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慢性肺心病伴心衰的紧急抢救护理干预分析

慢性肺心病伴心衰的紧急抢救护理干预分析

慢性肺心病伴心衰的紧急抢救护理干预分析【摘要】目的对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成功抢救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命的监测以及观察,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心衰或者是心衰先兆,及时的向医生报告,配合好医生的抢救与治疗以及护理。

结果:经过了半小时到到70小时的抢救,患者心衰得到了好转,达到了90%。

结论:心力衰竭会造成生命危急,护士应该及早发现病情,为病人争取时间,呼吸道要保持畅通,积极地控制发生感染,改善心肺的功能,进而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了死亡,将患者的寿命延长。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抢救护理肺心病伴心衰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很高,我院现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肺心病伴心衰患者,由于及早的发现了病情,并进行了及时的抢救与护理,进而将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控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将要点进行以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肺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35岁至75岁,平均是(57±5.7)岁。

基础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感染共20例,慢支肺气肿共40例。

临床型诊断有:心功能二级10例,三级25例,四级25例。

慢性的支气管炎38例,肺炎22例,经胸部的x线照片显示。

第一天住院为20例,住院3个月为25例,住院一年为15例。

1.2护理方法1.2.1 患者心衰程度的观察对新入院或者是住院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当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喘等症状时,来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衰先兆,而当患者的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另外还有食欲不振、上腹疼痛等症状,此时就可以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衰。

1.2.2 对心衰患者进行抢救的方法尽量将患者安置在重病的监护型病房,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畅通患者的呼吸道,改善其缺氧的状况,对其心电、血压、呼吸等各项进行监护,做好护理的记录。

调整患者的体位,没有特殊情况就给患者坐位或者是半卧位,让患者正确的使用氧气,按照医嘱,给患者药物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128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3月 C 第 7 卷第 9 期Mar. C 2019 V ol. 7 No.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王 雅(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邓州 474150)【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护理干预),经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128.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疾病的发展,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然后除了必要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护理的过程中,因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医护纠纷、降低生活质量等[2]。

在此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下为数据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护理干预),各22例。

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0~74岁,平均(62.0±3.2)岁;实验组男13例,女9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3.4)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与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共收治了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并配合医生临床救治,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在患者接受30min~75h的抢救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达到97.87%。

结论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及时的临床救治,再配以心理疏导、氧疗、特殊用药、基础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功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是由于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发肺循环阻力升高,肺动脉血压进一步升高及右心室增大导致,严重时伴发右心衰竭[1]。

由于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情严重,对临床护理依赖性强,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时经验不足或欠缺耐心,则会降低护理质量,也会降低患者群体的满意度,不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2]。

我院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47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给予及时的救治与护理,结果良好,现对究研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病患均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男21例,女26例,年龄49~83岁,平均(61.7±6.4)岁。

合并的基础疾病分别有:支气管哮喘12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2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

心功能HYA诊断分级I级29例,II级12例,III级6例。

慢性肺心病病程6个月~19年,平均(7.9±1.2)年。

1.2方法1.2.1病情观察对新入院的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给予24h生命体征监测,如在观察中发展患者有胸闷、心悸、喘息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心衰先兆;如病情发展为心律不齐、呼吸不畅,同时伴有少尿、食欲差、上腹疼痛等症状,则可诊断为心力衰竭[3]。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系统护理组(n=29)与常规护理组(n=29),后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前者予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在入院时,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出院后,系统护理组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m)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要做到早治疗,并予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措施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多由于肺部慢性疾病等致使肺循环足迹增高,右心室肥厚扩大,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快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且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为了优化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必须要对此类患者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共计58例,男37例,年龄为63~85岁,平均年龄为(73.2±5.8)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5.8±2.7)年,其中21例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

排除标准:精神行为异常者;合并严重脏器损伤者;恶性肿瘤患者。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系统护理组(n=29)与常规护理组(n=29),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护理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 8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17年第21卷第22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马彩霞,吴红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陕西延安,716000)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17)224)88-02 D0I: 10. 7619/jcmp.2017220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动脉慢性器质性病 变导致的肺功能异常,简称肺心病[1]。

在肺心病 中、晚期常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一 旦发生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研究[]指 出,合理的护理手段在肺心病合并心衰治疗中可 显著性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 发症发生。

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 如。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8月一2016年8月接收的 1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纳 入标准: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年龄 30〜85岁。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 者[4]。

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 例。

实验组男48例,女44例;年龄38 ~ 83岁,平均(63. 2 ±3.7)岁;病程2 ~ 12年,平均(6.1 ± 1-7)年。

对照组男47例,女45例;年龄37 ~ 81 岁,平均(61. / ±4. 7)岁;病程2 ~ 12年,平均 (7.2 ±2.1)年。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院指导、用药护理及病 关的 ,患者在受如下综合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积极与患 者交流沟通,详细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情况,协同医师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使其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分析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分析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与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86个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个。

A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则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LVEF、6MWD水平,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访,把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B组患者的FEV1、LVEF、6MWD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6%,B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8%,B组的总满意度大大高于A组(P<0.05)。

结论: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全方位护理;应用效果慢性肺心病即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由肺部或胸廓的慢性病变而导致的心脏病。

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就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种。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大部分为老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且运动量减少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笔者为了得到一些临床实践的指导,也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与应用效果进行了一些探讨,大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86个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个。

A组的患者中有男性27个,女性16个,岁数在62~88之间,平均为(73.7±4.5)岁,患病的时长为4~32年,平均为(13.7±5.1)年;B组的患者中有男性29个,女性14个,岁数在61~89之间,平均为(72.1±5.7)岁,患病的时长为4~35年,平均为(13.9±5.3)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COPD-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因此,针对COPD-HF的临床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临床护理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首先,护理人员
需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HF,应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其次,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教育。

包括对疾病的了解、药物治疗的正确使用以及生
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方案,以及并
发症的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及时将新
知识传递给患者。

再次,有效的预防和管理COPD-HF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例如肺部感染、肺栓塞、心律失常、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态监测,及时识别任何
潜在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护理计划,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护理工作在COPD-HF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
的症状和疾病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
效果。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护理效果,对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统计记录。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慢性肺心病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二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整体护理应用在实验组,并评估对比二组户口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知识掌握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结果P<0.05。

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也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所以,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应用价值前言:慢性肺心病作为众多心血管病症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是由于慢性肺疾病引起的肺部循环阻力增大从而导致心室增厚,它严重的影响到患病人的生活质量。

慢性肺心病主要影响患病人心室重构,影响患病人预后的康复的过程,慢性肺心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衰尤为复杂和严重。

心衰医学上称为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受到某些功能性疾病或是心脏结构问题影响使得射血能力受到损伤或是心室充盈而导致的一组综合症,表现为呼吸困难且无力,身体活动受限,出现水肿。

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整体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问题,根据参考文献等总结得出系统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有效掌握,提升护理满意度,更好的推进疾病康复速度,所以本研究进行对照实验验证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相关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60例病人,平均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治疗,与国家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诊断标准相符。

2)病患年龄都在18岁以上。

3)入院前都签署协议书,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除慢性肺心病外,还有脑、肝、心、肾功能异常和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5-07-13T14:02:27.7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许春颖1 魏晓琳2 袁绪珍
[导读]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阻肺患者长期肺功能损伤,引起患者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心功能的慢性疾病。

许春颖1 魏晓琳2 袁绪珍31 兖矿集团总医院三十七处分院内科山东邹城 273500;2 兖矿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山东邹城 273500;3 兖矿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 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临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比较2 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心肺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过对106 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并能够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93-01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阻肺患者长期肺功能损伤,引起患者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心功能的慢性疾病。

慢性肺心病临床上简称肺心病,也有部分资料将其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脏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有严重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不足,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尤其慢阻肺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为严重,更易合并感染,病情反复迁延发作即易并发心脏病[1]。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发病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文为研究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选取院收治106 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做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心内科在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收治的106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106 例患者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每组各有53 例患者。

106 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55 例。

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为(60.2±3.2)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6.33±0.92)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
2.1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53 例患者需按照医院护理部以及心内科医师联合定制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

帮助患者入院,并依据患者病情安排床位,防止交叉感染。

向患者介绍医院有关事宜,并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嘱患者处于合理的体位,一般合并心衰的患者应处于半卧位或端坐位[2]。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以给予特级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作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①预防心力衰竭: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地预防心力衰竭的再次发作。

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心脏功能的评估,评估过程严格谨慎,当患者出现心衰早期症状时,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作相应的处理。

尤其在患者出现胸闷、心悸、严重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或者有呼吸频率>38 次/min、心率>100 次/min 时等阳性体征时,护理人员需高度警觉,及时向上级主管医师汇报[3]。

②心力衰竭的护理: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应进行及时的护理,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一般取端坐位,并嘱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保持病房内的安静。

病情严重者需要进行24h 的心电监护,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心衰的患者夜间的护理尤为重要,夜间值班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好观察与记录,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输液的速度,防止患者因为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肺水肿的情况出现。

有必要补钾的患者必须遵循补钾的原则。

③并发症护理:此类疾病的患者多数会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除了和并心衰还常常有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系统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做相应的对症处理,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洁,定期通风,预防交叉感染。

④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及情绪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能够极大的影响病人的心情,进而影响病情的恢复,以及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态度要友好,对待病人热情,并积极的向病人讲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逐步消除病人心中的恐惧与不安。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作相应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x ? s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明显,相比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表1.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作,患者多数有慢性疾病的基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雾霾发生率的不断
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肺相关疾病的发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的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的肺循环阻力升高,从而导致心功能受损,引发心力衰竭的发作。

本文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选取了1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观察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并能够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1]钟剑峰.加强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6):129-130.[2]蔡丽娟.慢性肺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11):81-82.[3]薛文莉,张承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4-3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