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笔记(最宝贵的考研试题)

北大光华管理学笔记(最宝贵的考研试题)
北大光华管理学笔记(最宝贵的考研试题)

北大光华管理学笔记(最宝贵的考研试题)

考研最全最宝贵的试题北大光华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90 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 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 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 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 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 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

赚了2 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 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 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

工作。

上层中层基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15%24%51%10% 中层管理者18%33%36%13% 高层管理者28%36%22%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体现所有者意志)(上层建筑.社会文化)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2.学习方法:

(1 )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例1-1 管理工作的特性 A 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 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 吩咐 b 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 a 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 正出差在外。同样,a 会认为 b 必须对此负责,哪怕 b 已不拿扳头干活。

请问:a 和 b 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 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8.19 世纪,工厂制度早期)1776 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48000 Specialization: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Simplification:简单化3S’ 优点减少工作转换时间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1800 年,Jr.Watt & Boulton:苏霍铸造厂实行:分工.专业化.成本核

算.医疗.福利制度1810 年,罗伯特? 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1832 年,查尔斯? 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提倡利润分享制度

二.古典管理理论(19 世纪末~20 世纪30 年代)

(一)科学管理?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 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60% ?代表人物: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1911 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 年去世)?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2)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3)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改进管理方法: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 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

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1916 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遍验证过的原则.方法。

?主要内容:1.管理是经营的职能之一2.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四条原则:(1)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

责权对等原则(3)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前提:二者一致!(7)人员的报酬。

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 b.能激发热情 c.公平(8)集中: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9)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法约尔桥” )。

(10)秩序:“有其位,在其位”。

(11)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人员的稳定: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13)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

(14)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韦伯:(Max Weber,1864 -1920)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组织理论之父” 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核心:设立公职。

(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特点: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优点: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三.行为科学阶段(30 年代后)?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 -1949)(1933 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 ,非单纯的“ 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60 年代)孔茨称其为“丛林”1.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

(chester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1938 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 取

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H?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德鲁克(Peter?F?Drucher, 杜拉克)?主要观点和贡献: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目标管理4.行为科学学派?创始人:梅奥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 “激励”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伯法?理论基础:运筹学 + 计算机(模型 + 程序) **管理过程学派孔茨:Harald Kontz(60 年代初)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的职能组成。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 年代)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60 年代中期后)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2.权变理论(70 年代后)管理思想和方法 = f(环境变量)比较:古典理论:“假如 X,那么Y” 权变理论:“假如 X,那么 Y,但只有在 Z 的情况下” (其中,Z 为环境变量)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强调系统化。

2. 重视人的因素。

3. 重视非正式组织。

4. 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 强调创新。

创新来自于矛盾和问题(单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不

了时)事实上,管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

“今天的管理者越来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因为组织

所处的环境已变得非常动态。”- Robbins6. 重视战略。预见能

力和竞争定位。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 T

的发展?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

环境日趋?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现象复杂.多变!? 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例2-1 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

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A 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

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

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

决;平时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

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

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 A 厂,员工们都普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B 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

须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

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

资制等。在 B 厂,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请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案例2-2 管理问题分析王中是一家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在过去的4 年中,每年的销售量都稳步递增。但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到8 月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量比所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王中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

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景。他决定去请教管理学家。

请问: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

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思考题:1.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何启示?2.你是否同意“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一说法?3.你是否同意“重温管理思想的历史可以帮助一个人成

为更好的管理者”这一说法?4.怎样才能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今后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第三章计划工作

一.计划工作概述

1.含义广义: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过程。狭义:计划的制定(主要涉及目标及途径)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计划工作的必要性:?确定方向;?计划过程本身的价值: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计划意味着承诺.约束?便于控制

2.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

3.计划的种类?按时间: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如何衔接.协调?)?按详细程度:具体计划与指导性计划(取决于任务的明确性和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按职能: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技改计划.新品开发.财务计划等?按形式:(1)宗旨:组织存在的目的或使命。指向外部社会Drucker:创造顾客。(2)目标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企业利润.增长.稳定.生存)(3)战略为实现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分配的总纲。

核心?战略总是针对竞争对手而言的;(处在竞争环境中的组织)?制定战略的根本目的:取得竞争优势。

“田忌赛马”(4)政策指导和沟通决策思想的明文规定。?政策是用来指导决策的;?制定政策是鼓励(而不是约束)下级自由处置(在一定范围内);

越是高层,自由处置权越大。?制定政策有助于授权;?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否则会使下级在决策中导致短期行为。(5)程序处理例行问题的步骤.方法.标准。政策的实施往往要有相应的程序。(6)规则允许或不允许,必须或不必须等。?规则与程序的区别: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而程序可看作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规则.程序与政策的区别:不具有自由处置权。

(旨在抑制思考)(7)规划是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资源分配等,可大可小。

特点:系统性(8)预算数字化计划,使计划更精确。

4.计划工作的任务----5W1HWhat----- 具体任务.要求Where----- 空间布局Why--- 宗旨.目标.战略 Who---- 明确职责When---- 时间进度 How--- 政策.程序.规则

二.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的性质- 计划的基础

1.目标的层次性: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环境层目标:社会加于组织(公平竞争.环保.就业.纳税)组织层目标: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利润.成长等)个人层目标::职务升迁.收入.工作环境.成就感等

2.目标的多样性(多重性):利润与市场份额

3.目标的网络化:目标与目标之间相互联系,需要协调。

4.目标的可考核性:定性:定量:

(二)目标的作用

1.指明工作方向:

2.激励作用:关键:(1 )符合需要;

(2)目标的挑战性

3.凝聚作用:关键:与个人目标一致,体现共同利益。

4.考核作用:放弃主观判断。

(三)目标管理(MBO)P?德鲁克1954 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它把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人本思想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企业全体成员的工作均以目标为导向。?出发点: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并以目标激发热情。?特点:⑴ 强调自我参与:目标是共同商定的,不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⑵ 强调自我控制:业绩反馈⑶ 注重成果第一:避免主观⑷ 促使权力下放:使失去控制的担心成为多余!?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方法,又是一种激励技术。?问题:⑴ 目标难以确定。容易演变成数字游戏。⑵ 目标短期化。⑶ “伪参与”问题⑷ 什么条件下适用?(人的素质)

(四)战略的制定(程序)战略的重要性:案例如果你从事机场租车业务,你怎么成功地与该行业的四巨头 Hertz 公

司.Avis 公司.国民(National )公司和预算( Budget)公司竞争?迈克尔? 伊根(Michael Egan)作出了令人钦佩的回答。作为 Alamo 租车公司的主席,伊根实施了一项战略,使 Alamo 公司在不到20 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家5 亿美元的公司,净利润

额在全行业名列第二,仅次于 Avis 公司。伊根的战略是集中于低价格和低成本—识别优势( 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2.战略分析(环境分析)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确定目标市场行业分析:行业集中度.行业壁垒(规模经济.专有技术.政府许可等)竞争对手分析:规模.资金.技术.战略等。

(竞争对手是一面镜子,可看出本企业的优势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一、一、概念题 1新公共行政学(华南理工2019年研) 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是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它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善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 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

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 3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4企业家政府(中山大学2019年研) 答: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家政府理论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传统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组织僵化、效率低下、非人格化等问题迫使公共管理者寻求政府改革的出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包括:①掌舵而不是划桨;②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

管理学考研复习核心笔记

管理学考研复习核心笔记 重点内容: 第一章管理的含义、管理的系统观念 第二章第六节一、管理程序学派;二、行为科学学派 第四节组织目标 第四章第六节一、滚动计划法;二、网络分析技术(优缺点) 第七节目标管理(含义、方法、优缺点) 第五章第二节组织设计的任务 第七章全部 第八章第二节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节在中国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九章第三节沟通P257 图9—3重点看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简单了解即可 第一章基本概念 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即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管理学和艺术一样,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管理学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投入的资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出可能完全不同。)举例说明即可。 4、管理学的系统概念(烂熟于心,非常重要)▲ ①系统的概念是: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②系统观念有以下几方面:(9个) a.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b.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c. 根据研究目的来考查系统; d. 系统的功能或行为可通过输入与输出关系表现出来; e. 系统趋向目标的行为是通过信息反馈,在一定的有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的; f. 系统具有多级递阶结构; g. 等价原则; h.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i. 系统通过要素的变化而得到发展,最后达到进一步整合,即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整体优化; 5、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6、管理的二重性即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 理的社会属性; 7、企业具有的5个基本属性:商品性、独立性、集团性、盈利性、社会性 8、企业的分类: a.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可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运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25公共管理学初试试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POSDCORB 3、第三部门 4、拉焦尔模式 5、公共财政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 4、简要回答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辨析题(20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词语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在服务性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科目总分:150分 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编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 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精华整理含课后题答案13.doc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书后题) 根据亨利·名茨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常扮演十种角色,总体可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1)管理者扮演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参加一些重压的社会活动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2)管理者扮演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3)管理者扮演联络者角色。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沟通。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期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的职责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单位信息传递的渠道。 1)管理者扮演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2)管理者扮演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3)管理者扮演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1)管理者扮演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2)管理者扮演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管理者扮演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力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4)管理者扮演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书后题) 根据罗伯特·卡茨提的研究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技术、惯例和工具的能力。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2018考研:《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第一章)

2018考研: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 记(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的一切活动都经过了大脑的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 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一一法约尔1916 2:管理是指通过其他人来完成的工作。一一福莱特1942 3:管理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艺术。一一德鲁克 4:管理就是决策。一一赫伯特。西蒙1978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就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一一斯蒂芬罗宾斯 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03'04'06'10M【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 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d: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暨南大学_717公共管理学2015年_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各专业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概念辨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与行政 2.准政府组织与第三部门 3.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4.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 二、简述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分析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比较分析B途径与P途径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 4.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三、论述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公共行政的范围日趋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社会事务被纳入到公共行政之中,公共行政逐渐淡化阶级统治的色彩,进而获得了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公共行政的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张行政权力,出现了“行政国家”现象。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增加、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大政府时期”、“福利国家”的时代到来了。这种体制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严重增长和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和质疑官僚制行政的有效性。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在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西方学者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和政府的失效,提出了治理的新概念。他们希望通过治理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调控、协调与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的不足,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请结合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阐述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对治理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评述。 2.西方国家从“守夜政府——万能政府”、再从“万能政府—— 有限政府”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行政的精神而展开。请根据公共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改革实践,论述政府职能定位问题。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新公共服务[深圳大学2020年研;浙江财大2019年研] 答: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其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②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③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④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⑤责任并不简单;⑥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⑦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国地大2020年研] 答: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一个变数(函数)。因此,有效的领导行为是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质。它是对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的发展和推进,其研究的重点是分离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条件。从总体来看,领导权变理论强调没有唯一的、绝对合理的领导方式,关键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因素之间的互动是否较为合理。权变理论是对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的发展和推进,它强化了被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所忽视的环境因素的作用。 3.事业单位[江苏大学2019年研] 答: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

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领域。其基本特征包括: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办并主管;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4.领导体制[天津商大2019年研]、公共领导体制[贵州财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领导层次[天津商大2012年研] 答: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能,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是提高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是正确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其内容包括:①领导结构,即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结构;②领导的层次与跨度,其中领导层次是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领导跨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③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要求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则和岗位责任制,对各个领导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作出严格明确的规定;④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包括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调动、轮换、回避、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 5.政府议程[人大2020年研] 答: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他们认为有必要对其采取相关行动并将这些社会问题纳入政策范围的过程。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公众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主要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往往表现出众说纷纭的特点;而政府议程基于公共权力的运用,其建立是对政策问题进行认定或陈述的最后阶段,一般比较具体。一个政策问题得到确认的过程通常需

【状元分享】2016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凤彬《管理学》重点笔记。pdf

管理学王凤彬 第5章领导(每年必考,需要全部掌握)第1节领导的本质和内容 领导者指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 非正式领导指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管理职位的领导者。 领导的本质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的准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侧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领导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区别之一。 领导工作指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独特的职能,它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的准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领导工作的内容:1权力或影响力的形成和运用2激励3沟通4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第2节领导的权力基础 权力指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它是领导者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基础。权力有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之分。 权力分为5种:1法定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职位所固有的合法的、正式的权力。2奖赏权力,指提供奖金、提薪、升职、赞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3强制权力,指给予扣发工资、降职、批评乃至开除等惩罚性措施的权力。4专家权力,指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5感召和参考权力,这是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职位权力指主要依靠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和强制权力而形成的影响力,个人权力指与个人因素相关的专家权力、感召和参考权力的统称。 第3节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 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1领导者2领导风格3领导工作的情境。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也一定有某些共同点。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就可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性。缺点:1领导者的特质有些是冲突的2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3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考研试题

公共管理学考研试题 篇一:20XX年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目标管理 2.公共责任 3.非营利组织 4.工作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管理的主体() A政府 B其他公共部门 C 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 D 企业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他们相互影响,相互() A制约B 促进C 作用 D 依赖 3.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一种() A合作关系 B 责任关系 C 契约关系D 服务关系 4.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与所具有的功能的统一体。 A职责 B 义务 C 权力 D 职权 5.公共权力的作用包括保障公民的权利和() A维护社会稳定 B 维护社会的正常发展 C促进经济增长 D 保障公民自由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最典型的非公共组织,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组织属于()A非公共组织B私营组织 C公共组织 D政府组织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相对于其()的流动。

A岗位 B 职能 C 职权D权威 8.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 A政府问题 B公共政策问题 C国家问题D执政党问题9.()是实现公共决策的唯一途径 A计划 B公共政策制定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1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实现公共利益。 A经济价值B社会价值 C政治价值D公共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前公共管理科学的特点包括() A鲜明的实践导向 B宏观性 C学科的年轻性D包容性 2.公共管理的环境由()两个部分组成。 A自然环境 B地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人文环境 3.公共管理的目标可分为() A内部目标 B外部目标C横向目标 D纵向目标 4.公共管理的程序性功能包括() A决策 B领导C组织 D控制 5.公共管理权力的特点有() A社会性B政治性 C综合性D工具性 6.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有()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九版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 第Ⅰ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 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 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指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方法) 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结果) 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 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 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 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1)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 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②无论在何种类型的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是相同的。 ③管理者在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中从事着基本规模上相同的工作,区别仅在于程度和侧重不同,以及具体做法和花费的时间不同。营利性组织:有明确的一般指标衡量-利润等。非营利性:没有明确的一般指标。小企业:加强与外部联系,管理者是通才、多面手,处理各层次的管理工作。大企业:正规性好于小企业。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1) 对于渴望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基础知识,有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资料与答案解析

《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精编》 编写说明 《复习精编》是文成暨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 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文成暨大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主要内容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 做出考试展望等; 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 与方法。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 提纲挈领的作用。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 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课后习题精选与答案详解——演练适当数量典型习题,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考点内容, 是核心考点解析的必要补充。历年很多真题皆出自这些习题或是习题的变形。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 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主要特色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基本概念 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即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管理学和艺术一样,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管理学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投入的资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出可能完全不同。)举例说明即可。 4、管理学的系统概念(烂熟于心,非常重要)▲ ①系统的概念是: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②系统观念有以下几方面:(9个) a.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b.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c. 根据研究目的来考查系统; d. 系统的功能或行为可通过输入与输出关系表现出来; e. 系统趋向目标的行为是通过信息反馈,在一定的有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的; f. 系统具有多级递阶结构; g. 等价原则; h.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i. 系统通过要素的变化而得到发展,最后达到进一步整合,即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整体优化; 5、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6、管理的二重性即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 性; 7、企业具有的5个基本属性:商品性、独立性、集团性、盈利性、社会性 8、企业的分类: a.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可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运输企业、商 业企业、物资企业、邮电企业、旅游企业和金融企业; b.根据生产力各要素所占的比重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 业 c.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资经营企业、私营企 业; d.根据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e.根据产品的经济性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生产消费资料的企业; f.根据组织结构类型划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一、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作定额原理:工人的工作定额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地加以确定。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

2015年河北大学64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河北大学64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河北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考试科目代码:647 考试科目名称:公共管理 特别声明:答案一律答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纸及其他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府再造 2.第三部门 3.目标管理 4.税收效率 5.政府关系的拉焦尔模式 6.公共决策决断子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2.为什么说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3.结合实际谈谈当前中国应该如何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4.公共部门为什么要引入战略管理? 5.利用公共选择理论解释政府公共决策失败或失效的主要成因。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要求层次清楚,每题不低于500字) 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公共决策的法制化? 2.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部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稳定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促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请利用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回答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同时谈谈你对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解。

2015年河北大学64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河北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考试科目代码:647 考试科目名称:公共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府再造 答: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政府再造要分别从目标、激励、责任、权力、文化五个方面入手,采取五C战略与之对应,进而通过变革途径完成再造。 2.第三部门 答: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包括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第三部门的兴起,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

2015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考试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一、概念辨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与行政 2.准政府组织与第三部门 3.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4.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 二、简述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分析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比较分析B途径与P途径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 4.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三、论述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公共行政的范围日趋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社会事务被纳入到公共行政之中,公共行政逐渐淡化阶级统治的色彩,进而获得了相对独立

于政治之外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公共行政的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张行政权力,出现了“行政国家”现象。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增加、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大政府时期”、“福利国家”的时代到来了。这种体制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严重增长和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和质疑官僚制行政的有效性。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在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西方学者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和政府的失效,提出了“治理”的新概念。他们希望通过治理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调控、协调与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的不足,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请结合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阐述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对治理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评述。 2.西方国家从“守夜政府——万能政府”、再从“万能政府——有限政府”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行政的精神而展开。请根据公共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改革实践,论述政府职能定位问题。(暨南大学2015年研) 四、案例(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有一位官员A认为自己已经超负荷工作了,一般来说他有以下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辞职;要求与官员B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要求增加两名下属人员C和D。可以推断,官员A肯定会采用第三种选择。如果辞职,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和领取退休金的权利。如果将B 作为自己的同级同事来共同负责这项工作,A实际上为自己增加了一个竞争对手,这也许会影响A的晋升。因此,A宁愿要C和D作为助手,他们的地位低于自己。不仅如此,A还可以将工作分成两类,分别让C和D完成,而自己就可以作为协调C和D的惟一主宰,其

考研:《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第九章)

考研:《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第九 章) 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管理劳动分工的必要性缘于管理者有效管理幅度是有限的。管理幅度决定了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从而决定了组织结构是基本形态。 (一) 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组织活动内容的复杂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二) 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要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委托的结果是减少了他必须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量,但与此同时,增加了他协调受托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量。因此任何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 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发挥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可能淹没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 (三)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则可以迅速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中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具备符合要求的能力,受过良好的系统培训,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符合组织要求的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占用上司时间,和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宽些。 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 c:计划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事物的多少 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工作环境。组织环境稳定与否会影响组织活动内容和政策的调整频度和幅度。 (四) 组织设计的任务 组织设计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 1:职务设计与分析2:部门划分3:结构的形成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