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代表有?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

B .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

C .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

3、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

4、人和动物的区别是。

二、北京人1、遗址位置2、距今时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3、命名: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 "或"北京人"。

4、北京人头盖骨发现: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6、工具: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等。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7、生活方式:北京人结成,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

8、火的使用:北京人会,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

9、地位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距今,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模样和基本相同,属于。

3、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

4、山顶洞人已经知道,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

山顶洞人有,也会埋葬死者。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距今约2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知识点_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知识点_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P3)一、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

1.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历史。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3.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的人类。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4.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原始人类。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5.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6.北京人的生活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7.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P8)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粟、(黍)白菜,饲养猪狗,会捕鱼,会纺织,会制彩陶(鱼纹彩陶盆),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猪狗,能驾船和捕鱼,会纺织会制作陶器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P13)1、距今八九千年以来,我国先民的足迹逐渐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

2、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地点:涿鹿(涿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P21)1.禅让的含义: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2.大禹治水:鲧堵禹疏3.禅让制的结束: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P25)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初中历史】期中重点知识提纲(第1~11课)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期中重点知识提纲(第1~11课)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版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姓名班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1.古猿—劳动、演化等—现代人。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蓝田人、郧县人。

制作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

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群体生活,会用火—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遗址意义——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人类起源和演化重要意义。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模样与现代人相同,打制石器:骨器、磨光和钻孔,爱美。

会人工取火。

二、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1.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中国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栽培水稻(南方)、粟和黍(北方)。

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丰富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发展等)。

原始农业兴起标志:定居、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江西万年仙人洞—世界上最早陶器2.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南方人)。

位于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水稻,干栏式房屋(防虫兽、防潮湿;饲养家畜)水井;会使用天然漆、象牙雕刻等。

3.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北方人),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地穴式(防寒保暖),粟和黍,弓箭、鱼叉—渔猎等,纺轮——纺织、制衣。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这种南北方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造成的。

半坡人遗址-仰韶文化4.仰韶文化(黄河中游)粟,彩陶,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丝织品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

仰韶文化,晚期有贫富明显差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蛋壳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三、中华文明起源1.早期国家出现约5000年,表现:城市形成;社会分化加剧;掌握权力的王。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人教初一历史期中复习必备提纲

人教初一历史期中复习必备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4、火使用的历史意义?
5、山顶洞人在使用石器时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他们取火的方式是?
6、氏族的特点?
7、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居住的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
8、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居住的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两种农作物的国家?
10、皇帝为何受后人尊敬?
11、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建立的时间是?
第二单元
1、分封制的目的?影响?
2、用文字表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4、我国青铜器出现于何时?灿烂于何时?
5、西周青铜器的作用?
6、例举西周两个著名的青铜器?
7、例举三星堆的三个代表性文化?
8、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何时已经齐备?
9、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11、齐桓公称霸的方式是?
12、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3、战国七雄通过哪两件事形成的?战国七雄有?
14、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15、铁农具牛耕出现的作用、影响?
16、。

初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表内。

2.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最突出的意义是A.能用火烧烤食物B.能用火驱赶野兽C.能用火照明防寒D.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6.《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应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宗法制D.分封制7.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 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B.国王迁都C. 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8.阅读古代史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给我们一个信息:西周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等级制D.分封制9.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2.我国的成语故事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①酒池肉林②烽火戏诸侯③退避三舍④卧薪尝胆⑤纸上谈兵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7.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常把一部中国古代兵书摆在桌上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A.《道德经》B.《论语》C.《孙子兵法》D.《春秋》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材料一: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回答:①材料一是谁的话?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材料分别反映了他的哪些教育思想?(3分)②材料二是谁的观点?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基本主张是什么?(3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初一历史期中提纲.docx

初一历史期中提纲.docx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一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列举隋朝建立的三要素。

(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2.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3.列举出大运河的中心、最北和最南。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分别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邦沟、江南河)大运河全长多少?(两千多公里)4.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5.列举唐朝建立的三要素.(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6.唐朝出现过哪些有作为的皇帝?说出相对应的盛世。

(唐太宗一一贞观之治武则天一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一一开元盛世)7.贞观Z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唐太宗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戒奢从简④合并州县⑤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⑥虚心纳谏(魏征))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治宏贞观”?(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9.“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任用贤才(姚崇)戒奢从简重视地方吏治)10唐朝农业发展的突出有哪些?(水稻育秧移植栽培;饮茶Z风在全国盛行;发明曲辕犁和筒车)11・唐朝陶瓷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12.唐都长安有哪些特点?(①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②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3.科举制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炀帝,设立进士科)14 •唐朝有哪些皇帝为完善科举做出了贡献?(唐太宗扩充国学;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丄科最主要的考试内容)15.科举制有何影响?(科举制度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6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谁的名言?(唐太宗)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他的称号是什么?(天可汗)17唐朝哪些皇帝在西域今新疆设立了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18 “和同为一家”形容的是唐朝和哪个民族政权的关系?(吐蕃)他们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藏族)19举例说明唐朝和吐蕃关系友好的事例?(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人,应当像人字,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奋斗。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缧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2、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4、禅让制与世袭制: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公天下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4、大禹治水的启示: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②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③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

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提纲二:夏商西周★2、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武王伐纣的战争叫做牧野之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

★4、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5、西周已有人工灌溉,建筑上开始用瓦。

★6、西周分封制目的: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授民授疆土);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作用:优点: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篇一】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生活特征: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特征: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着群体生活;狩猎和采集果实;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

4、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外形与现代人接近,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审美观念,会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
1、距今时间: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
3、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北方寒冷干燥,可防寒保暖)
4、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新时器时代)
5、生产活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狩猎捕鱼、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6、手工业: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特色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乐器,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居民
1、距今时间: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房屋:干栏式建筑(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发现木结构水井。

4、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5、生产活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6、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骨哨)、雕刻(象雕)、使用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2、兴起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工具(耒耜)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部落联盟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较大的部落。

2、华夏族形成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华夏民族由不同部落民族融合而成)
二、传说中炎黄的发明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缫丝。

三、黄河流域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实质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顺序;尧——舜——禹
2、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消除了黄河水患。

(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等)
【篇二】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
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篇三】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