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案例分析(北京医院药学部)
06医院药讯1

医院药讯☆☆☆☆☆☆☆☆☆☆☆☆☆☆☆☆☆☆☆☆☆☆☆☆☆☆☆☆☆☆☆☆☆☆☆☆☆☆☆【合理用药】应树立“广义药品安全观”把生理过程说成病理变化,把小病说成大病,把疾病的痛苦与威胁变成了广告渲染画面,把个人或社会心理问题说成医学问题和社会恐惧症,为使用药物作铺垫。
药品产、供、用各环节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使药品安全受到威胁。
专家提出广义药品安全观:药品安全不仅仅是传统的理化药学概念,还要从临床使用角度考虑用药的合理性,防止不良事件发生;要从药物政策及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合格药品的可得性(即供得上、买得起、用得上),使用药者能够充分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才是用药安全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药品的安全不仅是化学性质纯净可控,还要求有产品信息(标签、说明书、广告、活页材料、专论等)、包装、售后服务和市场监管等系列措施作保障。
上市药品对广大人群不应该有“无毒副作用”的误解和误导,再注册药品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数据,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与风险和费用比等数据。
从社会学角度看,药品不仅是可上市的科技成果,也是政府实现其政治愿望的工具,因为“身心健康、病有所医”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药品安全应担当起这一重任,作为药学工作者,必须有这样的政治认识。
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医药卫生领域腐败的全球性并存,药品产、供、用各个环节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极大地威胁着药品安全。
药商和医生为了推销药品,往往把人的生理过程说成病理变化,把小病说成大病,把某些疾病的痛苦与威胁变成广告的渲染画面,把个人或社会心理问题说成医学问题和社会恐惧症,从而使用大量药物。
当前社会上存在不良的“四化”现象:即对老年骨质变化风险的扩大化,对骨质疏松胡乱用药;ED人群最大化,极力为该类药品促销;剖宫者普遍化(调查结果约有20%~30%是无指征的);临终过程医药化,明知没有医疗价值,仍不惜一切地用药抢救。
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79例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79例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袁华;封宇飞【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2(000)005【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美国国立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检索2000–2011年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69篇,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收集79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可发生于18岁以上的各个年龄组;其中,41例患者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类型以神经系统、过敏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最多;其发生时间最早为用药后5 min内,最迟为用药3周后;预后除造成3人死亡,1例未彻底好转,其余经停药、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值得关注。
【总页数】3页(P288-290)【作者】袁华;封宇飞【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相关文献】1.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药物不良反应60例分析 [J], 胡明2.口服莫西沙星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给药方案探讨 [J], 游鹏程;张松青;郑沁鈊;王颂3.控制盐酸莫西沙星输液速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J], 金梅4.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陈国英5.含莫西沙星的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J], 邹俊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服错药小心要你命 看九种最常见的用药错误

服错药小心要你命看九种最常见的用药错误看九种最常见的用药错误(图片来源:东方IC)在美国,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甚至有10万人因此死亡。
然而,这些错误完全是可以被避免的。
近日,美国MSN健康网邀请药学专家总结了九个最容易犯的用药错误。
为此,本报又补充采访了中国的药学专家,为读者做进一步提醒和指导。
1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你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
这是因为,很多药名确实太相似了。
“药店往往按药名排序摆放药品,这也给拿错药埋下隐患。
”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内格雷特提醒,患者买药时一定要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自己的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
例如,治疗抑郁症的帕罗西汀与抗血栓药氯吡格雷、抗癌药紫杉醇,在英文发音上非常相似。
“药品的中文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提醒,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药品包装相似。
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提醒,儿童常用药艾畅和美林的新包装看上去像“孪生兄弟”,但二者药效不同,前者主要治感冒鼻塞、流涕、咳嗽,而后者是退烧药。
对策:首先,当你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
其次,实际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
就拿艾畅和美林来说,如果宝宝半夜发烧需要用药,弄错了很可能耽误病情。
2 几种药一起吃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有害于健康的物质。
美国Epocrates网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
”如果一种药物会让你头晕,那同服两种药物的结果很可能是晕倒,其后果往往是骨折或脑震荡。
“还有一种药物须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
某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10):2514 2517〔3〕卢兴,钟慧,陈彪,等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干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效果分析〔J〕 中国药房,2018,29(11):1466 1469〔4〕温正旺,董佳宁,梁鹏,等 基于HIS的住院摆药单优化与摆药差错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药房,2018,29(19):126 130 〔5〕李晓娥,郑龙,郭伦锋,等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及PDCA循环法在我院西药管理中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28 31〔6〕陈伟薇,丁光跃,董一曼,等 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7,38(38):1494 1498〔7〕周洁,王璐,由玉梅,等 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工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408 2412〔8〕刘嘉,赵庆年,张宁,等 任务型课程项目模块化教学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以《中药调剂技术》为例〔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05):78 81 〔9〕张雷,王芳,袁娟娟 昆山市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房智能调配系统与传统调配模式效果比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5):124 126〔10〕袁成代,赵亚娟 6S管理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失效药品率及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670 1672某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合理用药分析夏 荧,李 琳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0)摘要:目的 了解中成药在儿科门诊的使用情况,甄别分析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从2018年四季度儿科门诊处方中抽取只含中成药口服制剂不合理处方143例进行分析。
结果 儿科门诊中成药使用率高,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表现为用药不适宜,其次为不规范处方。
结论 儿科门诊情况复杂,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鼻内喷雾剂最好早晨用老人服药切忌“一把吞”睡前不宜加服降压药

龙源期刊网 鼻内喷雾剂最好早晨用/老人服药切忌“一把吞”/睡前不宜加服降压药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9期鼻内喷雾剂最好早晨用文/刘江峰过敏性鼻炎用人工合成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效果良好,无全身副作用,为目前较理想的药物。
这类喷雾剂是激素类药物,鼻腔局部用药可直接抑制黏膜炎症反应,每天使用一到两次,每天剂量仅为100~200微克,用药方便,可明显缓解鼻塞、打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
很多患者一听到“激素”两个字,害怕激素会带来副作用,因而不愿按医生的要求用药或拒绝用药,实际上,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糖皮质激素具有促使脂肪重分布的作用,长期口服,会发生向心性肥胖,即常说的“满月脸”、“水牛背”,然而鼻喷激素,由于其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不需通过血液循环,对全身代谢的影响极小,自然也不会促使人发胖。
由于全身吸收量很少,对内分泌系统和儿童生长发育也没有明显影响,安全性好,不会对全身产生作用,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适于长期使用。
由于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在清晨达到峰值,鼻内喷雾剂每天早上起床后立刻用药效果好,可以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长期使用鼻内喷雾剂会出现鼻腔黏膜干燥,因此在用药的同时鼻腔可用一些黏膜润滑剂,如薄荷滴鼻剂、眼药膏等是缓解干燥的好办法。
老人服药切忌“一把吞”文/胡昌辉一直都有高血压的王老先生前段时间突然出现胃出血,医生找了很久原因,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几种药物“一把吞”,造成不良反应。
王老先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不久因为有点发烧,所以老伴让他服用布洛芬,结果中午他把阿司匹林、布洛芬还有一种感冒药一起放进嘴、吞下肚,不到下午,这些药物就在他的胃肠中起反应了,出现便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事实上,像王老先生一样,喜欢吃药“一把吞”的人不在少数。
据报道,美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服用5种或更多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
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被送进急诊室的超过了17.5万人。
契合“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药学科普加强医院药学服务

契合“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药学科普加强医院药学服务[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及持续推进,医院药学服务也在不断推动中迎来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再是“以药品为中心”,而是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工作模式。
药师应契合“健康中国”的新形势、新要求,谋求在药学服务过程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公众的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建树。
1改变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的行为1.1长期以来,医院药剂科给人认知主要是承担药品供应,加上原来的药品加成政策的经济效益,医院对药学服务开展与探索并不积极。
实行药品零加成后,更使得很多医院对药学学科的关注和支持骤减[1],造成“重医轻药”[2]的极端。
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早就提出的“设立药事服务费”等措施,迄今已过10余年,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已落实,而药事服务费政策只是局部试点性开展外,并未能顺利在全国范围铺开实施,是医院运行中“医、药、护、技”核心单元中唯一缺失药事服务收费的单元。
1.2加强药学服务工作“药学服务”一词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药学服务含义被确定为“药学服务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服务[3]。
”我国临床药师的培养起步较晚,临床药师数量相对缺乏。
要实现药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改变药学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的教育模式,及配套、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加快临床药师型人才培养[4]。
医院药学部也要转变观念,应积极探索药学服务工作开展。
2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药师向公众包括向医务人员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全过程相关的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提供药物选择、药物使用、药物安全性监测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和经济性。
2.1临床药师下临床参与药物治疗2.1.1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是药学服务的重点之一[5]治疗疾病的手段很多,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方便性的是实施临床治疗过程的基本要求,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影响的因素之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2)

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K。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 静脉滴注,因维生素C是强氧化剂,与醌类药物如维生素 K。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疗效降低;丹 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氯化钾注射液配伍使用,会使药液颜 色加深,药效降低。在临床上均应避免这些药物配伍应用。 3中西药物的药理性配伍禁忌
目前中西药配伍应用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无验方可循, 使用不当会出现药物不同程度的理化改变,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毒副作用,影响疾病治疗。如山楂与磺胺类药物同时伍 用,易对肾脏产生毒副作用。因山楂中含有机酸,易使磺胺 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酸性环境下析出结晶损害肾 脏。再有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宜与龙牡壮骨冲剂等伍用,因 为这些中药中含有钙、镁等金属离子,能与四环素结合生成 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络合物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4药物促进代谢酶的相互作用
本文通过对近期门诊1000张处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
160
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第27卷第6期
到合理用药既能节约药品,更可提高疗效。用药不当不仅可 给病人带来危害,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 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使用药 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 量药害。合理用药在提高治愈指数、减少事故发生、减轻经 济负担中有重要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强临床药师的作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

❖ 超常处方 -4项判定标准
重点关注药物点评范围
❖ 抗菌药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收录品种(不含结核、麻风病用药;限口服与注射剂型;
❖ 中药注射剂:批准文号以“国药准字Z”开头; ❖ 血液制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收录品种;
❖ 技术水平:系统药学专业知识;较丰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 具有获得信息能力: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
药物新知识的能力
❖ 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有一定交流沟通技能 ❖ 实践经验:有较丰富审核处方和临床用药经验 ❖ 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以上医院主管药师以上;
其他医疗机构药师以上
处方点评应重点关注2)
❖ 容易发生问题的特殊人群 主要包括:
✓ 老年、 ✓ 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和幼儿) 、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 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 器官移植患者、 ✓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 高敏体质者等&
数据填报表格-工作表
数据填报表格-工作表
处方点评结果
❖ 合理处方 ❖ 不合理处方
存在带来了有利的条件(2012.3) ❖ 半数患者不能正确服药(2011.3)
我国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处方现象普遍存在
❖ 4910名患者中出现不合理用药行为1188人;占24.19% ❖ 21752张处方,不适宜性处方696张,占抽查处方的3.2% ❖ 190170张处方,不规范处方10708张,占5.63%
1陈珲 郭代红,杜晓曦等. 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成因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10,712):726-729 [2]刘红华,万雄飞. 门诊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30(2):168-169 [3]陈琦,许进福,郑匀江等. 我院开展处方规范性点评的实践和体会[J]. 中国药房. 2010,21(41):3852-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