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IgE介导食物过敏诊断与治疗
食物相关过敏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定和执行等。
02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
03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加强风险预警
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公众对食物过敏认知度
开展食物过敏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普及食物过敏知识, 提高公众对食物过敏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判断食物过敏症的诊断。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 鉴别,如食物不耐受、食 物中毒等。
评估过敏程度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评估过敏 的轻重缓急,为后续治疗 提供依据。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避免过敏原暴露策略
严格避免过敏食物
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IgE抗体介导 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细胞介导的迟发 型过敏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食物过敏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但成年人也可能出现食物过 敏。
遗传因素在食物过敏症的发病 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过敏史 的人群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红肿等)、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咳嗽、鼻 塞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3
学会识别过敏反应
教导患者如何识别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如皮肤 瘙痒、红肿、呼吸急促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心理干预策略及技巧培训
缓解焦虑情绪
01
针对患者因食物过敏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提供心理疏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重点内容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重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和诊疗不足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现基于国内外诊治实践参数及循证指南,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建议,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定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关键词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儿童;肾上腺素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一种主要由IgE介导的,临床表现为速发、危及生命、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多伴有皮肤黏膜系统表现,少数可仅表现为单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如严重的上气道梗阻、气道痉挛及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为危重症表现[1-21肌注肾上腺素为一线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的终身患病率为0∙05%-2.00%[3J s约1/4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1近年来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低龄儿童[5-71近10余年来,国内外临床建立了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诊治实践参数和循证指南等[8-11],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但在我国仍存在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治疗不足的问题[12L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我国儿科呼吸和过敏相关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组广泛参阅相关文献,依据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旨在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定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1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严重过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全身反应,分为致敏阶段和效应阶段,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致敏阶段:变应原诱导特异性IgE产生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内镜活检
非IgE介导
最新版整理ppt
IgE介导 12
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 相关的消化道疾病
•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食物蛋白性肠病 婴儿肠绞痛 便秘
最新版整理ppt
13
• 混合介导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结肠炎
最新版整理ppt
3
定义
•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食物进入人体 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 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 列临床症状。
• 根据免疫机制分为IgE介导、IgE/非IgE介导和非 IgE介导三大类。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
• IC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不仅可直接促使血小 板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还能够激活补体,促使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释放组 胺等炎性介质;
• 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 发生炎性反应并表现 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最新版整理ppt
19
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
• IC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 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针对IgE的检查往往呈阴性。
最新版整理ppt
6
病例一
• 男,26天,因反复呕吐疑胃肠梗阻入院 • 出生后给予配方乳,呕吐咖啡渣样物,胎便排出
正常,但腹胀,造影剂示胃膨胀,不能通过幽门 ,超声幽门肌层3mm(正常<2mm),请外科会 诊后示幽门肥厚?因腹胀加重,腹平片示小肠梗 阻,即行外科剖腹探查,结果为胃窦前臂穿孔。 病理检查:胃壁粘膜、粘膜下及肌层嗜酸性粒细 胞浸润 • 回避过敏原食物症状消失(AAF)
4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华儿科杂志)

过敏性疾病危害日益严重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第六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三大常见疾病 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在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呈快速上升趋势
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过敏性疾病列为 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接近西方国家
1999-2009十年间重庆 0-24月龄婴儿食物过敏剧增1
二 诊断原则
儿童过敏性疾病警示征象
疾病
常见症状
特殊症状
消化道过敏
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痉挛性腹痛、腹泻、便 伴或不伴生长发育障 血、呕吐、反流、肛周发红、便秘、拒食等 碍
确诊特应性皮炎后,若经过规范治疗,皮疹仍 无
特应性皮炎
无明显好转,且于进食后2 h内出现水肿性红
斑、风团或口周、眼周、阴茎等部位肿胀等速
• 蛋类:蛋白、蛋黄 • 奶类:牛奶、羊奶、起司、优格 • 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 • 海产品:蟹、虾、海带、牡蛎、鱿鱼、鳗鱼、鲍鱼、蛤、鲑鱼、鱼
翅、鲔鱼、鳕鱼 • 谷类:米、荞麦、燕麦、小麦、麦麸、玉米 • 坚果类:芝麻、杏仁、大豆、绿豆、薏仁、花豆、毛豆、核桃、可
可豆 • 蔬菜类:芦笋、竹笋、包心菜、红萝卜、青菜、芹菜、黄瓜、四季
豆、青葱、韭菜、 莴苣、豌豆、马铃薯、 洋葱、青椒、 彩椒、 菠菜、番薯、芋头、椰菜、番茄、茄子、蘑菇
慢性食物过敏与急性过敏的区别
发病速度 病程 过敏源 发病机理 免疫物质 自我感觉 疾病转归
慢性食物过敏
24小时—几天 长时间,反复 多种食物,量大 迟发性过 敏反应 IgG 不易感觉是过敏 可以治愈
.
三 治疗
对因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
吸入性过敏 食入性过敏 螨虫变应原免疫制剂(尘螨过敏) 口服免疫疗法(食入性过敏)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10.019·继续医学教育·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陈同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近年来,食物过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自2010年来,世界上很多学术团体发布了关于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指南、共识或建议。
包括2010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发布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理论依据》[1],2012年8月欧洲儿科肠胃病学、肝病和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发布的《婴幼儿和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中华医学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3]和2017年发布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4],2017年英国牵头发布的《国际MAP 指南(international MAP Milk Allergy in Primary Care guideline)》,以下简称《iMAP指南》[5]。
这些指南、共识或建议为食物过敏,特别是CMPA的诊治提供了证据性指导,而且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临床诊治方案。
本文就上述指南性文献,特别是《iMAP指南》进行解读。
1 流行病学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hypersensitivity/allergy,FH/F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研究关注热点。
中国重庆的2项横断面研究[6],随机抽取401名婴幼儿(0~24个月),评估1999年至2009年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从3.5%增加到7.7%(P=0.017);美国1997—2007年10年间18岁以下人群FH患病率上升了18.0%[7]。
婴幼儿食物过敏

其制品2~4周; 明显改善逐渐恢复原饮食;如再现继续
回避; 必要时(回避无效/断母乳后)给予深度
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
《中华儿科杂志》,2013,3:183-186
配方奶喂养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婴儿
≤2岁患儿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食物 及配方,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
大多食物过敏性胃肠疾病属于非IgE型或 混合型食物过敏,因此,皮肤试验或特 异性IgE测定对食物过敏性胃肠疾病诊断 价值非常有限。
4.食物回避试验
食物回避试验:一般每次严格回避一种 食物2周(IgE介导)~4周(非IgE介导), 若过敏症状改善或消失,提示该食物即 为变应原,否则说明过敏物仍未排除。 此法仅用于其他方法失败但高度怀疑为 食物过敏时。
过敏性鼻结膜炎
支气管哮喘 特应性皮炎
二、常见食物过敏原与高危因素
婴幼儿时期,90%的 食物过敏与牛奶、鸡 蛋、大豆、小麦、花 生、鱼、虾、坚果类 等8种食物有关。
花生、坚果类过敏可 持续数年,甚至成年 后。
容易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
牛奶
鸡蛋
花生
坚果
Wheat
Soya bean
Shellfish
Fish
严重过敏反应:症状进展迅速、累及两个以上 器官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出现如血压下 降及心律失常等表现,甚至过敏性休克。
四、诊断注意事宜
诊断流程 病史及体检 皮肤点刺试验(SPT) 食物特异性IgE检测(sIgE) 食物激发试验 其他
1. 诊断流程
2.病史及体检
某些症状出现是否与某种食物摄入有关; 可疑食物的摄入量; 摄入可疑食物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其他时间进食相同食物是否出现相同症状; 最近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 症状出现的频率; 有无其他因素影响,如运动; 诊治情况,如曾诊断为何疾病,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食物污染的可能性等。
食物过敏pptPPT课件

2019/7/4
39
谢谢
2019/7/4
40
皮试时可诱发症状 • 呼吸道:吸入食物气味和飞沫可诱发症状 • 母乳 • 通过胎盘?
2019/7/4
7
常见的过敏食物
• 牛奶 • 鸡蛋白 • 花生等坚果类 • 鱼虾 • 豆类 • 小麦 • 水果 • 蔬菜
2019/7/4
8
速发型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 IgE介导 • 急性发作 :食物所致的极严重反应30-35
是α 受体激动剂,可以使外周舒张的血管收缩, 减少水肿。其β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是扩张支气管、 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组胺和白三烯的释放。肥 大细胞上有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肥大细胞活 动,早期应用肾上腺素,可以减弱严重的IgE介导 的过敏反应。 肌注肾上腺素
2019/7/4
37
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
• 补液 • 抗组胺药物是2线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用药。
2019/7/4
23
皮肤点刺试验的意义
• 皮肤点刺的结果说明食物引起IgE介导的过 敏反应的可能概率
• 年龄不同,试验结果的意义不同 • 不同食物有各自不同的结果的判断
2019/7/4
24
皮肤点刺试验的意义
皮肤点刺结果判断: • 风团直径≥3mm为阳性
2019/7/4
25
皮肤点刺试验的意义
• 年龄 越小越不敏感,越容易受干扰
剂量依赖性
• 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 e.g. 乳糖, 果糖,蔗糖、山梨醇
•脂肪吸收不良 e.g.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囊性
纤维化
• 遗传代谢病 e.g.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 特殊食物反应 e.g. 水杨酸盐、胺、食品添加
剂/ 防腐剂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版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医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一、一般内容1.适用年龄范围:0一l岁婴儿。
2.定义:(1)过敏原(allergen):是指可以引起过敏反响的抗原。
与IgE和IgG抗体反响的过敏原大多数是蛋白质。
(2)过敏体质(atopy):也称特应性体质,是指个人或家族对小剂量的过敏原(通常是蛋白质)能产生特异性IgE(sIgE)抗体。
“过敏体质〞应慎重定义,需要证实患儿存在slgE抗体。
(3)过敏(allergy):是指由免疫机制诱发的超敏反响。
过敏可以由体液(抗体)或者细胞免疫介导。
多数情况下,引起过敏反响的抗体属于IgE类,可以被归类于IgE介导的过敏反响。
(4)遗传过敏症(atopic disease):也称特应性疾病,典型“过敏体质〞个体发生过敏病症时,属于特异性反响[如特应性哮喘(atopic asthma)等]。
IgE介导的哮喘不应统称为特应性哮喘;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出现虽然重要,但不作为推断个体是否具有特异反响性的惟一指标。
表1 依据受累器官、过敏原种类分类的主要免疫学机制——————————————————————————---------------------------分类IgE T细胞嗜酸性IgG介导介导细胞介导介导受累器官分类皮肤过敏症:特应性皮炎++ ++ +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 ++ +胃肠道过敏症:嗜酸性细胞肠炎 + ++呼吸道过敏症:过敏性鼻炎 ++ + +过敏性哮喘++ + ++眼过敏症: ++全身过敏反响:过敏性休克 ++过敏原种类分类:食物过敏 ++ ++ +吸入过敏原过敏 ++药物过敏 ++ +———————————————————————————————————————二、婴儿期过敏性疾病的分类及主要免疫学机制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见表1。
表1依据受累器官、过敏原种类分类的主要免疫学机制三、预防1.宣教工作:对家长普遍开展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知识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
• 主要为IgG介导;
• 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 有害物质,产生针对食物的特异性IgG,与之结合 形成免疫复合物(IC);
• IC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不仅可直接促使血小 板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还能够激活补体,促使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释放组 胺等炎性介质;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王瑞芳
主要内容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粪菌移植
什么是非IgE介导食物过敏?
•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非IgE介导参与,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介导、T 细胞介导
• 发病缓慢,主要受累器官为胃肠道 • 血清s IgE、皮肤点刺常为阴性
定义
能异常、免疫复合物量过大等,其沉积则与局部的解剖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因 素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有关。
发病机制——IV型变态反应
• 主要为T细胞介导; • 效应T细胞与相应食物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
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 T细胞活化后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导致组织
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 • 发生较慢,通常在机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24-72
• 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 激发实验
•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 • 血清食物特异性IgE筛
查 • 食物回避
•内镜活检
非IgE介导
IgE介导
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 相关的消化道疾病
• 非IgE介导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食物蛋白性肠病 婴儿肠绞痛 便秘
• 混合介导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结肠炎
• 精神差,面色苍白,四肢凉,前囟凹、脉细速、 低血压、白细胞18×10^9/L,中性为主,粪常规 OB(+),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经对症治 疗及母乳喂养住院3天后出院
• 出院后又给予配方奶后又出现上述类似症状与体 征,考虑为牛奶食物过敏,行牛奶皮肤点刺 (SPT)阳性
• 诊断食物蛋白诱导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
• 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 • 缺乏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 胃肠组织活检开展受限
特点
• 迟发型,摄入食物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 • 临床表现各异,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常见
为消化道症状,也表现为皮肤及呼吸道症 状; • 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针对IgE的检查往往呈阴性。
病例一
• 男,26天,因反复呕吐疑胃肠梗阻入院 • 出生后给予配方乳,呕吐咖啡渣样物,胎便排出
主要内容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粪菌移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免疫介导类型:IgE介导(速发),非IgE介导细 胞介导(FPIES,AP),混合IgE和细胞介导 (AEGE)
•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机制相对明确,有共识 • 而食物过敏的胃肠道症状大多为非IgE介导,少数
为混合介导,机制尚不明确
Sabra A, Bel lanti JA, Rais JM, et al . IgE and non_IgE food allergy. Ann Al lergy Asthma Immunol , 2003, 90: 71- 76.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诊断困难
• 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对危重病例的小婴儿缺乏 认识
• IgE介导 速发型胃肠道过敏症 胃食管反流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与IgE介导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gE
非IgE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不同 诊断标准不同 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 非IgE介导
靶器官为皮肤、呼吸道和 混合介导
消化道
大多表现胃肠道症状
血清sIgE抗体 食物点刺
组织活检,血清中嗜酸性 粒细胞增高
• 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 发生炎性反应并表现 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发病机制——III型变态反应
• IC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局部和
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的细胞间隙中。 • 导致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降低的因素包括补体功能障碍、吞噬细胞功
食物激发 双盲安慰剂对照
食物激发
饮食回避
饮食回避
IgE和非IgE共同介导食物过敏性胃肠病
• 主要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胃炎、胃肠炎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gastritis, gastroenteritis
• 特点 – 食管、胃或小肠壁有嗜酸细胞(EOS)浸润,常 有外周血EOS增多。 – 常表现饭后恶心和呕吐、腹痛、间歇性腹泻, 幼婴有生长发育停滞。 – 通常为多重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症状?
• 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溢乳 拒奶、喂养困难 腹痛 腹胀 肠梗阻 腹泻 便秘 消化道出血(血便)
• 全身症状 重症感染、代谢性酸中毒 脓毒败血症、休克 营养不良、贫血 蛋白丢失性肠病
• 组织活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正常:食道0 胃窦<10 十二指肠<20 结肠10-20 婴儿<10
正常,但腹胀,造影剂示胃膨胀,不能通过幽门, 超声幽门肌层3mm(正常<2mm),请外科会诊 后示幽门肥厚?因腹胀加重,腹平片示小肠梗阻, 即行外科剖腹探查,结果为胃窦前臂穿孔。 病理检查:胃壁粘膜、粘膜下及肌层嗜酸性粒细 胞浸润 • 回避过敏原食物症状消失(AAF)
病例二
• 男,3个月,因母乳不足,给予配方奶后两个半小 时频繁呕吐,继之腹泻水样便,10余次,量多、 尿少,入院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15Eos/HFP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0Eos/HFP 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6Eos/HFP
食物过敏
临床表现特点
胃肠道症状
•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 试验 •接触皮炎斑片实验 •特应性斑片试验 •皮内试验 •食物特异性IgG实验 •淋巴细胞活化实验
全身症状:皮肤、呼 吸、胃肠道症状
•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食物进入人体 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 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 列临床症状。
• 根据免疫机制分为IgE介导、IgE/非IgE介导和非 IgE介导三大类。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
•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包括IgG介导型、IgM介 导型、免疫复合物型及T细胞介导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