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

合集下载

经济预测季节变动预测法

经济预测季节变动预测法

4 800 1100 1300 1400 1.60 1.57 1.86 1.56
1.65 2.09 1.900 1.313
年份 年次 季平均销售量
(t)
1987 -3
650
-1950 9
1988 -2
825
-825 1
1989 1
875
875 1
1990 3
1075
3225 9
合计 0
3425
1325 20
119
8 8 7 2 74 .09 .34 .24 52 22 87 3
0.5
季节指 25.4 44.2 83.1 84.7 107. 126 216 227 173. 70. 24. 6.7
120

8 3 3 9 59 .09 .05 .04 90 86 06 8
0
年份 1988
年次 (t) -1
其中t是以年为单位 用最小平方法估计参数a,b,并取序列{
}的中点年为时间原
点.再把此模型转变为月趋势直线模型
分别为新原点(7月份)的月趋势值和每月增量 利用此月趋势直线模型求原点年各月份的趋势值,可得到
4 求季节指数
先计算同月平均数与原点年该月的趋势值的比值 再消除随机干扰,经过修正后可得到季节指数
1988, 1 5
26
37
48 1989, 1 9
2 10 3 11 4 12 1990, 1 13 2 14 3 15
4 16
实际销量 趋势值
15
12.52
19
12.87
7
13.22
10
13.56
16
13.91
20
14.26

季节变动分析

季节变动分析
季节(吨) 1 2 3
86.78 114.399 112.126 107.584 107.537 110.4115 1.106606 103.014 100.782 102.564 102.141 102.1253 1.023557 89.03525 0.892361 97.5275 0.977476 87.162 88.959 93.24 年平均
825
835 742 741.21 100.11
450
725 661 756.45 87.388
109.98
101.43
88.54
100.05
400.00
8
趋势比率法步骤



1、配合趋势方程,并计算趋势值(或直接 用消除季节波动的移动平均值作为趋势值) 2、将动态数列指标值分别与其趋势值相除, 剔除长期趋势,得各年各季消除了长期趋 势的季节指数Y/T=S.C.I 3、对分年度的季节指数进行同期平均 4、求季节指数Q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统计原理课件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原理课件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a1 a0 ) (a2 a1) (a3 a2 ) (an1 an ) an a0
②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 长量,即:
(ai a1 ) (ai1 a1 ) ai ai1
5.2.2 增长水平与平均增长水平
③年距增长量 在实际统计分析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
5.1.1 动态数列的概念
动态数列也称时间序列或时间数列,它是将 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其发 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时间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 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5.1.1 动态数列的概念
动态数列的作用: ⑴ 可以描述总体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 ⑵ 可以研究总体现象变化的方向、速度和幅度。 ⑶ 可以揭示总体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而对未
5.3 .1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⑴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
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符号表示为 :
a1 , a2 , a3 ,..., an
a0 a1 a2
an1
5.3 .1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⑵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 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或特定时期水平)之 比,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也称为总速度。用符号表示为 :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 逐期增长量个数
累计增长量 时间序列项数 1
5.3 .1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⒈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比。
它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和方向,通常用百分 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100 %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的不同,发展速度 又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分。

市场调查季节变动预测

市场调查季节变动预测

(2)计算历年同季季节比率的合计数 (3)计算各季季节指数,计算公式为:
如一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其余类推。 3、比较用按季平均法和全年比率平均法的 计算结果,两者求得的季节指数比较接近, 由于按季平均法计算较简便,在实践中经 常采用这种方法计算。
4、利用按全年比率平均法求得的季节指数绘成 季节变动曲线图:
二、利用季节指数和季节变差进行预测 (一)直接利用长期趋势消除法中的趋势方程和 季节变动指标进行预测。 例:利用季趋势直线方程和季节变动指标表四第 (10)栏、第(12)栏,预测某纺织公司Y6年销 售额。 列Y6年各季销售额预测值计算表:
1.在季趋势直线方程中,原点(t = 0)在Y3年 第一季度,所以Y6年第一季度的序数应为12, 余类推。将t 值代入季趋势直线方程得到Y6年 各季的趋势值,列入表六的第(3)栏内 2.第(4)栏中的预测值利用公式得出,如: 3682.62(Y6年一季度趋势值) * 98.1%(一季度 调整后的季节指数)=3612.65;二季度趋势值 3753.06*二季度季节指数54.35%=2039.79 3.第(5)栏中的预测值也由公式得出,如:Y6 年一季度趋势值3682.62+一季度季节变差(65.34)=3617.28;3753.06+(-1333.78)= 2419.28…... 第二节 水平型季节变动预测法
一、季节指数预测法 (一)季节指数的计算方法 1.按季平均法 1)指以历年同季平均数和全时期 (所有年份)季总平均数的比值来确定季 节指数的方法。 2)实例及测算步骤:
(1)计算历年同季的合计数和季平均数 (2)计算全时期(20个季)的季平均数 或 (3)根据公式计算各季的季节指数 如第一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故可建立如下季趋势直线方程:

长期趋势预测法

长期趋势预测法

指数曲线模型特征分析表
由表可知指数曲线模型的特征是预测值的 环比系数相等。
3.适用性 该预测法适用于历史数据环比系数大致相同的
预测对象。
三、参数a、b的求解
四、实例应用
将参数值代入公式
Y=T×S×I Y=T+S+I 分解分析的步骤如下: (1)分析和测定现象变动的长,也即减去或除以T,得出不包含趋 势变动的时间序列资料,即: Y/T=(T×S×I)/T=S×I
Y-T=(T+S+I)-T=S+I
(3)消除随机变动的影响,得出季节变动测定值S。
三、二次指数平滑法
(一)一次指数平滑法的局限性
下表 “汽油支出”表中数据说明,一次指数平滑法只适用于 水平型历史数据的预测,而不适用于呈斜坡性趋势历史数据的 预测。
(三)二次指数平滑法的应用 例:以上述老师到校上课开车汽油费用支出的数 据,用二次指数平滑法(a取0.8)计算历年的理 论预测值和Y7年的预测值,并计算平均绝对误差。
第一节 简单平均法
一、算术平均法 指把历史数据加以算术平均,并以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
方法。 模型为:
二、加权平均法
指对参加平均的历史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数,并以 加权算术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方法。
该法适用于呈水平型变动的历史数据,而不适用于 趋势变动的历史数据,否则会产生较大的预测误差。
第二节 移动平均法
这样使

t

y 0,即上述方程组可简化为:
ty


Na
b
t
2
由联立方程也可直接推 导出:
b

n ty t y n t 2 ( t)2

ty t2

长期趋势预测法

长期趋势预测法

四、实例应用
解程序如下:
将参数值代入公式
第六节 指数曲线模型预测法
一、概念:是根据预测对象具有指数曲线变动 趋势的历史数据,拟合成一条指数曲线,通过 建立指数曲线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二、模型、特征、适用性 1.模型:
图形为:
2.特征:令t = 1,2,3,……,n,便可得 到相应的预测值和环比系数(即逐期增长 率)见下表:
1、乘法模型:
Y=T×S×C×I 式中:T为绝对数,与历史数据Y的计量单位相同, S、C、I为相对数,分别表示季节变动、循环变动、 不规则变动系数,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2、加法模型:
Y=T+S+C+I 均为绝对数,与Y的计量单位相同。 实际中应用较多的是乘法模型。 (三)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时间序列的分解就是按照时间序列的分析模型, 测定出各种变动形态的具体数值。下面以时间序 列的两种常态现象为例予以说明。
三、参数的求解方法 最小平方法: 用高等数学求偏导数方 法,得到以下联立方程组: y Na b t
ty a t b t
为使计算方便,可设t:
2
, 3, 2, 1, 0, 1, 2, 3, 奇数项: , 5, 3, 1, 1, 3, 5, 偶数项: y Na 这样使 t 0 ,即上述方程组可简化为:
ty b t
2
由联立方程也可直接推 导出: b a n ty t y ty 2 2 2 n t ( t ) t y bt
y
n
b
t
n

y
n
( t 0)
例:某企业Y2~Y6年出口某商品到德慕尼黑销售情况如下 表所示,试用最小平方法求参数并预测Y7、Y8年销售额。

季节指数预测法 PPT课件

季节指数预测法 PPT课件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合计
季节平均值
182 1728 1144 118 3172 793
231 1705 1208 134 3278 819.5
330 1923 1427 132 3821 955.25
247 1788.3 1259.7
128 3423.7 855.93
28.9% 298.15 208.9% 2155.16 147.2% 1518.62
如某种商品第一季度的季节指数为125%,这表明该商品第 一季度的销售量通常高于年平均数25%,属旺季,若第三季 度的季节指数为73%,则表明该商品第三季度的销售量通常 低于年平均数27%,属淡季。
四、简单季节指数法实例分析
技能核算题:某公司从1996年到2001年,每一年各季度的
纺织品销售量见下表。预测2010年各季度纺织品的销售量。 (单位:件)
利用季节指数预测法进行预测时,时间序列的时间单位或是 季,或是月,变动循环周期为4季或是12个月。
运用季节指数进行预测,首先,要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出预测 目标的季节指数,以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性;然后, 在已 知季度的平均值的条件下, 预测未来某个月(季)的预测值。
二、简单季节指数法
简单季节指数法是根据呈现季节变动的时间序列 资料,用求算术平均值方法直接计算各月或各季 的季节指数,据此达到预测目的的一种方法。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度销售量
600 660 700 750 850 1000
第一季 度
180 210 230 160 170 180 200 220
第三季 度
120 130 130 140 150 160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时间序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二是。

2.在一个时间序列中,最早出现的数值称为,最晚出现的数值称为。

3.时间序列可以分为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和时间序列三种。

其中是最基本的序列。

4.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和两种,其中,序列中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的是序列,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是序列。

5.已知某油田1995年的原油总产量为200万吨,2000年的原油总产量是459万吨,则“九五”计划期间该油田原油总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为。

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和两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7.设i=1,2,3,…,n,a i为第i个时期经济水平,则a i/a0是发展速度,a i/a i-1是发展速度。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有方程式法和.9.某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105%,2000年比1990年增长了306.8%,则该产品2000年比1995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10.如果移动时间长度适当,采用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循环变动和。

11.时间序列的波动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12.用最小二乘法测定长期趋势,采用的标准方程组是。

二、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A平均数时间序列B时期序列C时点序列D相对数时间序列3.发展速度属于(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动态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D计划水平5.某车间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A 296人B 292人C 295 人D 300人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A150万人 B150.2万人 C150.1万人 D 无法确定 7.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 A 有8个 B 有9个 C 有10个 D 有7个 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A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9.某企业的科技投,3,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5%6.58 B5%6.158 C6%6.58 D6%6.158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A 简单平均法B 几何平均法C 加权序时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 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A 时距扩大法B 移动平均法C 最小平方法D 季节指数法 三、多项选择题1.对于时间序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序列是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B 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C 序列中的数值都有可加性D 序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E 编制时应注意数值间的可比性 2.时点序列的特点有( )A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B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C 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D 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E 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B 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C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E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4.下列计算增长速度的公式正确的有( )A 增长速度=%100⨯基期水平增长量 B 增长速度=%100⨯报告期水平增长量C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00%D 增长速度=%100⨯-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E 增长速度= %100⨯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5.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 ) A 1231201-⨯⨯⨯⨯=n n a a a a a a a a nx B 0a a nx n =C 1a a nx n = D R n x = E nx x ∑=A 第二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二定基增长速度=10%B 第三年的累计增长量二逐期增长量=200万元C 第四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35%D 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4万元E 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3.5万元7.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B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D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E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8.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A 时距扩大法B 方程法C 最小平方法D 移动平均法E 几何平均法 9.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B 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C 需要计算季节比率D 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E 季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 10.时间序列的可比性原则主要指( )A 时间长度要一致B 经济内容要一致C 计算方法要一致D 总体范围要一致E 计算价格和单位要一致 四、判断题1.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 Y=T+S+C+I Y=T*S*C*I



季节变动(S):季节变动是指时间序列受季节更 替规律或节假日的影响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动。 按照日、周、月、季记录的时间序列常常反映季节 的波动。 季节变动的周期比较稳定,有固定规律可循,周期 效应可以预见。
趋势比率法(续)

6.建立趋势的季节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趋势比率法有多周期预测能力 示例5-5
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法

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法的基本思想: 将具有线性趋势、季节变动和随机变动 的时间序列进行分解研究,并与指数平 滑法相结合,分别对时间序列的长期趋 势、趋势增量以及季节变动做出估计, 然后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简单季节预测法(续)

4.建立季节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预测模 型为:
ˆt y s ( 1,2,...,L) y
简单季节预测法的预测能力只有一个周期

示例5-3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包含两个平滑公式和 一个预测方程。

1.趋势估计公式:
yt Tt (1 )Tt 1 st L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时间序列的k阶自相关系数反映了时间序列的项 与其滞后k项的关系的强弱。 如果对于一个具有实际观测值的时间序列,其样 本的自相关系数的估计值rk计算公式为:
rk
(y
t 1 nk t 1
nk
t
y )( yt k y )
nk t 1
2 2 ( yt y ) ( yt y )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分析主要目 的

进行季节变动趋势预测分析主要目的:


通过分析了解季节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掌 握季节变动的规律。 通过季节变动分析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波 动,使时间序列更明显地反映趋势及其他因 素的影响。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的基本思路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基于从时间序列中分离出 长期趋势线,并找到季节变动的规律,将二者 结合起来进行预测的基本思想。
ˆt Tt st L ( 1,2..., L) y

趋势和季节指数的初始值确定,一般用第一周期的 数据选取初始值。
1 L TL yi L i 1
例5-4
yi si (i 1,2,...,L) TL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预测能力只有一个周期

线性趋势季节型时间序列预测

线性趋势季节型时间序列预测:指时间 序列具有线性趋势且受季节变动影响。


趋势比率法 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法
趋势比率法

趋势比率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线性趋势方程(最小二乘法、二次移 动平均法、二次指数平滑法等) 2.依据趋势方程,计算各期回朔值。 3.剔除趋势 4.利用均值初步估计季节指数。 5.应用“一个周期内的各季节指数之和应等 于周期长度”规则,检验及节指数并进行调 整,获得季节指数的正式估计值。

可变季节指数: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在 长期趋势下受季节因素影响,季节影响 因素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或减小,因此, 同季节的指数不再相等。
预测步骤

可变季节指数预测法预测步骤:



1.估计趋势值 2.剔除趋势 3.将统一季节的不同周期的季节值绘出散点 图,观察其规律,并对其进行曲线拟合,用 以求出季节指数。 4.建立趋势季节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初始值的确定

初始值的确定采用前两个周期的数据计 算初始值:


1.分别计算前两个周期的均值A1和A2; 2.按照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初始值:
A2 A1 bL L L 1 TL A1 bL 2 yi si (i 1,2,...,L) TL ( L i )bL
可变季节指数预测法

水平趋势季节型时间序列预测:指时间 序列具有水平趋势且受季节变动影响。

简单季节预测法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

线性趋势季节型时间序列预测:指时间 序列具有线性趋势且受季节变动影响。


趋势比率法 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法
简单季节预测法

设时间序列{yt},季节长度为L。预测步 骤为:



1.计算yt的均值,作为趋势的估计值。 2.剔除趋势。用各期的观测值除以趋势值 (这里,用均值代替趋势值),得出季节指 数和随机干扰的混合值。 3.估计季节指数。对同季节的数据求均值, 用以消除随机干扰,得到季节指数的估计值。
双季节指数预测法

双季节指数:对于某个时间序列可能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个因素使它表 现出长度为L1的季节性,另一个因素使 它表现出长度为L2的季节性,对此类问 题的分析需要采用双季节指数预测法。
预测步骤

双季节指数预测法预测步骤:



1.估计趋势值 2.剔除趋势 3.计算时间序列的各阶自相关系数,判断时间序列 存在长度为L1的季节变动的可能性。 4.用方差分析法正式时间序列确实存在长度为L1的 季节变动。 5.以L1位周期,对同级界的季节序列求均值并加以 调整,得出季节指数的正式估计值S1i (I=1,2,…,L1)。
预测步骤(续)



6.从季节序列中剔除季节S1i的影响,得 到一个新的季节序列。 7.季节长度L2对新的季节序列重复步骤3、 4、5,得到季节指数的正式估计值S2i (I=1,2,…,L2)。 8.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模型为:
ˆt Tt .s1i .s2i y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给定显著性水平a,查出F分布临界值Fa(L1,n-L)。


若F> Fa(L-1,n-L),则各组数据的均值之间有显 著差异,表示有季节影响存在,L为季节长度。 若F<= Fa(L-1,n-L),则各组数据的均值之间无显 著差异,即L不是季节长度。
不变季节指数预测法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直观判断法:通过绘制时间序列的散点 图,直接观察其变化规律,判断其是否 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并确定季节的长度。


直观判断法的优点是判断简单、直观。 直观判断法的缺点是判断时略带主观。 示例1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自相关系数判断法:时间序列的自相关 系数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本期与不同滞后 期的相关系数,可以识别时间序列的特 性,同季节的数据的自相关系数绝对值 很大。 时间序列的k阶自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ov( yt , yt k ) k Var ( yt )Var ( yt k )

其中a的选取原则:当时间序列波动不大时,可 选较小值;反之可选较大值;可以选择多个值进 行试算,取使得均方误差最小的a值。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续)

2.季节指数估计公式:
yt st (1 ) st L Tt

季节平滑系数 的取值通常可大些。
温特斯指数平滑法(续)

3.预测方程: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方差分析判断法具体步骤:



若数据存在趋势,则首先将趋势剔除。 将数据分成L组。 按方差分析法的要求,分别计算总平方和ST、 组内平方和SE和组间平方和SA。 计算F统计量:
S A /( L 1) F ~ F ( L 1, n L) S E /(n L)
nk
nk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时间序列自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rk
t k 1
(y
n
t
y )( yt k y )
2 ( y y ) t t 1
n

示例:5-1。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方差分析判断法:一中队季节长度L的一种检 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 平。鉴别L是否是某时间序列的季节长度。 方差分析判断法的基本原理:将给定的时间序 列的数据的趋势剔除,然后将数据分成L组, 假定每组包含有同季节数据,检验各组数据的 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有,表示时间序列 数据受季节影响,并且季节长度为L,若无显 著差异,则表示L不是季节长度。


首先找到描述整个时间序列总体发展趋势的数学方 程。 其次找出季节变动对预测对象的影响。 最后将趋势线与季节影响因素合并,得到能够描述 时间序列总体发展规律的预测模型,并用与预测。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

常用的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有以下 三种:



直观判断法 自相关系数判断法 方差分析判断法
判断季节变动存在的方法(续)

其中:
1 1 y yt y yt k n k t 1 n k t 1
•在给定的a下,df=n-k-2,查临界值表,得到临界值ra . •如果| rk |〉ra ,则yt与yt+k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如果| rk |<=ra ,则yt与yt+k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
ˆ t (Tt bt ) st kL y 其中: 1, 2, ... ; k为一整数,且 (k 1) L 1 kL
平滑系数的确定


1.三个平滑系数:、、的取值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一般根据经验选定,常 在0.1~0.2之间。 2.理论上可以通过多值试算,也可以应 用工具软件帮助实现。
平滑公式

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法的三个平滑公 式: yt Tt (1 )(Tt 1 bt 1 ) st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