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地震模拟
地震映像方法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各种波在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反映
1、折射波
1、折射波
在实际工作中,如选择折射波为有效波,则 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第一个同相轴为折射波。
折射波同相轴的变化,反映了折射界面深度和 (或)界面以上介质速度的变化。界面水平时, 折射波到达时间反映激发点下界面深度,也是界 面上各点的深度。而界面起伏时,折射波到达时 间只能表示滑行波传播路径内界面的平均深度。
2、反射波
2、反射波
资料解释:
主要也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主要是与界面深度有关
4z L T V1
2
2
2、反射波
适用条件:
适用于存在波阻抗差异的各种地质条件
当界面深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会发 生变化,如在断层两侧表现为突变;如果是倾斜 界面,反射点的位置会偏离记录点向界面的上倾 方向移动。同样可以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情况定性推断界面的起伏情况。
地震映像方法的特点
1. 地震映像法数据采集速度较快,但抗干扰能力 弱,勘探深度有限。 2. 地震映像法在资料解释中可以利用多种波的信息。 3. 在探测目的较单一、只需研究横向地质情况变化 的情况下,地震映像法效果较好,而探测目的层较 多时,不易确定最佳偏移距。
4.பைடு நூலகம்解释方便
1、洞穴的探测
2、岩石中溶洞
3、岩溶塌陷
4、基岩面起伏
5、 管线探测 6、 大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 7、 水上连续探测 8、 断层的探测
1、人工洞穴的探测
人工土洞上的 地震映象图
1、人工洞穴的探测
阻止火山爆发的技术

阻止火山爆发的技术火山爆发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因此,阻止火山爆发成为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阻止火山爆发。
一、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火山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预警。
这种技术可以让周边居民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这种系统还可以用于监测火山口内部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火山是否有爆发危险。
二、岩浆控制技术岩浆是引起火山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叫做“岩浆控制技术”的方法来控制岩浆流动方向和速度。
这种技术通过在岩浆流动路径上设置障碍物或者喷射水流等方式来改变岩浆的流向和速度,从而减缓火山喷发的速度和规模。
三、地热能利用技术火山周围通常存在大量的地热能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利用来产生电力或者进行其他工业生产。
通过开采这些资源,可以减少火山周边居民对于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人工喷气技术人工喷气技术是一种通过喷射水或者其他物质来减缓火山爆发速度和规模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常在火山口附近设置喷气装置,并定期进行人工喷射。
通过增加岩浆表面积和降低岩浆温度等方式来控制岩浆流动速度和规模。
五、地震模拟技术科学家们还通过地震模拟技术来预测火山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这种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火山模型,并通过不同参数的调整来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火山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
六、火山监测技术火山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来监测火山活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预警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常包括地震仪、GPS 定位仪、气体分析仪等多种设备。
通过这些设备,科学家们可以对火山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预警。
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方案及流程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2.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3. 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4.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 成立演练办公室,负责演练的筹备、实施和总结;3. 成立演练评估组,负责演练的评估和总结报告。
四、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时间。
五、演练地点根据演练内容,确定演练地点。
六、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设定:模拟某地区发生5.0级地震,震中位于某县,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烈度6度;2. 演练科目:(1)地震监测与预警;(2)地震灾害评估;(3)应急响应启动;(4)救援力量调配与调度;(5)伤员救治与转移;(6)灾民安置与生活救助;(7)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8)应急响应结束。
七、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阶段:(1)成立演练指挥部、办公室、评估组;(2)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内容、流程、时间、地点;(3)召开演练动员大会,传达演练方案,进行演练培训;(4)落实演练物资、装备、场地等。
2. 演练实施阶段:(1)启动演练,宣布演练开始;(2)各参演单位按照演练方案开展各项工作;(3)指挥部实时监控演练过程,及时调整演练计划;(4)演练结束后,宣布演练结束。
3. 演练总结阶段:(1)参演单位总结演练情况,形成总结报告;(2)评估组对演练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3)指挥部召开总结会议,分析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将演练总结报告、评估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八、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参演人员安全;2. 演练期间,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3. 演练结束后,做好演练物资、装备的清点和回收;4. 演练总结报告要客观、真实、全面。
四围地震勘探(时移地震)讲解

按照观测方式分类
时移3D地震 (4D地震) 时移2D地震 (重复地震) 时移VSP 时移井间地震
时移地震研究的理论基础
地下储层流体变化 地震响应 波阻抗
岩石物理学 储层密度*速度
研究油藏条件 下或采油过程 中流体与岩石 的特征改变量 及其对地震特
征的影响
岩石物理学是连接地震与油藏工程的纽带,是时移地震能否实现的物理基础,也是把地 震特征转换为油藏特征的物理基础。可以用来描述孔隙流体对岩石密度和地震速度影 响的数学模型很多,但在时移地震储层正演模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高斯理论和Biot 双相介质理论。
94年K40油藏油分布显示
94年K40油藏气水界面显示
94年K40油藏油水分布显示
88年与94年K40油藏差异显示
时延地震在剩余油开采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最小相位信号 最大相位信号 混合相位信号
12. 时延地震技术
时延地震包括时延3D地震、时延2D地震、时延 VSP和时延井间地震等,其中以时延3D地震(4D地 震)为主要方法。目前时延地震已成为各大石油公 司致力发展的技术。通过几年的发展,时延地震已 从地面发展到了井间时延地震成像,并正在走向实 际生产应用阶段。
目标:
1.寻找死油区,确定加密井或扩边井位置; 2.监测注入流体(水、蒸汽、二氧化碳等)的流动方向 和前缘位置,调整开采井和注入井井位。
时移地震的可行性研究
一是时移地震监测的适用性或称为技术风险评价。主要 是通过对油藏特性、注采方式和地震资料本身的分辨率、 信噪比、可重复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定所研究的油 藏是否适合用时移地震方法进行监测。
ARCO 公司首次实施了时移地震勘探项目1983 PULIN等对加拿大沥青砂岩油藏进行了时移地震检测注气效果的试验工作1987 Misher对印度北坝贝盆地进行了时移地震试验1988 20世纪90年代该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大多数石油公司开展了时移地震试验工作 Grabens(1993)用于挪威海上油田检测 Johnstad(1994)研究加拿大油田稠油蒸汽热采检测 Andon(1995)应用时移地震检测已部分枯竭的EugeneIslandBlack330338油田中流体即地层压力的变化,综合利用三次三维地震勘探成果重新钻探后又 焕发了新的生机 国内的时移地震研究起步较晚:1988胜利油田首次在单家寺进行了地震检测试验 2011.3 东方物探公司承担的辽河油田曙一区四维地震二期采集工程通过验收,这 是目前国内陆上最大的四维地震监测实验项目
4D电影揭秘

淄博全球通电影城4D电影揭秘“紧紧握住扶手,巨浪夹着风扑面而来,溅到你的脸上,本能地躲避,最后一刻不得不紧闭双眼迎接撞击……”这一连串描述并不是凭空想象,在全球通电影城4D厅,这将会成为您的真实感受。
众所周知,3D影院(通常称为立体电影)已经具有几十年历史。
近年来,随着影娱乐技术的发展和娱乐市场的需求,人们开始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综合到一起,让观众对电影身有更深刻的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当今十分流行的4D影院。
淄博全球通4D影厅已经落成,即将与广大影迷见面上海世博会石油馆的4D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冲击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淄博全球通电影城4D影厅,正是由上海世博会石油馆首席技术顾问带领的国内4D顶级团队精心打造的。
整个影厅投资近500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第三代特效座椅。
将是鲁中地区首家4D影厅,也是目前为止全国仅有的十余个电影院专业4D 影厅之一。
身临其境的终极观影体验,在咱们家门口就能过把瘾了!4D电影的特效是随着电影内容的变化,设备将实时模拟出风暴、下雨、闪电、飘雪、撞击、烟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与立体影象对应的情节。
如喷水时会打湿衣服,刮风会将女性的长发吹起。
简言之,观看4D电影能够让观众获得视、听、触、嗅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完全融入电影,产生身临其境的震撼效果。
这些奇妙的4D体验,都归功于特殊的4D设备,这些设备各负其责,是观众获得最佳体验的最得力的助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吧!!特效座椅是动感电影的关键设备!特效座椅是动感电影的关键设备!首先座椅海绵发泡采用真空铸压,面料、骨架、海绵三合一的工艺,确保座椅美观和舒适。
然后,动感特效中的震动(模拟颠簸的感觉,比如地震)、耳风(模拟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面风(模拟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扫腿(模拟老鼠、蛇、昆虫等动物钻到腿下)、滚珠(模拟动物从屁股下钻过的感觉)、捅背(模拟背后被捅的感觉)都是通过动感座椅来体现的。
可以说,影迷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动感座椅是立了大功!当然,它的价格也不菲,但比起它能带给影迷的感受,也是非常值得的!这是大规模的风感系统!特效中,除了耳风和面风,如果电影中出现了类似龙卷风的情节,照样可以模拟出大面积环境的风感,这就需要上图中的设备了。
地震救援 训练场景设计方案

地震救援训练场景设计方案一、训练目标本训练场景旨在提高地震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救援技能和团队协作水平。
通过模拟真实的地震环境,让队员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救援技巧,培养危机处理、灾区指挥和协调配合能力。
二、训练场景设计1.模拟地震环境为了营造真实的地震环境,训练场地应选择具有不同地形、建筑物和自然障碍的区域,如山区、城市和农村等。
通过模拟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电力中断等实际情况,让队员们感受到地震的破坏力。
2.模拟受灾区域在训练场地上划分出不同大小的受灾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实际受灾点。
受灾区域应具备多样化的救援环境,如建筑物废墟、地下管道、桥梁等,以考验队员们的救援技能和应变能力。
3.模拟救援行动根据地震救援的实际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救援任务,如搜索与营救、医疗救护、灾区清理等。
在任务中设置不同的挑战,如有限时间内完成救援、夜间救援、救援物资短缺等,以测试队员们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4.模拟灾区指挥中心在训练场地设立模拟的灾区指挥中心,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和物资。
队员们需要在指挥中心进行信息报告、资源调配和决策制定等任务,培养对灾区的综合管理和指挥能力。
三、训练流程设计1.前期准备:介绍训练背景、目标和方法,进行人员分组和任务分配。
2.模拟地震发生:通过模拟地震震动和破坏效果,让队员们感受到地震的实际情况。
3.灾区响应:队员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紧急响应,包括灾区封锁、安全疏散和伤员救助等。
4.救援任务实施:各小组按照指挥中心的要求,前往受灾区域进行救援行动。
期间需克服各种实际困难,如夜间能见度低、救援物资短缺等。
5.任务总结与评估:完成救援任务后,进行任务总结和评估,分析行动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6.训练反馈与改进:根据总结评估结果,针对队员们在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7.结束训练:总结本次训练的经验教训,对表现优秀的队员进行表彰鼓励全体队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今后的地震救援工作做好准备。
地震应急演练方案(3篇)

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___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___省防震减灾条例》,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根据学院的方案,特制定我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系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系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___机构和职责(一)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机构组长:刘___ 赵___副组长:刘___ 耿___成员:郝___ 贺___ 王___ 学生各班班主任。
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郝瑞刚兼办公室主任。
(二)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职责1、负责制定、落实系防震抗震宣传教育方案和计划。
2、负责制定、宣传、落实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3、拟定地震逃生演练的时间和范围。
4、负责对地震逃生演练的___、指挥、协调及各项工作的检查、5、负责地震逃生演练后对各项工作的总结及逃生方案的修改、完善。
6、负责与上级部门、专业部门及友邻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演练方案和总结的上报、归档等。
(三)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分工1、总指挥:刘___ 赵___全面负责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的___、指挥、协调、监督等,保证演练的安全、有序、真实、有效。
2、宣传、教育、协调联络组组长:刘___对系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震抗震知识教育培训,向院、系领导组报告演练准备和进行情况,协调演练中的各项事宜。
3、职工工作组组长:郝___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职工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教职工地震应急演练的___、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4、教学工作组组长:耿___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教学工作组职责,负责做好本单位实验室、代课老师地震应急演练的___、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而油气田开发技术一直是行业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进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油藏开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一、勘探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新的勘探技术如地震正演、反演、激励源等技术相继出现,提高了勘探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的出现,能够精确地模拟地质构造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从而达到高精度的成像效果。
此外,3D/4D成像技术也成为勘探技术的研究热点。
3D/4D成像技术结合了地震波传播、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效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3D/4D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获取油气藏的结构和性质,并能够定量地描述地下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流动性质,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二、钻井技术作为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技术的研究也一直是热点。
在钻井技术领域,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目前已成为石油行业钻孔的主流技术之一。
通过导向钻井,可以实现深钻、横向钻井等特殊钻井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储层的提高、井眼的规范等问题。
另外,新型完井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行业界的广泛关注。
油气开采中,完井是将井筒封堵并实现井壁与储层直接的联系。
最近,新型完井技术如水泥化和封孔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油气井开采效率和产量。
三、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的研究主要探索如何高效安全地开采油气资源。
一方面,提高提高提高单井产率;另一方面,则是实现油藏的整体效率提高的问题。
多相油藏的开发技术一直是油气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多相油藏开发技术方面,模拟技术和优化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油气开采效率提供了支持。
例如,模拟技术能够模拟多种开采方案和几种基本开采工艺的优化方法,对于油藏数据的准确性和多学科协同作用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后救援区:紧急救护训练、防震避险游戏、知识抢答
场馆需求
现场需求
1、建议选择一楼 2、层高≥3.5m
供电需求
1、需380V电压
02
设计方案
平面布局图
空间效果图
空间效果图
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
03
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Biblioteka 1、小球大世界展品介绍: 内投影地球仪形式,介绍全球地震板块 分布和火山的分布以及三亚地区8条断 裂带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2、历史上重大地震
展品介绍: 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介绍,标明震级 及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表现形式: 展览展示
产品介绍
3、地震来临前征兆
展品介绍: 采用视频或Flash动画形式制作成地震宏 观前兆多媒体软件,展示比较常见水位、 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等
产品介绍
5、真实地震体验小屋
展品介绍: 全方位立体式的真实地震过程体验可以 使观众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感,通 过真实可怕的灾难再现促使体验观众了 解和学习地震中避免灾难以及如何逃生 自救等知识技能,提高体验者的灾难意 识,减少地震及次生灾害所带来的生命 财产损失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6、地震VR逃生体验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 害可谓全球之最。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的地震 一共有三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 智利8.5级地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 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 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4D地震模拟
生命安全
重于泰山
前言 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 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 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 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 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 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展品介绍: 通过实际演练让参与者进行独立承担" 抢救任务",刺激了参与者的求知欲望, 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 了参与者急救意识,培养了参与者的应急 能力
表现形式: 互动训练
产品介绍
10、趣味知识抢答
展品介绍: 以有趣的互动抢答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地 震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让观众更好的掌握防震避震技巧,提高 自救互救能力
摈弃传统展馆以展板为主的展示模式,替之以参不体验、 游戏、3D劢画、多媒体展墙等多种展示方式的综合应用, 丰富的展示手段,增强展示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视觉冲击
力,最终起到提高展示、宣传的质量和效率。
01
突出观众参与性
传统的展示方式主要以“看”为主,无 形地将展示内容与观众分割开来,致使 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劢状态。 我们的设计理念要求,60%的内容均以 参与体验的形式展出,提高观众的参与 性,激发参观的主劢性,提高展示宣传 的效果
相关研发专利
本公司研发团 队根据相关市场需求,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已经在多个领域 拿到了四个领域的多 项专利证书。
表现形式: 互动抢答
04
成功案例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05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出售的产品设备保修期为1年, 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人 为因素或不可 抗拒的自然现 象所引起的故障或破坏除外。
工作一
工作二
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我公 司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响 应,24小时内到现场与甲方 共同检查情况,48小时之内 给予保修并达到设计使用要 求。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8、防震避险游戏
展品介绍: 防震避险游戏是一款高科技体验游戏, 它利用大型显示器及压力系统将参观者 的动作与计算机互联。该游戏模拟地震 发生的恶劣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的逃 生。每个场景都有多种避险方法,试探 观众是否能正确的选择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9、紧急救护训练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场馆功能定位
01
教育性
鄙弃传统教学局限性, 缺乏实际感受,展示课 题与现有科技手段有机 结合做到生动活泼
02
体验性
以安全文化导入为基 础,注重现场实训
03
真实性
还原真实场景,切身 体验学习
04
科技性
各种展项通过新科技 手段,吸引观众眼球
场馆建设的原则
多种展示方式
展品介绍: 沉浸式体验,模拟地震现场切身体验及 学习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7、建筑物抗震对比
展品介绍: 观众观察在震动台模拟地震的情况下采 用不同减隔震技术的结构的抗震表现。 演示抗震减震技术原理,了解建筑减隔 震的基本方法。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不 同抗震减震手段的效果比较
公司主要产品有:模拟灭火、模拟烟道逃 生、模拟地震体验、地震平台、地震屋、模拟报 警电话、红绿灯斑马线模拟、模拟自行车驾驶、 知识抢答、知识查询、虚拟翻书、电子留言、电 子翻书、抠像系统设备、电子沙盘、投影互动、 触摸屏、灭火体验、模拟报警电话、仿真地震体 验,仿真坠梯体验、高空坠物、全息成像等多媒 体产品。
表现形式: 多媒体播放
产品介绍
4、地震形成演示仪
展品介绍: 展品详细介绍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当地 震发生时,地球内部是怎样变化的让我 们更直观的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同时 还配有文字和语音讲解,可以深入的了 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 合,配合灯光控制,使演示效果更加逼 真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处保质期内有关于产品质量引发的 费用,由我公司承担。质保期外, 在接到用户的维修通知后,按用户 要求的时间、地点,派出维修人员 进行维修处理,只收取备件产品的 成本费及差旅费;终身为用户提供 售后服务。
工作三
06
公司介绍
公司简介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09 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国家级),是一家集的设计、研发、 制造的集成产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消防、地震、防 灾减灾、交通安全、人防民防、企业安全、居家 安全、低碳环保等科普安全馆的设计、施工、互 动设备的生产制造。
02
03
突出科技元素
本设计70%的内容(产品)采用高科技开发完成, 其中包括2D/3D劢画、游戏、体验装置、多媒体
展墙等单元内容,充分突出科技元素。
01
场馆规划
规划内容
场馆面积 66㎡
资金预算 68万
区域规划
前 言 区:前言主题墙、小球大世界
地震科普区:地震与火山分布图、三亚断裂图、历史上重大地震、 地震形成演示仪、地震来临前征兆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 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 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 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 设相结合转变。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 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