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错)
③以查促廉,着力构建党纪法防线: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纪没有特权、执行法纪没有例外、维护法纪没有照顾。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答:全会强调,要着眼全局、科学谋划,切实把握好五个重大问题。①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②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答:①城市建设成就显著,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是老城镇焕发生机和活力,工矿集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日趋明显,建制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是加强17万个自然村、1.8万多个行政村和700多个乡的村寨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重点小市镇、小集镇的建设。
②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③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对贵州省情的认识和收获精选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局部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
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总结《贵州省情》

1.综合谈谈学习贵州省情的体会和意义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2.贵州省情论文1500字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足以见得广阔的贵州土地上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民族众多、人杰地灵,是贵州这片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3900多万的人口。
我是一名贵州黔东南黎平侗族人,对贵州省情已初步了解。
对贵州省情的心得体会

对贵州省情的心得体会贵州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地处云南、四川、湖南、重庆四面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誉为“人间仙境”。
在我游览贵州的过程中,我对贵州省情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以下是我的总结:首先,贵州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贵州以其壮丽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于世,这里有奇峰、怪石、幽谷、溶洞等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客。
在这里,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尽情地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仅如此,贵州的山川也是令人流连忘返,我曾游览过黔东北的五岳瑶寨,不仅感受到了那里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也在雄伟壮丽的五岳瑶寨山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其次,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贵州有少数民族达到49个之多,其中布依族、苗族、壮族和侗族人口最为集中。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布依族的芦笙舞、苗族的龙舞和侗族的荡秋千等。
在贵州的旅行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虽然有时语言有障碍,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热情。
这些文化的碰撞,让我更加明白了“多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第三,贵州的农业发展不容忽视。
由于地形复杂,贵州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发展工业,而农业一直是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贵州的乡村,我看到了茶园、水稻田、玉米地和蔬菜基地等等,这些是贵州的农民们努力耕种的结果。
贵州的农业产品以茶叶、烟叶和水果为主,其中茶叶更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食品。
在贵州,我有幸品尝到了新鲜的贵州茶,那种回味无穷的香气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贵州的农业发展不仅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也使得我更加明白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最后,我还要提到贵州的民生保障和社会进步。
贵州注重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乡村地区,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使得广大贵州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此外,贵州还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
贵州省情课期末总结

贵州省情课期末总结一、课程简介贵州省情课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贵州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增强对贵州省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繁荣。
二、学习内容1. 贵州省的地理概况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大山重地,山势陡峭、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
贵州省还是中国较早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2. 贵州省的历史沿革贵州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历史文化的积淀深厚。
从古代蜀、黔、滇交汇地区到边疆巡抚时期再到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贵州省历史沿革丰富多彩。
3.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和多元的民族风俗。
4.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贵州省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
农业方面,贵州省的附加值农业占比较高,特色农产品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工业方面,贵州省的采矿和加工业发达,尤其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产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旅游业方面,贵州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 贵州省的社会发展贵州省的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状况稳定。
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贵州省情课,我对贵州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对贵州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贵州省的丰富的地理资源给人以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为我树立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其次,我对贵州省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贵州省的历史沿革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给我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思考的启迪。
最后,我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贵州省作为中国的西南重镇,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改进建议尽管贵州省情课已经提供了很多贵州省情信息,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习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
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大一

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大一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黔”(qián)的简称。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面将为您归纳贵州省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中央,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毗四川。
全省总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
2. 自然景观:贵州地形多山,蜿蜒的河流、壮丽的峡谷和壮美的瀑布是贵州的自然名片。
其中,乌江大峡谷、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花溪九洞、凤凰河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3. 气候条件: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贵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贵州的夏季湿热,冬季相对较冷,是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
4. 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拥有多个民族,如苗族、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
这些民族保持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和风味美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瑰宝。
5. 历史文化:贵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黄果树文化遗址、镇远古城、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历史遗迹,都是人们了解贵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6. 特色产业:贵州以茶叶、贵州大石头、乌江鱼、贵州火锅等特色产业而闻名。
其中,贵州茶叶以品质独特而闻名,茶园遍布全省。
7. 风味美食:贵州的美食以酸辣为主要特色,如酸汤鱼、酸辣粉、毛肚火锅等都是贵州的代表菜肴。
这些独特的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8. 名人荣誉:贵州出产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和现代杰出人士,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清代名臣谢觉哉、现代革命家赵世炎等。
他们为贵州的文化和历史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总结:贵州是一个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的宝库,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魅力。
探索贵州,您可以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领略多元的民族文化,品尝独特的风味美食,感受历史的韵味。
贵州的美丽等待着您的光临。
贵州省情教育期末总结

贵州省情教育期末总结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省的教育不仅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贵州省在教育硬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贵州省积极推进学校建设工作,新建、扩建了一大批教育设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和初中,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贵州省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普及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师资力量方面,贵州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贵州省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贵州省还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此外,贵州省教育质量也有了快速的提高。
贵州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阶段,贵州省推行了新的高考改革,取消了高考的文理分科,采用“3+X”方式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并倡导多元化的升学途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贵州省还注重教育公平。
贵州作为贫困地区,教育公平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方面,贵州省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费支持,保证了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另一方面,贵州省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提供免费的营养餐,解决了农村孩子的营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条件。
综上所述,贵州省的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硬件设施,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公平,贵州省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全省人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气温1、年平均气温10-20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3.最高温度区为南部、东部、北部河谷地区,铜仁最高42.54.低温区为北部地势较高地带,威宁最低185.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
降水1.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最多在110-1300mm属于湿润地区、2.多雨区:一、苗岭西段南坡,最多是晴隆。
二、苗岭东段南坡,最多是丹寨。
三、武陵山的东南坡。
3.最少威宁,赫章,毕节,其中赫章最少。
4.雨季: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
6-7月最大,水热光基本同步。
日照在800-1600小时之间,形成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
西多东少,西部威宁、盘县多,北部大娄山区的遵义、务川少。
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3.北亚热带: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
4.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地区,冬冷而夏凉。
5.中温带:在黔西北海拔2400米。
气象灾害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倒春寒、秋绵雨、暴风和大风。
四、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1.长江流域: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
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
2.珠江流域:南盘江、北盘江、红河水、都柳江水系。
五、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
其中黄壤面积最大占38.6%,水稻土最少。
土壤耕作条件特点: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
人均耕地只0.7亩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土地石漠化严重。
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六、错综复杂、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1.阔叶林2.针叶林——最广3.灌丛和灌草丛4.沼泽与水生植被5.竹林——赤水竹海组合态势的自然资源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1.水能资源:储存量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占有量居全国第三。
2.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六盘水、毕节最多。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1.铝土矿: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阳、清真、修文、遵义。
2.磷矿: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三,主要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其中开阳最多。
3.重金石:居全国第一4.金矿:居全国第十。
5.锰矿:是三大锰矿集中产地之一,居全国第三。
6.水泥原料7.汞矿:居全国第一8.锑矿:居全国第四。
开发利用的角度看贵州矿产资源有五个方面:1.资源丰富、优势矿产显著。
2.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便于开采。
3.质量好、潜力大、远景好。
4.共生伴生矿产较多。
5.资源丰歉不均、部分矿产短缺。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1)森林资源:覆盖率为40.52%713.8万公顷。
黔东南最多,六盘水和安顺最少。
(2)草地资源:占全省面积的24.3%,427.02万公顷,黔南和黔东南最多,贵阳和六盘水最少。
(3)农作物资源。
(4)药用植物资源:珍惜名贵药用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6种。
天麻、杜仲、黄连、吴萸、石斛被称为贵州的五大名药。
(5)野生经济植物。
(6)珍稀植物资源:珍惜濒危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74种,一级保护:伯乐树、贵州苏铁、辐花苣苔、宽叶水韭、山冷杉、银杉、异形玉兰花、掌叶木、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2.动物资源国家一级: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颈长尾雉、白头鹤、蟒15种。
国家二级: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72种。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资源贵州的自然资源可归纳为“五多”的特点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梵净山、雷公山、万峰林、即有旱地石林又有水上石林、高山石林、洼地石林、灰白色石林、黑褐色石林,黄果树天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石林、兴义泥潭石林。
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中东瀑布、马岭河大峡谷、乌江三峡、六广河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
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4.森林美景多,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大方百里杜鹃、赤水竹海、以及安顺九龙山、赤水燕子岩、遵义凤凰山、三都瑶人山、贵阳长坡岭、水城玉舍、龙里龙架山、雷公山、独山紫林山、瓮安朱家山。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河流、湖泊、岩溶泉、和温泉。
赤水河、潕阳河、、杉木河、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息烽温泉、剑河温泉。
十三个国家级风景区:1.黄果树、2.龙宫、3.织金洞、4.红枫湖、5.潕阳河、6.荔波漳江、7.马岭河大峡谷、8.黎平侗乡、9.紫云格凸河、10.铜仁九龙宫、11.赤水、12.毕节九洞天、13.都匀斗篷山——剑江。
行政区划一、9个地级单位(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两个地区),88个县(市、区、特区)(56个县、11个自治区、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689个镇,114个街道办事处,757个乡,252个民族乡,1654个社区居委会,17672个村民居委会。
1.贵阳市6区3县1市,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贵州贵阳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衣族自治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贵州发展历史一、史前发展:黔西观音洞文化,古生物王国。
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黔西观音洞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
二、史实时期:牂牁时代、牂牁国。
春秋后期:夜郎国、赫章可乐遗址。
秦汉郡县制,牂牁郡,汉:夜郎郡,土流并制,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
苗瑶,百越,氏羌。
唐宋元时期:土司时代,宋代确定贵州名字。
三、明朝:贵州发展主要时期,其主要标志:1.贵州建立行政省(1413年),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2.大规模的屯田,形成屯田文化。
重要的人物:奢香夫人。
四、清朝:改土归流,确定贵州疆域对贵州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调整,贵州真正进入封建社会。
产生两次反封建起义:乾嘉起义,咸同起义。
五、鸦片战争:反洋教运动:青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
唤醒各民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
六、辛亥革命后处于23年的军阀统治,最后一个军阀是:王家烈。
七、中共在贵州有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下息烽、威逼贵阳。
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八、建立人民政权:1949.11.15贵阳解放,1949.11.23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12.21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完成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各项任务,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线建设:建成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产业。
九、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1.科教兴黔,2.开发带动战略,3.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
2.以市场为向导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3.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4.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
5.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
6.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7.改革福利分层制度,实行货币分层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西部大开发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西电东输3.退耕还林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第四章一、人口发展1.历史多次人口迁徙:苗瑶、氐羌、百越、濮族发配充军。
2.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解放后人口快速发展,1949-2010年,全国户籍总人口由1416.4万增加到4189.00万。
2000.11.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
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汉族22198485人,占63.89%;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