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_教案
音乐课欣赏大提琴《天鹅》教案

音乐课欣赏大提琴《天鹅》教案课前准备在本节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做一些铺垫,例如:介绍大提琴这种乐器的特点和背景。
同时,在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大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段,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听觉世界。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大提琴演奏的《天鹅》这首曲目,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让他们对大提琴这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天鹅》这首曲目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曲目的背景和特点,例如:•《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大提琴独奏曲,曲子简洁清新,旋律优美动听。
•该曲基于铁格雷的诗集《动物庄园》中部分诗篇的灵感,描述的是优雅华贵的天鹅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场景。
第二步:欣赏《天鹅》接下来,老师可以播放大提琴演奏的《天鹅》曲目,让学生静心聆听。
同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听后感的问题,例如:•曲目中哪些部分最让你印象深刻?•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首曲目的理解?•你能否通过音乐感受到曲目中所描绘的场景?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步:感性理解在该步骤中,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音乐术语,例如节奏、旋律和和声等。
接着,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和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理解音乐。
例如:•你能否听出曲目中的主旋律?•你能否通过原因弹奏大提琴来感受节奏?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奏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和意图。
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大提琴,老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和文献资料,例如:•大提琴曲:《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谢宇:半个月亮爱上海》等;•大提琴演奏家:鲁斯特·波利切达、马克斯·鲁斯特、杨宗纬等;•大提琴文献资料:《大提琴的乐手们》、《中国大提琴曲话》等。
总结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大提琴演奏的《天鹅》这首曲目,让学生们对大提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大提琴鉴赏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大提琴鉴赏二、授课对象:高中音乐选修班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大提琴的历史与发展,感受大提琴的独特魅力。
2. 学习大提琴的基本构造与演奏技巧,提高学生对大提琴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提琴的历史与发展、基本构造与演奏技巧。
难点:大提琴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提琴了解多少?请简要介绍。
二、大提琴的历史与发展1. 介绍大提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2. 分析大提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三、大提琴的基本构造与演奏技巧1. 介绍大提琴的构造,包括琴身、琴颈、琴弦等部分。
2. 演示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拨弦、弓弦、换把等。
四、鉴赏与分析1. 播放不同风格的大提琴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 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大提琴的了解程度。
2. 针对上节课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二、大提琴音乐的鉴赏与分析1. 播放经典大提琴作品,如《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梁祝》中的《化蝶》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三、实践与展示1. 学生尝试演奏大提琴,教师进行指导。
2. 学生分组,展示各自演奏的作品。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提琴鉴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提琴的历史与发展、基本构造与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大提琴音乐的鉴赏与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实践与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大提琴,提高演奏水平。
2. 组织学生参加大提琴音乐会,感受大提琴的魅力。
大提琴教案音乐

大提琴教案音乐教案标题:大提琴教案-音乐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提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大提琴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大提琴的兴趣。
探究:1. 向学生展示大提琴的外观和构造,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2. 教授正确的大提琴持法和演奏姿势。
3.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弹拨大提琴的弦线,感受不同音色的产生。
4. 教授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和左手技巧。
5. 演示如何演奏简单的音阶和旋律,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实践:1. 分发学生乐谱,教授一首简单的大提琴曲目。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合奏。
3.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巩固:1. 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大提琴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会或其他演出活动,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个人表演中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教案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学院,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专业大提琴演奏家。
2. 组织学生进行大提琴小组演奏,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大提琴比赛或音乐节,锻炼他们的竞技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探究、实践、巩固和评估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大提琴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延伸活动的设置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大提琴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技能力。
大提琴教案

第五课大提琴繁华中学授课人咸芳教学目标1、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2、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
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
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
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欣赏大提琴的造型。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总结:(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
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
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分离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
琴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
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
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
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大提琴入门教案

大提琴入门教案教案标题:大提琴入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大提琴入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感知。
教学目标:1. 学习正确的大提琴演奏姿势和手指放置方法。
2. 了解大提琴的基本结构和音域。
3. 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拍和基本乐谱符号。
4. 掌握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弓法和左手指法。
5.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感知。
教学准备:1. 大提琴及弓2. 音乐教材和练习曲目3. 白板、标记笔和擦4. 音乐理论教材和乐谱5. 录音设备(可选)教学步骤:第一课:大提琴基本姿势和音域介绍1. 展示大提琴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指导学生正确的大提琴演奏姿势,包括坐姿或站姿、手臂和肩膀的放松、脖子和下巴的支撑等。
3. 向学生介绍大提琴的音域,并指导他们在大提琴上找到不同的音高。
第二课:音乐理论基础知识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符、节拍和基本乐谱符号。
2. 解释不同音符的时值,并演示如何正确计数节拍。
3. 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乐谱符号,并解释其含义。
第三课:大提琴的弓法1. 指导学生正确握持大提琴弓,并解释弓毛和弓杆的不同部分的作用。
2. 演示基本的弓法技巧,如上弓和下弓,并鼓励学生模仿练习。
3. 引导学生练习弓法技巧,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四课:大提琴的左手指法1. 解释大提琴的音阶和音程,以及左手指法的基本原理。
2. 指导学生正确放置手指在大提琴的指板上,并练习简单的音阶和音程。
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曲目巩固左手指法技巧,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五课:音乐表达和艺术感知1. 向学生介绍大提琴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的变化对音乐表达的影响。
2. 引导学生通过演奏练习曲目,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会演出或学校活动,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姿势和手指放置是否正确,并提供必要的纠正和指导。
大学大提琴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提琴的基本构造、持琴姿势和演奏姿势。
2. 培养学生对大提琴音色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学对象:大学音乐系大提琴专业学生教学课时:16课时教学内容:一、大提琴基本知识1. 大提琴的构造2. 大提琴的演奏姿势3. 大提琴的持琴方法4. 大提琴的音域和音色二、基础练习1. 左手基本练习:手指独立性、音准、音色控制2. 右手基本练习:弓法、弓压、弓速、弓弦控制3. 和声练习:和弦演奏、转位和弦演奏三、曲目演奏1. 初级曲目:《卡农》、《查尔达什》2. 中级曲目:《大提琴协奏曲》、《月光奏鸣曲》3. 高级曲目:《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大提琴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大提琴的构造、演奏姿势、持琴方法。
3.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持琴姿势和演奏姿势的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大提琴的音域和音色。
3.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音准、音色控制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左手基本练习的方法。
3. 练习:学生进行手指独立性、音准、音色控制练习。
第四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右手基本练习的方法。
3. 练习:学生进行弓法、弓压、弓速、弓弦控制练习。
第五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和弦演奏、转位和弦演奏的方法。
3. 练习:学生进行和弦演奏、转位和弦演奏练习。
第六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演奏初级曲目:《卡农》。
3.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七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演奏初级曲目:《查尔达什》。
3.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大提琴的基础知识教案

大提琴的基础知识教案大提琴是一种弦乐器,它以其独特的音质和优美的外观而受到广泛的欣赏。
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大提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大提琴的基础知识,这个知识点是大提琴初学者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一、大提琴的基本结构大提琴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琴弓、琴身、琴弦和尾钩。
琴弓通常由马尾毛和弓杆组成,琴身则由琴尾、尾钩、背板、底板、两块固定在中央桥下的支柱和四脚支撑构成。
大提琴有四根琴弦,由高音到低音分别为A、D、G、C。
尾钩是固定琴弦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支持琴弦,并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以产生不同音调。
二、弓法与左手技法大提琴演奏时需要同时掌握弓法和左手技法。
弓法是指演奏者在琴弓上使用的技巧,包括弓分、弓压、弓速、弓掌等。
弓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演奏声音的质量和音准是至关重要的。
左手技法则是指在进行弓弦演奏的同时,演奏者的左手手指在琴弦上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调,使演奏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音高与音调在大提琴的演奏中,音高和音调是影响演奏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度,而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音色。
通过在琴弦上采取不同的指法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高,演奏者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音乐魅力。
四、大提琴的维护保养如同其他乐器一样,正确的维护保养对于大提琴的长期使用和演奏效果至关重要。
演奏者应该定期检查琴弓、琴弦和琴身有没有损坏,而在演奏前需要正确的调整各部件的位置,以保证演奏的准确度。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虽然大提琴的学习需要耐心和诀窍,但是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了解大提琴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你一定能在大提琴的音乐世界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和快乐。
幼儿园教案大班音乐教案大提琴演奏 天鹅之死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音乐教案《大提琴演奏- 天鹅之死》活动目标:1、知道《天鹅之死》是圣桑写的;感知大提琴演奏发出的浑厚的声音。
2、通过音乐感知生命的意义,教育儿童热爱生命。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活动由来及设计的思路:孩子喜欢各种动物,他们总是把动物作为活动的主角,动物的各种声音为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走进动物的世界去聆听,会使人感到与大自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
本班结合音乐教研,设计了主题活动轨迹:声音知多少?(一)生活与声音(二)动物与声音(三)美丽的乐音。
环境布置:1、主题轨迹2、天鹅组图活动准备:《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音乐重点:1、感受大提琴的声音特质;2、知道天鹅是美丽的、圣洁的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难点:1、理解《天鹅之死》的音乐;2、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自编动作,从而大胆表现音活动过程: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欣赏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鹅之死》之,是"的" 的意思.就是说天鹅的死亡.当大、中班的幼儿听到老师说天鹅之死时,几乎同时发出" 啊!?" ,言外之意:天鹅死了?天鹅怎么死的?音乐还有表现死亡的?分析与措施: 他们压根就没想大、小提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而小班的幼儿依然是上音乐课时的高高兴兴的快乐样子。
老师让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播放幻灯片.片一: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白天鹅被猎人打伤了,伤的很厉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动翅膀飞向天边。
片三: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站立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起来,离开湖面。
她渴望活下来,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片四: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
片五:但由于她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白天鹅慢慢地、缓缓地弯屈身体,倒在地上,渐渐地合上双眼,她浑身发出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五课大提琴
曲堤中学李冬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
通过乐器造型的分割重组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思路。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艺术共性与联系,体验求新求变的创作乐趣,形成抽象绘画的审美心理结构。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欣赏乐器的美,从乐器的形状中找到美感,再用分解构成的手法创作出新的美术作品来,尝试用视觉形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难点:
点线面创作要素的构成,抽象绘画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如何从乐器造型中发现美、概括取舍,以线为骨、以色为魂的方式组织表现抽象新奇的视觉形象。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色卡纸、水性笔、乐器
学具:卡纸、剪刀、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倾听大提琴旋律之美)
播放且欣赏作品《天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
师总结:“大提琴”,引出课题并且展示在大屏幕上。
二、制作抽象拼贴画
(一)讲述大提琴的结构特点:
(展示欣赏大提琴和局部图片)
师:同学们,图片上是意大利著名的制琴师安东.史特拉底瓦里图在1737年制作的大提琴,几百年来,大提琴的造型未做任何修改,这足以证明大提琴的造型之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它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造型美在哪里?
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师出示大屏幕:
1.整体感受:外形:对称如葫芦,器乐中的“美男子”。
音色:浑厚丰满,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2.造型元素:直线与曲线结合,顶部是点线面的结合。
3.色彩:赭红色——沉着、古朴、怀旧
黑色——稳重、深沉
师总结:点线面色的组合。
(二)活动一:“分割组合”
1.欣赏毕加索作品《吉他》
师:演奏家用琴弹奏出动人的旋律,而有些绘画大师也借用乐器的造型以独特的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吉他》。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师:像毕加索的作品《吉他》,我们不但可以称它为拼贴画,还可以把这种没有描绘出具体的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的画称之为“抽象画”。
像这种以拼贴的方法制作的抽象画称之为“抽象拼贴画”。
那怎样制作抽象拼贴画呢?
2.以大提琴为例,制作抽象拼贴画(大屏幕展示)
3.大屏幕出示活动一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制作过程中注意画面构图大小,完成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拼贴作品)
三、创作抽象画
1.展示两幅《大提琴》作品,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两幅作品在造型要素、方法上的不同?
师生共同探讨:
1)、造型要素上看,抽象拼贴以面为主,另一幅以线造型为主。
2)、表现方法上,一个是剪、拼、贴,另一个是描绘而成。
2.谈谈圆号的造型特点,总结抽象画的创作方法。
生讨论,总结:一是把握乐器的基本特征;二是简化、夸张的手法描绘。
3.教师示范(播放钢琴曲)
师:那么除了用线这种造型元素来创作抽象画外,可不可以再加入其他的造型元素?
4.欣赏作品(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5.欣赏《伴奏的中心》,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小结:音乐中有高潮——绘画中有视觉中心
音乐中节奏、起伏——绘画中有疏密、大小、位置变化
音乐中喜、乐、哀、怨——绘画中线、色等的形式元素处理的情感对应体现
6.讲解线的情感意义
7,教师示范
8.完成活动二(学生创作抽象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评作品
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抽象画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抽象。
五、拓展
六、总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一是学习了抽象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分割“表现物体外形的面”以平移、旋转、重叠等方法重组抽象拼贴画,用表现物体特征的线以简化、夸张等手法进行创作的抽象画;二是学习了欣赏抽象画及对抽象画的理解和感悟。
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看多想一定能描绘出更多美丽的作品来。
如何引导学生创作雕塑小品
在今天上午的视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造型表现”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涵盖面最广、分量最重要的部分。
凡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来创作作品,如各种的绘画种类、雕塑形式、传统的手工制作等等,都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清晨》就是一节“造型表现”课。
我在上这一课时,给学生布置的材料是橡皮泥(这种要比泥塑用的胶泥好准备一些),在引导学生创作雕塑小品时正如视频中贾老师所说的: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表现他所喜欢的题材,并不拘泥于课本中的题材,也不要求浮雕还是圆雕,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创作起来。
其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引导他们讨论怎样去克服,必要时老师加以指导。
第三,学生完成作品时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先肯定成绩,再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法。
看到学生的作品时,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