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六次中国铁路提速的探究
动车组检修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为第六次大提速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加 班加 点 ,经 过近 3个 月的 设 计 、编码 和测 试 , 对客 票 系统 中
技 术 骨 于分头 到北 京 .郑 州 、广 州 、 昆明等 各地 进 行现 场运 行
文 /沈 海 燕
计 划管 理 、数 据维 护 、 管理 监控 、营 销 分析 、售票 、退票 、预 情 况 检 查、 落实 ,确保 大提 速 顺利 实 施 。 约 预 订 、收入 管理 等 业 务子 系统 进 行 了大规 模 的优 化 ,特 别 是 实 现 了全新 的 动车 组快 捷 售票 功能 ,大 大提 高 了动 车 车票发 售
运 用所 检修 运 用 管理 信 息系 统集 成 工程 。
动 车 组 检修 运 用 管理 信 息 系统 集 成通 过 硬 件平 台 的搭 建 ,
人 员进 行 了认真 仔 细的 培 训和 指导 ; 目前 ,动 车组 车票 的预 售 工 作也 已经顺利 展开 ,一切 客运 组织 工作 正在 有 条不 紊的进 行 , 总体 组 全体 人 员也将 密 切关 注 全路 客票 系 统的 运行 情 况 , 为 大
提速 提 供 有效 的技 术 支撑 。
延 伸管 理到 维 修 作业 的各 个环 节 ,通 过 软件 平台 的应 用 ,对 动
车组 技 术 、生 产 、调 度 、安 全 监控 、仓储 配送 等 各项 工 作进行
全 面的 、实时 的信 息 化管理 ,使 各级 管理 人 员及 时掌 握 动车组 运 用与 维修 情 况 ,进行 有效 管 理和 科学 决 策 ,通 过 信息共 享 使
的 效率 ,此次 客票 系 统 的修 改 ,确 保 了大提 速 和动 车组 开 行期 间的各 项 客运 组织 工 作的 顺利 实施 ;为 了加 强 大提 速和 动车 组
列车提速对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列车提速对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列车平稳性安全性是列车提速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的内容,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有直接影响。
高速、平稳安全和舒适是铁路运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几者之中,高速、平稳和安全是当今铁路事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舒适性和列车的平稳性二者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本文通过对列车轨道现场和列车进行参观,运用物理,数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找出列车提速可能引起的平稳性安全性问题,通过合理的理论计算和分析找出其原因,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为列车合理提速提供依据。
使乘客在平稳安全的基础之上感受舒适的乘坐环境。
关键词列车提速,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ilway technology increase quickly and become matur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train speed-increasing, and they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on the passengers' lif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High-speed, stability, security and comfor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Among these, high-speed, secure and stability ar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vitality of the railway enterprise now, while comfort and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nd they affect each other.In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my visit to the track and trai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ecula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 and math, we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and security caused by the trains’ raising speed. I will find out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reasonable theoretical arithmetic and analysis. I will apply for corresponding improved suggestions which will provide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s possible speed-raising and make the passengers feel the comfortable ride environment on the base of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Key words Train speed-increasing,Secure,Stability,Comfort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现状 (3)1.2.1 国外研究 (3)1.2.2 国内研究 (5)1.2.3 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及局限性 (5)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6)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6)1.5 课题研究方法 (7)2 列车提速对其平稳性的影响 (8)2.1提速引起的轮轨相互作用变化及其对平稳性影响 (8)2.1.1 提速引起的钢轨接头处轮轨冲击变化及其对平稳性的影响 (8)2.1.2 提速引起蛇形运动频率变化对平稳性的影响 (9)2.2 轨道不平顺状况下提速对平稳性的影响 (10)2.2.1 提速引起轨道的垂向变形及对平稳性的影响 (10)2.2.2 轨道的局部不平顺对平稳性的影响 (11)2.3列车结构异常状况下提速对其平稳性的影响 (12)2.3.1 车轮偏心 (12)2.3.2 车轮踏面擦伤 (13)2.4 舒适度分析 (14)2.5 平稳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旅客的不适症状 (15)2.5.1 旅客的心理受到的影响 (15)2.5.2 旅客的生理受到的影响 (15)3 列车提速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16)3.1 脱轨系数 (17)3.2 动力学仿真 (17)3.3弯道设计对安全性影响 (20)3.4 提速引起的列车结构部件的损坏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21)4 提速引起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对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 (23)4.1 列车风对列车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 (23)4.2 倾覆力矩改变对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 (23)4.3 强侧风对列车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 (24)5 列车提速相关改进意见 (26)6 小结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1)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铁路货物运输在三种运输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交通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铁路提速(推荐)

中国铁路提速(推荐)第一篇:中国铁路提速(推荐)中国铁路提速历程第1次大提速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1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时速48公里提高到时速55公里。
第2次大提速1998年10月1日,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
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至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16公里。
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第3次大提速2000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3次大提速。
这次提速线路除京九线为南北纵向外,陇海、兰新、浙赣线均为东西横向。
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至1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两纵四横”提速网络。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60.3公里。
第4次大提速2001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4次大面积提速。
提速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
经过此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万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第5次大提速2004年4月18日,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
直达特快列车在京广、京沪等繁忙干线以时速16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运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65.7公里,直达特快列车旅行时速129.2公里,特快列车旅行时速92.8公里。
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达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
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 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意义

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意义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
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58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752公里。
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
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49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3522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提速。
提速范围主要是陇海、兰新、京九和浙赣线。
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581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5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为1104公里。
2001年11月21日,铁路第四次大提速,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包括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等线路。
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166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779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为1104公里。
2004年4月18日,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
提速网络总里程将达到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提速线路达到7700多公里。
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
范围包括京哈、京广、浙赣、沪杭、京沪、陇海、胶济等干线,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干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
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已至极限。
火车提速的历史

火车提速的历史十一假期又到了,大家旅游的旅游,探亲的探亲,公路、铁路、航空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火车越来越快,引起我的注意,利用这个假期,我来研究一下火车提速的历史。
中国从第一辆列车造就之后至现在,铁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是中国铁路提速的情况:第一次提速1997年的4月1日,是全国铁路第一次提速的时间,当时旅客列车平均时速54.9公里,最高时速140公里;2 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
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16公里/小时。
3 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
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
列车等级和车次重新分类和调整;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400多个较大车站可办理相互异地售票业务。
列车平均时速60.3公里。
4 第四次提速从2001年11月2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4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进行提速。
列车平均时速61.6公里。
5 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后,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铁路提速区段列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0公里;同时铁道部对列车运行图进行了大的调整,增开北京至上海、杭州、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长沙等19对一站到达的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列车平均时速65.7公里。
6 第六次提速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第七次提速7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将再一次调整运行图。
这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
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0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成为“主力军”。
全面提升装备水平 探索创新维护管理 确保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顺利实施

的思 路 ,“ 以保证设 备安全 为根本 ,以满足运输 需求为前 提 ,以创新 技术 发展 为方 向 , 以锻 炼 队伍 素质为 目的”的方针 , 在此基 础上成 立 了以分 管 工 电的副局长任 组长 、 电务处为 主 , 以 运输 处、 建设 处参 与的技术 协调组 ,
工负责 。 先成立 专门队伍 , 首 明确 职 责 , 立的 C 成 TC施 工 技 术 管 理 组 以
电务处 电务检 测所为主 , M— GS R施
工技 术管理 组 以通信 科 为主 , C S 施 工 技 术 管 理 组 以 技术 科 为 TC 2 主 , 组 与 其 他 科 室配 合 , 个 工 程 各 每 项 目都 有 处 领 导 分 工 负 责 。 同 时各
六 次大提 速 为核 心 , 技 术 管理 和 专 从
业 管 理 出发 ,强 化 C C 、C C S — T S T 、G M R 三 大 电 务 系 统 的 施 工 管理 ;制 定 适 应
2 0k / 及 以上 列车 开行 的设备 维护 0 m h
管理 标 准体 系 ,细 化各项新 技术设备
有 关 电务段 也按要 求成立 了 由段 长
挂 帅 ,分 管 工 程 和 技 术 的 副 段 长 任 副 组 长 的 领 导 小 组 ,并 明确 每 个 项 目的 主 管 领 导 和 主 管 工 程 师 ,建 立 日交班 制 度 , 天 汇 报 施 工 进 度 , 每 发
中 国 铁 路 C IE E R IWA S 2 0 / HN S A L Y 0 7 3
规 范和整 治标 准 ; 培训新技 术人 才; 组 建三 级设备 维护 网,明确 各级 维护职 责 ;实行 2 0k / 及 以上 区段 综合 天 0 m h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贺刊

,
综 合 处 处 长
、
铁道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 J
中国地 方 路 协会综合 划处处
北京交通大 学教授
爿坼
韩 国铁 道施 设 公 团北 京 代表 处首 席代表
■,
上 海德意达 电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 界轨 道交 通发 展研 究 会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 任
, / 副 .
匕
一
一
中国地 方铁路协会会长
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庞巴迪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
己
中国香港铁 路学会总理 中 国工程院院士
.
声专钩
中国科学院院 士 建设部地铁 与轻轨研究 中心副主任
…
虢
…
…
鬈
么
院 院 士
拿 问 中国工 程院院士
缺昔 震
卞 孚
一
一
。 _ 逸
{ ; 0 镄 . Ⅲ _
№ 镌 №
一莓 黎
和 谐 会 和 谐 弑
中国南车集 团
。 ■ _
幽
j
塑机 天下
敢 为 人先
B&R Dar s Ah ad i he Fi d o as i e e n t el fPl t Mec anim t a ia i c h s Au om t t z on
维普资讯
功
蜚
道部 副部
体验时速 3 0公里的中国高速列车 0
Ex er c n p en i g Chi ’ 0 m/ gh s ee ai i na S 3 0k h Hi — p d Tr n
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系统提速技术

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系统提速技术常国安刘实2006年03月06日13:53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重点工程,是国家优化路网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该线全线电气化改造于2005年7月1日开工,2006年7月1日达到建成通车程度,工期之紧、工程量之大在国内外铁路电气化史上尚属首例。
根据铁道部要求,该线电气化投资要控制在45亿元以内,速度需满足200km/h,要达到高可靠、少维修的标准。
这对接触网系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接触网零部件国产化达100%的同时,接触网系统性能要达到目前我国领先水平。
为此京沪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提速工程采取多项措施,以满足技术改造的要求。
一、提高接触网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在正常地质条件下支柱基础为直埋形式;软土地段(地基承载力<100kPa)或不良地质地段(地下水位高等)采用浅埋杯基。
(2)接触网正线下锚拉线均设置拉线基础;站线及中心锚结、附加导线下锚拉线采用锚板形式。
(3)路基单腕臂柱,一般采用直埋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类型H78/9.2+3.0、H93/9.2+3.0,基础面上柱高均为9.2m;软横跨支柱、双线路腕臂柱,选用大容量混凝土柱或普通型格构式钢柱,受地形限制时采用窄体钢柱。
在地形限制和车站股道间立柱可采用H型钢柱。
(4)补偿方式,一般采用补偿效率高、无油润滑免维护的铝合金大滑轮补偿装置;站场硬横梁区段正线为防窜中心锚结的采用棘轮补偿。
传动比正线为1:3;站线承力索(C)为1:3,接触线(J)为1:2。
(5)正线采用张力组合为15kN(C)+15kN(J入站线张力组合为15kN(C)+8.5kN(J)。
二、改善弓网关系的措施(1)接触网设计标准按200km/h速度目标值设计,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直链形悬挂。
(2)接触线悬挂高度取值,一般货物列车及纯客车运行区段5650mm;超级超限区段6000mm;双层集装箱通路区段645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纲参观报告对第六次中国铁路提速的探究——史纲课程铁道博物馆参观报告作者:郎宁覃莉李丹迪孙嘉槟王婧怡郑祎格孙淘库德拉提日期:2012.5.1-5.8中国铁路的6次提速让世界惊艳于中国速度,但高速跨越式的发展在引领着中国工商业进步的同时却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目录一、中国铁路提速的历史脉络与背景…………………………P2二、中国铁路提速的原因………………………………………P2三、第六次铁路提速的成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P3四、对第六次铁路提速的探讨…………………………………P7五、提出对未来铁路发展的建议………………………………P8六、总结…………………………………………………………P9七、参考文献……………………………………………………P10中国铁路提速的历史脉络与背景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
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
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
中国铁路经历了一场场里程碑式的进步。
[1]改革开放加快了国内的工业化步伐,首当其冲的铁路事业更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6次提速让世界惊艳于中国速度,高速跨越式发展引领着中国工商业的进步。
现今,在国际社会上,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是铁路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日本、法国修建高速铁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先后新建或改建了高速铁路。
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现在,不仅西欧各国开始筹划高速铁路联网,而且在北美、东欧、大洋洲及东亚的韩国等也在积极推进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的国家已有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美国、俄罗斯,正在积极建设或规划建设的还有瑞士、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印度等国。
对于中国而言,近些年来一直处于速度发展的冲刺阶段,然而,过快过强的发展节奏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隐忧。
本篇报告将重点对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的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中国铁路提速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运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铁路运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需要加快铁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铁路大提速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铁路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持。
但铁路运输目前的紧张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瓶颈”制约,而且这种状况将随着经济增长显得更加突出。
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立足现有基础扩充运力,尽最大努力挖掘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
(二)提速是企业生存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资产和实力比较雄厚,但是历史包袱沉重,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装备落后。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客的乘车环境,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1997年以来,铁路运输收入年均增长100多亿元,但以后每年的赢利微乎其微。
实施大面积提速调图,将进一步增强铁路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使铁路在竞争激烈、变化迅捷的市场经济中,不断调整、掌握主动、适应挑战,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旅客货主对运输质量,特别是快捷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连续六次大面积的提速调图,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质量,进一步缩短了客车旅行时间,增开的夕发朝至、直达特快列车、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进一步适应了旅客货主高质量的运输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提速能促进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是增强铁路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铁路提速首先需要改造与行车相关的设备,需要自行投入巨大的资金。
提速有助于促进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输快捷、便利、舒适的要求日益提升。
通过前五次次大规模的提速,铁路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较好地满足了旅客货主的需求,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巩固扩大了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的优势,而且在短途运输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一些主动。
1997年提速调图后,直通客运量大幅度增长,旅客周转量持续攀升,运输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
1999年全路提前一年实现扭亏;2000年继续扩大扭亏成果,实现了盈利目标。
事实证明,提速大大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每一次大提速,铁路技术创新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为实施提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六次铁路提速的成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这次大提速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展开。
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2万公里,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6000公里。
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4万公里,分布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武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宣杭等干线;时速20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003公里,分布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武九、浙赣、胶济、广深等干线,其中京哈、京广、京沪、胶济线部分区段时速达到250公里。
提速后,铁路客运能力提高18%。
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以上的212对城际间动车组开行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间,形成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快速客运通道,主要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将大幅度压缩。
在此基础上,其他客车开行方案也进一步优化。
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加了7对一站直达特快列车,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总数增加到26对。
夕发朝至列车也将由当前的305列增至337列。
对于乘坐票价相对便宜的普通列车旅客,可选择的机会也大大增多了。
全国铁路增开了52对中长途普通旅客列车,其中中西部地区增加29对。
这次提速调图后,全路旅客列车速度普遍有较大提高,主要城市间旅行时间总体压缩20%—30%。
货运方面,提速后,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及重来重去列车运行线406条,比提速前增加226条。
增加了定点、定线、定时、定车次、定价格的货运“五定”班列运行线30条,总数达到121条,其中往返班列66条,新增“一站装、一站卸”的快运直达班列线45条。
货运能力提高了12%以上。
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
铁路提速后客货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这方便了人们出行,能更好地满足厂矿企业对运输的需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使铁路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等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整个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可望进一步增加,这对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于降低全社会的运输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是加快铁路现代化、促进铁路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带动了中国铁路的创新和进步,加速了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铁路发展走向了世界前列。
但与此同时,这次铁路大提速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催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一)此次提速是主要服务于大城市的提速,中小城市的利益则难以得到很好的兼顾。
伴随大城市之间铁路提速的,往往是沿途中小城市交通利益相对受损,这突出表现在:为确保高速列车的快速直达,大量中小城市站点不再被安排停靠,于是当地居民不得不放弃家门口的车站,增加不菲的交通成本,绕道去大城市乘坐火车。
火车大提速导致大批县级火车站消失2007年5月21日下午3时地处粤西的廉江市火车站异常冷清,火车站售票处见不到一个卖票的,空荡荡的候车室里只有一个73岁的老人在睡觉,自从4月18号,全国火车第六次大提速后,廉江市火车站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离广州500多公里的雷州市火车站的命运与之相似,5月22日,火车站候车室锁着门,雷州市火车站是粤海铁路上的一个小站,2005年7月1日建成通车,只用了两年就停了客运。
4月18日后这里停办了一切客运业务,曾经让当地老百姓欢欣鼓舞的火车站,如今却对乘客关上了门,“不能坐火车,新建的火车站对我们还有什么用呢?”一位雷州市民说。
(二)此次提速更多的是针对城市高收入群体,而普通乘客的利益则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
囿于铁路交通容量的有限性,大量开行高速列车,往往意味着普通列车速度的减速———为给高速直达列车让路,普通列车势必会大量增加避让等待的时间。
而众所周知,普通列车的乘坐对象一般都是那些收入相对微薄的普通旅客,比如说每年数以亿计的来往于农村与大城市之间的农民工。
如此一来,一面是高端旅客出行的提速,一面是普通旅客出行的减速,铁路大提速的普遍性、公平性,不能不让人疑虑。
在2009年7.1新的列车时刻表出来之后,有网友抱怨“很多车次的不但没有提速,反而运行时间长了,比如我做的温州到哈尔滨的K552次,本来下午13:15出发,第三天凌晨3:18到长春。
现在是12:55出发,第三天凌晨3:40到。
铁道部这么做不就让07年4月份开始的大提速失去意义了吗?”很明显,像这位网友说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那么慢下的时间到哪去了?都耗费在避让高级列车上面了。
这样来说,大提速是以牺牲部分低等级列车的速度和时间来提升高等级列车的时间,可谓有失公平。
(三)尽管铁道部此次提速仍然坚持“提速不提价”的原则,随着高速列车档次的不断提高,列车的席位结构也在日趋高档化———高价位的软卧软座越来越多,低廉的硬座不断减少,这样一来,即使单价不变,整体的销售价格实际上已经上升了。
这对于占铁路乘客大多数的低收入群体是非常不利的。
虽然铁道部表示,在“提速不提价“的原则下,本次提速后仍然以1997年发改委规定的软座标价定价,但也有专家提出,实际上票价不变的是直达特快和普通列车,而最新开行时速200km以上的动车组并不在此范围内,其票价是另一个体系,根据现有资料看,均高于特快列车一倍以上。
如,北京至上海动车组票价为453、543元,而特快车的硬座为179、软座283[2]。
(四)从技术上来看,我们可以看见,铁路部门为成功提速而掌握了成套提速改造技术,包括动车组组成、车体、牵引控制方面关键9项技术以及空调等配套的10项技术,此外还有工务工程以及大功率机车等方面的核心技术[3]。
虽然动车的技术方面已在更新并不断完善,但随着铁路速度、发车班次的提高,铁路其他相关技术与铁路部门的管理能力是否也适时、及时的跟进,共同发展呢?面对提速之后频发的列车因故障滞留甚至是重大事故,以及不时经常发生的列车晚点,我们的确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