. 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9. B. F. 斯金纳. 超越自由与尊严[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0.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1.吴元训. 中世纪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2.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199143.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5.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6.张法琨. 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张焕庭.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教育学统考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它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参考书目的选择对于备考教育学统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旨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导论类1.《教育学》(第三版)作者:张大勇该书是教育学导论的经典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2.《教育学思潮》作者:钱学森该书对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解读了各个教育学派别的观点和理论,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非常有帮助。
3.《教育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黄冲该书介绍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对于进行教育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二、教育史类1.《中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刘国良该书较全面地概述了中国教育史的演变过程和主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教育传统、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2.《西方教育史》(第六版)作者:李方桂该书详细介绍了西方教育史的发展历程、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对于了解西方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脉络有很大帮助。
3.《教育史教程》(第二版)作者:戴新宇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世界各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全球范围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异同。
三、教育心理学类1.《教育心理学》(第五版)作者:王铁崖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涵盖了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指导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心理学》(第六版)作者:王亚南该书详细解析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理论,对于教师了解和指导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有帮助。
3.《青少年心理学》(第二版)作者:王文宇该书深入剖析了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发展和问题,对于了解青少年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有很大帮助。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1、《给教师的建议》2、《斯宾塞的快乐教育》3、《透视课堂》4、《培养反思力》5、《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6、《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7、《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8、《儿童的秘密》9、《新教育之梦》10、《爱弥儿》11、《课程论》12、《做最好的老师》1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14、《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15、《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16、《帕夫雷什中学》17、《班主任工作漫谈》,18、《爱心与教育》19、《向孩子学习》20、《师生沟通的艺术》2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22、《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23、《黄爱华与智慧课堂》24、《吴正宪与小学数学》25、《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26、《不跪着教书》27、《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28、《给新教师的忠告》29、《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30、《孩子们!你好!》31、《我的教学生涯》3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33、《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34、《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35、《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36、《和老师的谈话》37、《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38、《民主主义与教育》3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40、《教育过程》41、《世界教育危机》42、《教育诗》43、《大教育论》44、《教育漫话》45、《人的教育》46、《早期教育与天才》47、《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48、《叶圣陶教育文集》49、《外国教育思想史》50、《儿童发展》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作为中国教师,论语一定要读的。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更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经典文献
一、著作
1、Freedman Mervin (1979): Academic Culture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Montaigne pr.
2、Mcleod, John (1989). Fostering Academic Excell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
3、Katz L. G. & Mcclellan D. E. (1991):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Urbana: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4、Hayhoe, Ruth. Ed (1992):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
5、Maxwell, J.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Thousand Oaks: Sage.
6、Hayhoe, Ruth.(1996 ):China ’s Universities , 1895—1995 : A Century of Cultural Conflict ,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 .
7、Van Pattern, James J (2000):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Case Studies for a New Century.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8、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9、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2000)《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
10、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二、论文
(一)英文论文
1、Lewin ,K.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In K.Lewin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G. Lewin,ed.)New York:Harper & Row,1948a.
2、Barron,F.,1952.Personality style and perceptual choi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4):385-401.
3、Theodore W. 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 ol.51,No.1.(Mar.,1961),pp.1-17.
4、Campbell,D.T.and Stanley,J.C.1963.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N.L.Gage(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pp .171-246) . Chicago: Rand McNally.
5、Machotka,P.1966.Aesthetic criteria in childhoot:justifications of preference.Child Development 37:877-885.
6、Bush,M.1967.The problem of form in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art.The Psychoanalytic Review 54(1):5-35.
7、Child,I.,Hansen,J.,and Hornbeck,F.1968.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children’
s color preferences.Child Development 39(1):237-247.
8、Duncan,E.H.1970.“The Ideal Aesthetic Observer:A second Look“.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29:47-52.
9、Gardner,H.1970.Children’s sensitivity to painiting styles. Child Development 41:813-821.
10、Blaug 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earnings. What does it signify?
[J].Higher Educ.,1972,1(1):53-76.
11、White, P. A., Social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Dearden, R. F. et al. (Ed.),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 1972
12、Brodbeck,M.1973.Logic and scientific method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N.L.Gage(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pp .44-93) . Chicago: Rand McNally.
13、Friedman J,Hudson B M.Knowledge and action:A guide to planning theory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74,40(1):2-16.
14、Field G S. The private demand for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74,84(336):906-25.
15、Dissanyake,E.1974.A hypothesis of the evolution of art from play.leonardo 7:
211-217.
16、Brown B. W.,Sakes D.H.(1975).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gnitive
Skill Within School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3,57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