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支出类科目结转
如何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三)

如何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三)摘要:本文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和主要差异比较分析,并对如何新旧账务处理解析,使会计人员对变化部分引起关注。
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促进新制度贯彻实施,如何正确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随着新事业单位制度的发布,从2013年起所有的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变化。
如何更好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
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分析,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收入支出类1.新制度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支出”、“应交税费”科目。
上述原账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无需转账处理。
自2013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类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2.新制度取消“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
转账时,将原账中“拨入专款”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将原账中“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借方。
二、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事业单位应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
将2012年年底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相当于追溯调整。
2023事业单位新科目年终结账详解

2023事业单位新科目年终结账详解概述自2023年起,事业单位年终结账将增加新的科目。
新科目主要用于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资产负债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科目及其对事业单位年终结账的影响。
新科目一览资产类- 固定资产清理:指已经提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变卖或报废时的结账情况。
固定资产清理:指已经提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变卖或报废时的结账情况。
- 无形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所有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权等。
无形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所有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权等。
- 递延资产:指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资产:指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 其他资产:包括其他与事业单位运营相关的资产,如押金、应收票据等。
其他资产:包括其他与事业单位运营相关的资产,如押金、应收票据等。
负债类- 长期股权投资:指持有他人股权三年以上或无法证明持有者以短期获利为主要目的的情况。
长期股权投资:指持有他人股权三年以上或无法证明持有者以短期获利为主要目的的情况。
- 应付债券:反映事业单位应付的债券及利息费用。
应付债券:反映事业单位应付的债券及利息费用。
成本费用类- 顾问费:反映为事业单位服务的顾问费用。
顾问费:反映为事业单位服务的顾问费用。
- 检测费:反映为事业单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检测费用。
检测费:反映为事业单位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检测费用。
- 会议费:反映为事业单位召开相关会议的费用。
会议费:反映为事业单位召开相关会议的费用。
- 差旅费:反映为事业单位人员出差的交通、食宿、通讯等费用。
差旅费:反映为事业单位人员出差的交通、食宿、通讯等费用。
影响分析新增科目将使得事业单位的年末结账更加细致、透明。
同时,各科目明细将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和效益情况,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各科目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标准进行核算和披露。
结论2023年事业单位新科目的增加,将使得年末结账更加细致透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效益情况,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一)资产--固定资产
重点关注: 1、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p33 2、固定资产的取得
购进一般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期超过1年) 取得发票金额不含质保金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借: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或事业支出等
贷: 财政补助收入等
(一)资产--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资产范围 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除外 折旧年限 根据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折旧政策 ➢ 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提,当月减少的从下月起不提 ➢ 提足折旧后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资产一致的政策计提折旧 ➢ 发生后续支出延长使用年限的,重新计算折旧额
一、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变化(续)
5、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 算
6、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7、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8、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
1、配套新增了与财政管理改革相关 的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 、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2、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 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 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 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 非计入支出。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

32 3301
财政补助结转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
33 3302
财政补助结余
34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04
拨入专款
502
拨出专款
503
专款支出
35 3402
事业结余
306
事业结余
36 3403
经营结余
307
经营结余
37 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08
结余分配
四、收入类
38 4001
45 5101
上缴上级支出
516
上缴上级支出
46 5201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47 5301
经营支出
505
经营支出
512
销售税金
48 5401
其他支出
注:上表中标有“*”号的会计科目为事业单位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12
财政补助收入
401
财政补助收入
39 4101
事业收入
405
事业收入
40 4201
上级补助收入
403
上级补助收入
41 4301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412
附属单位缴款
42 4401
经营收入
409
经营收入
43 4501
其他收入
413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44 5001
事业支出
501
拨出经费
504
事业支出
520
结转自筹基建
财政直接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存货
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摘要: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进行的一切业务活动离不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也在进行不断拓展,会计制度也会根据业务环境的改变而进行及时的修订和革新。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出台并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因此,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尽快地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转换。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表现如下:一、会计要素发生了改变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在旧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里会计核算对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预算经费地使用单位的经费收入、经费支出和经费结余情况下的各类项目经济业务。
可以将这时期的会计要素分为三种: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结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要独立地拥有其资产,承担所有负债,运行各项业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要做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去那些简单的会计要素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复杂的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改变会计要素成为事业单位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对象就是事业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包括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会计要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经济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改变后的会计要素完全能够满足这种形势下的会计核算需要。
二、会计科目的变化(一)资产类科目发生的变化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删除了“产成品”科目、“材料”科目、“对外投资”科目;“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增加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存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2012年)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对1997年7月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2年12月19日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I日起施行。
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现对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3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
(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
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3年1月1日的新账。
3.将2012年12月31日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上述“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以及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新旧会计科目对照情况参见本规定附表。
4.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3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事业单位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一)资产类。
1.“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
新账中相应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财政补助结转
5001.02.03
其他资金支出
3402
事业结余
5101
上缴上级支出
3402
事业结余
5201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3402
事业结余
5301
经营支出
3403
经营结余
5401
其他支出
5401.01
专项资金支出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5401.02
利息支出
3402
事业结余
5401.03
捐赠支出
捐赠收入
4501.05
现金盘盈收入
4501.06
存货盘盈收入
4501.07
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
4501.08
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
5001
事业支出
5001.01
基本支出
3301
财政补助结转
5001.01.01
财政补助支出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5001.01.01.01
人员经费
3301.01.01
事业结余
4301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4301.01
专项资金收入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301.02
其他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3402
事业结余
4401
经营收入
3403
4501
其他收入
4501.01
专项资金收入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501.02
投资收益
3402
事业结余
4501.03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
4501.04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支出类科目结转
收入/支出科目
结转科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4001
财政补助收入
3301
财政补助结转
4001.01
基本支出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4001.01.01
人员经费
3301.01.01
人员经费
4001.01.02
日常公用经费
3301.01.02
日常公用经费
4001.02
5401.04
现金盘亏损失
5401.05
资产处置损失
5401.06
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
项目支出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
4001.02.01
XX项目
3301.02.01
XX项目
4101
事业收入
4101.01
专项资金收入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101.02
其他事业收入
3402
事业结余
4201
上级补助收入
4201.01
专项资金收入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201.01
其他上级补助收入
3402
人员经费
5001.01.01.01
日常办公经费
3301.01出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5001.01.03
其他资金支出
3402
事业结余
5001.02
项目支出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
5001.02.01
财政补助支出
5001.02.02
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