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中常见意境
古诗词意象赏析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
——一上高楼万里愁
2.登高,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 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 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 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 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 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 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 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 相思之情。
4、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 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 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 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 则感慨万千。
日暮的意象 (夕阳)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2.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 一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 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 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二、月的时间意象。
三、月的愁绪意象 。
四、月的情爱意象。
五、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象。
一、月的边塞意象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 的,月还是文化的。边塞 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 月”与“关”的塑造。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语文古诗词赏析:意象、意境、情感1、怀人思乡诗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危楼,危栏,寒蝉,扁舟,杨柳手法: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缘由:1、战乱频仍,久戍不归(边塞诗);社会动荡,亲人离散。
2、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3、朋友遭遇不幸(孤寂落寞)。
4、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渴望团圆。
5、滞留旅途,孤单寂寞。
6、景似故乡,触景生情。
常见主题:【悲情类】:(1)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2)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渴望与亲人团聚;(3)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4)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豪情类】:乐观旷达,或豪迈的情怀。
(与诗人乐观的性格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有关)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赠友送别诗意象:夕阳、暮色、月夜等(苍茫、朦胧、清冷色彩),长亭、南浦、渡口、秋等。
杨柳、芳草、酒、歌曲、阳关、古道,劳歌,雨,子规,兰舟等手法:比喻,拟人,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移情于物(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写)情感: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
表达豪迈之情。
例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3、边塞征战诗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鼓、箫笛手法:用典、借代、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象征、借景抒情、比喻、夸张情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术语大汇总快背下用起来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的
术语较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意境术语:
1. 雄浑壮丽:描写山川美景,展现出宏大、壮观的景象,给人以豪迈、气魄非凡的感觉。
2. 峻峭险峻:形容山峰陡峭、高耸入云,或道路崎岖难行,景致令人惊叹。
3. 幽深静谧:描绘山水林木深邃、幽雅寂静之景,让人
感受到一种清幽、宁谧的气氛。
4. 清新明快:形容自然风光明媚,景色宜人,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5. 闲适恬淡:描述田园风光、山水景色,表达出一种悠
然自得、闲适恬淡的情感。
6. 苍凉悲壮:形容边塞风光或历史上的战争场景,表现
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感觉。
7. 淡泊雅致:形容文人墨客的雅趣和生活方式,以清新
脱俗、淡泊名利为特点。
8. 空灵飘渺:形容景色虚幻、超脱尘世,给人以神秘、
空灵的感觉。
9. 雄浑豪放:形容诗词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表现出豪
放不羁的特点。
10. 含蓄蕴藉:形容诗词语言含蓄而不露骨,寓意深远,
富有韵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意境术语,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术语,
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通过熟悉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

古诗词中表示愁绪的意象
1️柳絮:飘忽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梧桐:象征凄苦、愁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3️丁香结:比喻心中郁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4️芭蕉:常用以表现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
5️猿:孤寂、愁苦的象征。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6️暮鸦(寒鸦、昏鸦):常用以渲染衰败萧索之景、痛惜悲凉的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流水: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8️黄昏:感伤的心情意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9️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静夜思古诗词赏析及意境描写

静夜思古诗词赏析及意境描写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短小精悍的古诗,在表达作者内心思绪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超凡境界。
本文将对《静夜思》进行赏析,并对其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深入探讨。
《静夜思》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里的景象,展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对月光与故乡的巧妙联想,赋予了这首诗更加深远的意义。
诗歌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直观地表达了作者醒着的状态。
月光倾泻入室,映照在床前,形成了一种光影效果。
作者以“明月光”形容这种光亮,同时以“疑是地上霜”描述出月光的冷冽感。
这种冷意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寒冷,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
接下来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将视线从床前的明月引向远方的故乡。
作者直接以“举头”、“低头”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深夜的寂静中,明月成了作者与故乡之间的桥梁,通过抬头凝望明月与低头思念故乡,作者借助这两个动作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纷纷思念之情。
这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典型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在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达到情感排解和冲淡寂寞的效果。
整首《静夜思》在表达诗人思故乡之情的同时,也运用了寥寥数语展示了古人在寂静夜晚的情感和思索。
它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词句,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写月亮、写床前的诗,但深入思考后却可以看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寂寥与孤单。
《静夜思》与其他古代诗歌相比,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
它通过描绘床前的明月光、地上的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画面,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互融合,使诗歌更具意境与美感。
读者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之中,也仿佛置身于这个夜晚的寂静中。
综上所述,《静夜思》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和意境描写,将作者孤寂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 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 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开头两句以回忆起笔,叙写 谪仙居 刘长卿 晴 多年前与梁耿分手时的情景。 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红日西沉,天色已晚,孤舟催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发,离愁别绪不禁油然而生。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接着,由眼前自由飞翔的鸟儿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想到自己反不如鸟,只能在海 注:此词是作者由淮溪鄂岳转 中听凭命运的摆布。深切而含 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在赴睦 蓄地表现内心的酸楚和悲愤。 州途经苕(音条)溪时所作, 五六两句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梁 是寄给也在贬谪中的朋友梁耿 耿的思念。白云飘忽不定,自 的。① 晴川:晴朗的原野。 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随着远 ② 解携:与友人分手。③ 平 去的白云飞向天涯,诗人伫立 芜:杂草丛生的地方。④ 长沙: 溪畔,凝神远望,不觉月亮已 原指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 上,照彻前溪后溪。最后诗人 这里借指梁耿。 问:诗人通过 借连绵不断、延伸天涯海角的 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萋萋芳草 写自己竭力从离愁别 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 恨中解脱出来而终于无法解脱 情 出来的情状。可见之悲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月: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
3、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例子: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例子: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5、青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例子: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子: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7、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例子: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8、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子:“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子: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例子: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例子:“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子:《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12、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例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13、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子: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14、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例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5、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子: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6、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例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1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8、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例子: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
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19、捣衣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
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例子:南朝民歌《青阳度》“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20、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
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
例子:清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邻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唐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我也只能找到这么多了,其它的爱莫能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