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格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1

介绍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处理方法、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学生个人做本次实习的总结。
(四)成绩评定
1、考核的依据是
实习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所交成果资料及仪器工具保护的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水平等。
2、考核的方式有
④负责受护好小组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和工具,不得损坏和丢失。
⑤负责本小组成员的考勤,严格作好详细记录,以备老师随时检查。
2、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3、每天出测前和收工时都应清点仪器工具,检查是否带齐或遗失。每天晚自修时间应检查当天外业观测数据井进行内业计算。每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收还仪器工具,整理成果资料。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测站编号
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改正后高差
高程
备注
起点高程为:
35.487m
∑
计算检核
∑a-∑b=∑h
辅助计算
fh=∑h fh允=±12√n=
V1站=-fh/n
底页二,必须包含以下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可灵活书写: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书写以下内容:
(一)实习目录:实习内容条理总述
(二)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过程。
在实习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口试质疑、笔试或操作演示等。
3、说明
凡违反实习纪律或缺勤累计达到或超过2天、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几其他公物、未按时上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抄袭他人成果、伪造成果等,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则本次实习成绩均作不及格处理。
四、实习期间小组长的责任:
1、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长要切实负责.合理安排,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组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水准测量表格

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2
3 A ∑
辅助计算:
高程(m)
10.500
备注
已知点
10.500
已知点
注:1、距离取位至 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 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计算选手(签名): 内业裁判(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黑
红
面
面
后视
前视 |
后-前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备 注
1#标尺 的常数 K=
2#标尺 的常数
后视
前视 |
后-前
后视
前视 |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 0.1mm。
记录选手(签名):
外业裁判(签名):
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参赛学校:
点 号 路线长度 (km)
A
0.60
1 2.00
2 1.60
3 2.05
A
∑
6.25
实测高差 (m) +1.220
-1.418
+1.781
-1.608 -0.025
改正数 (mm)
+2 +8
+7
+8 +25
改正后高差 (m)
+1.222 -1.410
+1.788
-1.600
高程(m) 10.500 11.722
10.312
12.100 10.500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6.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1)计算方法 改正后的高差=测段高差hi +高差改正数vi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2)计算改正后的高差及其总和
测段
BM-A~1 1~2 2~3
3~BM-B ∑
测段高差(m) +2.331
高差改正数 (mm)
-8
+2.813
-10
-2.244
-9
+1.430
测段距离 测段高差 高差改正数 水准点高程
0.1 km
0.001 m
0.001 m
0.001 m
测段距离较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至0.01km。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6.内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①绘制水准路线略图 ②计算路线长度(或测站数)和高差总和 ③计算差闭合差 ④计算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⑤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⑥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⑦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813 2.1km
-2.244
2
1.7km
3
+1.430 2.0km
BM-B HB=49.579m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2.计算路线长度(或测站数)和高差总和
(1)水准路线长度的计算 水准路线长度L=∑Li
Li ——测段距离,等于测段前、后视距的总和。
本例L=1.6+2.1+1.7+2.0=7.4 km
vi
fh n
ni (山地)
产生高差闭合差是因为高差的观测值存在误差。
高差观测值的误差与测段的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高差改正数应满足下式:
vi fh
由于高差改正数只能取到0.001m,而长测段的误 差相对较大,当上式不能满足时可将余数分配到长测 段对应的高差改正数中。
工程测量各种内业表格汇总

测站点点号: ) 定向点点号: )
点号
(X= (X= X
, Y= , Y= Y
主考人: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 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者:
仪器:
标尺: 仪器 观测 站 次序
观测者:
日 期: 标尺读数 A尺读 B尺读 数数
1
2
3
4
中数
1
2
3
4
中数
检 核 示 意 图
水准仪角的检验
记录者:
检查
时 间:
成 象:
高差
角的计 算
班级:
学号: 姓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得分:
垂直角观测记录表
观 测 测目 站标 名 称
竖盘读数
L
R
数 数
指标差 (″)
″)
左
右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 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左
右
主考人: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得分: 天气 仪器型号
测 后 上 前 上 方 标尺读数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左
右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 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左
右
班级: 开始时间: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5)计算各测段的改正后的高差 6)计算各点的高程值4)检查闭合差是否分配完12)判断闭合差是否超限3)计算各测段观测高差的改正数ii i v h h +=ˆ3221211ˆ;ˆˆh H H h H H h H H B A +=+=+=;理论值=∑h ˆ导线内业计算步骤1.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angle closing error)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ƒβ=∑β测-∑β理 = ∑β测-(n-2)⨯180o (2)计算限差:当f β≤f β容时,可将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每个角度的改正值检核: 改正后角值调整后的内角总和应等于∑β理 , 即检核: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检核: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因为闭合导线:∑△X 理=0 ∑△Y 理=0)("40图根级允n f ±=βnf V i /β-=βf V -=∑iV ˆ+=测ββ() 1802ˆ⨯-=∑n β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ˆ180ˆ180-+=+-= 理论值推算值αα=⎩⎨⎧⋅=∆⋅=∆ii i i i i D y D x ααsin cos ∑∑∑∑∑∑∆=∆-∆=∆=∆-∆=测理测测理测y yy f x x x f y x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 、f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检核:改正后坐标增量为 检核:6)、坐标计算 检核:2.附合导线内业计算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
但由于几何条件不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现叙述如下。
以下图为例说明:22yx D ff f +=200011/1≤=∑=∑=N f D Df K D D i x X D Df V i ∑-=∆iy Y D Df V i ∑-=∆YY X X f V f V -=∑-=∑∆∆YiiiXii i V Y YV X X ∆∆+∆=∆+∆=∆ˆˆ0ˆ0ˆ=∆∑=∆∑iiYX i i i i i i Y Y Y X X X ˆˆ∆+=∆+=后前后前理论值推算值理论值推算值Y Y X ==X(1) 计算角度闭合差: (2)(2)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为fx = Σ△X 测- Σ△X 理=Σ△X 测 - (X 终-X 始)fy = Σ△Y 测 - Σ△Y 理 =Σ△Y 测 -(Y 终- Y 始)AD()()∑∑⨯---=⨯---=180180n f n f 终始右测始终左测ααβααβββ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观测日期:
测 站 编 号
占
八、、
号
后Hale Waihona Puke 尺上丝■、八 刖 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红(mm)
咼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
见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
(m
累积差
(m
后视
1#标尺
的常数
K=
2#标尺 的常数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m)
备注
已知点
辅
助fh=fh允20"=V1km¥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水准测量原理内业计算

(2)从仪器箱中取 出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将 水准仪固定在三脚架架头 上。
第24页/共114页
二、粗略整平 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第25页/共114页
第26页/共114页
后NO.5 1.93 6.62
0
前NO.6 2.01 6.8
-1
后-前 -0.1 -0.2
1
-0.07
第56页/共114页
2、变动仪器高法 在同一测站上变动仪器高
(10cm左右),两次测出高差;等 外水准测量其差值|Δh |≤ 6mm,取 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第57页/共114页
双仪高法
a′ → a→
后视(a) 前视(b) (m)
2.142
1.258
0.928 1.664
1.235
1.672
1.431 2.074
∑a-∑b
高程 备 (m) 注 123.446 已知
第51页/共114页
测 站
Ⅰ
Ⅱ
Ⅲ
Ⅳ 计算 检核
点号
A TP1 TP1 TP2 TP2 TP3 TP3 B
Σ
水准测量手簿
水准尺读数
高差
(2)、闭合水准路线
从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 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 h1
h2 2
BMA
h3
3 h5
4
h4
第45页/共114页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3)、支水准路线 从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 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量.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说明:用 ∑ hi改 = ∑ h理 作为检核!
5、计算各未知点高程Hi
Hi =Hi-1+ hi改 说明:终点计算出的高程一定要等于其
已知高程,即H终(算)=H终(已) ! 【例题1】如下图所示,为一附合水准路
线测量成果,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均 列于图中,试求各未知点的高程Hi。
或 : vi=(-fh/∑L) ∙ Li
令v:i=v站v站=∙-nfhi/∑;n ,叫每测站改正数,因此,
又改令正:数vk,m=因-f此h/∑,L
,叫每千米(单位长度) vi= vkm∙ Li 。
►观测高差改正数vi的计算说明:
(1) 中间量v站、 vkm计算至0.0001m (0.1mm); (2) 最后改正数vi计算至0.001m(1mm) ; (3) ∑vi一定要等于-fh ,否则,强制分 配使其相等。
检核:
∑hi改=HB-HA=+3.247m
5、计算各未知点高程Hi 计算公式为:Hi =Hi-1+ hi改
H1=HA+h1改=65.376+1.563=66.939m H2=H1+h2改=66.939+2.022=68.961m H3=H2+h3改=68.961+(-1.758)=67.203m HB(算)=H3+h4改=67.203+1.420=68.623m HB (算) =HB(已知) = 68.623m (检核) 表格计算如下: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2、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fh容 平地: fh容=±40 L (mm)
山地: fh容=±12 n
(mm)
说明:(1) 上述公式只适用于普通水准测 量等级(等外、图根、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