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7. 7 6%, 差异有显著性 ( P<00 ) .5 。结论 : 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确切 , 可用于临床 。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中药灌肠液 , 中医药疗法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5 8 (0 0 0 -0 50 10 —6 7 2 1 )60 4 - 2 中图分类号 :9 4 R 7
呈细 颗粒状 , 管模 糊 、 易 出血 , 附有 脓 血性 分泌 血 脆 或
物 ; 见假性 息 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 结肠 袋变钝 或消失 。
11 一般资 料 全 部 病 例均 为 本 院 近 几 年来 收 治 的 13 治疗 方 法 治疗 组 : 用 自拟 中药灌 肠液 保 留灌 . . 采 住院病例 ,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9例 , 3 男 6例 , 女 肠 , 药物组 成为 大黄 l 、 榆 1 、 其 0g地 0g 阿胶 1 、 0g 黄连 1 ; 龄在 2 5 3例 年 6— 8岁 , 平均 3 . , 程 1~ 82岁 病 2年 的 9 , 5年的 1 例 2~ 6例, 5~1 年 的 1 ,O 以上 的 0 4例 1 年 1 ; 0例 慢性 复 发 型 3 2例 , 性 持 续 性 1 慢 7例 。对 照 组 4 9例 , 3 男 4例 , 1 女 5例 ; 龄 在 2 年 7~5 9岁 , 均 3 平 9 岁, 病程 1 2年 的 1 ~ 0例 , 5年 的 1 2~ 5例 , 5~l O年 的 1 ,0年 以上 的 1 3例 1 1例 ; 性 复发 型 3 慢 3例 , 慢性 持 续 性 1 。两组病 人 年 龄 、 情 、 程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6例 病 病
} 收稿 日期 :000 -0 2 1 -92
1 、 0g木香 1 、 0g 白及 1 、 0g 附子 1 。将上 述药物 武火 0g 煎 2 i, 文火 煎 1 n 取两 煎浓缩 液 20ml 0mn再 0mi, 0 。临 睡前取 灌肠 液 加 温至 3 3 6~ 8℃ , 不能 过 热或 过 冷 , 以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本 病 属 中 医 学“腹 痛 ”“泄泻 ” F利 ”“久 痢 ”“休 息 痢 ”
64 等 范 畴 。多 因 禀赋 不足 、感受 外 邪 、饮 食 所 伤 、情 志 失 调 、病
后 体 虚 所 致 [2]。可 单 独 致病 ,亦 可多种 病 因 合 而 为病 。发病 机 理 主 要 是 脾 运 失 职 ,小肠 无 以 分 清 泌 浊 ,大 肠 传 导 失 司 , 湿 浊 蕴 结 ,气 血 凝 滞 ,肠 络 失 和 ,血 败 肉腐 ,而成 本病 。李 德 新[3 教授认为脾 胃虚弱 ,肝郁肾虚是该病病机核心 。路广 晁 ]认为脾虚湿 蕴 ,热 毒瘀阻是本病 的基本病机 ;脾 虚是 其本 ,湿热 、气滞 、血瘀 为其标 。隗继武 教授认为脾气亏 虚为发病之本 ,湿热邪毒 为发病之标 ,瘀血阻络贯 穿始 终, 内疡形成 为局部病理变化。总之本病发病 内因多责之于肝、 脾 、肾功 能 失 调 ,外 因责 之 于湿 邪 和气 滞血 瘀 。 2 内治 2.i 辨 证 论 治 中 医治 疗 首 重 辨证 论 治 ,一 般 分 以 下 几 个 证 型 :湿 热 内蕴 型 施 以 白头 翁 汤 或葛 根 芩 连 汤加 减 ;气 滞 血 瘀型 施 以膈 下 逐 瘀 汤加 减 ;脾 胃虚弱 型施 以参 苓 白术 散 加 减 :脾肾两虚型施 以四神丸合附子理 中汤加减 ;阴血亏虚型 施 以 生脉 散 合 六君 子汤 加 减 。李 瑞 吉 … 教 授 临 床 上 把本 病 分 4个 证 型 :脾 不 化湿 证 治 宜 健 脾 益 气 ,升 清 降 浊 ,佐 以 调 和 肝 脾 。阴 虚肠 燥 证 治 宜养 阴润 肠 ,健脾 和 胃 。脾 阳 虚证 治宣温阳燥湿 、醒脾。湿热蕴脾证治宜清热化湿 。临床 观察 治疗 了 60例取得较好疗效 。苏丽萍等 … 以活 血化瘀 (药物 组 成 :当 归 12 g,红 花 6 g,三 七 粉 4 g,败 酱 草 12 g,黄 连 6 g,木 香 9 g,白及 12 g,甘 草 6 g)为 主 治疗 慢 性 结肠 炎 ,64 例 中 治愈 36例 ,好 转 27例 ,无 效 i例 ,总 有 效 率 98.4%。李 继 勇 采 用 逆 流 挽 舟 法 ,以 人 参 败 毒 散 加 味 治 疗 uc取 得 良好 疗 效 。何 胜 国[” 以温 阳 活血 法 (肉桂 、白术 、川 芎 、延 胡 索、杜仲 、补骨脂各 10 g,黄芪 15 g,炮附子、干姜各 5 g)治

改良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用论文

改良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用论文

改良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将一次性吸痰管用于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护理效果。

方法: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痰管用于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

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为6.37±1.12h,对照组为4.25±0.64h,经t检验(t=12.68,p0.05)。

1.2.2 灌肠液配制将柳氮磺吡啶彻底碾碎、充分溶解,仔细过滤,与锡类散一起加入生理盐水中,搅拌均匀,药液温度要适宜,正常健康成人直肠的平均温度是37.5℃[2],故药物的温度取37~38℃,低于34℃时肠蠕动减弱,功能降低,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3]且不适感增加,太热会损伤肠粘膜使溃疡加重,也加重不适感[4]。

药液容量不宜超过150ml,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150—200 ml,直肠内压力>7.3 kpa,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引起排便反应,不利于保留。

1.2.3操作方法:晚上、临睡前,遵医嘱给患者清洁灌肠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10 cm左右。

(1)对照组方法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5],全部操作所需时间为10~20min,嘱咐患者抬高臀部及双下肢150~200,后卧位休息;(2)观察组,将临床中使用的一次性吸痰管,石蜡油充分润滑后,由肛门插入7—10cm,将碾碎的药物用0.9%生理盐水100ml充分溶解后放入治疗碗中,用50ml的注射器边搅匀药物边抽吸,连接吸痰管的另一端,缓慢推入,直到药液全部推入。

灌毕,反折吸痰管,慢慢拔出,避免管子引流作用而带出药液致床单污染及药量不足。

1.2.4 观察项目(1)观察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即灌肠后至第一次排便的时间;(2)灌肠1次/d,连续灌肠10~14d后,根据临床症状及粪常规结果判定疗效,2周后,根据临床症状、粪常规结果、电子纤维结肠镜复查进行疗效判定。

中药“灌肠方”灌肠辅助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中药“灌肠方”灌肠辅助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上就有直肠型、直- 乙结肠型、左半结肠型、广泛结 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20 ~ 55 岁,病
肠型、全结肠型。直肠型、直- 乙结肠型因病变位置 程<3 a,病情分期属活动期,分度属轻度或中度,
较低,除口服药物外,常采取灌肠治疗,以助局部黏 肠镜检查病变局限于直肠或直乙结肠者且同意参
膜愈合、改善肠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 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穿孔、狭窄、癌变Fra bibliotek1. 3

100 mL 8
71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39 期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临床症状及 3 分;出血:无计1 分,黏膜、管腔轻度出血计2 分,
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90%;显效:临床症状及 管腔中度出血计3 分,重度出血计4 分;糜烂、溃疡:
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70%;有效:临床症状及 无计1 分,糜烂计2 分,浅表性溃疡计3 分,深部溃
善后复见或加重。②Mayo 评分:参照2012 年广州
比浊法检测 , 法检测 , 法 CRP Westergren
ESR ELISSA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排便次 检测IL1β、TNFα、IL10,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
数:正常计0 分,比正常排便次数增加1 ~ 2 次d 计 MDA,超微量快速化学比色法检测SOD。
R574. 62

1002266X 2018 3900710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主要 炎。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
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并伴里急 专家共识意见(2017)》UC 大肠湿热证的证候诊断
后重感,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表现,但 标准[3]:主症:①腹泻,便下黏液脓血;②腹痛;③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医治疗上,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将中医治疗UC的辩证分型、经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无法明确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程多在4~6周以上[1]。

现代西医治疗UC,临床上常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及手术等方法,但仍存在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国的医学中并没有UC一词,但根据其临床的变现可以反应与UC相应的病名。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将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UC的病因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属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肺诸脏密切相关。

二、中医内治法(一)辩证论治李毅等[3]研究表明UC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肠道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

宋晓红[4]将UC分为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阳不振型、脾肾阳虚型;其中治疗湿热型的处方为白术、白头翁、苍术、赤芍各15g,黄芪、木香、白蔻、竹茹、陈皮、黄连、佩兰各10g、桔梗9g、当归12g;治疗肝郁气滞型的处方为白芍、焦三仙、柴胡、香附、桃仁各15g,当归10g,防风、槟榔、大黄、红花、陈皮、炒枳壳各6g;治疗脾阳不振型的处方:土白术、党参、炙黄芪各15g,肉蔻、炙甘草、炮姜、陈皮各10g,柴胡、升麻各9g,当归6g,大枣10枚;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处方:土白术15g,党参、罂粟壳、补骨脂、诃子肉、肉桂、赤芍、吴萸、肉蔻、当归各10g,木香9g;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 71.67%(43/60)。

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2 白头 翁汤
肛 门灼 热 等大肠 湿热 型 U C尤 为 适 宜 。席 氏 开 展
白头翁汤在 《 伤寒论 ・ 辨厥 阴病 脉证并 治》 和 《 金匮要略 ・ 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 治》 都有记 载, 全方
・பைடு நூலகம்
的黄芩汤治疗 U C的临床实验证明黄芩汤对 于湿热
内蕴型 U C具 有较 好 的疗 效 , 能有 效 改善 症 状 , 复 修
证实 了黄芩 汤治疗 U C的确 切 疗效 和对 免 疫机 制 的 调节作 用 。戴 氏 _ l 的研 究 表 明黄 芩 汤 对 u C大 鼠 的调节 性 T细胞 ( D C 4+C 2 D 5+T细胞 ) 有 一定 具 的调节 作用 。 4 半 夏泻心 汤
组, 治疗 1个 月 后 ,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明显 优 于对 照 治 组 。范 氏 等 ¨ 研 究 发 现 经 乌 梅 丸 治疗 后 u c大 鼠抑 炎 因子 I一O含 量 增 加 , 于 西 药 S S L1 高 A P对 照 组; 而促炎 因子 T F仅、L8 I- 量 和 N —B 6 N - I 一、L6含 FK p5
和 实验研 究情 况作 一概 述 。 1 葛 根芩 连 汤
显 著 降低 U C大 鼠血 清 中 IA、g g IG及 I- 量 , L6含 同 时降低 血清 及 结 肠 组 织 中 MD 含 量 , 加 S D含 A 增 O 量 。刘 氏 等 用 高 中 低 剂 量 白 头 翁 汤 治 疗 大 鼠
SS A P组的大鼠结肠 I一、D 4、 D 4的含量下降, L8 C 4 C 5 而 I一 L1 高 , 治疗 组 与 S S 3升 各 A P组 经 两 两 比较 后 ,
大剂 量组 疗效 最好 , 中剂 量组 与 S S A P组 疗效 相 当 ,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50例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50例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著・
27 月 4 第8 WrHlDe 0 年8 第 卷 期 o ehis 0 l a gt d t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 5 例疗效观察 O
李梅莉
( 广西贵港市 中医医院 5 7 0 3 10) [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药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 西药治疗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 炎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将 9 8例活动期 溃疡性 结肠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另 q
20 年 8 07 月第 4卷第 8期
Wol He t Di s r d ah g t e


著・
4结论
白头翁 、黄 连、槐花 、蒲公英对 多种致病 菌有抑制作用 ,并 直 接参与体 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地榆 、自芍 能改善肠道微循 环 ,对 抗氧 自由基损伤 。采用 保 留灌肠 给 药,使 药物直达病
所 ,充分发挥药 物 的治疗 作用 。加上 口服柳磺胺 吡啶 ,在 结
肠 内经肠菌分解 为 5 氨 基水杨酸 与氮磺 胺吡啶 , 一 前者可抑制 由黄嘌呤氧化酶 或 白细胞 介导 的氧 自由基 形成 , 消除炎症0 。 】
溃疡 性结肠炎是 一种原 因不明 的直肠和 结肠 非特异性肠
炎 ,活动期主要} 临床表现有腹泻 、脓血便 、腹 痛和 里急后重 ,
川黄连 、槐花、蒲公英各 2 g 0 ,地榆 、赤石脂各 1g 5 ,诃子、
木 香、白芍各 l g O 每天 I ,浓煎取 汁 3 0 l 剂 0 m ,温度在 3 " 6C ̄
1 . 断标准 2诊 参考全 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 溃疡性结肠炎 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 “ 中有 关标 准拟定 。( )临床表现 :持续 1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液温度和保留时间选择的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液温度和保留时间选择的研究

者分为 2 一组给予常规 3 4%( 组: 9— 1 包含 3℃) 9 灌肠( 常规 组)另一组给予 3 3 %( , 7~ 9 不包含 3 ̄ ) 9C 的低温灌肠 ( 低温 组) 。灌肠 时间均按 照常规 , 嘱患者至少保 留 l , 后根据耐受 h然
情况排便 。第 二阶段 :00年 6月 ~ 0 1 6月 , 21 21年 观察 U C治疗
时间和温度进行研究 , 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4 ; 6例 直肠 、 乙状结肠 同时受 累 2 9例 ; 全结 肠受 累 9例 。腹 泻
每 日 于 4 的轻度患 者 8 例 ; 日4 5次 , 热 , 欲减 少 次 5 每 — 有低 食
退 中度患者 4 例 ; 1 有显著的腹泻 、 便血的重度 患者 2 。 7例
平均年龄 (2 1 5 1 岁 。病 程 1个月 一1 4. ± . ) 2年 , 平均 ( . 4 6±4 。 2 年 。初发型 1 例 ; ) 1 慢性复发型 11例 ; 2 慢性持续型 2 例 。经 1 纤维结肠镜显示黏膜病 变部位 左半结肠 受累 6 9例 ; 直肠 受 累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人 民饮 食结构 、 生活习惯 的改变 , 疡性 溃 结肠炎 ( l rt eo t , C) u ea vcli U 的发病 率逐 年上 升 。已经证 实 中 c i is 药灌肠对 u c的 治疗有 较 为可 靠 的疗效 。按 传统 护理 学 教 材, 中药灌肠 液温 度一般保 持在 3 ’l 2。但 临床应用发现 9~ ℃ 4 J 采用 3 4 ℃灌肠 时 , 分 U 9— 1 部 C患者有 灼热不 适感 。对 于 中药 灌肠 的时 间, 教材 上认 为肠 腔 内保 留 1 h以上达 到治疗 目的 J 。 在U C治疗过程 中, 能否采 用更 低温度 的灌肠 液?是否保 留灌 肠l h以上均 能达到好 的疗效 ?本 研究 对 U C中药灌 肠 的最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标签:溃疡性结肠炎;经方;灌肠;综述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1-2]。

因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肠内局部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在U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UC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总结制定了一些经验方,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目前这些方药不仅在UC中药口服治疗中应用广泛,在灌肠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笔者现就近年来经方灌肠治疗UC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1 灌肠方药1.1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有清热除湿、升阳止泻的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UC的主要方剂之一。

吴谦认为此方“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肠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

徐大椿《伤寒类方》指出“芩、连、甘草为治痢之主药”。

袁氏等[3]以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60例湿热内蕴型UC,总有效率达90%。

颜氏[4]采用葛根芩连汤加黄柏、煅龙骨、煅牡蛎、白及灌肠治疗48例UC,总有效率达91.67%。

吴氏等[5]对36例湿热夹滞型UC患者,治以葛根芩连汤加败酱草、栀子、红藤灌肠兼口服,总有效率达91.67%。

汪氏等[6]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23例UC,总有效率达91.3%。

廉氏[7]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50例UC,总有效率达94%。

曹氏[8]采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联合西药、中成药灌肠治疗28例UC,总有效率达92.86%。

1.2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黄连和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是临床治疗UC的常用方剂之一。

郑氏[9]采用白头翁加减灌肠治疗83例UC,总有效率达97.6%;随访发现3个月、6个月、6~12个月和2年内的复发病例分别为0、2、3和6例,总复发率为27.5%。

付氏[10]以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35例UC,总有效率为94.29%。

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联用治疗UC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结肠镜下治愈率。

谭氏[11]采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治疗32例UC,总有效率达96.9%。

且4周后随访发现32例患者中,28例纤维结肠镜复查报告结肠溃疡面已愈合。

此外,白头翁汤灌肠液中加西药或与西药口服治疗UC也可取得显著疗效。

如梁氏[12]采用白头翁汤加减加西药灌肠治疗120例UC,总有效率达93.3%,且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

陈氏[13]研究发现,白头翁汤灌肠与西药口服联用治疗在降低UC患者C反应蛋白的疗效上优于单用西药口服治疗组。

1.3 三黄汤三黄汤又名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黄连、黄芩、大黄组成,具有泻火解毒化瘀、燥湿清热的功效。

《肘后备急方》使用本方用于“治恶疮三十年不愈者”,取其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敛疮止血、祛腐化肌的功效,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UC的灌肠治疗。

如王氏[14]以三黄汤加味灌肠治疗120例UC,总有效率达100%。

马氏等[15]采用三黄汤加味(实证加白头翁、白及,虚证加五倍子、黄芪)灌肠治疗31例UC,总有效率达96.77%,且治愈的3例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

王氏等[16-17]研究发现,三黄汤加味灌肠能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和糜烂。

此外,也有临床研究报道采用《袖珍方》中三黄汤(黄连、黄芩、黄柏)灌肠治疗UC获得良好疗效。

如方氏[18]采用《袖珍》三黄汤加西药灌肠治疗140例UC,总有效率达85.7%。

曹氏等[19]以《袖珍方》三黄汤加味联合中成药和西药灌肠治疗106例UC,总有效率达93.4%。

魏氏[20]以三黄汤加味联合中药和西药灌肠治疗76例UC,总有效率达97.4%。

1.4 芍药汤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和肉桂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的功效,张秉成《成方便读》认为“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

曾氏等[21]采用芍药汤加减灌肠联合西药口服治疗活动期UC获得良好疗效。

1.5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由炙甘草和白芍组成,具有和营散逆、舒挛止痛的功效。

《东垣试效方》认为芍药为“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之圣药也”;芍药与具有补中实脾、缓急止痛的甘草合用,既平肝木,又运脾土,气机调畅,使肠壁挛急自舒,疼痛可止。

因本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所以临床广泛用以治疗各种痛证;而腹痛是UC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故本方在临床UC 灌肠治疗中可作为基础方加减。

李氏等[22]以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治疗58例UC,总有效率达86.2%。

此外,研究人员对自拟灌肠方进行动物实验时也常加上芍药甘草汤[23]。

1.6 地榆汤地榆汤出自《宣明论方》,方由地榆和甘草组成,有凉血止痢的功效。

《大明本草》记载地榆可治“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商氏等[24]采用地榆汤加减灌肠治疗60例UC,获得95%的总有效率。

1.7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和大枣组成,具有平调寒热、散结消痞功效,原方用于治疗寒热互结中焦之心下痞证。

陈氏等[25]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灌肠联合西药口服治疗32例UC,总有效率达90.6%,且患者经治后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

1.8 茵陈白芷汤茵陈白芷汤出自《温病条辨》,方由茵陈、白芷、秦皮、茯苓皮、黄柏和藿香组成,有清热除湿消肿、排脓止血生肌功效。

李氏[26]以茵陈白芷汤加味灌肠治疗40例UC,总有效率达97.5%。

1.9 四神丸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方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和大枣组成,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功效。

目前本方灌肠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UC。

孙氏等[27]采用四神丸与西药口服联用治疗40例脾肾阳虚型UC,总有效率为87.5%。

谢氏等[28]观察了四神丸传统汤剂和超微颗粒剂灌肠治疗58例脾肾阳虚型UC,获得了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和95.3%。

孙氏等[29]以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61例UC,总有效率达91.8%。

2 小结经方因其配伍妙、用药精、疗效宏而在临床上倍受推崇。

从上述经方可以看出,临床治疗UC不可拘泥于祛邪,一味用苦寒清热燥湿之法,而应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临证辨别虚实,据证处方用药。

以上所述只是文献记载较多的灌肠治疗UC的经方,临床经方的应用不必拘于此,只要正确辨析病机,也可辨证加减使用其他经方灌肠治疗UC。

参考文献:[1]欧阳钦,Rakesh Tandon,KL Goh,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一)[J].胃肠病学,2006,11(40):233-238.[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3]袁勇,陈华伟.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336-1337.[4]颜祝云.葛根芩连汤加味灌肠溃疡性结肠炎48例护理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103-104.[5]吴震东,庄映如,杨惠珠,等.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00-1201.[6]汪萍波,赵杏芳.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31-132.[7]廉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18-120.[8]曹英芳.中西医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50-251.[9]郑继昌.白及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3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5):86.[10]付天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5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1,26(5):30.[11]谭巨涛.加味参苓白术散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5):14-15.[12]梁晓东.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0例[J].蛇志,2009,21(1):46-47.[13]陈观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美沙拉嗪联合白头翁汤灌肠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47-148.[14]王天云.加味三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189.[15]马凤呜,王国栋.三黄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附31例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6):395-396.[16]王帅,翟军鹏,周涛,等.三黄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4):220-222.[17]王帅,翟军鹏,周涛,等.三黄汤灌肠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J].北京中医,2010,29(12):950-952.[18]方国亮.三黄汤合4-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0):49.[19]曹银香,白炜玮,麻春丽.复方三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6例[J].2007,28(9):1159-1160.[20]魏红兵.复方三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86.[21]曾金陵,何温惠.中药保留灌肠加西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9例[J].福建中医药,2011,42(3):34-35.[22]李道华,夏侯伟.芍药甘草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1):1660-1661.[23]胡连海,肖成,洪子夫.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25(10):1793-1795.[24]商月娥,冯中贤,王建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4-1035.[25]陈国忠,李桂贤,李保,等.结肠灌洗后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1):17-18.[26]李春芳.茵陈白芷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46.[27]孙金辉,何成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1):27-29.[28]谢硕李,建军湖.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5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7-19.[29]孙士然,陈雪清.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1例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