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明清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诗歌名词解释台阁体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

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元代名词解释1.关王关汉卿与王实甫的并称, 二人好比诗坛李杜、文苑韩柳, 都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 又都是剧坛的领袖人物, 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语言艺术大师, 他们都来自社会下层, 对百姓的疾苦有真切的体会, 注重写社会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同属于元杂剧作家群中的大都作家群。

二者又有所不同, 关汉卿是从元代现实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以一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战斗姿态出现去解决社会问题, 剧作题材广泛, 整体具有阳刚之美, 代表作《窦娥冤》;而王实甫却是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 通过诗情画意的爱情喜剧来提出整个封建社会带普遍意义的问题的, 以爱情为主要题材, 风格尽显阴柔之美, 代表作《西厢记》。

2.话本宋元流行一种民间伎艺“说话”这种讲唱文学的兴盛, 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极大。

话本小说就是由“说话”衍生而来的。

①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撰整理的小说话本, 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

今存的《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醒世恒言》等白话短篇小说集中。

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

②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有:“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 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③宋元话本小说在体制形式、叙述方式、语文体(白话进行演讲)等方面形成了很明显的特色。

3.元曲四大家指著名元杂剧作家, 包括前期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4.拷红王实甫《西厢记》中的桥段, 讲述红娘送莺莺到张生的书房幽会, 被崔夫人发现, 唤来红娘进行拷问, 责怪她玷辱了相府的名声。

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

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

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

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 :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

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

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

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

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

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 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

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

6 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

“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7 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8 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

主张:提倡“诗学汉唐” ,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

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

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明清古代文学的时期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文学成就较高。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文学呈现出一种复古的特点。

二、明清古代文学的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人物命运。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2.崇尚礼教:明清时期社会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崇尚礼教的思想非常明显。

作者常常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3.反抗封建道德:在崇尚礼教的同时,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对封建道德的反抗。

一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4.修辞手法丰富: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明清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经典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官僚贵族家庭的兴衰历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2.《西游记》:这是一部以佛教传说为题材的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通过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奇遇和历险,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正义的追求。

3.《水浒传》:这是一部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对宋江等人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平民英雄的不屈精神。

4.《聊斋志异》: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短篇小说集,以幽默、奇幻、鬼怪等元素为特色。

它通过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改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和人性的丑恶。

四、明清古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一、填空:1、元曲四大家及主要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2、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3、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桢、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4、明前期三大诗文家:宋濂、刘基、高启5、元诗四大家:虞集—汉廷老吏、杨载—百战健儿、范梈—唐临晋贴、揭傒斯—美女簪花6、徐渭的《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7、四大传奇:《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西游记》8、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又称“玉茗堂四梦”9、李玉的“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10、被誉为清代传奇的“双璧”: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齐名11、散曲的体制: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12、《金瓶梅》:又叫《金瓶梅词话》。

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世情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13、《三国志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最早成熟起来的章回小说之一,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的开创者与代表作;《西游记》:中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的开端。

二、名词解释:1、南戏:是我国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由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所构成的民间戏曲,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宋光宗时就已出现。

南戏形式的最后定型大约在元末明初,到明代,人们就把它成为传奇戏。

2、台阁体:从成祖到英宗期间,以杨荣、杨士奇、杨溥为代表的作家,因他们都曾入阁,诗文风格近似,政坛地位又高,足以带动一朝文风,故形成流派,号“台阁体”。

3、“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文学主张既纠七子之弊,亦纠公安之失。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影响
深远。

其中,明清两个朝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

明代文学以白话文为主,注重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表达。

在明代,诗歌、小说和戏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的诗歌多以骈文、浪漫主义为主题,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

明代小说以《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为代表,以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
和较为直观的叙事方式成为经典。

明代的戏曲则以元曲的创作和发
展为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清代文学则在明代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清代文学更加重
视经世致用的作品,注重实事求是、崇尚现实主义。

诗歌方面,清
代以琼岛诗派为代表,注重琼岛自然山水景色的描绘。

清代小说则
以《红楼梦》为代表,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脆弱。

清代
的戏曲则以京剧的发展为主,形成了丰富的剧情、精湛的表演艺术。

明清两代的文学都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
文学技巧上有所创新,也在文化价值和思想理念上有所突破。

这些
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作品丰富多样,影响深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清代中期诗:一、创作概况: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2)宗宋派:厉鹗——浙派的盟主;翁方纲——肌理说(3)袁枚——性灵说“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4)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2、“格调”说:(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传统,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3、创作:(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

著有《沈归愚集》《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三、中期宗宋诗人:1、厉鹗:(1692-1752)(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中坚。

(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

2、翁方纲:(1733-1818)(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

(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袁枚与性灵说(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明清

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明清

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明清古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学发展变化的学科,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其中涌现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明代,指的是1368年至1644年间的历史时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在明朝,文人士大夫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文学创作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繁荣化的特点。

明代文学重视格调,注重写作风格的整饬和涵养,注重意境的构造和表现。

明代文学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清代,指的是1644年至1912年间的历史时期,由满洲族建立的清朝统治。

清代文学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传统,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清代文学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既有承袭明代文学之微妙和瑰丽的风格,又有探索民族文化之奥秘和独特性的努力。

清代文学以诗、词、小说为主要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人物描写和浓郁的社会氛围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文学史中,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数量上丰富多样,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代文学注重理性思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清代文学则更加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意义的探讨。

这种差异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变迁,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范和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既承袭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和精髓,又勇于创新和突破,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该时期涌现出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明代文学注重格调的整饬和意境的表现,而清代文学则更加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意义的探讨。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

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

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

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

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

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

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

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

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

“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

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

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

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

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不拘俗套”。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

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

因为主张作文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成为唐宋派。

唐宋派作家在创作上主张“文以明道”,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重视法度、提倡明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12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倡重真诗、重性灵”;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累文学底蕴。

在创作上,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与公安派率直轻浅的风格相对立。

13童心说:明代后期李贽提出的文学主张。

童心就是真心,指真实的思想感情。

李贽把文学看做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看作是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

这种观点是进步的,打破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禁锢,促进晚明的文学革新。

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

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

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

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

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

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

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

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

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

“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

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

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

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

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不拘俗套”。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

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

因为主张作文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成为唐宋派。

唐宋派作家在创作上主张“文以明道”,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重视法度、提倡明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12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倡重真诗、重性灵”;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累文学底蕴。

在创作上,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与公安派率直轻浅的风格相对立。

13童心说:明代后期李贽提出的文学主张。

童心就是真心,指真实的思想感情。

李贽把文学看做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看作是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

这种观点是进步的,打破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禁锢,促进晚明的文学革新。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部分:1 岭南三大家: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三人合成。

三人诗作集合成《岭南三家集》,故有“岭南三家”之称。

他们的作品主要是用于反映岭南的山川风貌,人情世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清初三大家:指清代初年写文学散文的三大古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3江左三大家:指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三人。

因他们都是江东人而得名。

三人中钱谦益、吴伟业的文学成就较高。

4虞山诗派:在钱谦益的影响下在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诗歌流派。

主要人物有:冯班,冯舒,钱曾,钱灿陆等。

其中冯班是代表人物,其诗歌理论有独到之处,在创作上主张效法晚唐李商隐。

5梅村体:梅村是清初三大家诗人之一吴伟业的号。

梅村体是吴伟业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歌的基础上,集合初唐四杰与温庭筠、李商隐的情味,结合明代戏曲传奇的戏剧性曲折性,自称的一种叙事性诗体。

梅村体诗歌主要突出叙事、写人,情节带有传奇性。

并且梅村体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的叙事文学有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圆圆曲》。

6南施北宋:指清初诗人施闰章、宋琬的合称。

7南洪北孔: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因洪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而得名。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传奇中的两大著名作品。

两部作品巧妙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并且语言典雅,结构巧妙。

8一人永占(又称“笠庵四种曲”):指清初李玉的四部剧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9:“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理论。

提倡有神韵的诗歌是为诗的最高境界。

“神韵说”实质上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功能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清新高远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10 格调说: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诗论,由清代的沈德潜正式提出。

明代的前后七子都提倡格调,推崇盛唐。

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实质上就是运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服务。

同时,沈德潜在诗歌表现上主张恢复儒家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传统。

11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由明代袁宏道提出。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独抒性灵”的性灵说,用来抨击复古主张。

性灵说提倡试问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12 肌理说:由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

他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说”包含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以文章结构为基础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质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来论证考证充实诗歌的内容,达到文理和义理的统一,从而弥补神韵说,格调说的不足。

13阳羡词派:清代词流派之一,由陈维崧开创,因陈维崧是江苏阳羡人而得名。

特点:创作上效法苏轼辛弃疾,接近辛弃疾豪迈苍凉的词风。

内容上多反映民生疾苦,词风豪迈。

14浙西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浙西词人朱彝尊开创。

特点:创作上效法姜夔、张炎等婉约派词人,以张炎所说的“清空”为词的最高创作境界。

注重词的格律音韵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15常州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常州词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发展。

常州词派内容上主张恢复“风骚”的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词风实质,气势雄健,但范围比较狭窄,意旨比较晦涩。

16桐城派:清代中期的重要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而得名。

基本特征: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秦汉和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和散文理论。

三人主要成就:方苞:提出“义法说”。

将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就是指言有物,法就是指言有序。

“义”具体指文章内容;“法”具体指文章的布局、法章和文辞。

义法之间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

刘大櫆:在方苞,姚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义法说进行理论扩展。

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

提出:a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b用“八要”将文章的义理、考据、辞章落实到处;c将文风划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