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薄片鉴定报告样式

合集下载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一、样品信息:样品名称:沉积岩样品编号:XXX-XXX采样地点:XXX采样时间:XXXX年X月X日二、鉴定目的:本次鉴定旨在通过对沉积岩薄片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明确该沉积岩的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组织等性质,并据此判断其岩石类型、分析沉积环境等地质信息。

三、鉴定方法及仪器:鉴定方法:野外采样、薄片制备、显微镜观测、测量和分析鉴定仪器:显微镜、摄影设备、标本夹等四、鉴定结果:1.泥岩:该沉积岩薄片呈黄灰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粒度细小的石英砂粒,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细粒质,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无孔隙或孔隙极小。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泥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黄色,呈均质颗粒状,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不同颜色的石英砂粒,部分砂粒呈圆形或半圆形,有少量角砾石粒。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颗粒状,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砂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白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的方解石晶体,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均质细粒质,各颗粒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中无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五、鉴定结论:根据对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泥岩:该沉积岩属于泥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属于砂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属于石灰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六、鉴定分析:1.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判断该地区存在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三种沉积岩类型。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2.泥岩与砂岩可能存在着侵蚀过程,通过砂岩中的角砾石粒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着山地侵蚀作用。

沉积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沉积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沉积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张萌单位:沉积地质研究院日期:2010年10月13日1、岩石编号B1-1(原始编号:新采样)产地:四川攀枝花手标本描述:(共50分)灰白色(风化呈灰黄色)(2分),中-粗粒砂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

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2分),碎屑的粒径以0.3~1mm为主(1分),分选中等(2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2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组成(5分)。

填隙物含量约为10-15%(2分),主要是粘土质(5分)。

岩石为颗粒支撑(2分),孔隙—镶嵌式胶结(3分)。

(7分)初步定名: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粒粘土质石英砂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具中-粗粒砂状结构(4分),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1分),碎屑的粒径以0.5~1mm粗粒砂为主(1分),在碎屑中的含量60%左右(1分),有0.25~0.5mm中粒砂35%(1分),少量1~2mm巨粒砂约占5%(1分),分选中等(1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1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共10分):Q端元(占碎屑的含量95%):以单晶石英(60%)和多晶石英(30%)为主,部分石英显波状消光,还见少量燧石岩岩屑、脉石英岩岩屑和变质石英岩岩屑(5%),偶见玉髓。

(4分)F端元(约占碎屑含量的2%):可见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卡式双晶的正长石、聚片双晶的斜长石。

(3分)R端元(占碎屑的含量3%):少量泥岩岩屑(2%),偶见白云母和黑云母(黑云母部分已蚀变为绿泥石);重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等(<1%)。

(3分)填隙物(共5分):在岩石中约占10-15%(1分),其中包括粘土杂基(8-13%)(1分)(部分已经重结晶为高岭石粘土正杂基5-9%(1分)和水云母粘土正杂基3-4%)(1分)和硅质、铁质化学胶结物(1-2%)(1分)。

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分):碎屑之间接触紧密,多呈凹凸-缝合线状接触,颗粒支撑,镶嵌式胶结。

岩矿鉴定报告

岩矿鉴定报告

岩矿鉴定报告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

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

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

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

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柳评177井(1560.9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1.02m)薄片号:2野外定名:肉眼观察:镜下观察:细粒砂状结构,水平纹层理构造。

岩石由细粒砂—极细粒砂及胶结物组成,主要是细粒砂,砂粒约占85%±,胶结物仅占15%±;为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石英砂岩薄片鉴定

石英砂岩薄片鉴定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溶蚀型次生孔隙旳辨认标志示意图(据吕正谋,1983) 1.石英;2.长石;3.砂屑;4.碳酸盐胶结物;5.碳酸盐基质;6.孔隙
沉积后作用
2.化学成岩作用
4)重结晶作用
•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中旳多种组分都能够经过溶解、 局部溶解和固体扩散等方式,使物质质点发生重新组合, 由非晶质变成结晶质,或由小颗粒集合成粗大旳晶粒,这 就是重结晶作用。重结晶现象多发生于粘土矿物以及早期 充填粒间旳方解石等填隙物中。
• 如高岭石,随埋深旳增长、温度和压力旳升高,可重结晶 成鳞片状或蠕虫状晶形粗大旳高岭石;碳酸盐矿物则经过 重结晶作用由微晶形成细粒、粗粒甚至成连生胶结物;以 及玉髓重结晶成是石英等属于重结晶现象,在转变过程中 仅发生了晶体大小旳变化。
沉积后作用
3 物理化学成岩作用
物理化学成岩作用主要是压溶作用,因为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应力超出孔隙水 所能承受旳静水压力时,会引起颗粒接触点上晶格变形而发生溶解,这种局部 旳溶解即为压溶作用。最常见旳是石英旳压溶次生加大作用 。压溶作用最明显 旳标志是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 4.从化学胶结物旳成分、结构、胶结类型、 自生矿物、颗粒接触关系等分析岩石旳成岩 环境及成岩历史。
石英砂岩镜下鉴定报告
• 1 薄片号:S1-001 • 2 成分及含量 • 1)颗粒: • 石英:约占70%,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
表面光滑。干涉色一级灰白, 最高时可达一级 淡黄,平行消光,波状消光。含有包裹体。
石英压溶成缝合接触 陕甘宁盆地,侏罗系,延9砂岩,正交偏光×120
成因分析
• 1.从碎屑颗粒成分分析陆源区母岩旳性质 及大地构造状况。
• 2.从成提成熟度分析风化作用旳强弱和搬 运距离旳远近。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岩浆岩各种岩石特征。

2)掌握各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3)学会岩浆岩岩石的鉴定步骤。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1.常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偏碱性岩类以及火山碎屑岩类等各类岩石的手标本及对应薄片。

2.实验方式课堂综合型实验。

三、使用仪器设备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三角板。

四、鉴定步骤(一)手标本(野外露头)观察。

手标本的鉴定主要是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通常可以分四步完成,即颜色、组构、矿物成分和命名。

不同的岩石,其特征不同。

第一步,观察颜色,见表11-1。

表11-1 岩浆岩的颜色第二步,观察组构,见表11-2。

表11-2 岩浆岩的组构第三步,观察矿物成分,见表11-3。

表11-3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第四步,岩石定名,见表11-4。

表11-4 岩浆岩岩石定名手标本鉴定岩石时,岩石的具体特征如下。

1.岩石的颜色。

岩浆岩岩石的颜色或色率是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人们对岩石的第一感观。

如侵入岩主要采用色率描述,一般来讲,橄榄岩的平均色率为90,辉长岩平均色率为50~90,闪长岩平均色率为15~50,花岗岩色率小于15。

暗色矿物含量越高则颜色越深。

喷出岩主要采用颜色描述,如基性、超基性岩呈灰黑色,中性岩呈褐灰色、灰色、紫色,酸性岩呈灰白色、紫红色,玻璃质岩石呈黑色。

根据颜色和色率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即: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2.岩石的组构。

岩石的组构特征是鉴定岩石类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观察岩石时最易鉴别的特征。

全晶质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半晶质岩石形成于浅成岩和喷出岩;隐晶质和玻璃质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中粗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

似斑状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基质为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块状构造、带状构造、斑杂构造等为侵入岩的构造特征,而气孔、杏仁和流纹构造为喷出岩的构造特征。

岩石薄片粒度分析测定报告

岩石薄片粒度分析测定报告

(1)概率累积曲线
粒度集中在φ值2.25——3.75之间,在该区间内颗粒主要以跳跃搬运为主,斜率不是很高,分选不是非常好。

而在φ值大于3.75时,颗粒以悬浮搬运为主,颗粒粒径见也较为分散;φ值小于2.25时,颗粒以滚动搬运为主,颗粒粒径见也较为分散。

该曲线为典型的砂质沉积的概率分布曲线。

(2)颗粒曲线
(3)概率曲线
颗粒的颗粒曲线图和概率曲线图为单峰的,说明该样品的分选性较好。

这与上图的概率累积曲线图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将颗粒累积曲线投到上图可以发现样品落于海滨砾石和海滨砂之间。

所以可以判断样品的存在环境为海滨环境。

另外,还可以看到其分选性也较好,而在海滨环境下由于反复的冲刷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

薄片中颗粒主要以单晶石英为主(>90%),其次为双晶石英(8%),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矿物(<1%)。

故定名为石英砂岩。

501001502002503003504.625
3.875
3.125
2.375
1.625
颗粒累积
颗粒累积
附——粒度分析图
(1)(2)
(3) (4)。

火成岩、变质岩薄片鉴定模板

火成岩、变质岩薄片鉴定模板

镜下鉴定标本号:1232A 产地:吉林省九台市细粒半自形结构,片麻状构造,片麻理由角闪石、黑云母和部分板状斜长石断续定向排列组成。

主要矿物有斜长石(50%)、普通角闪石(35%)、石英(10%)和黑云母(5%),还有少量磷灰石、磁铁矿等副矿物。

斜长石:以半自形条板状为主,少数为粒状,无色透明,粒径约0.4×1.5~0.8×2 mm2。

聚片双晶和环带结构发育,偶见卡钠联合双晶,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

⊥a轴切面Np′∧(010)=20°,An=36,为中长石。

斜长石有弱的绢云母化现象。

角闪石:黄绿色,半自形长柱状,粒径约0.4×1 mm2,多色性明显,Ng′=褐绿色,Np′=淡黄绿色,两组斜交解理发育,(010)∧(110)=57°,正中高突起,二级蓝绿干涉色,斜消光,Z∧Ng=24°,为普通角闪石。

局部见有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现象。

石英:无色透明,无解理,他形粒状充填在角闪石和斜长石颗粒之间,粒径0.2~0.8mm 左右,一级黄白干涉色,正低突起。

黑云母:半自形—他形片状,0.2×0.4~0.5×1.5 mm2,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

多色性明显,Ng′=褐色,Np′=亮黄色。

正中突起,干涉色较高。

少量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

磷灰石呈无色透明,颗粒细小,断面为六边形,纵切面呈柱状,正中突起,平行消光,一级灰干涉色。

磁铁矿为黑色不透明矿物,呈粒状或不规则状。

定名:暗灰色细粒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颜色根据手标本确定)镜下鉴定标本号:1325A 产地: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屯火山岩石为斑状结构,基质为间粒结构。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55~60%)、橄榄石(10~15%)和辉石(25~30%),还有磷灰石、磁铁矿等副矿物。

斑晶由橄榄石(10%±)和辉石(3%±)组成。

橄榄石斑晶呈自形粒状,粒径0.3~0.5mm,无色透明,正极高突起,裂理较发育,偶见一组不完全解理,此时可测得其为平行消光。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样式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样式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薄片编号
30(五灰,0021孔Y38435758.53)
标本特征简述
灰色(略带棕红色)含亮晶含生屑泥晶灰岩,含类 化石




矿 物 成 分
矿物名称
含量(%)
鉴 定 特 征
方解石
近100
他形粒状,具高级白干涉色;
白云石
有机质
粘土矿物

构组分
颗粒
32%
生 屑
12
生屑类型有:薄壳腹足类碎片(4%)、钙藻(2%)、有孔虫(1%)、腕足类碎片(0.5%)、海百合茎(2%)、钙球(0.5%)、介形虫(1%)、苔藓虫碎片(1%)等;
结构类型
含生屑粉屑泥晶结构;
显微构造
显微不均一构造;粉屑、生屑及亮晶分布不均;示顶底构造;
其 他
岩石综合定名
含生屑粉屑泥晶灰岩
成因简单分析
潮坪沉积
备注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薄片编号
1(1174m)
标本特征
暗灰色,带绿色调,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角闪石组成,10%左右,长1-3mm;基质微粒结构,以斜长石为主,岩石新鲜;命名:角闪安山岩
石英
4
无色透明,正低突起,一级黄白干涉色,他形粒状,粒度0.1mm-0.2mm,充填于斜长石间的空隙中;
榍石
0.1
副矿物,菱形状,浅褐黄色,正极高突起,高级白干涉色;
绢云母
0.3
次生矿物,斜长石蚀变而成,见于斜长石表面;
方解石
0.6
次生矿物,高级白干涉色,交代石英;
结构特征
显微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55%,粒度以1.0-2.5mm左右为主,自形程度较高;基质由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组成,45%,粒度较小,斜长石粒度0.2-1mm,以0.5mm左右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圆度
次圆状为主,次棱角状次之
分选度

胶结方式
孔隙式胶结
颗粒接触方式
点状-线状-凹凸状
颗粒支撑方式
颗粒支撑
结 构 类 型
中粒砂状结构
显微构造
显微均一构造
其他
单晶石英具弱-强的波状消光,含次生气液包裹体,部分含锆石、电气石和磷灰石矿物包体,等轴状颗粒为主,次为略长的颗粒;多晶石英多为花岗岩型,次为变质岩型;长石因弱粘土化而在单偏光下表面较脏污,显浅褐色,不均一;结构成熟度中等;长石具方解石化
方解石
40
高级白干涉色,粒状,粒径0.1-0.3mm;
碎 屑
5
棱角状石英、斜长石、泥质岩屑、重矿物电气石、火焚丝质体、白云母等,细砂级;
结 构 特 征
细砂晶结构,自形
显 微 构 造 特 征
块状构造
次 生 变 化
其 他
岩 石 综 合 命 名
细砂晶钙质高岭石岩
备 注
酸性孔隙水条件下交代而成,晚期碱性条件下形成方解石
副矿物:磁铁矿
1
黑色不透明颗粒
次生矿物:绢云母
0.1
斜长石弱绢云化
方解石
<1
沿微裂缝分布,局部交代斜长石
结构特征
斑状结构,基质具交织结构,中性斜长石微晶半定向排列;
显微构造特征
均一构造;
次生变化
绢云化
其 他
岩石综合命名
角闪安山岩
备注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薄片编号
BY20050/
189
标本特征
结构类型
含生屑粉屑泥晶结构;
显微构造
显微不均一构造;粉屑、生屑及亮晶分布不均;示顶底构造;
其 他
岩石综合定名
含生屑粉屑泥晶灰岩
成因简单分析
潮坪沉积
备注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薄片编号
1(1174m)
标本特征
暗灰色,带绿色调,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角闪石组成,10%左右,长1-3mm;基质微粒结构,以斜长石为主,岩石新鲜;命名:角闪安山岩
0.1%
自生高岭石,局部见其呈蠕虫状晶体;




粒 度 特 征
石英0.25-0.40mm:70%;0.10-0.25mm:30%;
磨圆度
石英呈次圆状为主,次棱角状次之
分选度

胶结方式
孔隙式胶结
颗粒接触方式
点状-线状
颗粒支撑方式
颗粒支撑
结构类型
中砂结构
显微构造
显微均一构造;
成岩作用特征
菱铁矿形成——压实作用(持续于整个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胶结作用(石英加大边)——溶蚀与交代作用(自生伊利石、方解石的形成)
灰红色,带绿色调,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角闪石:8%,暗绿色,长柱状,长0.5mm-3mm,以1-2mm为主;斜长石:92%,灰红色为主,少量呈灰白,板柱状,具完全解理,解理面上可见聚片双晶纹,粒度0.5-4mm,以1-3mm为主;含少量角闪石析离体;
岩石综合定名
中粒钙质石英砂岩
备注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标本编号
四2煤层顶板,梨园矿郭庄井黄楝树采区,标高+200m 焦煤
标本特征
薄片编号
60
薄片中的成分与结构特征
矿物成分
含量(%)
成分类型、含量(%)
高岭石
55
柱状、蠕虫状、鳞片状,0.03-0.4mm,0.1-0.2mm为主,一级灰干涉色,干净透明;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薄片编号
30(五灰,0021孔Y38435758.53)
标本特征简述
灰色(略带棕红色)含亮晶含生屑泥晶灰岩,含类 化石




矿 物 成 分
矿物名称
含量(%)
鉴 定 特 征
方解石
近100
他形粒状,具高级白干涉色;
白云石
有机质
粘土矿物

构组分
颗粒
32%
生 屑
12
生屑类型有:薄壳腹足类碎片(4%)、钙藻(2%)、有孔虫(1%)、腕足类碎片(0.5%)、海百合茎(2%)、钙球(0.5%)、介形虫(1%)、苔藓虫碎片(1%)等;
胶结物
12
石英(6%):自生加大边结构,分布在石英碎屑较富集处,厚0.01-0.02mm;
自生伊利石(4%):干净透明,结晶良好的细小鳞片状,最高干涉色二级底部;
菱铁矿(1.5%):由≤0.005mm的微晶组成的团粒状,受压实作用而变形;
方解石(0.5%):分散状晶粒,局部交代碎屑或起胶结作用
自生矿物
薄片中的成分与结构特征
矿物成分
含量(%)
成分类型、含量(%)
斑晶
普通角闪石
10
柱状,黄绿~绿多色性明显,横切面上见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和124°,自形~半自形柱状切面为主,一级顶部干涉色,部分具暗化边,较小者甚至全部暗化
中长石
5
自形板柱状,长0.2~0.4mm,An=35-38;
基质
中长石
83
微晶斜长石,针状为主,An=32-35,长0.02~0.10mm;
内碎屑
20
粗粉砂级为主,少量细砂级,0.03-0.15mm,次圆状为主,内部泥晶结构;
填隙

68%
泥晶基质
53
泥晶结构为主;
胶结物
15
有两种形式:①颗粒之间具晶粒结构;②成不规则斑块状,为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的孔隙再充填而成;
自生矿物




晶粒结构
颗粒结构
生屑破碎严重,分选差,长者可达数毫米,小者仅0.05mm;内碎屑分选较好;
含量(%)
成分类型、含量(%)




81%
石英
83
花岗岩型单晶石英为主;少量复晶石英
长石
12
酸性斜长石和正长石为主,少量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少量新鲜,多具弱~中等的绢云化和方解石化
岩屑
5
绢云千枚岩屑和燧石岩屑
云母
0.5
细长条状,鲜艳的二级干涉色
重矿物
0.5
绿色电气石为主



15%
杂 基
3
伊利石质,结晶很差,单偏光下干净或略显脏污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报 告
薄片编号
1(四矿东大巷顶板砂岩, 己组煤顶板)
标本特征简述
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碎屑95%,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和云母;填隙物5%,可能为硅质和泥质;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层理;后生矿物:黄铁矿,立方体状或结核状,0.2~1.5mm,小于2%。








85%
碎屑成分








85%
碎屑成分
含量(%)
成分类型、含量(%)




石英
93
单晶石英87
多晶石英 4
燧石 2
长石
5
酸性斜长石 3
微斜长石 1
正长石 3
条纹长石
岩屑
云母
重矿物
偶见
锆石



15%
杂 基
6
伊利石杂基,极细小鳞片状,一级干涉色
胶结物
9
钙质胶结物,方解石呈粒状
自生矿物




粒 度 特 征
石英的粒度0.25-0.5mm,0.3-0.5mm为主;
岩石综合定名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成因简单分析
备注
填隙物中的自生矿物指基本不起胶结作用的孔隙水沉淀物质
标本编号
20-1孔,340.90-341.00m
(2)
标本特征简述
浅灰色,中砂结构,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少量白色的长石(5-7%),极少量黑色燧石,粒度0.25-
0.50mm,局部含细砾,圆度中等,分选好;岩性较坚硬,加稀盐酸局部起泡,说明有钙质胶结物;命名:中粒石英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