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2020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答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中小学复习资料](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中小学复习资料](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中小学复习资料]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中小学复习资料]1.2.[中小学复习资料]3.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名师学案-《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学案【课标细化】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和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发育阶段及特点2河流的三种堆积地貌(结合课本P78页图,阅读P78~79完成下表)(读课本P80页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冲积平原为聚落提供哪些有利条件(1)对用水:。
(2)对交通:。
(3)对农业:。
2读图,思考在高原、平原低地、山区河谷地区聚落如何分布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破坏搬运2发育阶段及特点2河流的三种堆积地貌(结合课本P78页图,阅读P78~79完成下表))对用水: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对交通: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3)对农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读图,思考在高原、平原低地、山区河谷地区聚落如何分布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2.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3.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4.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参考答案】1.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3.有没有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水的含沙量和水的流速等因素有关。
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水含沙量大,在流速减缓时泥沙容易淤积下来。
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黄河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4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河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随着盛夏的来临,20__——20__学年度渐行渐远,回首来时路,没有惊喜,多的只是一份坦然,踏踏实实又一年。
一年来,按照学校部署和上级安排,我主要承担了七年级的地理课和兼职学校信息稿的书写以及学校博客反思的审核推荐,每月二七区多彩期刊中心校荐稿筛选上传,二七区教师进修网反思审核编辑,校教研组长和区地理兼职教研员。
一切都需要按部就班,一切都需要行走于惯常之间,也为了保证突出重点,我很自然地这样分割自己的时间,每天到校后重点备课、整理课件、导学案,批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梳理待发信息稿件,以不耽误上课为基本点。
晚上回家进行策划信息稿方案,以及完成博客审核等,按要求进行教研策划和材料的搜集编撰。
虽然看起来忙了一点儿,但是有挑战就有拓展的空间,有参与就有学习提升的历练,慢慢多了一些从容,也就多了一些淡然。
不经意间,一年来,每周的课都能按时上完,每周平均三篇的信息稿也能及时上传,间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也有效上演,博客审核等工作也及时打点儿,另外也见缝插针参与了学习力课题等报告的完善。
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只要自己积极去干,不抱怨,忙中偷闲也会感受到快乐多一点。
比如博客中收获博友的关注和祝愿,让自己的成长看得见,再比如专注于教学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实践,不断追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课堂导入重在学习目标的唤醒和切入点,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体验和学以致用观,分别代表学校进行了课程纲要分享课和复习课,还进行了区观摩课教研,课堂达标中也频现亮点。
特别是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中受到与会教师的认同评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
(综合思维)2.通过观察、实地走访,掌握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地理实践力)3.举例分析地貌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学习要点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河谷的演变1.重要外力:_____。
2.发育阶段以及特点: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的类型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有利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华北平原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河流堆积地貌发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D.各种堆积地貌都发育在河流中游地区2.下列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V”形河谷是河流堆积地貌,出现在河流发育初期B.河流堆积地貌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聚落分布C.瀑布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D.河流上游河段,侧蚀作用明显3.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下列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浅且窄B.下游—宽且浅C.上游—深且宽D.下游—宽且深4.“V”字形河谷是一种重要的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p 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p 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一样吗?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p 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此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开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讨论后答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侵蚀。
河流地貌的发育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基础知识】一、河谷的演变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判断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而成。
2.冲积平原类型类型位置形成山前冲积平原山前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而成判断1.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
(√)2.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影响(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分布。
(2)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3)河流中下游:城市较密集。
【考点剖析】考点一:河流堆积地貌例1.1.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答案】A【详解】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支流流速慢,泥沙沉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故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慢,故该题选A。
2.3河流地貌的发育(1)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河谷的演变课型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学习目标 1.结合河谷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旧知过关下图为山西南部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的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 )A.山谷B.背斜C.山岭D.断层2.因两侧地层陷落,紫金山地区相对突起导致图示区域汾河改道,其流向 ( )A.由北流变成东流B.由南流变成西流C.由西流变成北流D.由东流变成南流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题。
3.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4.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课堂探究探究一河谷的发育过程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它由沟谷发育而成。
当沟谷深切至地下并获得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
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图所示探究二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巧学妙记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
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作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
河流堆积岸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河道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
据此可以判断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
课堂检测图①②③示意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
读图,回答下题。
1.按河谷发育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2.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冰川堆积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黄陂一中刘栋向探究活动一:观看河流侵蚀作用模拟实验
观察河流侵蚀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各类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具体影响;
自主构建一:河谷的发育
沟
谷
探究活动二:洪积扇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1、观察洪积扇的形态特征(堆积体形状及堆积厚度的分布规律);2、颗粒分布特征;3、观察并描述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实验器材:颗粒均一沙子及不同大小颗粒沙子、书、白纸。
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2、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3、将沙子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4、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自主构建二 :总结(板书)
三处与三幅横剖面对应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上游 下蚀 溯源侵蚀 V 型谷 冲(洪)积扇 中游 侵蚀
搬运
堆积
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
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的位置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在河流的下游则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河流的上游海拔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较方便。
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威胁等。
3、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①信息,分别在图②、③、④上合适位置上写出a 和b
【思维导图】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答案] A
(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
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流动的河
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
瀑布。
瀑布地带河流中断。
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
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河 流 地 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成。
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5.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瀑布是由于流水流经地区下游岩性较弱易受侵蚀造成,但随着流水下蚀及溯源侵蚀瀑布最终会消失,瀑布易发生在落差大且易受侵蚀河段。
[答案]
(2009年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
①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
②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
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
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
[答案]D
11.在图中⑤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D)
[解析]⑤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
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D
【拓展训练】
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C.由东向西流D.由西向东流
[解析]根据图中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
[答案]A 3.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B.河谷地势平坦C.泥沙淤积D.地质作用
[解析]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强,该地地势平坦。
[答案]B
(2010年广东高三质量评估)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6~8题。
6.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
7.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
8.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
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
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
9.(2010年广州模拟)“逆水行舟,船靠岸边行;顺水
行舟,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B.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C.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D.流
速从河底向水面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12.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4)C (5)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解析]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②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③④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
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
作用:分洪、蓄洪。
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不良,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
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