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阅读论文
关于诗词议论文(合集5篇)

关于诗词议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关于诗词议论文关于诗词议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词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诗词议论文1古往今,有不少诗人留下来美词佳句,而我却情有独钟于李煜的《渔父词》。
唐朝有李白写有《把酒问月》:宋朝有苏轼留有思乡的《水调歌头》;清朝有郑燮留有出尘脱俗的诗句;当代有叶挺,写有雄心壮志的《囚歌》;现有朱自清文笔清新的《荷塘月色》张满红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让我记忆犹新,“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则让我一段时间内沉迷其中,后来,经过上网查询,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秦始皇一统七国,荆轲去刺秦王,所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渔父词》这首诗,是我偶然从一首歌末尾听来的,刚开始,没什么,后来,不知不觉,竟开始喜欢这首诗了,这首诗表现出文人绝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万顷波中再得自由"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比起现代的诗词散文,我最喜欢的还是古诗词,《洞仙歌》、《湘妃怨》、《玉楼春》、《虞美人》、《临江仙》都别具一番风昧,有的凄美惨凉;有的则是抒景感怀;而那宫妃,也是众多诗人锁描写人物:花蕊夫人、杨贵妃、虞美人、梅妃。
”我欲乘风归去,有恐“诗、词是一个朝代、一个人的代表,具有历史风范,不恐绝代风华,往事已去,只是那往事背后令人心酸的回忆。
风华绝代,往事如烟;乱世之中,那些唐诗宋词,一一保存完整,流芳百世,细细品味时,会让你收获意外的惊喜,这也是一种乐趣,意料之中的乐趣。
关于诗词议论文2鸡年新春,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
作为诗词爱好者,我收看了全部比赛,并通过手机同步参与了比赛。
选修课唐诗宋词鉴赏期末论文

唐诗宋词---我的良师雅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语文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这句话不仅使我从小就爱上了唐诗宋词,而且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唐诗宋词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就对唐诗宋词更加情有独钟了。
进入大学之后,我依旧选择了唐诗宋词鉴赏这门选修课,因为我一直深信,人的一生如爱上了唐诗宋词,那就好比交上了一位高品位的良师雅友,人生就会更华美光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和唐诗宋词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多,就会越发感觉自己离不开这位良师雅友了。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语文,从当初的识字断句,到后来的阅读写作,语文课一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
还记得初中高中写作文拟制标题的时候,唐诗宋词帮了我很大的忙。
当有时候作文标题一下子想不出来时,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唐诗宋词,灵感顿生,标题涌出。
每当那个时候我都非常感谢唐、宋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是他们给了我灵感,让我得以文思泉涌。
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
读唐诗宋词,让我明晓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无悔。
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能体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爱情怀;能品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别情愁;能领味到“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游子思乡之情。
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珍视朋友情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去感动送别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去感悟朋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走进唐诗宋词去领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无悔;去领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情苦涩......“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读到李清照就想起爱情,诗词里面假如少了李清照,必然会有一页黯然无光。
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

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唐诗宋词不仅是文学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唐诗宋词的魅力。
首先,唐诗宋词的语言优美动人。
唐诗宋词的语言非常优美,用词精准,意境深远。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来形容黄河水的奔腾,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蓬门未识绮罗香,拟让归来赐小康”一句,则用了“蓬门未识”来形容自己的清贫,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优美的语言使人们在阅读唐诗宋词时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其次,唐诗宋词的思想深刻。
唐诗宋词的作者大多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他们对人生、社会、历史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则表达了对追求完美的向往,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这些深刻的思想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人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最后,唐诗宋词的意境丰富。
唐诗宋词的意境非常丰富,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句,通过对溪亭日暮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眷恋。
而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句,则通过对红豆的描绘,表达了对思念的深沉。
这些丰富的意境使人们在阅读唐诗宋词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境界。
总之,唐诗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唐诗宋词的精神,让优秀的文化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的论文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的论文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通过研读唐诗宋词,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也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首先,唐诗宋词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明了的文字、优美动人的词藻,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传递了人类的情感和感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徐陵的《白日依山尽》中写道:“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宏伟。
这些诗句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真切的感受,让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其次,唐诗宋词蕴含着深邃的思想。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他们关注现实问题,探索人性和社会的本质,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人生短暂,人们应当珍惜时光的观点。
这些作品通过诗人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得到了启示和思考。
再次,唐诗宋词传递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通过深刻的描写和诗情画意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感受。
他们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些作品中传递出的情感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阅读中温暖而感动。
最后,唐诗宋词体现了高尚的价值观念。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表达了自己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伦关系的追求。
他们反对奢华和享乐主义,并提倡节俭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他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批判和反思,表达出了对于人类精神追求的坚持和向往。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表达对于进取和超越的追求,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古诗词的议论文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
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
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
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
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
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
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
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论文唐诗(合集5篇)

论文唐诗(合集5篇)第一篇:论文唐诗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论文摘要:“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二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和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
本文从他们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论文关键字:浪漫、现实,豪放、沉郁。
正文: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二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篇。
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
因此他们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对国家有一份炽热的感情,国家强盛时的欢喜、字号在他们的笔下流露;但国家处于忧患时,他们忧心忡忡。
他们发反对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反对分裂国家的战争。
如李白的《古风渡泸及五月》、杜甫的《兵车行》都是抨击棠同志者的穷兵黩武。
李白的《奔忙道中》五首和杜甫的《北征》、《三吏》、《三别》都是对安史之乱的痛斥。
他们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又不得志。
李、杜二人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的友谊,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上有一致性。
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的时代、家庭对他们影响不同。
生活的经历各异,所以在其艺术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一、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二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礼拜一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
而现实主义恰恰相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二、诗歌风格一代“诗仙”李白,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诗歌风格。
对朝廷的腐败,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弃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作文篇1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
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特别伤心,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
白菊花那娇嫩的样子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不过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诗好优美呀!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作文篇2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表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伟大智慧,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剪纸,这个是在我国很有名的传统文化,剪出来的很漂亮。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
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
就凭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小兔子、小老鼠、大老虎,还有一对鸳鸯都可以剪,是多么的神奇呀,这就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明。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范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宋词鉴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
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阅读论文作业题
采用抽签取题:每人抽一题。
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加封面。
1.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唐诗有何影响?
2.中唐时期有哪些主要诗派?各诗派有哪些重要诗人?
3.以禅法入诗,对丰富唐诗艺术有什么积极作用?
4.谈谈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及其得失。
5.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6.初唐四杰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7.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诗论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他所标举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标准?
8.试述唐代科举制度对唐诗的影响。
9.前人评高适边塞诗“尚质主理”,岑参则“尚巧主景”,试就此举例予以剖析。
10.道教的盛行为什么能激发唐代诗人的艺术想象力?
1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试论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13.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
14.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15.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16.试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17.盂浩然的《临洞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描写洞庭湖的名作,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18.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
19.试以孟浩然、王维为例,分析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
20.结合作品,分析王维田园诗的特色。
21.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分析。
22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2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24.·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诗词的艺术特征。
25.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
26.为什么说咏史怀古诗词是“古”与“今”的结合?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7.唐代的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8.结合作品。
分析优秀的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实现“不粘不脱”的? 29、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在咏物中寄托情志的?
30.王维与佛教的关系怎样?
31.杜甫诗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史”?
32. 试从诗歌自身演变发展的角度谈谈唐诗繁荣的原因。
33. 以《蜀道难》为例,论述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风貌。
34. 在几乎是“无人不写边塞诗”的盛唐,边塞诗人的创作有哪几类不同情况?
3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性。
36.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性。
37.何谓“诗无达估”?
38.何谓“沉郁顿挫”?
39、简述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40、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4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维、孟浩然的诗风有何异同?
4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杜甫诗歌语言凝练的特色
43,简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