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欧阳修传》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
《五柳先生传》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练习一、填空:陶渊明,名,字,(朝代)田园诗人,自号,代表作等。
二、注音:嗜()辄()褐()箪()汲()俦()觞()瓢()屡()欤()三、解释词语:何许人:亲旧知其如此:性嗜酒:每有会意:造饮:辄尽: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或置酒而招之:环堵萧然:期在必醉:觞:以乐其志:颇示己志: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曾不吝情去留:晏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四、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五、阅读理解。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2、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3、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4、五柳先生的读书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5、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6、五柳先生关于人生态度的名句是:7、本传记介绍人物是按——————一步步展开的,采用先后的表达方式。
8、文章末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9、“不知”“不详”与一般传记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链接中考:(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慕荣利()(2)性嗜酒()(3)既醉而退()(4)晏如也()2、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意对即可)。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B. 造饮辄尽造:酿造C. 期在必醉期:期望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
“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
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
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2023最新-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篇一《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五柳先生传》阅读原文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阅读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五柳先生传》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柳先生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理解及答案《五柳先生传》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亦时相赡赡:赡养老人C.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D.而畜素琴一张畜:蓄养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五柳先生传_阅读附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附答案
传(10分)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心,便怅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斯,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性嗜酒()
(3)造饮辄尽()(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小题3】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何“不求甚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每一个字一分)(1)地方 (2)喜爱、尤其喜欢 (3)就(4)辈、同类
【小题2】(3分)房屋四处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小题3】(3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活;他恬澹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请求意思正确、句意完全、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5篇)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1)处所(2)到,目(3)同类,辈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五柳先生传练习及答案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自主练习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⑧ 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⒌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
(14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用事:掌权。
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
④筇屐:筇,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2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名气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划两处)(2分)
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2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每题2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_______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答案】
21.D (2分)
22.B (2分)
2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划对一处给1分,2分)
24.(1)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2分)(2)(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
(2分)
25.(1)不慕荣利(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亦可)(2)“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或:“怒,命卒曵下奴,笞之”)不畏权贵、敢于执法(3)喝酒写诗(填原文“衔觞赋诗”或“饮酒赋诗”亦可)(每空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