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课件(PPT演示)

新型肌松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特点
新型肌松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肌松作用,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罗库溴铵等。
新型肌松药物的临床应用 前景
新型肌松药物在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临床提供 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肌松药的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肌松药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不同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优点
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结果客 观。
缺点
对肌肉质量和收缩力量有一定要 求,可能受到外界干扰。
肌电图监测
原理
01
记录肌肉电活动,包括肌纤维动作电位和肌电总和电位等,反
映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
优点
02
灵敏度高、可定量评估肌松程度。
缺点
03
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解读。
其他监测技术
力学监测
通过测量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松程度,如握力监测等。
心理支持策略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及 时解答和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施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可采取心理 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治疗。
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家属是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医生应鼓励家属积极参 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维库溴铵
维库溴铵也是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与阿曲库铵相似,但起效略 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罗库溴铵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且心 血管副作用较小,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患者。

第8章 肌松药临床

第8章 肌松药临床

• 掌握肌松规律,加强监测:临床观察结合周围神 掌握肌松规律,加强监测:
经刺激器的监测,呼吸功能、体温、 经刺激器的监测,呼吸功能、体温、水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监测。 酸碱平衡监测。
第二节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
• 神经节组滞:低血压,如筒箭毒 神经节组滞:低血压, • 组胺释放:低血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支气管收 组胺释放:低血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 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增强肌松作用 抗生素:
较强,阻滞作用可为钙离子和抗胆碱酯 较强, 酶药拮抗;多粘菌素对接头作用最强, 酶药拮抗;多粘菌素对接头作用最强, 逆转困难。 逆转困难。
• 其他:抗心率失常药、降压利尿药、抗 其他:抗心率失常药、降压利尿药、
惊厥药等均不同程度增强肌松作用。 惊厥药等均不同程度增强肌松作用。
• 完善的镇痛:本身无麻醉和镇痛作用,应以镇痛 完善的镇痛:本身无麻醉和镇痛作用,
完善为前提,不能以病人“不动”为满足。 完善为前提,不能以病人“不动”为满足。
• 最小有效量用药原则:琥珀胆碱呼吸抑制延长和 最小有效量用药原则:
脱敏感阻制,再次用药间隔的时间,要以各药的 脱敏感阻制,再次用药间隔的时间, 作用时间而定。 作用时间而定。
感;由于体液量稍大,分布容积增加,量与成人相似偏大; 由于体液量稍大,分布容积增加,量与成人相似偏大; 消除半衰期延长,追加次数减少。老年人体液减少,肾排 消除半衰期延长,追加次数减少。老年人体液减少, 泄减慢,应减少用药。 泄减慢,应减少用药。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高钠低钾、高镁低钙、呼吸性酸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高钠低钾、高镁低钙、
• 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异常
药物的相互作用
• 肌松药间:性质相同-协同,性质不同-拮抗 肌松药间:性质相同-协同,性质不同A.先小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再去极化肌松药: A.先小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再去极化肌松药:去极 先小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化的起效时间延长、时效缩短、作用减弱, 化的起效时间延长、时效缩短、作用减弱,并可促 发脱敏感阻滞。 发脱敏感阻滞。 B.先去极化肌松药 再非去极化肌松药:同时拮抗, 先去极化肌松药, B.先去极化肌松药,再非去极化肌松药:同时拮抗, 相隔20分不致有明显作用。 20分不致有明显作用 相隔20分不致有明显作用。 C.先足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再去极化肌松药: 先足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C.先足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再去极化肌松药:可因 混合阻滞或促使其后发生的脱敏感阻滞而延迟肌张 力恢复,应避免使用。 力恢复,应避免使用。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 抗胆碱酯酶药有极限药量,如果新斯的明、吡 啶斯的明分别达0.07mg/kg、0.28mg/kg时,拮 抗效果仍不明显,必须想到是否有其他影响抗胆 碱酯酶药作用的因素存在,如酸碱和电解质失 衡、低温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2 为消除抗胆碱酯酶药所引起的毒峻碱样不 良反应,常需伍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 格隆溴铵
季铵基化合物
没有中枢作用 对胎儿无影响
肌松药的代谢
肾脏、胆系和体 内代谢 卡肌宁和顺阿曲 库铵
血浆假性胆碱酯酶
Hofmann消除
美维松和司可林
正常体温和PH
药效动力学


70%~75%受体阻滞 弱 95%以上受体阻滞
肌颤搐开始减
肌颤搐完全被抑制
全身各肌群对肌松药 的敏感性不同
各肌群的血供
病人的条件
3 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的起效和时效在时 间上与格隆溴铵相一致,所以拮抗上述两 药的副作用时,主张合用格隆溴铵来代替 起效快和时效短的阿托品 用法:格隆溴铵7ug/kg与新斯的明 0.035~0.07mg/kg合用

用法:插管剂量:0.07~0.2mg/kg(小儿 0.1~0.2mg/kg),连续输注量:1~15ug/kg.min

清除途径: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药理学: 与其它肌松药不同,增加美维松剂量并
不使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反复使用不出现快 速耐受及蓄积;
大剂量可能引起组胺释放,使心率增加, 血压下降.(2.5~3.0倍ED95)
2.要保持手术期间绝对不动,放止气道刺激引 起咳嗽如颅脑血管瘤手术等,就要求维持更 深的肌松.
3.肌松药的追加量一般为初量的1/5~1/3,追 加间隔时间应参考肌松药的消除半衰期.

肌松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肌松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1、为气管插管提供肌松条件。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
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对抗。
二、肌松药的合理选择
(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1、选用起效快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防止返流误吸是麻醉重要的安全因素。
②头能持续抬离枕头、腿能抬离床 5s 以上;
③呼吸平稳、呼吸频率 10~20bpm、最大吸气压≤-50cmH2O;
④PetCO2和PaCO2≤45mmHg。 上述体征表明不存在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
4、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预防
(1)根据患者状态和手术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肌松药(见肌松药的合理选择和肌松药相互作用);
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表现敏感,其他类型肌强直患者则表现耐药。一般认为可用中、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但应在肌松药效应严密监测下给予肌松药。
六、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防治
(一)肌松药的残留阻滞作用
尽管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短时效肌松药,并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术后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被致残或危及生命。
6凡禁用拮抗药患者,须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满意恢复。
七、肌力监测
(2)给予长时效肌松药或多次应用肌松药,术后肌松药阻滞作用仍存在;
(3)肌松药肌松作用开始消退,肌力开始恢复时还有 75%左右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被肌松药分子占据,并存其他影响因素时,出现肌松阻滞作用;
(4)个体差异,老龄、女性、肌肉不发达和慢性消耗患者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
(5)低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延长肌松药的代谢和排泄,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受损;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麻醉学课件: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使用琥珀胆碱易引起高血钾,甚至心脏骤停
用法:1.0mg/kg,起效1.0min,T25%恢复—6~12min,T95%
恢复—12~15min
临床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于快速诱导
肌松g
顺阿曲库铵 0.05
0.2
起效 min
2.6-2.7
T25%恢 复时间 min
20-35
低,但T4/T1>0.9或接近1.0。 非去极化阻滞时,T4/T1逐渐降低,出现
衰减现象。
TOF比值的临床意义
2.肌松程度监测 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
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 进一步加深,T3、T2、T1依次消失,这时 分别相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80%、 90%、100%。
➢ 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P)
肌松药的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作用机理: ➢ 与AChE 结合 →AChE 活性↓ ➢ N-M前膜→Ach释放↑ ➢ 直接兴奋N2受体
肌松药的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的应用原则: ➢ 不适用深度肌松的拮抗 ➢ 不能超过极限量 ➢ 先纠正水电失衡和酸碱紊乱 ➢ 避免低温 常用药物:新斯的明、吡锭新斯的明、衣
四个成串刺激(TOF)
意义: T1的价值等同于单次肌颤搐刺激
观察其收缩强度以及T1与T4间是否依次出现衰 减
TOF比值(T4/T1)代表突触前受体的阻滞程度
TOF比值代表肌松残余程度
Train-Of-Four (TOF) fading
100
50
0
T1
T2
T3
T4
TOF比值的临床意义
1、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幅度均降
气管插管临床常用肌松药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监测
选择合适的肌松药物
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情况,通过肌松监测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更加合适的肌松药 物,提高手术效果。
预测和预防肌松药物的并发症
预测肌松药物过量风险
通过实时监测肌肉松弛程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肌松药物过量的迹象,从而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及肌松药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律失 常等。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肌松 监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 肌松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 肌松监测的临床意义 • 肌松监测的未来发展
01
CATALOGUE
引言
肌松药的定义和作用
01
肌松药是一种用于抑制神经肌肉 传导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信号 传递到肌肉,使肌肉松弛。
02
CATALOGUE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手术麻醉
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肌松药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 ,减少手术并发症。
肌松药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肌松药可以辅助其他麻醉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缩 短手术时间。
治疗。
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肌松药可 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和疼痛
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肌松药还可以协助呼吸机治疗过 程中的其他治疗措施,如肺复张
、气道管理等。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肌松药可用 于诊断和治疗,如重症肌无力、肌无 力综合征等。
在治疗神经肌肉疾病时,肌松药可以 缓解患者的肌肉疼痛和痉挛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肌松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 要用于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呼 吸机辅助呼吸等领域。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解读肌松药是一类常用于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中的药物,具有产生肌肉松弛效果的特点。

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从而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本文将就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一、麻醉中的肌松药应用在麻醉中,肌松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旨在使患者肌肉松弛,便于外科手术操作。

肌松药的选择应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

常见的肌松药有苯溴铵、琥珀库铵和罗库溴铵等。

在麻醉中,肌松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控制,以避免出现过度肌松或有效松弛不足的情况。

二、重症监护中的肌松药应用在重症监护中心,肌松药的应用主要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机械通气支持。

通过给予肌松药物,可以完全松弛患者的呼吸肌,避免患者出现不同步呼吸、自主呼吸造成机械通气的困难。

此外,肌松药还可以配合神经肌肉阻滞剂使用,从而提供更好的机械通气效果。

三、肌松药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在一些临床急救场景中,肌松药也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时,肌松药可以迅速达到肌肉松弛的效果,方便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此时,肌松药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呼吸状况等因素进行权衡。

四、肌松药的应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肌松药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肌松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肌松药的使用需要慎重,应权衡其风险与益处。

因为过度使用肌松药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肌松药应慎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肌松药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麻醉、重症监护和急救等场景下,正确和恰当地使用肌松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肌松药的使用,医生需要谨慎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一、肌松药简介肌松药是一类用于产生或维持肌肉松弛状态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多与神经传导相关。

肌松药可以分为两类: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二、肌松药的分类和机制1.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传递,导致神经肌接头处的动作电位无法产生。

1.1.氢化可的松1.2.苯溴马隆1.3.地塞米松1.4.罗库溴铵2.非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通过与肌肉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传输。

2.1.牡蛎碱2.2.维库溴铵2.3.苯扎溴铵2.4.艾莫利松三、肌松药的研究现状1.药物研究与开发趋势1.1.药物设计与合成1.2.作用机制研究1.3.药物靶点的筛选1.4.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1.5.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2.肌松药的药理学研究2.1.药物的药代动力学2.2.药物的药效学2.3.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的优化2.4.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估四、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进展1.麻醉领域中的应用1.1.明确麻醉深度1.2.辅助机械通气2.手术过程中的应用2.1.促进手术操作2.2.改善术中血流和组织对氧供的影响3.急诊医学中的应用3.1.窒息调控3.2.骨折固定4.重症监护中的应用4.1.患者气道管理4.2.辅助机械通气4.3.防止呼吸肌疲劳5.临床康复中的应用5.1.辅助机械通气5.2.减少肌肉痉挛附件:1.相关研究论文2.药物说明书3.临床试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利法:一种对创造性技术的合法保护措施,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被专利持有人使用和销售。

2.药品监管法:一种对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3.伦理委员会:负责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独立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在目前上述监测尚不能普 遍应用时,至少对下列病 人应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 能:
①肝、肾功能障碍或全 身情况差、疾病严重以致 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可能 受影响的病人;
②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征等肌松药药效有异 常者;
③ 对支气管哮喘、严重心脏病等病人,为避免在 术后使用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拮抗肌松药 残余作用的病人;
氯二甲箭毒和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作用 较弱,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量仅为氯二 甲箭毒和氯简箭毒碱的1/2和1/3。
阿库氯铵、戈拉碘铵、琥珀胆碱、阿曲库 铵、泮库溴铵、维库溴铵等在临床应用范 围,它们的组胺释放量甚微,极少引起 不良反应。
另外控制肌松药用量和缓慢静注可降低 血浆组胺浓度和减少与组胺有关的循环 系统不良反应。
5.其他
实验用大剂量降血压药六甲溴铵、樟磺咪吩 (阿佛那)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和可增强 氯筒箭毒碱的作用,但在临床剂量范围其 影响较小。
第四节 肌松药的拮抗
肌松药在体内不断消除,血药浓度逐步 降低,肌松药由神经肌肉接头部向血内 转移,使乙酰胆碱在该部位的相对浓度 不断增高,而使更多的胆碱受体从与肌 松药结合状态中解离出来而恢复正常功 能。
第八章 松药的临床应用
麻醉学教研室
教学要求
1、掌握肌松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2、熟悉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
了解其消退过程与残留作用。 3、了解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熟悉应用
指征、方法与注意事项。 4、熟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 用。
重点
(2)同时复合应用:其结果可能是协同作用 或相加作用,这取决于肌松药的化学结构。
第二节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一)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肌松药或多或少地兴奋或阻断神经肌肉接 头以外的胆碱能受体
(二)组胺释放
快速静注相当量的肌松药均可引起组织浆细胞和 嗜碱性细胞释放组胺。使血浆组胺浓度升高。
氯筒箭毒碱的组胺释放作用较强,临床 应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速。
第三节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可影响 肌松药作用。
(二)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低温
低温对肌松药作用的 影响与低温程度有关, 低温影响肌肉、肝和肾 血流量,影响肌松药代 谢、排泄、酶活性和肌 松药与蛋白结合,以及 影响神经肌肉的敏感性。
许多抗生素能增强肌松药作用。但其增强机制因 药而异。在氨基甙抗生素中以新霉素和链霉素抑 制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最强,这类药中还有妥布霉 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可增强非去极 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4.抗惊厥药和精神病药
凡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均有可能作用于其 他神经组织,包括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在麻醉期间和术后监测肌松药作用的起效、 维持和消退,目的是科学合理地使用肌松 药,减少不良反应和术后及时正确地使用 拮抗药,逆转肌松药的残余作用。
肌松监测
传统监测: ①测定随意肌的肌力,如抬头、握力、睁眼、伸舌 ②间接测定呼吸运动如潮气量、肺活量、分钟通气量、吸气产生最大负压 ③x线下观察横膈活动等 共有的缺点: ①临床表现除反应肌松药的作用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如全麻深浅
能产生肌松,吸入全麻药氟烷、安氟醚、异氟醚、 七氟醚和地氟醚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时,非去 极化肌松药的用量减少、时效延长且其间存在着 量效关系。
2.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局麻药能增强肌松药作用。大剂量局麻药本身有神 经肌肉传递阻滞作用,较小剂量的局麻药能增强非 去极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3.抗生素
重点
1、肌松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2、正确应用肌松药拮抗药的指征、方法与注
意事项 3、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难点
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
1 松药拮抗药的指征? 2 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3 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4 女性 25岁 术前诊断为宫外孕,术前患者血
增加乙酰胆碱浓度或 延长乙酰胆碱作用时间, 均可能拮抗非去极化肌 松药作用
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残余肌松,其量取决于 肌松深度,残余肌松较 深需要量较大。
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对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 有影响,如呼吸性酸中毒不仅加强非去极 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且影响抗胆碱酯酶 药的作用。
低温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肌松药在体内 再分布和血流灌注。肌松药难以从神经 肌肉接头部渗出,抗胆碱酯酶药也难以 进入神经肌肉接头。
④ 对过度肥胖、严重胸部创伤、严重肺部疾病及 呼吸功能受损已近临界水平、术后需充分恢复 肌力的病人;
⑤ 长时间应用或持续静滴肌松药的病人。
课堂小结
第九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第二节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 肌松药的拮抗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以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作用。 ②多数要求在病员清醒合作时进行,在全麻期间使用受限制,多用于术后
评定肌力恢复 ③不能精确地定量或定性地评估肌松药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监测肌松药的最佳方法是使 用神经刺激器;
还可靠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如抬头、 握力、睁眼、伸舌,以及通过测定呼吸运 动如潮气量、肺活量、每分钟通气量和吸 气产生最大负压。
➢ 缺点: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全麻深浅; ②测试要求病人清醒合作;③不能精确定 量或定性地评估肌松药作用。
(一)不同神经刺激模式的临床意义
神经刺激器是一个脉冲发生器,其产生刺 激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矩形脉冲波,脉冲波 以不同的频率与方式组合就构成不同种类 的刺激。
临床上应用的有
➢ 单次肌颤搐刺激 ➢ 四个成串刺激 ➢ 强直刺激 ➢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 ➢ 双短强直刺激
肌松弛药松弛骨骼肌(简称肌松),是全 麻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以在全麻诱导时 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
使用肌松药可避免深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但肌松药没有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肌松 药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更不能替代麻醉 药和镇痛药。
第一节 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掌握)
(一)用于气管插管
3.四个成串刺激(TOF)
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 们分别为Tl、T2、T3和T4。
4.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的肌颤搐计数(PTC)
在非去极化肌松药完全抑制了单刺激和四个 成串刺激引起的肌颤搐时,可进一步用PTC 来估计阻滞深度。
5.双短强直刺激(DBS)
DBS的肌收缩衰减较TOF衰减更明显,因 此,在无记录装置的条件下,用手触感觉 评定术后残余肌松,用DBS较TOF分辨效 果好。
压为90/50mmHg心律为120次/分,预行 剖腹探察术,行全身麻醉,应手术时间短,应选 用何种肌松药?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
《临床麻醉学》第2版 徐启明 人民卫生出 版社;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庄心良,曾因明, 陈伯銮主编;
《Anesthesiology》 Miller主编
THANK YOU
对用抗胆碱酯酶药难以逆转残余肌松的 病人,应考虑其他可能影响肌松药作用的 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有影响肌松 药在体内消除的因素。
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的起效和时效在时 间上与格隆溴铵相一致。所以拮抗上述两 药的副作用时,主张合用格隆溴铵来代替 起效快和时效短的阿托品。
抗胆碱酯酶药不能拮抗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但当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发展为Ⅱ相阻滞时, 则抗胆碱酯酶药有拮抗作用。
3.年龄
婴儿和成人比较,维库溴铵的作用延长。
4.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病人对非 去极化肌松药非常 敏感,而对去极化 肌松药相对不敏感, 但后者易发生Ⅱ相 阻滞。
5.假性胆碱酯酶异常
该酶量和质的改变可影响琥珀胆碱的分解 而影响其时效。
(三)药物相互作用
1.吸入全麻药 吸入全麻药作用达一定深度即
(四)肌松的维持
肌松维持应根据手术对肌松要 求而追加肌松药。整个手术期 间没有必要自始至终保持同样 深度的肌松,肌颤搐抑制90% 即能满足一般外科手术的要求。
(五)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 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种不同类型的肌松 药合用其作用是拮抗的。
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临床上有 三种情况:
麻醉诱导时要求能迅速控制呼吸道,目的 是防止反流误吸。肌松药的起效快慢直接 影响全麻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时间。
(二)起效时间与肌松 强度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 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三)预给量
是缩短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的方法在给插管 剂量的肌松药之前先静注小剂量肌松药,一般为 气管插管剂量的1/5~1/10,数分钟后静注余下的 大部分肌松药。
1.单次肌颤搐刺激 简称单刺激
单刺激引起的肌收缩效应与所用刺激频率 有关,常用的刺激频率为0.1Hz和1.0Hz, 频率超过0.15Hz肌收缩效应逐渐降低,并 维持在一较低水平。
2.强直刺激
部分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时,强直刺激引 起的肌强直收缩的肌力不能维持,出现衰 减。而强直刺激后短时间内给予单刺激, 肌颤搐增强出现易化。
① 诱导时为了减轻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如肌纤维 成束收缩,减少术后肌痛,减轻高钾血症及腹内 压升高等。
② 诱导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肌松维持用非去 极化肌松药。
③ 术中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在接近手术结束时 为加深肌松而静注琥珀胆碱。
2.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1)前后复合应用:两种不同时效的肌松药 前后复合应用,则前用的肌松药影响其后加 用的另一肌松药的时效,如长时效肌松药后 加用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长时效肌松药 使其后加用的中时效或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 延长;反之,短时效肌松药后加用长时效或 中时效肌松药,短时效肌松药使其后加用的 长时效或中时效肌松药的时效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