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2020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答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中小学复习资料](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中小学复习资料](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中小学复习资料]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中小学复习资料]1.2.[中小学复习资料]3.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难点1.河谷的形成及特点。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知识连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和堆积的概念及对应地貌。
学校方法图示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学习过程河流地貌是常见地貌,按照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地貌和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的概念。
2.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的方向是什么?。
为什么?。
这时候河谷特征是。
横剖面呈。
2.河流发育后期流侵蚀的方向是什么?。
为什么?。
这时候河谷特征是。
横剖面呈。
思考:河流侵蚀作用出现在同一时期不同河段时,河流上游和中下游应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3.合作探究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提示:首先据题意判读a、b何处是凹案何处是凸案)。
4.若在上题图示中建港口,建在a还是b处,,为什么? 。
(二)河流堆积地貌1. 河流堆积地貌的概念:。
典型地貌类型是:,包括平原、平原和三种类型。
2.洪积平原的形成结合图4.18找出洪积平原的位置是在,河漫滩平原的位置在,三角洲的位置在。
3.合作探究⑴洪积平原的形成试用山区、洪水速度、出山口、地势、洪积扇、洪积扇平原等词语描述洪积扇平原的形成。
⑵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试用河流中下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等词描述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3)结合课本案例3说明三角洲的形成。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影响聚落的形态和规模,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大或小);南方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大或小)。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一河流地貌【归纳总结】1.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方法技巧】1.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 •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 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 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3 •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判定: ① 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轴助线②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o o o o o O o o o o C I QloQ OCN5 4 3 2 1町吸于弯曲河岸姐葬河床謀軽 水流的冲刷*即G#为凸岸.沉积河 粉,D 岸为js% ,則拘施潦向是 直费甸北;育半球劇宜址 庫. AB祜寿直河岸处*荔河嫌 河床 找受地转備向力的越响,卸曲⑤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典题探究】【例i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⑵题。
:逊1零髙线(期)找*河販 (i )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峰林滑坡B. 冲积扇泥石流C.新月形沙丘 地震D. 火山锥火山喷发河流SiftA 流量平題*位于 湖泊的:E 游,B 位AB 月份河流L ]凹岸融凸岸堆枳n 一:湖泊③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④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北半球(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 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解析】甲处是位于山地与平原之间河谷谷口的冲积扇,是洪水活河流流出谷口时,水流速度 减慢,水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宽而浅,横剖面呈槽形,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组成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举例聚落密度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多呈带状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小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山区的山前和河流两岸较小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河运和海运带状、团状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合作探究】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p 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p 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一样吗?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p 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此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开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讨论后答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侵蚀。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导学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理解河谷的形成的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屏和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通过长江沿岸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1. 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学习难点】1.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观察对比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地貌:2.侵蚀地貌的发育:【合作探究】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视频:(1)河流侵蚀的方向有哪些?(2)各种侵蚀会使河谷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并将答案记于下表。
(3)规律总结:在河谷发育初期,以和作用为主,形成型地貌。
在河谷发育成熟期,以作用为主,形成型地貌。
二、河流堆积地貌1.堆积地貌:2.堆积地貌的发育:(1)洪(冲)积扇【小实验】出手的时候到了,请利用你们小组的实验用具,模拟79页活动的实验: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
Ⅰ.参与者:全班同学Ⅱ.实验目的:探究洪(冲)积扇的发育Ⅲ.实验材料:白纸、书本、瓶装细沙Ⅳ.实验步骤:①.将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Ⅴ.完成实验报告①.细沙在书前的形态特征和颗粒大小分布规律?形状:规律:由顶端向边缘②.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据此推想,该实验能否反映出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不同颗粒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规律:由顶端向边缘③.如何改进这个实验?(2)河漫滩平原(3)河口三角洲【合作探究】1.三角洲发育的原因?2.结合以下资料分析刚果河入海口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原因?刚果河大小支流都处在赤道多雨区,这里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的位置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在河流的下游则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河流的上游海拔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较方便。
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威胁等。
3、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①信息,分别在图②、③、④上合适位置上写出a 和b
【思维导图】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答案] A
(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
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流动的河
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
瀑布地带河流中断。
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河 流 地 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
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下图回答
4~5题。
4.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5.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瀑布是由于流水流经地区下游岩性较弱易受侵蚀造成,但随着流水下蚀及溯源侵蚀瀑布最终会消失,瀑布易发生在落差大且易受侵蚀河段。
[答案] 4.C 5.A
(2009年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
①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
②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
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
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
[答案] D 11.在图中⑤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D)
[解析]⑤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
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 D
【拓展训练】
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C.由东向西流D.由西向东流
[解析]根据图中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
[答案] A 3.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B.河谷地势平坦C.泥沙淤积D.地质作用
[解析]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强,该地地势平坦。
[答案] B
(2010年广东高三质量评估)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6~8题。
6.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
7.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
8.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
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
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 6.B7.A8.C 9.(2010年广州模拟)“逆水行舟,船靠岸边行;顺水行
舟,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
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B.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C.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D.流
速从河底向水面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C
12.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4)C (5)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解析]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②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③④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
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
作用:分洪、蓄洪。
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不良,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
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