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移式舱口盖施工工艺
现代船舶侧移式舱盖定位安装工序共50页文档

现代船舶侧移式舱盖定位安装工序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舱口盖建造工艺

舱口盖建造工艺1、概述本船舱盖为钢质风雨密、液压启闭式舱口盖。
全船共设三个货舱。
每个货舱由四块舱盖板组成,以两块一组收藏方式向艏、艉两端折叠收藏。
四个货舱的舱盖尺寸相同。
各舱舱盖均由液压油缸驱动,通过中间铰链、行走滚轮、导板等要紧部件来完成舱口盖的开启和关闭工作。
舱口盖与货舱围栏之间设有支承块、横向限位装置、横向限位器、纵向定位装置、快速压紧器、橡胶密封装置、橡皮压紧条。
同时配有舱盖折叠收藏的收藏钩装置及撬棍。
舱口盖施工及检验程序:放样→下料→拼板自动焊→纵、横梁预制→盖板顶板上胎架定位→构架划线→装配结构→焊接→脱胎→翻身补焊及整体火工矫正→上拼装胎架进行组合拼装→附件定位→焊接→翻身补焊→折叠试验→除锈油漆→压入密封橡皮→吊运上船。
舱盖实船定位→定位安装导轨、压紧器、支撑块等舱盖附件→液压系统、管路、油缸安装→液压开舱→定位安装收藏购、限位器、橡皮压紧条等舱盖附件→附件烧焊→液压系统调试→舱盖启闭试验→舱盖水密试验→交货。
2、舱盖板制造2.1通则2.1.1本船舱盖板制造质量标准应符合CB/T 4000-2005(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的要求,除此还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2.1.2舱盖所用的钢板及型钢材料均应满足船用钢材要求,并具有合格证书。
施工过程中,对专门钢材应进行及时标注与跟踪治理。
2.1.3本舱盖所有零件,均应放样确定其正确尺寸,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加工制造。
结构和线型零件必须经专职检验。
2.1.4 本舱盖的组合部件实行无余量组合装配,装配前后均须专职检验。
2.1.5 本舱盖实行以舱为单位进行整体反造,而后分离成单块盖板。
2.1.6 为操纵焊接变形,确保纵横间距和舱盖的几何尺寸,放样时,横梁之间每档加放1.0mm、纵桁之间每档加放2.0mm的焊接收缩量。
下料及构件划线装配时作相应处理。
另外还必须实施CO2气体爱护焊及横梁反变形(加放20mm)等措施进行综合操纵。
舱盖顶板四周留有修割余量15mm,在总装胎架上一次性划线并割除,以减少偏差。
浅谈侧移式舱口盖的制作及安装工艺要求

浅谈侧移式舱口盖的制作及安装工艺要求作者:梁贵余飞来源:《广东造船》2014年第03期摘要:舱口盖是重要的船体舾装件,它用来遮蔽舱口、保护舱内货物不受风浪、雨水的侵袭。
本文主要对舱口盖的制作和安装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侧移式舱口盖加工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侧移式舱口盖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吊装盖板工作、舱口围零部件安装工作、铰链底座的定位和焊接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点,从而提高舱口盖的制造和安装工艺质量。
关键词:舱口盖;零部件加工;上船安装中图分类号:U671.91文献标识码:AIntroduction to lateral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hatch cover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requestedLIANG Gui,YU Fei(CSSC Guangzhou Longxue shipbuilding co., Ltd.Guangzhou511462)Abstract:: Is important to hatch cover hull outfitting pieces, it is used to cover the hatch, protect hold goods from wind and rain.In this paper, the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hatch cover structur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especially the material flow and lateral hatchcover processing links of key analysis, therefore puts forward the lateral scuttle the preparing work before installation work, hoisting cover plate, hatch parts installe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hinge base and welding and so on four aspects of the hatch cover aboard installation work,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ip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the noble,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hatch cover play their role in the ship.Key words: hatch cover;Parts processing;The boat to install1引言舱口盖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货舱甲板开口的关闭装置,肩负着密封舱口、保护货物和部分支撑平台的作用。
侧移式舱口盖安装工艺规范

侧移式(齿轮滚翻式)舱口盖安装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侧移式(齿轮滚翻式)舱口盖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及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侧移式(齿轮滚翻式)舱口盖的安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Q/SWS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3安装前准备3.1了解并掌握舱口盖安装的所有设计图样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必须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安装。
3.2库领机电产品必须严格检查;设备附件应完整,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必须与设计图样要求一致。
3.3检查舱口盖板外观是否有碰、擦伤、油漆剥落、结构件是否缺损及杂物污染等现象。
3.4确认舱口围按要求安装结束并获检验通过。
4人员4.1安装人员及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
经考核取得相应专业资格,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方可上岗。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标准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5.1安装基准:在舱口盖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基准的选择很重要,舱口盖安装的基准面见图1。
5.2橡皮压缩量:按图纸设计要求(一般为15±5mm)。
5.3压紧条与橡皮条中心的偏移量:按图纸设计要求(一般为±5mm)。
5.4压紧条的水平度:按图纸设计要(一般为±3mm)。
5.5支承块之间的间隙:按图纸设计要求(一般为0~3mm)5.6压紧器与楔块之间的配合间隙:按设计图纸要求(一般间隙为0)。
5.7楔形导向块间的配合间隙为0。
CVP每块盖板四个支点在同一平面上水平基准面MVPMVP MVP CVPHZP主垂直基准面交叉垂直基准面MVP 支点设在侧端板交叉处橡胶槽内底处图1舱口盖安装的基准面5.8安装滚升机构的连杆机构时检验从齿轮轴销到连杆机构眼板距离。
其长度公差为0~-3mm 。
顶升销与齿轮的间隙为0。
5.9其他相关公差要求按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6工艺过程6.1安装程序安装工作包括下列主要步骤。
侧移式舱口盖制造及安装原则工艺

TTS HuaHai HKH 03102Page: 1/29 STANDARD Edition: 1/1999侧移式舱口盖制造及安装原则工艺(供滚升式舱盖用)船厂: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船厂NO:H1005/1006船级社:ABS制造厂:船厂图号:D4-264-008TTS Hua Hai编号:162本公司所有记录均须按保密文件严格对待。
它们属于公司财产,一旦本公司要求即请退回本公司。
注:本生产工艺仅仅是个建议,说明材料流程和生产布置应如何安排;实际的制造应始终取决于当地的条件(设备、运输和仓储等)。
TTS Hua Hai Ships Equipment3255 Zhou Jia Zui Road Telephone: 0086 21 6539 8257 Shanghai, P.R.China, 200093 Telefax: 0086 21 6539 7400目录1、材料流程 (4)2、总则 (5)3、钢板的切割和连接: (6)4、焊接一般说明 (9)5、零部件制造 (10)6、装配和定位焊(工况1) (15)7、焊接(工况2) (17)8、焊接完成后盖板的矫正(工况3) (23)9、喷丸除锈和涂底漆 (25)10、总装和调整 (27)11、油漆和保护 (31)12、储运 (32)13、舱盖上船安装 (33)1、材料流程库存型钢 切割成形后的钢板存放零部件制造零部件存放工况1 : 胎架,装配和内部结构套料。
工况2 : 焊接平台,内部和外部焊接。
切割成形后的钢板存放 中间仓库中间仓库工况3 :矫正喷丸除锈和涂底漆。
工况4 : 总装平台,配套和调整,附件安装,橡皮密封嵌入。
油漆和防腐。
待运和待装的盖板的储放。
库存轴件 库存零件 库存钢板 中间仓库中间仓库中间仓库钢板的切割与连接2、总则a. 为了保证舱盖板的制造精度。
盖板制造时应以一个舱为一组在同一胎架上一起下料、拼装及焊接。
b. 施工图上所示的尺寸是焊接和矫正后的名义尺寸,为了补偿焊接收缩,应放大钢板尺寸。
舱口盖施工工艺中的焊接变形控制

舱口盖施工工艺中的焊接变形控制一舱口盖工艺流程如下:材料进场,检验——下料——小装配——顶板拼焊,划线,装焊扶强材、小装配件——焊接——盖底板、火工校正、翻身(指小盖子)——出车间——上平台,封底板、焊接,火工校正——翻身上总装,止动块、滚轮、中间铰链、端铰链等安装校正。
1、下料①对于所有进场材料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板材吊运使用专用吊具,以避免板材因吊运而产生的变形。
②根据套料图所标注的钢板尺寸(厚度、宽度、长度)、材质选择相应的钢板吊入切割胎架。
③切割前检查胎架上的钢板是否平整,直线度是否超差。
如变形较大,须校平后再切割,直线度旁弯超过20mm/板长必须换板。
④切割前必须及时将钢板上的炉批号记录在套料图的相应位置。
⑤下料时严格按照套料图下料。
顶板、底板、侧板、端板、T梁等均放有收缩余量及二次切割余量。
⑥保证零件下料精度,特别是端侧板及箱型结构中纵横梁高度,保证高度一致性。
⑦对所有切割好的零件进行打磨处理,去除所有氧化渣。
⑧下料时,坡口由专人加工。
开坡口前应在零件上标明坡口形式及开坡口边、坡口面,以免开错坡口;毛刺、氧化皮应打磨干净;零件坡口对称加工时应注意方向。
2、小装配小装配制作时不仅要看小装配图,而且要看结构图纸,以防做错;小装配制作时,一些长梁放有收缩余量,注意装配定位基准。
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制作变形,减少后续装焊工作梁,能制作小装配的部件尽量做成小装配。
1.T梁:纵、横梁预做小装配2.端、侧板装配:①腹板及面板拼接时应正确的使用引弧板,焊后割除引弧板,打磨平整。
②装配划线时端板以CL线(盖子的中心线)为定位基准,侧板以止动块中线为定位基准(详见小装配图)。
③面板与腹板装配保证高度尺寸,止动块处厚板与面板对接处削斜处理并开坡口。
④装配橡皮槽时从一端向另一端定位,使橡皮槽角钢与面板、侧板紧贴,保证橡皮槽的开口精度、直线度及其与腹板的垂直度。
由于端侧板上还有垫板,因此还要保证垫板的水平(如图)⑤端侧板面板对接处橡皮槽端部100MM不烧焊,留组装焊接。
现代船舶侧移式舱盖定位安装工序

再见
舱盖到位后最后再定止跳装置
压缩量的计算公式V=A-(B+C)
A是压条高度,v是压缩量
泵站各报警点及控制系统
下一步考虑设计用临时液压泵组,驱动液压马达模拟舱盖行走状态,进一步完善 施工状态
最后一道工序的水密交验
冲水交验:枪头直径不大于16毫米。 水压为0.2MPA(2公斤) 距离为1.5米之间。(要求无明 显水流进入货仓)。
舱盖动车行走后工作项目
检测导轨行走过程,调整确认
油缸柱塞及时保护
舱盖行走后的导轨调整与烧焊
有滚轮侧向受力的情况时调整导轨
舱盖压紧条开关压粉确认后烧焊
油马达平台垫块按齿条行走高度调整定位后烧焊
行走啮合状态 垫块调整前
平台调整后
垫块调整后
承重块垫块实配后定位烧焊
舱盖压紧器座实配后定位烧焊
承重块底座配对定位后烧焊
导轨头定位,待行走确认后烧焊
纵向限位在舱盖调整后定位
可以烧焊
横向限位在舱盖调整后定位
定位块定位
导向块定位
舱盖附件和轨道的 提前的定位安装
端部限位定位烧焊
投油管系跨接连接
舱盖液压系统投油(投油压力68MPa),系统工作压力25MPa
泵站的油箱清洁交验
泵站油管及压力表安装
侧移式舱盖定位安装
舱盖附件的提前安装
检查各附件销孔的完好性
舱围安全绳的提前拉设
提前放线修割顶升孔
舱盖未上船的顶升提前定位
630
300.5 +-2
油马达平台提前落位组装
舱盖吊装上船
184+-2
按舱盖调整后的状态放出滚轮线并检测横向舱围平 整度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端板制作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舱盖典型T型梁校正
加热方向
1 加热腹板来矫直横梁的主向
2 如果有横向变形,加热面板矫直 在方向2上的变形
3 加热腹板如果在此区域有屈曲 *一直加热直到钢板温度达到摄氏 700度
(伸缩模板接近零度),颜色呈深红或 红色。 * 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允许用水冷却高强度 板 (1)直到钢板温度降到摄氏 600度以下 (颜色为暗红色/颜色不再变化)时才 可以用 水直接喷射到钢板上。适用于 高强度板和软钢。 (2)最大允许温度为摄氏 800度。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2020/12/17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一、舱口盖概述
• 舱口盖的用途及种类 • 舱口盖的结构 • 舱口盖原理及特性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舱口盖的用途:
舱口盖是一种装于货船舱口,用于防止雨水, 海水进舱的遮蔽装置,有时也作载货用 。
舱口盖的种类:
•折叠式
•滚动式 •吊离式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滚轮
折叠铰链
端铰链
水平基准面
主纵向基准面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中间铰链同轴度公差
眼板与参考坐标系最大倾斜度 TOL2≤5/1000
参考坐标系
• 铰链眼板轴孔中心必须在同一直线 • 保证各个眼板平行度及垂直度 • 眼板间装公差
TOL1≤5/1000 TOL2≤3/1000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三、舱口盖制作工艺
• 舱口盖的制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小组立(部件及顶 板),中组立,大组立,各组立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1.小组立(部件及顶板制作)
横梁制作:
船舶舱口盖制作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内部精度 及品质总检查
修正 船东及船检检查
补涂
船东及油漆服务商检查
涂装
船东及油漆服务商检查
预涂
表面清洁
喷砂后检查
气孔等修正喷砂源自安装橡皮船东及船检 完工检查
发运
三.施工工艺
1.生产设计
¾ 工作图设计 对接收图面进行技术分析,结合船舶设计规范,结合本身技术要求及公司内部相应的设计、 制作规范,作成详细的施工图面,对部件进行编号区分,根据先前制定的余量设置标准,对 每一结构进行余量设置标注,详细标明各焊接位置焊脚长及焊接方法。
证实际尺寸与图面要求尺寸一致。 3) 面板与腹板装配焊接,装配好后必须确认直角度,保证面板与腹板垂直,装配好后直接
装配加强板,除非必须在中组装配部材,其余部材尽可能在小组装配焊接。 4)1 侧加强板装配完成后开始焊接,加强板与面板接触地方全部焊接,加强板与腹板接触地 方,朝顶板一侧预留 1/3 左右位置不焊接,调整用。 5)端梁 1 侧加强板装配及焊接完成后,翻身装配及焊接另外 1 侧。全部焊接完成后,火工调 平。尽可能采用半自动焊接的方式,减少变形量; 6)要注意基准尺寸,一般情况下:端板则以 CVP 线为基准,侧板则以 MVP 为基准;小组基准与中 组顶板划线基准一致。钢带制作好后两钢带需比较基准线及个对应部材位置正确。 7)小组完成后必须检查总长,长的必须在小组时就进行切割,但当短了时,如果一边小组 3mm
PANEL 舱盖
时必须直接送过去
板为基准) 2. 折边材单独放在一个 PCS 箱中
¾ 用 PCS 箱进行装运
3. 中装配用的合拢节点的小部材单独放在 ¾ 同上
一起
¾ 同上
4. 封板用的部材放在一起如 T70-70N1(P)
等
总装
1. 舾装品(外购件单独管理)按舱分选后固 ¾ 用 PCS 箱进行装运
定场地堆放;需要时再领用
最大 1mm
垂直度偏差
最大为 0.5+0.01t(板厚)
坡口偏差
±3°
3.6 下料加工相关符号及用语
项目
符号
备注
坡口符号
N20/2N20
S20/3N20
K20/20K45
折边符号
KS120 /KN120
加工图中相关
NP:表示等离子切割
NG:表示气体切割
P:表示顶板
FB:表示用气体切割机多割嘴直线切割
则会导致焊缝很大,另外由于有斜度的存在,会导致在不同位置的加强板、梁等高度不同,基本 图面正视图上直接测量出来的尺寸经常出现错误的情况,设计时需要特别的注意确认对应的高度。 2、在顶板拼板时所有的拼板缝需与结构焊缝错开 50mm 以上距离,如图面对距离有其他要求,则以 具体图面为准,如顶板上的型材是 U 型槽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 U 型槽平行的焊缝必须在 U 型槽 外部,如在内侧则总检查时就看不到顶板对接焊缝,另外也不利于防腐。 3、如顶板型材是 U 型槽,则在 U 型槽压制过程中会与理论值存在偏差,所以在 U 型槽贯穿梁腹板时, 梁腹板开切口需与 U 型槽实际值相对应,适当的加大或缩小,减少切割量和焊缝间隙。 4、由于舱盖顶板斜度的存在,U 型槽端部通常也存在斜度,所以在 U 型槽端部切割加工时需切割对 应的斜度。 5、U 型槽在通常为钢板切割后进行油压折弯,为减少材料的浪费,在 U 型槽钢板切割时尽可能按理 论加适当余量的长度进行切割,在钢板定货时也尽可能按此长度进行购买钢板,由于 U 型槽两头 通常有斜度,所以 U 型槽钢板切割时两段有弧度,如工艺成熟,尽可能该弧度预先切割,则 U 型 槽安装时不用再重复切割斜度。 2.准备事项 2.1. 钢材的入库及材质的管理 2.1.1.钢材入库后按规定地方存放,并进行分选,按规格别先行区分后堆放;以便按下料加工的顺序进
2. 顶板上装配的小部材单独堆放
¾ 同上
3.8 部材编号、坡口设置等方法详见舱口盖设计标准
4、小组立
4.1 作业顺序:配材→划线→装配→焊接→打磨→自主检查及修正→移动到中组立或大组立 4.2 配材:小组立划线工(MK 师)必须先熟悉图面,先行知道小组立作业需要什么部材; 4.3 纵梁作业方法: 4.3.1.纵梁及横梁作业的内容如下 作业方法: 1)第一步:先铺设面板,进行划线(MK),按图中的尺寸,量出尺寸定出中心线后划线,并标注板
2.2.程序的正确使用与管理 2.2.1.程序名一定要先确认是否与套料图(NESTING)上 NC FILE 一致;打开程序并与加工图上图形相对 照;
2.2.2 软盘一式两份,软盘及软区一定要进行维护,专项是软区要经常维护清洁; 2,2,3 切割完成后必须将软盘收回,并将盘保管,当一个舱切割完成后方可格式化; 2.3 钢板切割时,切割图面钢板编号必须与钢板上书写的钢板编号一致,同时必须确认图面钢板厚度、
048(船号)R01(舱号)-10F1(部材号) AH36(材质) 小(组立送线) XX(姓名)-9/30(日期) 3.1.3 主板实施自主检查后在上面划一个矩形框,标出其长宽对角线尺寸; 3.1.4 部材上要标注后加工的符号,以便于分选及送后加工工序; 如:坡口的符号 2N20/2S20 或者其他坡口的符号 如:折边的部材要用黄色粉笔写上折弯,切割图面中有具体反映,组立送线写“折弯大”等—— 大组用折弯板。 如:要钻孔的同样用黄色粉笔写上钻孔,切割图面中有具体反映,组立送线写“钻孔小”等—— 小组用钻孔板。。 3.1.5 部材需写上组装信息.如是小组立部材写上’小’,以作为分选部材的基准;其它如“中 1”“中 2”“大”等 3.1.6 在开始切割要检查气体的压力,切割机的参数,切割机的部件及消耗品等,以保证切割的质量; 3.2 坡口作业: 3.2.1 用半自动切割机进行坡口作业,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必须保证切割的质量,如有缺陷必须先修正 后送组装; 3.2.2 注意正面反面,切割机切割后写部材号的一面为正面,也是基准面,在加工图表示如下:
¾ 加工图设计
根据工作图的编号提取出每一个部件,放置焊接,收缩余量,部材对应编号,标明组立区分 及详细标明尺寸规格,焊接坡口式样,作成部材清单,为进行生产做好准备,按标准作成切 割图面及切割程序。 侧移式舱口盖工作图、加工图设计注意事项: 1、侧移式舱口盖基本上分为单开和对开两种式样,舱盖顶板上普遍有斜度(梁拱),导致舱盖内部有 很多结构也存在斜度,工作图及加工图设计时都需要注意,如本有斜度,而切割时按无斜度切割
厚方向的符号,面板板厚差方向严格按图面要求对应,装配时需要确认各自及总长尺寸, 保证与图面要求对应,如出现不对应情况,则对接时需要调整; 2)第二步:装配腹板,先设置好工装见后面示意图,测量以中心线为基准进行装配腹板;并点 焊固定(T/W),点焊要注意焊角大小为 3mm,50mm 长,间距 200mm;点焊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否 则在实施半自动焊之前必须打磨,装配,装配时也需要确认各自及总长尺寸,保证与图面 要求对应,如出现不对应情况,则对接时需要调整;; 3)第四步:焊接,纵梁的焊接尽可能采用埋弧自动焊,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变形,及焊接质量的 保证;当然在某些位置必须设置一些自制工具;焊接必须进行自主检查,并修正结束方可移 动。通常对接焊缝都需要全融透,所以一面埋弧自动焊接后,翻身焊接背面时需要先碳刨 再焊接; 4.3.2.在装配前要先检查面板的直线度,有可能因为开坡口以后部材产生旁弯现象,如有则必 须先用火工校正后再装配,火工校正的办法采用三角形加热,加热的部位为变形最大的附近, 加热和长度为部材的的宽度 1/3~1/2; 4.3.3.在有面板与 END PLATE 相接一边的位置必须实施焊接保留 150mm;
3.5.1 自动切割
项目
长度(mm)
公司基准
顶板/梁的腹板/边板 315<L<1000
±1.5
梁面板
1000<L<2000
±2
2000<L<4000
±2
4000<L<8000
±2.5
8000<L<12000
±3
12000<L
±3
小部材
±1.5
3.5.2 部材端部垂直度偏差及坡口角度偏差
项目
公差
备注
缺口
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改动;
合议部门 合议人签名 时 间 合
意见(必须明确表示意见,记载概要)
议
第一次修改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一.概述
第二次修改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第三次修改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 类型:侧移式舱口盖 2、 结构形式:敞开式(单层顶板结构)
二.工艺流程
行有序的加工管理; 2.1.2 生产部门先行确保切割机的完好状态及作业用的工具等;切割机操作人员的教育,以确保无误操 作; 2.1.3 钢材入库后同时必须提交材质证书,并由质量部门进行记录; 2.1.4 材质的可追溯性管理:
¾ 切割前必须将钢印(HEAT NO)拓印在套料图上(NESTING),并在下料工作结束时全部收回给技 术部作统一保管及处理;
文件编号 MX-MZ-001
编制日期 编制部门 编制者 区内电话
文件类别 工艺规程
2010-01-08 品质部 王俊生
编制
使 用 部 门
审查
批准
文
件
侧移式舱口盖施工工艺
名
管 概 要:本规程详细记述了侧移式舱盖加工作业顺序及方法, 理 以确保加工装配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所有的人必须严格按工艺上的要求
¾ 中组是以一个舱盖板(PANEL)为基准,即 R1-1 至 R1-4 必须全部分开;
3.7.2 作业方法及基准
¾ 第一步:在自动切割完成时,必须先将组装的信息写在部材,即在部材写上小/中/大等;
¾ 第二步:在写好号码时必须按后加工工序进行区分;即在进行油压的必须放在一起,这时同一
舱内舱盖可以不分,但必须按舱号不同区分;当进行油压时必须按 R1-1 至 R1-4 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