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培养计划2010.12

合集下载

2010级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001]

2010级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001]

2010级各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 大类课程
33.5
+
42学分=
2.5 +
6
B类课程 C类课程
• 专业课程(18XXXXXX):
基础医学类 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类 口腔医学类 实践课程
• 各专业课程总学分:
基础医学:217 预防医学:215.5 临床医学:278(本科251) 口腔医学:268(本科241)
第三个梵蒂冈梵蒂冈梵蒂冈梵蒂
冈所发生的发送到各回各家华工 科
• 钢结构hi与往日去武汉IE胡歌我很大方尽快 恢复 水电费课件等斯诺伐克极道少女大
部分开始大部分看美女大白菜疯狂模式大 饱口福把控时代峻峰本科生的脚步罚款几 点上班考多少分
的基本撒即可都不恐怖方式
打发第三方士大夫阿萨德按时风高 放火 发给发的格式的广东省都是方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031E0050 体育IV
1.0
0.0-2.0
03110080 体质测试I
+0.5 0.0-1.0
03110090 体质测试II
+0.5 0.0-1.0
03110100 体质测试III
+0.5 0.0-1.0
年级 学期 短
一 秋冬 一 春夏 二 秋冬 二 秋冬,春夏 二 春夏 三 秋冬,春夏 四 秋冬,春夏 五 秋冬,春夏
通识课程
• 计算机类
5学分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三选一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口腔医学技术 人才培养计划

口腔医学技术 人才培养计划

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与目的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培养专业熟练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对保障国民口腔健康和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制定此人才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口腔医学技术方向人才的教学与培养工作,落实我国高水平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口腔诊疗技能,掌握基本口腔医学知识,能够承担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工作任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三、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行“三级培养”模式:
1. 本科层次:培养技术基础和基本理论掌握能力。

2. 研究生层次:重点培养技术水平和临床研究能力。

3. 继续教育层次:注重提升实践水平和更新专业知识。

四、培养方案
1. 理论课程安排
2. 实习与实践内容
3. 论文或设计任务
4. 教学设施保障
5. 教学管理与评估
五、保障措施
1. 师资队伍建设
2. 实习基地与条件建设
3. 教学资源共享与更新
4. 成果转化与就业促进
以上仅为参考内容,实际制定时需根据本专业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口腔医学生培训计划

口腔医学生培训计划

口腔医学生培训计划一、前言口腔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口腔疾病和口腔健康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

口腔医学的发展对于保护和促进人民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德才兼备的口腔医学人才,领导着眼当前,着力未来,制定了以下口腔医学生培训计划。

二、培养目标1.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口腔医学技术。

2. 希望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临床能力,能够科学、规范、安全地从事口腔医学工作。

3.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独立承担口腔医学工作,并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同事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医疗服务。

三、培养内容1. 理论课程(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2)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病理学、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等。

(3)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口腔诊断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种植学等。

(4)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等。

2. 实践课程(1)临床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进行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操作,掌握各项临床技能。

(2)技能培训:学生参加口腔医学技能培训,包括洗牙、刷牙、拔牙等。

(3)科研实践: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包括参与口腔医学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

3. 临床实践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口腔健康情况和口腔疾病种类,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同时学习如何与患者交流,并能够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采用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其中基础医学阶段以授课为主,口腔医学阶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医学阶段以临床实习为主。

2. 实践教学学生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参与临床实习,学习现代口腔医学的临床操作和技能。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修复和预防保健、防治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从事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保健、防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及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开展口腔医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标准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标准学制:5年毕业最低学分:210学分学位:医学学士第二课堂:2学分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组成。

第一课堂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组成。

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病理学、口腔基础实验、口腔材料学、口腔放射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及儿童牙病学、口腔正畸学五、各类课程学分比例(一)通识课程1、I类通识课程2、Ⅱ类通识课程(10学分,五类中每类选修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六)必修课程名称按学期排列。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系统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口腔医学高级人才,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要求1.知识与能力要求:(1)具备扎实的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3)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具备科学研究能力;(4)掌握各类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5)了解口腔医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跟踪学习的能力。

2.专业素养要求:(1)具备医学伦理和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尊重患者权益;(3)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协作;(4)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5)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细胞生物学(3)解剖学与组织学(4)生理学(5)口腔颌面外科学(6)影像学(7)病理学(8)药理学2.专业核心课程:(1)口腔诊断学(2)口腔内科学(3)口腔颌面修复学(4)口腔颌面正畸学(5)口腔病理学(6)口腔种植学(7)口腔预防保健学(8)口腔医学基础实验3.临床实践课程:(1)口腔内科临床实践(2)口腔颌面修复学临床实践(3)口腔颌面正畸学临床实践(4)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实践(5)口腔预防保健技术实践四、实践教学环节1.临床实习:(1)在口腔医院或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临床实习;(2)通过临床实习,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2)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3)撰写科研论文,积累科研经验。

五、毕业要求1.毕业论文:(1)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口腔医学相关毕业论文;(2)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2.学位授予:(1)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教学任务;(2)达到毕业要求,经评审合格;(3)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六、培养效果评价1.学业成绩:(1)考试成绩评定;(2)课程作业评价;(3)科研成果评价。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的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的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Stomatology Department(专业代码:100401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毕业时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荣辱观。

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并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

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较强的法律意识。

重视医疗伦理和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2.知识目标: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口腔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口腔相关的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3.能力目标: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对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掌握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具有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及对公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

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获得口腔医学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4.身体素质: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适应承担艰苦工作的要求,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四、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临床诊断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5年,弹性修业年限5~7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口腔医学培养方案(一)

口腔医学培养方案(一)

口腔医学培养方案(一)口腔医学培养方案资料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1.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牙科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保健学2.临床实践技能–牙齿检查与诊断–牙齿洁治与美容修复–牙齿拔除与手术治疗–牙周病治疗与牙槽骨修复–口腔种植与义齿修复–牙槽外科手术与正畸治疗–牙髓、牙骨和口腔黏膜疾病治疗3.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操作演练–临床案例讨论–病例报告与论文撰写–医学会议与学术交流4.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患者沟通与心理疏导–社会责任与义诊活动–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培养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实习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开展针对性培养考核评价•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实践技能实习和操作考核•知识竞赛和学术报告•临床操作能力评估•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评审师资力量•具有口腔医学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知识丰富、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的教师团队•现代化的口腔医学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和仪器•临床实习基地与合作医院培养效果•毕业生成为临床口腔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诊疗工作•毕业生具备进一步深造和科研的能力和意愿•毕业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上是口腔医学培养方案的内容概述,旨在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提升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我们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多种评价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口腔医生培训计划

口腔医生培训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口腔黏膜科专科培养,使受培训医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 独立进行口腔黏膜常见病、多发病及较复杂疾病的诊治,为口腔黏膜病患者提供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防治意见
2. 对系统性疾病患者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评估,协助其他专科医生进行系统性疾病口腔黏膜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
3. 能够阅读和理解本专业中英文文献,掌握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告、综述和原创性论文
4. 能够对接受口腔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者在口腔黏膜科轮转期间提供业务指导,并能指导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法
(一)准入标准
具有口腔医学或临床医学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完成口腔内科或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后,方可申请本阶段培养。

(二)培训时间
口腔黏膜科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2年。

口腔黏膜专业方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在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根据水平考核可适当缩减培训时间,但不得少于1年。

(三)培训方法
理论知识学习以自学和专题讨论为主,临床实践技能通过科室轮转进行培养,培训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 口腔黏膜科临床培训(≥12个月)
2. 口腔其他相关科室临床培训:
口腔病理科(1个月)
口腔颌面外科(1个月)
3. 有条件的培训基地建议安排大临床相关科室(皮肤科、血液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等)临床见习,每科室见习时间1个月
4. 临床科研训练(≥6个月)
相关科室临床培训可与口腔黏膜科临床培训分段交替进行,先后顺序可根据各培训基地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具有从事口腔医疗、预防保健、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的综合职业能力。

能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合作。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并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二)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相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诊疗技术。

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熟悉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5.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

6.熟悉口腔急、难、重症的诊疗程序。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专业技能要求
1. 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和规范书写病历。

2.掌握口腔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包括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等的基本技能。

3.能够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出初步的诊断处理。

4.具有口腔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技能。

5.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交流表达技巧。

6.具有提供咨询和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确切信息,以提供其同意采取某项诊疗措施的决定。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水平。

9.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10.具有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的自觉再提高潜力。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可提前一年毕业,最长不超过6年。

四、主要课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正畸学。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一)医学基础实验: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实验。

(二)主要专业技能实训: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正畸学等。

(三)临床实习:毕业实习46周。

其中内科见习2周、外科见习2周、口腔内科13周、口腔外科12周和口腔修复13周。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最低总学分必须达到146分(包括课内教学和实践环节)+ 4学分,其中4学分为课外学分。

七、教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见表一
八、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见表二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见表三
表一教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表二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注:表中比例均按学分计算,百分比%计算为某类课程学分与总学分(不含课外学分)之比。

制订人:李葛洪校对人:王伟杰审定人:潘丽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