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全过程

合集下载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

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

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

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

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

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

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

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

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

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

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

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

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

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

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

压疮的护理伤口的愈合 演示稿

压疮的护理伤口的愈合 演示稿
黑龙江农垦总医院康复科
林静静
1
掌握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2
掌握伤口愈合的基本类型
掌握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了解伤口愈合的评价
3 4
Company Logo
第一节 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伤口修复阶段 炎症期--------增生期---------修复期或者重塑期 一 炎症期 :时间为组织受到伤害开始,生理条件下持续3-6天 1 止血过程: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收缩血小板凝结激活凝血 系统(5-10Min)---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 2 炎症反应 主要表现: 炎性发红发热、炎性渗出、疼痛。 吞噬示意图 3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时间:受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并消化异物。如伤口床干净, 大约维持3-4天,如伤口有感染或有坏死物,则炎症期会延长使伤口愈合延迟。 免疫应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创伤、感染营养不良、大面积烧 伤(>50%)、电辐射损伤、肠源性或肾源性疾病及免疫抑制治疗后,可导致系统 缺陷和功能不足,易引起伤口局部和全身感染,使伤口愈合不良。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五节 伤口愈合的评价 一 主观评价 1评价依据 (1)伤口颜色:伤口基底课件红色肉芽组织,无 坏死组织和黑痂,有新生上皮组织覆盖 (2)伤口周围皮肤温度:表面无皮肤温增高现象。 (3)伤口的柔韧性:创伤表面有弹性,无凹陷感 或肿胀感。
Company Logo
二 客观评价 1 组织病理学分析: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对真皮-表皮邻接处和微水 疱、胶原束和皮肤结构、表皮再生和粒细胞浸润数量进行评分 2巨噬细胞定量分析: 3细胞增殖情况 4角质细胞胶原酶-1含量定测 5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 6单核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水平 7其他方法

伤口愈合的原理

伤口愈合的原理

伤口愈合的原理
伤口愈合的原理主要涉及血液凝固、炎症反应、再生修复等多个生理过程。

以下是对伤口愈合原理的详细解释,文中不包含任何重复的标题文字。

1. 血液凝固:当伤口发生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上,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促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块。

血块的形成阻止了进一步的出血,并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机械保护屏障。

2. 炎症反应:伤口周围组织会迅速发生炎症反应,包括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

这些反应有助于引导和吸引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到达伤口。

这些免疫细胞清除伤口内的细菌和坏死组织,同时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伤口修复和再生。

3. 肉芽组织形成:肉芽组织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在伤口愈合初期,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会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供应养分和氧气。

间充质细胞被激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形成伤口的支架结构。

在此阶段,伤口底部会逐渐出现肉芽组织,其富含新生血管、免疫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4. 上皮再生:伤口表面的上皮细胞含有干细胞,这些细胞能够重新增殖和迁移,以覆盖伤口表面,形成新的表皮层。

上皮再生不仅可以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还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
进伤口愈合。

总之,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血液凝固、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和上皮再生等多个阶段。

这些过程协同作用,以尽快恢复伤口结构和功能,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及影响因素

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及影响因素
一、细胞周期 (Stages of the cell cycle)
3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1、不稳定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
衰老破坏的细胞(生理过程),如被覆 上皮,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2、稳定细胞:具有再生潜力,平时不表现
出来,当受损伤时,则表现出很强的再 生能力。如各种腺体、间叶细胞。
3、永久性细胞:出生后丧失再生能力。如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31
第三节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早期变化:
炎症反应:数小时内出现,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 胞游出,局部红肿,白细胞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要,3天后以巨噬细胞为主。
(三)抑素与接触抑制
19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 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概念]
新生的毛细血管、成 纤维细胞构成,并伴 有炎细胞浸润
[结构]
眼观: 鲜 红,柔软湿润 颗粒状
镜观:毛细血管垂 直生长,周围有丰 富的纤维母细胞, 表面有炎性滲出物
20
[作用]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等异物。
23
2. 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瘢痕收缩,使关节活动受限 或管腔狭窄; ➢瘢痕性粘连; ➢广泛纤维化,可使器官硬化; ➢肥大性瘢痕/瘢痕疙瘩。 ➢比原组织结构薄弱,在腹壁可形成疝, 在心壁可形成室壁瘤。
24
•瘢痕收缩使关节活动受限
25
•广泛纤维化器官硬化
肝硬化
26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影响伤口愈合 的因素
课程内容
伤口愈合的过程 影响愈合全身因素 影响愈合局部因素
伤口愈合概念
➢ 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损伤 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 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 基础是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以及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表皮 细胞)等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时间 非感染渗液有自身滋养作用 自溶清创作用:有生长因子和蛋白溶解酶 运送白细胞,有利巨噬细胞的运动 尽可能保留非感染的渗液
伤口感染
过多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细胞的坏死,阻 碍伤口愈合的过程
伤口愈合时间延长的原因是胶原蛋白代谢紊 乱
粒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 基可破坏组织,使胶原溶解多余沉积
致血供不足药物ຫໍສະໝຸດ 用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生
长因子不足,抑制代谢,创面胶原积累 减少
类固醇药物:阻止蛋白水解酶及
促炎症反应物质、抑制炎症反应
抗炎药物:抑制愈合过程的炎症期
心理状态
相关研究表明,有心理应激的伤口组比无心 理应激的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时间有明显的 差异。
强烈的心理反应和负性心理可导致儿茶酚胺 释放。微血管收缩,伤口局部血供减少。
局部过度肿胀
伤口基底部及周围皮肤的水肿,使得伤 口及周围组织受压,血流受到阻碍
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伤口组织细胞的 排泄废物
导致伤口扩大,使伤口愈合的速度减慢, 尤其是四肢
局部受压摩擦牵拉
术中过度牵拉 皮瓣分离不当 伤口包扎过紧 术中止血不彻底
无效的血纤维蛋白分解
血纤维蛋白是凝血过程的反应物 血纤维蛋白没有分解覆盖伤口 阻碍氧气、营养的输送 抑制细胞内皮废物的排出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承担着保护内部器官、调节体温和感知外界刺激的重要功能。

然而,皮肤很容易遭受外伤,如割伤、烧伤、擦伤等。

当皮肤受到损伤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促进创伤的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炎症阶段、增生阶段和重塑阶段。

第一阶段是炎症阶段。

当皮肤受到损伤后,创伤区域的血管会迅速收缩,以减少出血。

同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创伤区域,释放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促进血管新生和血凝块形成,形成血栓阻止创伤区域的感染。

同时,损伤的细胞和组织会释放出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组织因子、白细胞趋化因子等,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等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的目的是清除创伤区域的细菌和异物,并吸引修复细胞的迁移。

第二阶段是增生阶段。

在炎症阶段的基础上,伤口边缘的皮肤组织开始增生。

在伤口边缘,表皮细胞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和迁移填充创伤区域。

同时,基底细胞层开始分化为角质细胞,形成新的表皮层。

同时,真皮层的纤维母细胞开始合成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形成新的真皮层。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同时也需要细胞因子的调控。

在增生阶段,创伤区域会逐渐缩小,皮肤的强度和弹性也会逐渐恢复。

第三阶段是重塑阶段。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新生的皮肤组织会经历不断的调整和重塑,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新生的结缔组织会逐渐重塑为更加有序的胶原纤维网络,使皮肤更加坚韧和柔软。

同时,新生的血管会进一步发育,形成完整的血液供应网络,以保证伤口区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在重塑阶段,伤口的瘢痕会逐渐平坦和变淡,最终与周围的正常皮肤融合。

总结起来,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包括炎症阶段、增生阶段和重塑阶段。

这一过程需要细胞因子、营养物质、氧气的供应以及细胞的协调和合作。

对于创伤愈合的过程,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合理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瘢痕的减轻。

同时,对于严重的创伤,如烧伤或深度创伤,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和药物治疗,以加速创伤的愈合过程。

伤口伤口愈合以及影响愈合因素

伤口伤口愈合以及影响愈合因素

2
伤口收缩:2-3日后伤口边缘的整块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迅速缩小,一 般至14天左右停止。伤口缩小程度因部位、形状及大小而不同。
Inspiring Confidence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伤口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 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 心前移,形成单层上皮覆盖在肉芽组织表面。当单 层上皮与肉芽组织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增生分化 为鳞状上皮。肉芽组织生长不良或生长过度均会延 缓表皮再生。若伤口过大(一般超过20cm时),再 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需植皮。
创面的局 部处理措 施
不适当的局部处理措施将极大地影响创面 的愈合。对临床医师而言,除了了解创面 愈合过程,清楚各种因素对愈合过程的影 响,掌握不同种类创面护理产品的特点与 作用机制外,选择合理的局部护理方案也 是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及 生活环境,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也非 常重要。因此,临床护理实践中,必须强 调每一处创面需要个性化对待。
表皮再生的时间延迟。原因是创面局部感染或者坏死组织的阻碍,炎症反应明显,因此只有当感染被 控制以及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表皮细胞才能开始分裂增殖,启动创面的愈合过程; 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肉芽组织形成多,创面愈合后遗留的瘢痕较大,有时还会伴有正常功能的丧 失; 愈合时间长,而且过程反复。
Insp约从第3天开 始,从伤口底部及边 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 伤口,第5-6天纤维 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其后一周胶原纤维产 生甚为活跃。随着胶 原纤维越来越多,出 现瘢痕形成过程,约 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 形成。
Inspiring Confidence
创面愈合 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这类创面愈合的特点是: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形 成较少,完全愈合后仅留下一条线状瘢痕,而且 不会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

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和成熟期。

1. 炎症期:创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数天至一周。

受损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白细胞浸润等现象,形成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这个阶段,机体会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准备下一步修复。

2. 增生期:从炎症期到创伤愈合完毕的过程中,约占数天至数周。

此阶段细胞开始分裂并重建受损组织,新生血管也开始长出,以供应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

所产生的胶原蛋白成分逐渐增多,新生的血管也逐渐增多,使得受损处的结构逐渐完好无缺。

3. 成熟期:最后一个阶段,从创伤愈合完成到数月或数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当初生成的胶原蛋白成分被逐渐替换成更加强劲的胶原蛋白,这些胶原蛋白使得整个受损处变得更加坚固、有弹性。

这一过程被称为重建。

(在此阶段中,也可对伤口做一些物理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以促进创伤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可,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因在孕期,对伤口愈台)
期待较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口评估:伤口大小约4cmX2cm,无潜行,有中量柄 红
色渗液,无异味;伤口边缘整齐,100%红色组织,<
周围皮肤无红肿,无硬痂,无感染迹象。触碰伤口有 痛
觉,未做细菌培养。
二小、K"方霾狠■
处理措施(一)
■予in型安尔碘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并擦干; ,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外层予无菌纱布覆盖,予行减张包扎。 ■嘱患者平时于伤口两侧向中间轻捏皮肤,尽量减少伤口皮肤张力。
-每月定期复查。因腹部逐渐隆起,应注意伤口情况,如有裂 开 迹象应及时到院就诊。
小结
■对患者全身及伤口局部进行详细评估; ■做好心理护理;注意卧床休息,活动度不
宜过大,避免引起腹压增大的其它因素 (如咳嗽、便秘或突然下蹲、站立等)
( ■根据伤口情况动态选择敷料和包扎固定;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
l/n
心 It! 11 it n 刑
■至10月12日(换药4次后),伤口如图:伤口缩小明显,大小约
3.3cmX0.7cm;无渗液。
-予m型安尔碘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并擦干,予剪裁合适的泡
沫敷料覆盖创面,继续行减张包扎。
1
■嘱患者平时于伤口两侧向中间轻捏皮肤,以减少伤口皮肤张力,;
促进伤口愈合。 ■ 2~4天换药1次。
|I
-换药16天后(共换药5次),伤口如图:基本愈合,。 -予B型安尔碘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剪裁合适的泡沫敷 料覆
盖伤口,继续行减张包扎。 ■继续于伤口两侧轻捏皮肤,以减低伤口皮肤张力。
-换药18天后(共换药6次),伤口完全愈合。如图;(患者家中 自 拍)
I
1.09-28
伤口愈合全过 程
(2015-9-28^10-15)
2-10-08
3.10-12
)
健康教育
■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
■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卧床休息,活动度不宜过大,避免突然 站立或下蹲。
-避免引起腹压其它增大的因素,如便秘、咳嗽、搬重物等, 以 免伤口再次裂开;
■保持伤口清洁,平时可继续于伤口两侧往中间轻捏皮肤,尽 量降低伤口皮肤张力;
病例介绍
患者董x X ,女性,29岁,主诉因在省某 医院 行输卵管囊肿切除术,拆线后两天术口 裂开, 于2015-10-28到院就诊。由伤口治疗 师进行 治疗和护理。
评估
•:•仝身评估:患者宫内妊娠16 +周,腹部轻微隆起。否认
号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偏瘦,面色苍白,营养可能不
足。但精神状况尚好,食欲尚可,依从性好,经济状况
■加强营养,避免引起腹压增大其它的因素。
I
■ 2~3天换药1次。

-至10月08日(换药3次后),伤口如图:肉芽组织红润,生长 我
好,伤口缩小,大小约3.5cmX 1.5cm;仍有少量渗液。
-予m型安尔碘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并擦干。 -予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外层予无菌纱布覆盖,行减张包扎。) ■继续于伤口两侧向中间轻捏皮肤,以减少伤口皮肤张力,利于) 伤口愈合。 -2~3天换药1次。
配合;
"…… 存在不足
-未取留伤口包扎时的图片(图片留取不够完 整);
-拍照方法、技术不理想;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