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

合集下载

蒲辅周老先生治疗“伤风感冒”医案三则

蒲辅周老先生治疗“伤风感冒”医案三则

蒲辅周老先生治疗“伤风感冒”医案三则图*蒲辅周老先生导读春季伊始,季节更替间,外感病又开始找上了那些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

那么对于这类的感冒,该如何治疗?本文蒲辅周老先生的医案告诉你。

伤风何XX,女,83岁,1960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近来头重身倦,咽乾,目涩,兼有乾哕,胃纳不振,身微热而恶风,左侧大腿酸痛,动则乏力,汗出,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质正常,舌後根苔白腻,脉寸浮迟,关沉迟,尺沉弱。

此乃高年气血两衰,卫气亦虚,疲劳汗出则风邪乘之,治宜益气和卫,祛风化痰,以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生黄芪四钱防风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甘菊花一钱化橘红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桑枝三钱生姜二片红枣(去核)二枚复诊服药後见轻,但仍感倦怠,下肢酸软无力,足酸指麻,已不咳仍吐痰,舌苔已退,脉寸沉迟,关滑尺弱。

伤风虽解,正气虚弱,治宜扶元养阴兼化痰湿。

处方:东北参二钱茯神二钱天门冬三钱怀山药三钱五味子二十枚炒杜仲二钱潼蒺藜三钱枸杞子二钱化橘红二钱龙眼肉二钱远志八分大红枣(去核)三枚水煎取汁,日服二次,每次西洋参粉三分冲服,连服五剂之後全鹿丸常服以增气血,固护健康。

按伤风乃外因爲病,其治或温散,或凉解,何以采用甘温之法,盖因机体的卫外功能不同而权变之。

本例年老气血两衰,腠理疏豁,本属风邪易伤之体,今既疲劳汗出,故风邪乘虚而入,如果不固护腠理,益气祛风,而用一般发表之法则何异开门引盗,撤其藩篱,恐卫愈弱而风亦难除。

选用玉屏风加味,发在芪、防,收在术、甘、姜、枣调和营卫,发而不伤,实爲高年体虚伤风善治之法。

後用扶元育阴,补助奇经,对于老年亦是最妥善之法。

感冒(一)宋XX,男,55岁,1960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本体素弱,平时易罹感冒,此次感冒持续月余,服药不愈,头痛,畏风,自汗出,身倦乏力,关节不利,二便正常,舌淡无苔,脉象沉迟无力,此属阳虚感冒,营卫不固,治宜温阳益气,宗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黄芪五钱防风一钱白术三钱川熟附子三钱先煎附子三十分钟,再纳余药同煎,去滓取汁,分二次温服。

倪海厦医师治疗感冒的药方及风湿

倪海厦医师治疗感冒的药方及风湿

倪海厦医师治疗感冒的药方中医治疗感冒是依据不同的感冒症状来开立处方,不是依据西医区分为那类病毒来开方子的。

1.桂枝汤 : 处方内容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红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将感冒病毒清除于体外,病人会迅速恢复过来,使用此方时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你就可以按照我说的比例来抓药服用,在服用过后的第二天中午,如果病人的胃口恢复,就代表病已经完全好了。

2.麻黄汤 : 处方内容是:麻黄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三碗水然后用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这个处方是专门治疗一种特殊的感冒,主要症状是非常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发烧,没有汗,这个感冒症状多发生于冬天寒冷时,但是也有时会发生在夏天,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只要出现这个症状就可以使用它,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记录,就不可以服用它,其它的都可以服用。

3.葛根汤:处方内容是:葛根15克麻黄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此方多用于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时,这是因为病人是在发汗时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后项强痛,头痛又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同时这个处方我们也可以给正在发水痘而发烧的小孩吃,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逼出体外,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吓人,其实病已经好转,病人烧退,体力也同时会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4.大青龙汤:处方内容是: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浊痰,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很热,体表没有出汗,有身体疼痛现象,口渴又没有胃口,此时就可以服用这个处方,大青龙汤是我国千年来专门用来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近来发生所谓的禽流感,就是大青龙汤证,一旦发现得到此病而当你们当地的西医与中医都宣布无法治疗时,大家就可以使用此方来保命。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邵金阶治疗体虚感冒的经验

邵金阶治疗体虚感冒的经验

邪 ,益气 固表。方药 :红参 lO0 g、淫羊藿 50 g、紫河 车 50 g、肉苁 ① 桥本 甲状腺 炎亚临床 甲减 ;②普 通感 冒。中 医诊 断 :① 感
误治 ,或失 于调摄 ,轻则缠绵难 愈 ,重则变 生多种疾病 ,伤 人性 冒 ,口干 咽痛 ,干咳少痰 ,头 昏耳 鸣 、腰 酸腰痛 ,五心烦热 ,失 眠
命 ,不 可 不 慎 ,而且 体 虚 的患 者 容 易 反 复 感 冒。邵 金 阶 土任 是 湖 多梦 ,遗 精 盗 汗 等 诸 证 均 显 著 减 轻 ,要 求 继 续 巩 同疗 效 。效 不 更
力 ,纳食 尚可 ,睡眠差 ,大小便 尚调 。既往易于感 冒,每年 l0余 3.12 pnolJL (3.1~6.8)pnol/L、游离 甲状腺 素 ( )12.53 pnol/L
次 ,多为头痛 、喷嚏 、鼻塞流涕 、咳嗽。平素少气懒言 、肢软乏力 。 (12~22)pno]/L、促 甲状 腺 激 素 (TSH)11.06mIU/L(0.27~4.2)mIU/L、 实验室检查 :胸部 x线未见 明显异常,白细胞 3.0 X 109门L。舌脉 : 甲状 腺 过 氧化 物 酶 抗 体 (TPOAb)172.55 IU/mL(O~34)IU/m 本 相 同 ,西 医 学 分 为 普 通 型感 冒 、流 行 性 糖 、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舌脉 :舌红少津 ,脉细数 。西医诊断 :普
感 冒 、其他 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 ,治疗 主要是对症 处理 和抗感染 通感 冒;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诊断 :①感 冒—— 阴虚感 冒 ;②
病例 2:患者 ,男 ,36岁 ,2018年 2月 7日初诊 ,主诉 :感 冒
感 冒是指感受触 冒以风邪为首 的六淫之邪 ,导致肺卫功能 反 复发作 6个 月 ,口干咽痛 ,干咳少 痰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近

《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

《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

《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伤风孙文垣治王祖泉乃眷,朝饭后稍寒,恶风发热,(伤风恶风。

)遍身疼痛,汗大出不止,(伤风则有汗。

)口中热,腹中不知饥,小水短,(肺金不利而汗多也。

)六脉皆涩。

(营卫不和。

)投以白芍五钱,白术二钱,桂枝、黄芩各一钱,甘草八分,二帖汗止,寒热除。

去白术,加当归,身痛亦愈。

费一吾弟妇,遍身痛,发热,汗大出,昏昏如醉,卧不能起。

孙诊之,两寸短弱,六脉皆数而无力。

此劳倦之余,故汗大走也。

(身痛发热,不仅伤风。

)黄三钱,白芍四钱,甘草一钱五分,桂皮八分,当归一钱,石斛二钱。

(与前药俱就建中加减,孙于杂症多用此方。

)一帖热除,痛汗皆止。

惟倦不能起,前方加人参、陈皮,两帖而痊。

一妇人,先伤风,发热咳嗽,二月乃分娩,热尚未退,食鸡汁肉等太早,嗽、热愈盛,已八日矣。

胸膈胀痛,头痛口渴,大便秘,(肺气壅而血液燥也。

)咳出之痰,色黑而臭,小水短少,胁下扯痛,气逆而喘不得卧,左胁不能着席,汗出不止,症甚危。

以栝蒌五钱,苏子一钱,枳壳、酒芩各六分,前胡、桔梗各五分,甘草三分,姜三片(制方甚妙。

)服之,胸膈之痛减半,喘少定。

再进药,大便用蜜导下,就方加减服之,热尽退,诸症寻愈。

胡镜阳尊堂,年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

近加吐红咳嗽,痰多不易出,(肺金壅滞可知。

)申酉时潮热,胸膈壅塞,不能就枕,饮食大减,且恶风,终日坐幔中。

诸医谓∶发热吐红,法当寒凉;脾泄多年,气虚老迈,法当温补。

二症矛盾,难于投剂。

身热脉大,又血家所忌。

束于无策,皆辞去。

孙诊之,两手脉皆浮洪而数,皆带滑。

据脉洪数为热,滑为痰,浮为风邪在表,以伤风故恶风,法当清解,可无恙也。

谓二病矛盾者,暗于先后也。

夫脾泄已久,未尝为害,新病热炽,宜当速去,所谓急则治标,俟邪祛后,补脾未晚。

且潮热为风邪所致之热,非阴虚火动之热。

吐血乃当汗不汗之血,非阴虚火动之血。

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当汗不汗,邪鼓血动,但得表解,斯热退血止矣。

胡曰∶昔老母过钱塘,遇风涛受惊,因发热咳嗽,血出痰多,今以公言质之,诚由风邪起病也。

阳气一升,病退千里!蒲辅周的医案故事,教你补阳治感冒,请学习

阳气一升,病退千里!蒲辅周的医案故事,教你补阳治感冒,请学习

阳气一升,病退千里!蒲辅周的医案故事,教你补阳治感冒,请学习(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蒲辅周医案》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跟你聊聊感冒。

有道是,阳气一升,病退千里。

经常感冒,或者说感冒不爱好,有可能就是你体内的阳气,升不起来了。

这么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有真凭实据的。

我给你讲个医案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

关于蒲师,我曾经用“国医圣手”四个字来形容他。

今天为了节省时间,就不多介绍了。

总之,您记住,他是我国近当代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有一次,蒲师遇上一个患者。

这个人啊,医案记载,姓宋,当时是55岁。

这个人平时就身子弱,容易感冒。

大概在一个月以前,他又感冒了。

而且,这一次得病,竟然迁延一个多月,未能康复。

当时的主要表现就是,头痛,畏风,爱出汗,身体疲倦无力,四肢关节酸楚。

刻诊,见脉象沉迟无力,舌淡无苔。

当时,患者的心态十分脆弱。

他说,自己已经年过五旬,这一次得病,恐怕是再也好不起来了(就诊时间为1960年,按照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年过五旬确实会有垂暮之感)。

愁苦之间,他竟然和家里人安排起了后事。

蒲师见状,笑而不语,不过是开了四味药的小方子,但见——黄芪15克,防风9克,白术9克,熟附子9克。

蒲师嘱咐,熟附子要先煎30分钟,然后加入其它药材,一起煎煮,取药汁,分2次温服。

结果,用药以后,患者很快感觉到畏风的现象不见了,恶寒之感减轻,头痛之感缓解,但是依然爱出汗。

看舌脉,见沉迟而弱,舌苔白腻。

这个时候,蒲师就说了:风寒已解,内湿露出来了。

于是,他老人家果断换了方子——黄芪12克,白术9克,熟附子6克,薏苡仁15克,山茵陈9克,桑枝30克。

这回,药喝下去以后,患者顿觉浑身畅快,诸证大减,几乎没有不适感了。

只不过,微微感觉到有些恶寒,身体不热乎。

中医医案80例

中医医案80例

中医医案80例?答:中医医案80例一、感冒发热案例1:患者,男,25岁,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医诊断为风热感冒,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二、咳嗽痰多案例2:患者,女,48岁,咳嗽痰多,痰色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三、哮喘病案例3:患者,男,10岁,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为哮喘病,治以益气固表、补肾纳气。

四、胃痛胃胀案例4:患者,男,35岁,胃痛胃胀,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中医诊断为脾胃不和,治以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五、腹泻腹痛案例5:患者,女,22岁,腹泻腹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为脾虚泄泻,治以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六、便秘问题案例6:患者,男,55岁,便秘问题多年,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

中医诊断为肠道燥热,治以润肠通便、清热泻火。

七、黄疸病案例7:患者,女,30岁,面目身黄,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湿热黄疸,治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八、肝病调理案例8:患者,男,45岁,慢性肝炎病史多年,肝功能异常,胁肋胀痛,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

九、心悸失眠案例9:患者,女,58岁,心悸失眠多年,夜不能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为心火亢盛,治以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十、高血压病案例10: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多年,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十一、低血压病案例11:患者,女,42岁,低血压病史多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升阳举陷。

十二、糖尿病管理案例12:患者,男,50岁,糖尿病病史多年,口渴多饮,多食易饥,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

十三、肥胖减重案例13:患者,女,38岁,肥胖多年,体重超标,肢体困倦,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体虚感冒73例观察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体虚感冒73例观察

1 疗程均为 1 周, 2 - 4 个 疗程后观察疗效。 1 _ 3 疗效判定标 准 痊愈 : 症状完全消失 , 停药半 年内无 复发 ; 有效 : 症 状明显减轻 , 或服药期 内症状完 全消失 , 停药 半
年内复发者 ; 无效 : 症状未消失或加重者。
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 9 0 . 4 1 %, 对照组总有 效率 为7 2 . 8 6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结论 柴胡桂枝 汤加
方剂药物 组成 : 柴胡 1 2 g 、 黄芩 1 0 g 、 法半夏 1 0 桂枝 1 2 g 、 白
芍 1 O g 、 炙甘 草 6 g - . 黄芪 l 5 g 、 党参 l 5 g 、 防风 1 0 g 、 白术 1 2 g 、 生 姜 3片 、 大枣 3 枚。 伴 全身肌 肉酸痛加葛根 1 5 g , 咳嗽明显加杏 仁 1 0 g 、 桔梗 1 0 g , 便秘 加枳实 l 0 g 、 火麻仁 1 5 g 、 厚朴 1 0 g 。水 煎服 , 每日 1 剂, 两煎混在一起 , 分 2次早晚服用 。对 照组采用
2组 比较有 显著性 差异( 1 9 < 0 . O 1 ) 。见表 1 。
表1 2组 总有效率比较
感 冒是感受触 冒风邪所致 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 以鼻塞 、
流涕 、 喷嚏 、 咳嗽 、 头痛 、 恶寒 、 发热 、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 表现。 而 素体 虚弱 之人表 现为弱不 禁风 , 经 常感 冒 , 反复发 作 , 迁 延不
味 治疗 体 虚 感 冒疗 效 显 著 , 治 疗彻 底 , 不 易 复发 , 值 得 临床 推 广
应 用。
1 . 4 统计 学方法
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治疗虚人感冒案例(田淑霄/赵洪钧/余国俊/)兹举田淑霄三例病案以飨读者:虚人感冒曹某,女,25岁。

2008年3月26日初诊,自述经常感冒,今日又感冒,自觉发热、恶寒,有时寒热交替出现,鼻塞、流涕、背部发凉、食欲减退、经常失眠,腹泻,经期加重。

舌淡,苔薄白,脉重按无力。

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党参10克,当归身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荆芥10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黄芩8克。

3服,水煎服。

3服之后诸症减,再服3服而愈。

体会:患者平素体质较弱,脾胃中气禀赋不足,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表不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而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发感冒。

《素问》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此患者经常腹泻即为脾之清阳下陷所致,流涕则为浊阴上逆所生。

背部发凉,脾胃元阳不足;恶寒发热,乃为风寒外束,肺卫气虚,邪正相搏而致。

田淑霄认为凡见此种脉无力的虚人感冒皆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屡用屡效。

产后汗出牛某,女,38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已有1年半左右,曾于产后洗澡受风,即出现怕风,畏寒,汗出,而且天气越冷,汗出越厉害,一直持续至今。

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食欲差,时有胃胀,二便尚可,舌淡,苔黄,脉细尺弱。

方拟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当归身15克,甘草6克,党参15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茯苓10克,山萸肉20克,鸡血藤30克,浮小麦40克,防风10克,枸杞子20克,麻黄根10克,炮附子(先煎)8克。

7服,水煎服。

药后汗出稍减,遂以原方服用1月余,已经基本不再出汗。

体会:患者自汗出乃为产后气血大亏,触冒风寒,汗孔大开,津液漏泄所致。

产后气血亏耗,脾胃生化不及,气血无以濡养皮毛腠理,复因阳气不能卫外,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腠理开泄,津液外渗为汗。

而且天气愈冷,汗出愈甚,更是卫阳虚损之象。

脾胃气血久虚,后天不养先天,渐致肝肾皆虚,所以出现眼睛干涩疼痛,足跟痛,脉细尺弱。

田淑霄谨守病机,投以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助卫,固表止汗。

同时加入麻黄根,重用浮小麦加强益气敛汗之力;炮附子温振全身阳气,助阳固表;山萸肉、茯苓、枸杞子、菊花、桑叶等品直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止痛,和补肝肾之药疗足跟痛。

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温补肝肾之功。

张某,男,78岁。

2008年11月5日就诊,尿频,尿急,尿失禁3年,逐渐加重。

面色淡白,四肢浮肿,腰、髋、腿疼,并且无力,行走不便。

纳可,眠差。

舌淡,苔薄,脉缓无力。

投以补中益气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8克,升麻6克,柴胡8克,党参10克,当归身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葛根10克,山萸肉20克,益智仁15克,狗脊20克,桑螵蛸10克,川断18克,砂仁8克,7服,水煎服。

以上方随证加减服药2月余,已能自行控制排尿。

体会:《灵枢》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患者高年,脾胃元阳之气渐衰,中气不足,固摄无权而致尿失禁。

患者面色淡白,四肢浮肿,舌淡苔薄,脉缓无力,一派脾胃气虚之象。

中气不足,则下焦先天肾气失养。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补中益气汤培补后天以养先天为主。

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开阖失司,尿遂自出,兼用苓桂术甘汤以助下焦膀胱气化,使其开阖有度。

同时培中土又能生肺金,人体之中,肺为气之主,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助津液气化,则尿有所制。

再加桑螵蛸、益智仁等温肾缩尿,狗脊、川断补肝肾、强筋骨,砂仁温行胃气,如此中下之气得补,膀胱气化正常,尿失禁得以控制。

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偏于辛温香燥,阴虚外感者忌用,痢疾属于湿热或无表证者不宜。

三、虚人感冒须用补---赵洪钧医学传心堂案一邱某某,女,42岁,威县张藿寨人,2007年12月9日就诊。

感冒近一个月不了了,以流涕和乏力为主,服西药多次无效。

体高瘦,面色萎黄,脉弱,舌嫩苔少。

处理如下:党参10g、黄芪15g、白术5g、苍术5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陈皮20g、茯苓10g、桂枝2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生姜20g 大枣5枚。

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按:患者每年会因感冒就诊3、4次,处理原则大体同上。

她说:吃西药片不管事儿,熬中药一剂就大轻,不过3剂就利落了。

由脉证很容易看出患者体虚,治疗应该用补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用什么方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爱好。

就此案而言,给她桂枝、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补中益气甚至二陈都可以。

照今方剂教材扶正解表方用败毒散、参苏饮也可以。

但还是气血同时补益为好——特别是补气。

或问:如此说来,中医治病不是没什么准儿了吗?答:不但中医如此,解决一切问题都如此——大方向必须正确。

比如你要去南极洲,必须往南走,至于走得快慢是较为次要的问题。

如果南辕北辙,则越是走得快,离目的地越远——适得其反。

案二刘GT,女,27岁,威县罗安陵村人,2008-1-5初诊。

原有慢性胃炎。

近来感冒近20天不愈。

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寒、乏力、流清涕、鼻塞、头晕等。

一直在服感冒胶囊,无效。

可食,二便可。

一般情况可。

脉弱,舌淡略暗苔白水滑。

处理如下:陈皮2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20g、白芍15g、苍术6g、党参15g、黄芪15g、生姜30g、大枣10枚、三仙各10g、甘草5g、。

水煎日一付。

藿香正气水1支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按:患者很年轻,却是我的老病人,她患感冒日久不愈这也不是第一次。

大约4年前,她因为感冒后输液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有不注意调摄因素)落下此证。

当时治愈后,我嘱咐她常服补中益气,感冒时加用藿香正气。

近一年多她没有就诊,这次大概又忘了我的嘱咐。

一般而言,这样的情况,只服上方成药也可以。

加上煎剂,则恢复更快。

网友们可能不知道:补中益气丸的说明书上标明:不宜与解表药同用。

我说:说明书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欢迎讨论。

案三周XL,女,61岁,威县方家营村人,2008-1-5初诊。

感冒约20天不愈,服西药多次无效。

主要症状是:恶风、自汗、乏力、腿酸、轻咳、食少、口干而多酸。

近日走路略快即感心悸。

体型消瘦,面色萎黄,略见虚肿。

脉沉滑,重按有力,舌质淡嫩,舌苔黄厚而润。

血压186/106mmHg。

处理如下:党参15g、黄芪20g、川芎10g、怀牛膝20g、五味子10g、桂枝20g、白芍20g、当归8g、生姜30g、陈皮20g、茯苓10g、三仙各10g、甘草5g、大枣10枚。

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6克日2次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片10mg日3次按:患者此前从未就诊。

她的主诉就是感冒,但是,一切脉就发现她有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和感冒互相加重,最近严寒血压更容易高。

仔细询问发现,患者性躁急又勤劳,这是血压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参考西医,该患者就是桂枝汤证。

也可以用桂枝加桂,或者再加上附子。

那样也可以疗效不错,但血压这么高,还是加上川芎、怀牛膝并同时服用降压西药好。

又,单看舌苔和口干,不宜用桂、附、姜,只是舌质淡嫩更代表本质。

换言之,此案一定不要清热,滋阴也无必要。

案四石RX,女,56岁,威县管安陵村人,2008-1-8初诊。

头痛、咽痛、咳嗽吐痰约10天,服西药并输液一周无效。

胸骨后憋痛,食少、乏力、恶寒,稍活动即心悸。

体型消瘦,面色苍白。

二便可。

脉沉细,舌暗。

处理如下:党参15g、当归6g、熟地15g、五味子10g、桔梗8g、半夏8g、桂枝20g、白芍15g、陈皮20g、茯苓10g、生姜3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大枣5枚。

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1月13日再诊:面色、精神好转。

食量增多。

脉象仍见沉细,舌暗。

患者说上年曾经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

上方加附子8。

这样的“胃炎”绝对不可用西药抗菌消炎药,也不可使用苦寒清热的中药。

按:虚人感冒用西医疗法也可以治愈,但须恰当输液。

不过,输液毕竟费时费力而且不比服中药经济。

像该患者这样,中医治疗就是补益为主,同时去痰并调理消化功能。

四、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疗虚人感冒(转载)五月末的一天,门诊来了一位老患者。

一进门就问有没有中医,我简单看了一眼,其人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

这时候天津已经很暖和了,一般用不着穿这么多了。

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人肯定是阳虚病人,怕冷。

果不其然,病人说怕冷、怕风、汗多、头略微有点痛,还有些晕,而且不想吃东西。

前几天感冒高烧,骨节肌肉疼痛,在医院输了几天液,好多了,但留下病根了。

吃了一些玉屏风散颗粒和小柴胡颗粒没有太大的效果,故来看中医一试。

病人说完后问我有没有中医呀?我说我就是搞中西医结合的。

病人白了我一眼,年纪不大吗?能行吗?没有老中医吗?我说您这病并不严重,谁都能看好。

那医院那么好条件不也是没有治好您吗!您试一下。

老人叹了一口气,我这年纪折腾不起了,就在这看了,你死马当活马医吧!查:病人神疲面白,舌苔博白,舌质淡,脉浮而无力。

诊断为虚人感冒,(其实就是阳虚外感),治宜调和营卫,和解扶正。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仙鹤草50克。

3副后复诊,病人说,行小伙子,有两下子。

好多了,又有点咳嗽了。

于是上方去党参、生姜加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

又服3副,症状消失,脱去了羽绒服。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方是我学习了四川名医余国俊中医的经验后开始应用的,对于虚人感冒效果相当明显。

何为虚人感冒呢?就是指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人患上了感冒。

本方法不用像传统那样细分气血阴阳而去辩证选方治疗,一方统而治之。

像这个妇人新产后感冒,发烧,厌食都可以用此方治疗,究之妇女产后体虚,就是虚人也。

本方余国俊老师主张去掉党参换仙鹤草,扶正力宏而不恋邪气。

但我在应用当中一般都忘了去党参,效果也不错,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柴胡的用量在治疗虚人感冒时不能用量太大,一般不超过24克,因为此阶段的感冒病人已经没有高热了,基本上处于体虚邪恋。

如果病人体质很好,柴胡量可以加大一些。

像体质好的外感患者,高烧时,大于39度。

柴胡可以用到20——60克,如江苏名医严冰治疗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肺炎等高烧,柴胡用于退热量多在30——40克,例:柴胡30——40克、黄芩10克、青蒿30克、生石膏30——60克。

从未发现不良反应。

黄煌老师用柴胡治疗病毒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柴胡20克、甘草10克、连翘40克、黄芩12克,一剂药水煎分4次服,患者常常通身大汗,随着体温下降而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