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测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1)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 al 和薄平板的加速度 a2; (2)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 t。
【答案】(1) 4m/s2 ,1m/s2 ;(2) t 1s
【解析】
【详解】
(1)设释放后,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对滑块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370 f1 ma1
其中 FN1 mg cos 370 , f1 1FN1
(1)小环的质量 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a. 【答案】(1)m=1kg,(2)a=30°. 【解析】 【详解】
由图得:0-2s 内环的加速度 a= v =0.5m/s2 t
前 2s,环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1 mg sin ma 2s 后物体做匀速运动,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2 mg sin
=4m/s2
解得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t= =1s
(2)由静止到动摩擦因素发生变化的位移:x1= a1t2=2m
动摩擦因数变化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2=
=5m/s2
由 vB2-v2=2a2(L-x1) 解得滑雪者到达 B 处时的速度:vB=16m/s (3)设滑雪者速度由 vB=16m/s 减速到 v1=4m/s 期间运动的位移为 x3,则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x3=96m
速度由 v1=4m/s 减速到零期间运动的位移为 x4,则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x4=3.2m
所以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x3+x4=96+ 3.2=99.2m
5.近年来,随着 AI 的迅猛发展,自动分拣装置在快递业也得到广泛的普及.如图为某自动 分拣传送装置的简化示意图,水平传送带右端与水平面相切,以 v0=2m/s 的恒定速率顺时 针运行,传送带的长度为 L=7.6m.机械手将质量为 1kg 的包裹 A 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经过 4s 包裹 A 离开传送带,与意外落在传送带右端质量为 3kg 的包裹 B 发生正碰,碰后包裹 B 在水平面上滑行 0.32m 后静止在分拣通道口,随即被机械手分拣.已知包裹 A、B 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1,取 g=10m/s2.求: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 t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 在机场可以看到用于传送行李的传送带,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运动。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行速度为v=2m/s,传送带两端AB间距离为S o=lOm,传送带与行李箱间的动摩擦因数卩=0.2当质量为m=5kg的行李箱无初速度地放上传送带A端后,传送到B端,重力加速度g取10m/2;求:(1) 行李箱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2) 行李箱从A端传送到B端所用时间t;(3) 整个过程行李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功W。

【答案】⑴,(2)薜耳⑶="-纠【解析】【分析】行李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即可解题行李箱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和行李箱从A端传送到B 端所用时间;根据做功公式求解整个过程行李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功;【详解】解:(1)行李在传送带上加速,设加速度大小为aI__7(2)行李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的时间为t1V 2灯== Is1所以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s\=尹甘=lrnSo-Si 10-1行李随传送带匀速前进的时间:(2 = ---------- = —-一=4.5$v 2行李箱从A传送到B所需时间::3 --气出⑶t1传送带的的位移为:怜一叽“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传送带受到行李摩擦力为:『◎『整个过程行李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功:w =7比=-吓阿=-20/2.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A放在足够高的平台上,平台表面光滑•质量也为m的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与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与物块A用绕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轻绳刚好绷紧•现给物块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未知),使物块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重力加速度为g,A、B均可视为质点.根据v 2 2ax 解得:v . 2ax 对物体A:F T ma ; 对物体B:T=mg , 解得 F=ma+mg ; (2)设某时刻弹簧的伸长量为x .对物体C ,水平方向:F cosT | m C a ,其中T | kx mg ;竖直方向:F sin m C g ;联立解得m e3mg4g 3a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AB 间有一长度x=4m 的凹槽,长度为L=2m 、质量M=1kg 的木板静止 于凹槽右侧,木板厚度与凹槽深度相同,水平面左侧有一半径R=0.4m 的竖直半圆轨道,右侧有一个足够长的圆弧轨道,A 点右侧静止一质量 m1=0.98kg 的小木块.射钉枪以速度v °=ioom/s 射出一颗质量m0=0.02kg 的铁钉,铁钉嵌在木块中并滑上木板,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 卩=0.05其它摩擦不计.若木板每次与 A 、B 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 0,且与A 、B 不粘连,重力加 速度 g=10m/s 2.求:(1) 当物块B 刚好要离开地面时,拉力 F 的大小及物块 A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若将物块 A 换成物块C ,拉力F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7°角,如图乙所示,开始时轻绳也刚好要绷紧,要使物块B 离开地面前,物块C 一直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度运动,则物块 C 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 sin37°0.6,cos37° 0.8)【答案】(1) F ma mg;v 【解析】 【分析】 【详解】(1)当物块B 刚好要离开地面时, B 受力分析有mg kx ,得:x2嘗(2) m C设弹簧的伸长量为mg k3mg 4g 3ax ,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对物块2amg k(3)木块最终停止时离 A 点的距离s.【答案】(1) v 2m/s (2) F N 12.5N (3) L 1.25m 【解析】(1) 设铁钉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v ,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 (m ° mjv解得:v 2叹;⑵木块滑上薄板后,木块的加速度 印 g 0.5,且方向向右设经过时间t ,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 v 运动 则:va 2t此时木块与木板一起运动的距离等于木板的长度.1 .2 1 2x vt a 1ta 2t L2 2故共速时,恰好在最左侧 B 点,此时木块的速度 v v a 1t 1^S 木块过C 点时对其产生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vF N mg m R代入相关数据解得:F N =12.5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块过圆弧C 点时对C 点压力为12.5N ;1 2⑶木块还能上升的高度为 h ,由机械能守恒有:(m ° mjv (m 0 m^gh2h 0.05m 0.4m木块不脱离圆弧轨道,返回时以 1m/s 的速度再由B 处滑上木板,设经过 t 1共速,此时木 板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仍为a 2,木块的加速度仍为 a 1,板产生的加速度a 2 mg M, 且方向向左则:v2 a1t1 a2t1,解得:t1 1s1 2 1 2此时x v t1a-i t-i a2t| 0.5m2 2v3v2 at10.5叹碰撞后,v薄板=0,木块以速度V3=0.5m/s的速度向右做减速运动v3设经过t2时间速度为0,则t2a;1s| 2x v3t2a2t2 0.25m2故△L=b △x' - x=1.25m即木块停止运动时离A点1.25m远.4. 如图,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楔形物体A。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力F 的大小为5N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sin37°=0.6,cos37°=0.8)求:(1)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后的加速度大小;(2)8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和8s 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 (3)若8s 末撤掉拉力F ,则物体还能前进多远? 【答案】(1)a =0.3m/s 2 (2)x =9.6m (3)x ′=1.44m 【解析】(1)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cos37°-f =ma F sin37°+F N =mg 又f =μF N联立得:a =cos37(sin 37)F mg F mμ--o o代入解得a =0.3m/s 2(2)8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v =at =0.3×8m/s=2.4m/s 8s 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219.6m 2x at == (3)8s 末撤去力F 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加速度大小22.0m/s f mg a g m mμμ===='' 由v 2=2a ′x ′得:21.44m 2v x a =''=【点睛】本题关键是多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运动学参量.2.如图,质量M=4kg 的长木板静止处于粗糙水平地面上,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现有一质量m=3kg 的小木块以v 0=14m/s 的速度从一端滑上木板,恰好未从木板上滑下,滑块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2=0.5,g 取10m/s 2,求:(1)木块刚滑上木板时,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长度;(3)木板在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 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先有力F1,后有力F2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答案: B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答案: D3.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答案: B4.如右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答案: C5.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不分先后,选项A错误.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大小相等,选项B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选项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 D6.(2009·广东理科)建筑工人用右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A.490 N B.510 NC.890 N D.910 N解析:绳子的拉力F T=mg+ma=20(10+0.500)N=210 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也就等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 N=Mg-F T=700 N-210 N=490 N.答案: 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只是受力物体,不会成为施力物体B.质量较大的物体A与质量较小的物体B相互作用时,A对B的作用力等于B对A的作用力C.运动的物体A撞击静止的物体B,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D.磁铁A吸引小铁钉B时,A对B的吸引力大于B对A的吸引力解析: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A不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等大反向,与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故C、D不正确.答案: B8.如右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虽然等大同向,但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C9.如右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有()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解析:P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它们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它们分别作用于Q和P,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分别作用于桌面和Q,受力物体分别是桌面和Q,施力物体分别是Q 和桌面,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答案:CD10.如右图所示,用力F拉着叠放在一起的A、B两木块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行,对木块B,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对于B,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B受到的重力和B对地球的引力,②B受到的支持力和B对A的压力,③B受到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对于A,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A受到的重力和A对地球的引力,②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A对斜面的压力,③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A对斜面的摩擦力,④A受到B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⑤A受到B的摩擦力和A对B的摩擦力,⑥A 受到的拉力F和A对拉力F的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答案:3 611.如右图所示,甲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a1∶a2各是多少?解析: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1和乙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2,由于绳子的质量为零,故F1=F2.而绳对甲船上人的力F′1和F1,绳对乙船上人的力F′2和F2均分别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1=F1,F′2=F2所以F′1=F′2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1=F′1m1a2=F′2m2由于m1=2m2,所以a1∶a2=1∶2 故F1∶F2=1∶1,a1∶a2=1∶2.答案:1∶11∶212.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右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 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2F-(m人+m椅)g=(m人+m椅)a解得F=4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的大小F′=440 N,方向竖直向下.(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 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F+F N-m人g=m人a解得F N=275 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也为275 N,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440 N(2)275 N。

大学物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牛顿定律

大学物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牛顿定律

大学物理练习题第二章牛顿定律一、选择题1. 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为(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C. 物体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且大小不变的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D. 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圆周运动2. 关于惯性有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为( )A. 物体静止或作匀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 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C. 物体受力作变速运动时才没有惯性D.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均有惯性3. 在足够长的管中装有粘滞液体,放入钢球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钢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静止不动B. 钢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达到稳定的速度C. 钢球运动越来越快,一直无限制地增加D. 钢球运动越来越快,最后达到稳定的速度4. 一人肩扛一重量为P的米袋从高台上往下跳,当其在空中运动时,米袋作用在他肩上的力应为( )A. 0B. P/4 C P D P/25.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滑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

系统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如突然撤消拉力,则刚撤去力F的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 和a B分别为( )A.a A=0,a B=0B. a A>0,a B<0C. a A<0,a B>0D . a A <0,a B =06. 质量为m 的物体最初位于x 0处,在力F =−K/x 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k 为一常数,则物体在任一位置 x 处的速度应为( ) A. √k m (1x −1x 0) B. √2k m (1x −1x 0) C. √3k m (1x −1x 0) D. √m k (1x −1x 0) 二、填空题1. 一物体的质量M =2kg ,在合外力i t F )23(+=(SI) 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水平x 轴作直线运动,则当t =1s 时物体的速度=1v 。

三力动态测试题及答案

三力动态测试题及答案

三力动态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三力平衡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力的平衡条件?A.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C. 大小相等D. 方向相反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同时消失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答案:A二、填空题3.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答案: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被称为_______。

答案:反作用力三、判断题5.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正确6. 牛顿第三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对于微观粒子不适用。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7.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两个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成对出现,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8. 解释为什么在三力平衡的情况下,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在三力平衡的情况下,三个力能够相互抵消,使得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这三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即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互抵消,导致物体的净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

五、计算题9.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F1=10N,F2=20N,F3=15N,且这三个力的方向可以任意调整。

如果要求这三个力达到平衡状态,请计算F1和F2之间的夹角θ。

答案:首先,根据三力平衡的条件,三个力的矢量和必须为零。

设F1和F2之间的夹角为θ,那么根据矢量合成法则,我们有:F1 * cos(θ) + F2 * cos(180° - θ) + F3 = 010 * cos(θ) - 20 * cos(θ) + 15 = 0解得cos(θ) = 3/4,因此θ = arccos(3/4) ≈ 41.81°10. 如果在上题中,F3的方向与F1相反,且大小不变,求此时F1和F2之间的夹角θ。

期末测试题十道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十道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十道题及答案
1. 题目一: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
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题目二:在化学反应中,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
或物理变化,系统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3. 题目三:请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时,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题目四:请列举两种常见的遗传病。

答案:常见的遗传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和囊性纤维化。

5. 题目五: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6. 题目六:请解释什么是相对论。

答案:相对论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理规律的理论,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7. 题目七:在数学中,什么是勾股定理?
答案: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8. 题目八:请简述什么是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9. 题目九:在化学中,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10. 题目十:请解释什么是电磁波。

答案: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它以光速传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
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先有力F1,后有力F2
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答案: B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答案: D
3.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
答案: B
4.如右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
答案: C
5.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不分先后,选项A错误.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大小相等,选项B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选项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 D
6.
(2009·广东理科)建筑工人用右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 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A.490N B.510N
C.890N D.910N
解析:绳子的拉力F T=mg+ma=20(10+0.500)N=210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也就等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 N=Mg-F T=700N-210N=490N.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只是受力物体,不会成为施力物体B.质量较大的物体A与质量较小的物体B相互作用时,A对B的作用力等于B 对A的作用力
C.运动的物体A撞击静止的物体B,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D.磁铁A吸引小铁钉B时,A对B的吸引力大于B对A的吸引力
解析: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A不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等大反向,与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故C、D不正确.
答案: B
8.
如右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析: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虽然等大同向,但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C
9.
如右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有()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解析:P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它们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它们分别作用于Q 和P,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分别作用于桌面和Q,受力物体分别是桌面和Q,施力物体分别是Q和桌面,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
答案:CD
10.
如右图所示,用力F拉着叠放在一起的A、B两木块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行,对木块B,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对于B,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B受到的重力和B对地球的引力,②B受到的支持力和B对A的压力,③B受到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对于A,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A受到的重力和A对地球的引力,②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A对斜面的压力,③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A对斜面的摩擦力,④A 受到B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⑤A受到B的摩擦力和A对B的摩擦力,⑥A受到的拉力F和A对拉力F的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
答案:3 6
11.
如右图所示,甲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a1∶a2各是多少?
解析: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1和乙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2,由于绳子的质量为零,故F1=F2.而绳对甲船上人的力F′1和F1,绳对乙船上人的力F′2和F2均分别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1=F1,F′2=F2
所以F′1=F′2
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a1=a2=
由于m1=2m2,所以a1∶a2=1∶2
故F1∶F2=1∶1,a1∶a2=1∶2.
答案:1∶11∶2
12.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右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
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
(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2F-(m人+m椅)g=(m人+m椅)a
解得F=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的大小F′=440N,方向竖直向下.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 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
F+F N-m人g=m人a
解得F N=2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也为275N,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1)440N(2)275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