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现象及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合集下载

正常体液渗透压

正常体液渗透压

正常体液渗透压1. 什么是体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是指体液中溶质的浓度,它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细胞内外的组织液,其中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

正常情况下,体液渗透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维持了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

2. 为什么要维持正常体液渗透压?维持正常的体液渗透压对于机体正常运作非常重要。

正常的渗透压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当体液中溶质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水分向低浓度区域转移,从而引起细胞脱水或水肿。

正常的渗透压有助于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当体液渗透压过高时,会引起血管收缩和肾脏排尿增加,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反之,渗透压过低则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

正常的渗透压还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功能。

3. 如何测量体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可以通过测量血浆中的渗透物质来间接估计。

常用的方法是血浆渗透压浓度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冰点降低法、折射率法和电导率法等。

其中,冰点降低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溶质溶解在水中时会降低水的冰点的原理,通过测量血浆样品冰点降低的程度来计算渗透物质的浓度。

4. 正常体液渗透压范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各种体液(如血浆、组织液等)的渗透压范围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不同单位和实验条件,正常人体内各种组织液的渗透压大致在280-310mOsm/kg之间。

其中,血浆的渗透压通常在280-295 mOsm/kg之间,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约为280-310 mOsm/kg。

5. 影响体液渗透压的因素体液渗透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代谢产物、药物等。

饮食中的盐分摄入量会直接影响体液中电解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体液渗透压。

摄入过多盐分会导致体液渗透压升高,摄入过少则会导致体液渗透压降低。

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也会影响体液渗透压。

当代谢产物排泄不畅时,体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渗透压增加。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利尿激素等也会对体液渗透压产生影响。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冰点下降法原理:
• 在理想的稀溶液中,冰点下降符合 △ Tf = Kf×m 的关系,式中 △Tf 为冰点下降,Kf为冰点下降常 数 ( 实验表明1 mol 的任何非电解质溶液(等于 6.023E23个分子颗粒数)溶解于1kg水中,则使 水的冰点温度由0℃下降至 -1.860℃) , m 为重量 摩尔浓度。 • 而渗透压符合△Po=Ko×m的关系,式中Po 为渗 透压,Ko 为渗透压常数,m为溶液的重量摩尔浓 度。 • 由于两式中的浓度等同,故可以用冰点下降原理 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渗透压在生物体中起到重要作用:
• 每一个活细胞的表面膜具有半透膜特性, 即水可以透过,而溶解于水中的其它无机 物和有机物不能随意透过。水透入细胞中, 可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保持细胞有一定 的形状和弹性。
• 机体的体液中主要成分是水,其中溶有许 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正常状态下,体液 中的物质成分相当稳定,它们在细胞内外 的分布和交换亦处于动态平衡中。体液中 物质成分的稳定保证了体液作为一种溶液 所具有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如密度、酸碱 度、渗透压、离子强度、电导率、表面张 力、介电常数等的相对稳定。体液维持一 定的渗透压,是构成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不使用半透膜的间接方法:
• 冰点下降:药典采用,操作简便,精确度 高,测量迅速,对生物样品无不良影响。 • 蒸气压下降:简单快速,样品用量极微小。 • 沸点上升:因在高温下进行,对生物样品 有影响,会引起蛋白质等胶体物质变性或 分解。与冰点下降法比较,灵敏度较低。
依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由物理化学的论述得知,稀溶液中溶剂的 蒸汽压降低、冰点下降、沸点升高(溶质 不挥发)和产生渗透压(有半透膜条件下) 的数值,仅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 (分子、离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这些性质称其为稀溶液的“依数 性”。

体液的渗透压名词解释

体液的渗透压名词解释

体液的渗透压名词解释体液的渗透压是指细胞内外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差异所引起的压力差,影响着细胞内外溶质和水分的交换。

渗透压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在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生物体内,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含有各种溶质,如离子、无机盐、蛋白质等。

这些溶质会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内外溶液交换,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而渗透压就是调节这种溶质和水的平衡的重要因素。

细胞的渗透压主要由细胞内的溶质浓度决定。

当细胞内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外溶质浓度时,细胞内的渗透压也就相应增加。

这时,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外流动,以减小渗透压差。

相反,当细胞内溶质浓度低于细胞外溶质浓度时,细胞内的渗透压就相应减小,此时细胞外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内流动。

细胞的渗透压与水分的平衡关系密切相关。

当渗透压差较大时,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向渗透压较高的一侧流动,从而导致细胞膨胀或萎缩。

这种现象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会出现。

植物细胞的渗透压调节主要通过细胞壁的渗透调节实现,而动物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通道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

渗透压的调节对于维持生物体的内环境稳定十分重要。

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异过大时,会引起细胞内外溶质和水分的不平衡,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发挥。

一些疾病和病理情况也与渗透压调节失衡有关,如高渗透压症和低渗透压症等。

为了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生物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来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不过大或过小。

这些调节机制包括通过肾脏调节体液中溶质的浓度、通过神经调节血液中溶质的浓度等。

同时,生物体也通过饮水、摄食和呼吸等途径来调节细胞内外溶质和水分的平衡。

总之,体液的渗透压是指细胞内外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差异所引起的压力差。

渗透压的调节对于细胞内外溶质和水分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维持生物体内的稳态环境。

渗透压的失衡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甚至引发一系列疾病和病理情况。

因此,对渗透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体液渗透平衡

体液渗透平衡

4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 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 却不能透过. 却不能透过. 细胞膜,膀胱膜, 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 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 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 膜的性质. 膜的性质.
因为以上算式中只包括血浆的[Na+], 葡萄糖] 因为以上算式中只包括血浆的[Na+],[葡萄糖]和 [BUN],而其他物质都未考虑在内, [BUN],而其他物质都未考虑在内,故计算值总是小 于实测值,两者的差值称为"渗透量空隙" 于实测值,两者的差值称为"渗透量空隙". 正常时约在10mOsm/kg范围内 范围内. 正常时约在10mOsm/kg范围内. 如果超过20~30mOsm/kg, 如果超过20~30mOsm/kg,则提示存在有高脂血症 或高蛋白血症; 或高蛋白血症;也可能由于输入高渗溶液或存在内源 性有毒物质(如乳酸)所致, 性有毒物质(如乳酸)所致, 若超过40mOsm/kg,即可致死. 若超过40mOsm/kg,即可致死.后者可见于脓毒血 症和休克病人中, 症和休克病人中,这对判断危重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参考价值.
体液渗透平衡失常 诊治
孙建利
渗透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 现象, 现象,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讨 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 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渗透压及 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2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ICU中约有 中约有70%的病人存在焦虑 , 50%病 的病人存在焦虑, 中约有 的病人存在焦虑 病 人经历烦躁不安.因此其镇静问题,在整个 人经历烦躁不安.因此其镇静问题 在整个 的地位. 救治过程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 为此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焦虑, 为此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焦虑 , 恐惧和躁动等应急反应的程度及其控制的 好坏,机械通气能否正常实施等, 好坏 , 机械通气能否正常实施等 , 直接关 系到病人的预后. 系到病人的预后.

初中生物学渗透压

初中生物学渗透压

初中生物学渗透压生物学中的渗透压是生物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水分平衡的重要指标。

通过渗透压的调节,生物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和正常的代谢活动。

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初中生物学渗透压的相关知识。

1. 渗透压的概念及作用渗透压是指在不同浓度溶液之间,由于渗透作用造成的溶液对溶剂的压力差。

生物体内外的水分浓度不同,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水分会从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移动,从而保持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

渗透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渗透和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调节上。

2. 渗透压的计算方法渗透压可以通过渗透压公式来计算,公式为:Π=CRT。

其中Π为渗透压,单位是帕斯卡(Pa);C为溶质的摩尔浓度,单位是摩尔/升;R为理想气体常数,单位是焦耳/(摩尔·开尔文);T为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浓度的溶液的渗透压,并了解不同条件下渗透压的变化规律。

3. 渗透压与渗透调节细胞膜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关键结构,通过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控制水分的渗透作用,从而保持正常的渗透压。

细胞在渗透压过高或过低时,会出现渗透调节失常的情况,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失调。

因此,渗透压的调节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4. 渗透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压的概念不仅仅存在于生物学领域,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中,通过调节血液渗透压可以控制血液中的溶质浓度,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渗透压的概念也被应用于纯净水的制备和废水的处理等领域。

渗透压的应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实际意义。

总结起来,初中生物学中的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于渗透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调节机制,掌握生物体内部水分平衡的重要规律。

渗透压不仅仅存在于生物学领域,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渗透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物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为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式

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式

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式一、引言体液中的渗透压是维持生理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渗透压关系式描述了溶质浓度与渗透压之间的关系,对细胞内外的渗透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是指在膜两侧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差异所产生的压力差。

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体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溶质的浓度和渗透系数决定。

常用的渗透压单位是摩尔浓度或摩尔浓度与渗透系数的乘积。

三、渗透压关系式的基本原理体液中的渗透压关系式可以用来计算溶质浓度与渗透压之间的关系。

根据渗透压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关系式:渗透压 = 溶质浓度× 渗透系数其中,溶质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渗透系数是描述溶质穿过半透膜能力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渗透系数与溶质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温度和半透膜的性质有关。

四、体液中各部分的渗透压关系式1. 血浆渗透压关系式血浆渗透压 = 血浆中溶质浓度× 血浆中溶质的渗透系数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无机盐等溶质的浓度决定。

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渗透系数,所以血浆的渗透压较高。

2. 细胞内液渗透压关系式细胞内液渗透压= 细胞内液中溶质浓度× 细胞内液中溶质的渗透系数细胞内液主要由细胞内的溶质组成,如蛋白质、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相比较低,这是因为细胞膜对一些溶质有选择性的渗透能力,使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 细胞外液渗透压关系式细胞外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 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渗透系数细胞外液是指细胞外的体液,如组织液、淋巴液等。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近,但可能会受到不同组织、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五、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渗透压关系式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平衡和体液分布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调节机制,细胞可以控制渗透压差来调节体液的分布和维护细胞内的稳定环境。

溶液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渗透作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讨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在蔗糖浓溶液上小心加入一层清水,水分子即从上层渗入下层,蔗糖分子也由下层涌入上层,直到蔗糖溶液的浓度均匀止。

一种物质的粒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

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图1-2甲),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图1-2乙),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

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

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目不等,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要比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目,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图1-2是渗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入表示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度,v出表示膜内水分子透出到膜外的速度。

甲表示渗透刚开始,乙表示渗透不断进行,管内液面不断上升。

但是液面的上升不是无止境的,而是达到某一高度时便不再上升(图1-2丙),此时,v入=v出,渗透达到平衡状态即渗透平衡。

阻止纯溶剂向溶液中渗透,在溶液液面上所施加的压力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如果被半透膜隔开的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液柱产生的静液压,既不是浓溶液的渗透压,也不是稀溶液的渗透压,而是这两种溶液渗透压之差。

渗透压与反渗透的实际应用

渗透压与反渗透的实际应用
10.0 10 3 8.314 276.15 1 MB 66.7(kg mol ) 3 344.3 10 1
M B 66.7kg mol1 6.67 104 g mol1
应用举例
2、计算溶液浓度
例1-3 25C海水的平均渗透压约为3.04×106Pa,计算与海水 等渗的尿素溶液的浓度? 解:由题意可知尿素溶液的渗透压应为3.04×106Pa 根据公式
M ( B)V
RT cRT
Van’t Hoff (范特霍夫)方程(1886)
令: 则Van’t Hoff (范特霍夫)方程可写作
对于非电解质的高分子稀溶液 以 对 作图
从直线截距求高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二)渗透压的应用
如果两个溶液的浓度相同,则它们的渗透压相等, 称之为等渗溶液。如果两个溶液的渗透压不相等,则 浓度叫高的溶液成为高渗溶液,浓度较低的溶液称为 低渗溶液。 对于很稀的水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等于 其质量摩尔浓度,因此范特霍甫公式可改写成
Van’t Hoff (范特霍夫)方程(1886)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温度、浓度的关系,同理 想气体定律完全符合,即 m( B )
V nRT

— 溶液的渗透压kPa;V — 溶液的体积,L; n—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R:摩尔气体常数, 8.314 J · mol-1 · K-1 ; T: 热力学温度,K; 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 · L-1 ; 在一定体积和温度下,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 性无关。
渗透压与反渗透的实际应用
主讲人:张天仪 小组成员:赵振凯 程后杰 宋文轩
渗透压(Βιβλιοθήκη )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通过半透膜发生的表面上单方向扩散 的现象,成为渗透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Hale Waihona Puke 度渗透压2.红细胞现象
注意事项
渗透压计使用前需要预热,冷冻液达到-9度
之后才能进行测量。 在定标和测量中应做到每次换样品必须用蒸 馏水冲洗探头并用卫生纸擦拭干净,保证下 一个样品的测量不受前一个样品在探头上残 留的污染。
思考题
哪些原因会产生早冻现象?
哪些原因会产生不冻现象? 渗透压在医学上有那些应用?
三、内容
1.溶液的配制
分别按要求配制低渗、等渗、高渗溶液备用
2.溶液和尿液的渗透压测定
用渗透压计测定所配制的低渗、等渗、高渗溶液、尿液、饮料、 市售PBS缓冲液等。
3.观察渗透现象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在低渗、等渗、高渗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四、实验结果
1.测定结果
室温t= ℃
样品 低渗 等渗 高渗 尿样
渗透现象及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一、目的
1.了解渗透压计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用渗透压计测定低渗、等渗、高渗和尿液 等溶液的渗透浓度 3.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在低渗、等渗和高渗 溶液中的不同形态
二、原理
间接测量渗透压的方法有:蒸汽压下降法、沸点上升 法和凝固点降低法等,最常见的是凝固点降低法。该法操 作方便,精度高,测定迅速,样品用量少且对生物样品无 变性作用。 欲知某一溶液的质量渗透浓度Cos ,只要测其冰点下 降值即可。规定溶液的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 为等渗溶液,低于或高于此范围的为低渗或高渗溶液。 由于渗透压值与冰点降低值呈线性关系,FM-9X型冰 点渗透压计已将冰点降低值转换成渗透压单位(重量渗透 压摩尔浓度,简称重摩渗透压mOsm/kg)显示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