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翻译、注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翻译、注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翻译: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一个“太”字,责怨甚也。

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②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谢:辞谢,凋谢。

②胭脂泪:女人的眼泪。

此句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

【译文】林花凋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像那流水长向东。

【集评】清·谭献:“前半阕濡染大笔”。

(谭评《词辨》卷二)近代·俞陛云:“后主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

词借伤春为喻,恨风雨之摧花,犹逆臣之误国,迨魁柄一失,如水之东流,安能挽沧海尾闾、复鼓回澜之力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近代·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人间词话》) 现代·唐圭璋:“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

‘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

此与‘此外不堪行’,‘肠断更无疑’诸语,皆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唐宋词简释》)加拿大·叶嘉莹:“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李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盖即指此一类作品而言者也。

然而李煜在词中虽曾写出全人类共有之悲哀,但其所表现之人生,却实在并不出于理性之观察,而全出于深情之直觉的体认。

即如此词中所叙写的由林花红落而引发的一切有生之物的苦难无常之哀感,李煜之所以体认及此,即全由于其自身所经历过的一段破国亡家之惨痛的遭遇,而并非由于理性之思索与观察。

”(《灵溪词说》)【赏析】此词伤春、感慨人生,情调凄婉,为后主入宋后所作。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揭示题旨。

“人生长恨”一“长”字,概括了许许多多时,许许多多事,有失去家国的悲痛,也有由人主降为贱虏的耻辱;既长恨身世之悲,又长恨往事、时光的不可重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全诗翻译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全诗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古诗原文: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晨起的寒雨,暮晚凄风。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译文: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乌夜啼②谢:凋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句解: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

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春红”代表一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

全词的概括力极强。

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

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凋谢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

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

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

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

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悲慨。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意思-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意思-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意思|全诗赏析出自南人李煜的《相见欢》林谢了春红,太,无奈朝来寒晚来。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就能成文吗?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难道不是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吗?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有何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