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原因及治疗预防方法

合集下载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
工作方案(试行 )[s].2O09:17.
腹部 手术 后 预防 粘连 性肠 梗阻 的护理 干 预
黄 丽英
关键词 :腹部 手术 ;粘连性 ;肠梗 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0979(2011)03—0148—02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用 的治疗方 法 ,腹部 由于其 特殊 的生理 结构 ,术后 出现并 发症 粘连性 肠梗 阻的几率 高 ,据研究 80%粘 连性肠梗阻是手术所致…1。部分梗 阻患者需 再次手术治疗 ,少 数患者发生连续几年行肠粘连松解术 ,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而且手术次数越多 ,粘 连的几率和严重程度越 高。 针对这一 问题 ,我科对 腹部 手术患 者采取 了一系 列护理 干预 , 使腹部手术后粘 连性肠 梗阻 的发生率 明显下 降 ,效果显 著 ,现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2005年 1月 一2007年 6月我科共收治腹 部手术 患者 428例 ,出现术 后粘连性肠 梗阻 29例 ,发生 率 6.78%。其 中五例行 了再次 手术 治疗 ,有三例 患者 出现反复 肠粘连 ,连续 三年 因同一原 因住 院治疗 。2007年 7月 一2009年 l2月我科 收 治腹部手术 患者 535例 ,对每一个患者加强了护理干预 ,术后共 发生粘 连性肠梗 阻 l8例 ,发生率 3.36%,均通过非 手术治疗症 状得到缓解 。两组 患者从性 别 、年龄 、疾病 、手术部 位、手术方 法 、手术种类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2007年 6月 以前 的患者我们采 用常规方法 :术前做 好肠道准备 ,给予 禁食 、补液 、纠酸 、扩 容、胃肠减 压、调 整酸 碱 平衡 、应用广谱抗生素 、营养支 持 、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等 。2007 年 7月 以后 的患者我们除 以上常规 护理 外 ,采用 了 以下护理 干 预 :(1)持续有 效的 胃肠减压 。需 要置 胃管者保证 胃管 的长 度 尽量到 幽门处 ,胃管的长度应该从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加上 15— 25em,即总长度 55—70cm,并 由 胃管内抽 出少量 碱性液体 ,表 示 胃管进入 幽 门-2 J。同时 根据 病人 的情况 ,选 择 适合 大小 的 胃 管 ,胃管前端 的侧孔 在保证 胃管 不折断 的情况 下要尽量 大、适 量多 ,一般 5—6个侧 孔为宜 ,才 能保证 有效 的引 流 ,特 别是 在 疾病早期 ,病人 胃内存 有 大量 的食 物残 渣 ,侧 孔太小起 不到 引 流作用 。胃管 连 接 胃肠减 压器 ,保持 引 流通 畅 ,防止 扭 曲、阻 塞 、折叠 、滑脱 ,密切 观察 引流 的性 质 、颜色 、量 ,发现 问题及 时 处理 。(2)早期下 床活动。除肝脏 、肾脏 、脾脏 等易 出血 的疾 病 外 ,尽量指导患者早 期下 床活动 ,如 阑尾炎手 术术 后 6小 时就 可协 助患者下床小便 ;粘连松解术 、胆囊手术 、空腔脏器穿孔 修 补术 等 ,视病人情 况术后 第二 天协助患 者下 床活动 ,下床前 先 扶病人床上坐 1—2分钟,再在床边站立 l一2分钟,然后再扶 行 ,防止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扶行 时嘱咐患者用手按住 腹 部 或给予腹带 ,能 减轻 患者腹部 张力 和伤 口疼痛 ,利于患者 多 活动。每 日早 、晚活动 l0—30分钟 ,并视病人情况增加 次数和 活动时间。未活动时和不能下床活动 的患者在 床上 要勤 翻身 , 1次/1—2小时。(3)腹部 理疗 。术后 24小 时后可 以进行 伤 口 及腹部 的理疗。方法 :用红 外线 理疗仪 照射腹部 ,照射 距离 1O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例 , 肠癌 3 结 8例 , 套 叠 1 肠 2例 , 破 裂 3 脾 O例 , 粘 连 松 解 术 肠
3 5例 , 尾 手 术 3 阑 5例 。 12 方 法 . 本组患 者术后均 采用常规护 理方法 , 括禁食 、 包
13 观 察 项 目 观 察 其 显 性 粘 连 即 出 现 阳 性 症 状 、 征 及 x . 体

25 0 8・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t rt rd i a C i s n s r Mei n 00Jn 9 1) oenJunl fne a dTaio l hn eadWe en dc e 1 u ,1 (6 I g e tn e t i 2
好 的 开 塞 露 2 L插 入 肛 门 , 入 直 肠 后 保 留 5~1 n 0m 挤 0mi。
12 6 服 用 中药 ..
根 据 病 情 应 用 我 院 自制 肠 功 能 恢 复 汤 剂 。
组方 : 大 黄 8 、 壳 1 、 朴 1 、 楝 子 1 、 菔 子 l 生 枳 g 0g厚 0g川 2g莱 5 20 0 4年 1 O月一 2 0 0 9年 l 0月 , 院 普 外 科 我 g陈 皮 1 、 、 0g 元胡 1 、 公 英 1 、 2g蒲 0g 白术 l 、 麻 仁 1 、 0g火 2g党
线 表 现 。症 状 : 常 出现 游 走 性 腹 痛 、 经 腹胀 、 心 呕 吐 、 门停 恶 肛
补 液 、 置 胃肠 减 压 , 正 水 电 解 质 、 碱 失 衡 , 用 抗 生 素 加 放 纠 酸 应
止 排 便 排 气 。体 征 : 部 隆 起 , 见肠 型及 胃肠 蠕 动 波 、 痛 、 腹 可 压 听诊 高 度 鼓 音 , 鸣 音 亢 进 或 消 失 、 肠 x线 腹 透 有 多 个 液 平 面 。 将 出现 上 述 阳性 症 状 体 征 者 视 为 梗 阻 , 不 适 者 视 为无 显 性 无

通腑活血方对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通腑活血方对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异( P均 >0 0 。 . 5)
结 肠 癌 患 者 术 后 由于 切 除 了 部 分 结 肠 , 肠 的 吸 收 功 能 结
障 碍 , 因肠 道 内菌 群 改 变 , 道 细 菌 产 生 气 体 , 激 肠 蠕 动 或 肠 刺
增 快 而 使 排 便 次 数 增 多 。结 肠 癌 术 后 使 解 剖 结 构 改 变 , 围 周
标 准 对 患 者 治 疗 后 排 便 功 能 进 行评 价 。 五项 项 目共 计 1 0分 , 总评 分 ≥9分 为 优 ; 8分 为 良好 ; 6~ ≤5分 为差 。
观 察 到 升 阳益 胃汤 有 双 向 调 节 作 用 , 大 便 难 解 和 泄 泻 都 可 对
收 到 明显 疗 效 , 升 阳 益 胃汤 具 有 较 好 的 恢 复 胃肠 道 的排 泄 与 功能分不开 的。
治 疗 。 治疗 组 用 升 阳益 胃汤 加 减 组 方 :党 参 1 、 芪 2 、 8g 黄 0g
归 身 1 、 芎 8 、 姜 1 、 活 1 、 活 1 、 连 1 、 0g 川 干 g 0g羌 0 独 g 0g黄 柴 g 胡 1 、 0g 白芍 1 、 草 1 、 夏 1 、 皮 8g 2g 甘 0g半 5g 陈 。水 煎 2次 共 3 0m 0 L分 2次 温 服 。 对 照 组 服 用 易 蒙 停 , 次 2m 每 g口服 , 每
14 治 疗 方 法 患者 手术 并 化 疗 结 束 后 排 便 功 能 出 现 异 常 , . 就 诊 时 通 过 第 1次 问 卷 调 查 评 价 排 便 功 能 , 开 始 进 行 药 物 并
神 经 损 伤 , 疗 的 毒 副 作 用 等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腹 泻 。 中 医 认 为 化 其 主要 病 因 是 脾 虚 湿 盛 。 正 气 内虚 是 结 肠 癌 发 病 的 根 本 原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摘要】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在护理方面,术后床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适当饮食护理能够减少肠道不适,定期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身体功能恢复。

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和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措施。

在加强患者宣教、严格遵循医嘱以及多维度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综合多种护理方法,才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方法、床旁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不良习惯、复查随访、患者宣教、医嘱、多维度防范。

1. 引言1.1 概述在腹部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这是因为手术会导致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粘连,造成肠道功能障碍。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术后床旁护理、适当饮食护理、定期康复训练、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术后床旁护理术后床旁护理是防止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手术后的床旁护理中,护士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要保持患者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术后切口裂开或感染。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术后床旁护理中,护士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抚慰,帮助他们缓解手术后的焦虑和恐惧。

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 PPT课件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 PPT课件
5
手术中的一般原则
• 术中操作谨慎,动作轻柔 • 避免内脏长时间暴露和腹腔广泛分离 • 遵循微创无菌原则 • 对组织认真处理 • 防止异物存留
6
腹膜关闭与粘连形成的关系
• 腹膜关闭与否与年来呢形成的关系有争议
• 国外的两个实验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得出剖 腹产手术中关闭腹膜患者第二次剖宫产手 术发生粘连比例与不关闭腹膜患者发生粘
13
药物制剂
• 主要通过防止纤维蛋白组织的持续存在,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起作用
• 分类 减少炎症反应类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减少纤维沉积类 如奥曲肽、血浆酶、缓激 肽释放酶抑制剂、重组链激酶、尿激酶等 其他, 如组胺拮抗剂、抗生素、抗氧化剂 激素等
14
生物疗法
• 实验研究已经证实IFN、表皮生长因子、等 减轻术后粘连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 理论上,液体物质比机械性屏障更能广泛 的覆盖于形成粘连的创面上
• 目前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12
艾考糊精Adept
• 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葡萄糖聚合物,在欧洲 已经获准用于术中灌洗及术后灌输,以减 少术后腹腔内粘连的发生
• 前瞻性研究表明,在肠梗阻中使用是安全 的,并能能减少腹腔粘连的形成及再肠梗 阻的风险
连的比例的比较结果完全相反
7
减少腹部术后腹腔粘连的方法
• 屏障疗法 目前被认为是减少术后 腹腔粘连形成最有效的辅助方法, 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
8
2019/9/13
9
机械屏障
• 理论上手术后数天内在损伤的腹膜、浆膜 表面放置隔离物使其避免或减少与其他组 织接触可以放在你暗恋的形成
• 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主要在妇科方面进行, 因为术后随访过程中二次腹腔镜探查很普 遍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4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甲级愈合79例,占94%,乙级愈合5例,占6%;术后随访12-36个月,发生术后肠粘连7例,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有效率为91.67%,肠粘连发生率为8.33%。

结论腹部手术在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中,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酌情选用。

【关键词】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8-02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尽管人们为了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至今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致使腹部术后肠粘连患者并未明显减少,即使是目前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仍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肠粘连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腹部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46岁。

急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4例,腹股沟区疝26例,肠梗阻2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腹腔脓肿3例,急性肠穿孔、破裂3例,卵巢囊肿6例。

1.2 治疗经过所有病例在入院明确诊断后,根据个体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调整全身机能状态,包括营养物质的补充,足够热量的摄入,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与维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减平衡失调。

有明显感染者要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肠粘连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避免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肠粘连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避免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肠穿孔
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原因:肠粘连导致肠壁薄弱,容易破裂 处理方法:紧急手术治疗,修补穿孔部位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压力
3
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肠粘 连
抗炎药:用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解痉药:用于缓解肠道痉挛和疼痛
泻药:用于缓解便秘和排便困难
自我监测:注意 观察身体变化, 如有不适及时就 医
注意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运动 习惯,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和抑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压力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和刺激性食 物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 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肠粘连的常见并发症及 其处理方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肠粘连的常见并发症
03
处理方法
04
避免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2
肠粘连的常见并发症
肠梗阻
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原因:肠粘连导致肠道狭窄或阻塞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等)或手术治疗 预防:避免腹部手术、减少腹部创伤、保持肠道健康
肠道炎症
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原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治疗方法:抗生素、抗炎药、补液等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肠道出血
症状:大便中带 血、黑便、腹痛 等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粘连一般无法自行恢复,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观察。

但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要手术治疗。

肠粘连一般继发于腹腔异常变化,如炎症、手术、异物等。

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半年左右基本消失,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比如疤痕体质的人粘连症状严重,需要去医院普外科或消化内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粘连程度。

如果症状轻微,可以保守治疗,比如服用一些肠道润滑剂。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但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手术效果差,患者很可能再次粘连。

肠粘连患者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建议食用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烧烤、油炸、坚硬、黏性较大、难消化的食物以及坚果类食物。

从病因学上讲,除先天原因外,肠粘连的形成无非是损伤或炎症。

(1)损伤:(A)肠道暴露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动作粗糙、伤口大、浆膜损伤严重、止血不彻底、术后渗血、渗出、腹部清洗不干净或腹部遗留异物可引起肠粘连;(b)腹部创伤,腹部突然受到外部冲击,虽然冲击部位没有破裂穿孔,但也有一定的损伤,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水肿,或血液渗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围组织水肿粘附;(c)计划生育粘堵术等化学药物流入腹腔,造成严重粘连。

(2)炎症:(A)腹部炎症引起炎症性水肿,渗出物或脓液溢出腹腔引起粘连;(b)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肠粘连。

结核性腹膜炎可分为干湿两种类型。

除结核结节外,腹膜上还有纤维素渗出物,机化后引起腹部器官、大网膜和肠膜广泛粘连;(c)肠结核病引起肠粘连。

肠结核病患者可以在肠浆膜表面看到纤维素渗出和大多数灰白色结核结节,这通常是由溃疡引起的。

同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肥厚,肠壁经常与邻近的肠道或大网膜粘连。

(3)其他肠粘连,如肿瘤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或个别未知原因。

临床上,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

肠粘连的严重程度与每个人对腹膜或肠浆膜损伤反应的敏感性有关。

在肠粘连的临床疾病中,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积累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几率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原因及治疗
预防方法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促成肠粘连形成的各种临床原因,分析和评价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方法。

方法: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并对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的症状是比较常见的,可以根据症状的不同,采取可行性的措施。

结论: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的病症,既要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同时更要遵循常规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粘连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1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99-01
腹部手术术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肠粘连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腹部的大中型手术后,发生肠粘连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

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就会导致慢性腹痛,甚至于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到目前为止,对于腹部手术之后,发生肠粘连的临床原因还没有更为明确的认识,而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肠粘连预防的方法却有很多。

本文通
过案例,分析手术后反生肠粘连的临床原因以及治疗预防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针对200例肠粘连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先天性的肠粘连患者是9人,191人的肠粘连症状都是由于手术或者是腹腔病变所引起的。

在后天引起肠粘连症状的者中,有12人是腹腔病变引起的肠粘连,而179人则是腹腔手术之后,继发了肠粘连症状[1]。

在1年之内,由于腹腔手术的缘故而继发肠粘连而导致住院的,是36人;在10年之内,因为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是2人。

在10年之内,由于腹腔手术的缘故而继发肠粘连而导致两次以上住院的,53人。

1.2 资料统计。

1.2.1 肠粘连。

针对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症状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腹腔手术之后,很容易继发肠粘连症状,其发生率最低也要高于50%,严重者,肠粘连的发生率竟然可以高达95%以上[2]。

这种术后继发症不仅可以在腹腔手术之后的短时期内发作,多数有过腹腔手术历史的人,经过了几年之后,也会有症状出现。

从发生的几率来看,在腹腔手术后一年之内继发肠粘
连症状的患者一般会达到约1/5,因为肠梗阻而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数量可以到达5%。

那么,按照10年期来统计,在所有的腹腔手术患者中,痊愈出院后,在10年之内发生与肠粘连有关的病症超过两次的,超过了30%。

在所有的腹部手术中,导致肠粘连病症概率最高的尚属大肠癌手术。

当有肠粘连发生后还会继发肠梗阻。

在妇科手术中,发生肠粘连患者最多的手术室卵巢手术,其发生的概率可以达到8%。

1.2.2 小肠梗阻。

由于肠粘连症状而引起的小肠梗阻,对于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复发的概率,还没有在临床上有所定论。

但是这样的病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无论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都成为了被医学界所关注的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在腹腔手术患者中,出现肠梗阻继发病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占有接诊患者数目的1%。

由于肠粘连而引起的肠梗阻并发症概率可以达到4.2%以上。

目前来看,发生肠粘连以致肠梗阻的病症的重要因素是手术[3]。

1.3 预防和治疗方法。

肠粘连,是指因为先天的或者是后天的某些因素,而导致的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或者是肠管与腹膜之间以及肠管相互之间发生意外的粘连。

先天
的肠粘连病症一般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后天的肠粘连病症则是因为腹腔内出现了某些病症,如异物刺激、肿瘤等而出现了腹腔内感染,导致了肠粘连病症。

在后天的肠粘连病例中,有超过70%是由于手术后所产生的继发性粘连[4]。

1.3.1 开腹手术预防感染。

使用腹腔手术,很容易导致继发性病症。

要避免由于腹腔手术而导致的肠粘连以及肠梗阻,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在进入腹腔之前,可以将手术手套上的滑石粉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尽量采用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操作的时候,要尽量动作轻而细微。

手术的器具要注意消毒,并且注意不可以钝性剥离。

在手术的时候,腹腔内的肠管会暴露于空气中。

此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使其暴露的时间过长而引起干燥。

对于术后腔内的残积物一定要清理干净,以避免次发感染[4]。

腹腔手术之后,要进行常规的护理也是积极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

1.3.2 腹腔穿刺孔具有局限性。

采用腹腔穿刺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这种手术方法不适用于病症的治疗,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转为开腹手术的方法。

腹腔穿刺孔虽然可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但是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腹
腔脓肿、肠穿孔等等。

1.3.3 中医预防肠粘连。

使用中医的方法预防术后肠粘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由于其所采用的主要是在手术后灌肠或者是口服,所以一些腹腔手术后,是不适宜使用这种方法的。

特别是直肠手术后,一些中药不能直接在腹腔内应用,如果使用中医灌肠的方法还会带来负效应。

在中医中,没有肠粘连这个病症的名称。

一般都是使用所配置的中草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5]。

在中医学理论中,对于肠粘连的预防来临床观察报告还是很多的。

根据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对症下药,可以较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使用理气活血化瘀的重要进行治疗,对30例治疗肠粘连患进行观察,其中有效患者是6人,占人数的22%,而显效的患者是24人,占总人数的78%。

2 结果
在医学中,肠粘连属于是一种顽固性的疾病,所以,要注意对这种疾病的预防保健。

首先,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一旦出现由于肠粘连所引起的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明显,最好是采用保守的疗法会更为可靠。

由于肠粘连主要是由于手术所造成的,所以,尽量不要手术,以防止新的粘连。

其次,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肠粘连主要是由于
肠管的功能异常所造成的,所以,要注意饮食。

为了避免病情加重,患者在饮食后,最好是采取俯卧的姿势,这样做可以避免肠管发生扭转或者是倾倒,实现肠管内的压力维持平衡状态。

再次,在饮食上要有所选择,一些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食物一定要避免,并且少食多餐,有利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 讨论
腹腔手术之后继发肠粘连的病症,并不是由于某一种因素所导致的。

确定其病症形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手术治疗当中,由于操作方法或者操作技术的问题所造成的各种创伤而导致了肠粘连,乃至肠梗阻病症继发。

那么,通过调查的方式对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医学原理上的解释,可以从中总结出肠粘连病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腹腔手术后,需要采取的各种预防肠粘连症状的措施。

但是,基于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各有利弊,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根据病人的自身健康素质以及手术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令源,李俊生.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其预防[J].医学综述,2013.19(03):407-410
[2] 李英民,徐世新,佟刚.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
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7-138
[3] 田易军,胡森.腹腔粘连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8(09):126-128
[4] 李英民,徐世新,佟刚,等.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7-139
[5] 具昆,包崇云,袁明龙.可生物降解凝胶膜预防腹腔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660-6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