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GB/T5487-1995

代替GB/T5487-8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辛烷值试验机测定汽油辛烷值(研究法)的步骤、运转工况,试验条件以及操作细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汽车用汽油的抗爆性。

注:其他类型的辛烷值机按甲苯标定燃料的标定值合格后,参照本方法进行汽油辛烷值测定。

2引用标准

GB484车用汽油

GB/T3144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象色谱测定法

GB/T4016石油产品名词术语

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取样法(手工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1117.1抗暴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异辛烷

GB/T11117.2抗暴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正庚烷

SH0041无铅车用汽油

SH0112汽油

3术语

3.1校验燃料

由异辛烷、正庚烷和乙基液混合而成用以检查发电机的工作状况。

3.2气缸高度

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的相对位置,用测微计或计数器读数指示。

3.3爆震传感器

安装在气缸头上的磁致伸缩型传感器,直接和气缸内燃烧气体相接触,产生与气缸内压力变化速率成正比的电压,气缸内的爆震倾向越严重,传感器产生的电压数值就越大。

3.4爆震仪

接收由爆震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删除其他振动频率的波,只留下爆炸波,并将其放大,积分。得到一稳定的电压信号,在送给爆震表。

3.5爆震表

实际上是一个毫伏表,0~100分度来显示爆震强度(工作范围20~80分度)。

3.6操作表

在101.3kpa压力下,基础参比燃料调和油在产生标准爆震强度时,辛烷值与气缸高度(压缩比)之间的特定关系。

3.7爆震强度

在爆震试验装置上评价燃料时燃烧产生爆震强度的指示值。

3.8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

燃烧在爆震试验装置中燃烧,产生最大爆震强度时燃料与空气混气比例称为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它是通过调节化油器中的液面高度来实现的。

3.9测微计读数或计数器的读数

是气缸高度的数字指示(发动机运转时在规定的压缩压力下,指示气缸高度的基准位置)。

3.10辛烷值

表示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暴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

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测定辛烷值的方法不同,所得值也不一样,因此,引用辛烷值是应该指明所采用的方法。

3.11基准参比燃料

参比燃料异辛烷,参比燃料异辛烷和参比燃料正庚烷按体积比的调和油,或已知辛烷值的参比燃料异辛烷中加入标准稀释的乙基液的调和油。

3.11.1辛烷值高于100的基准参比燃料调和油是根据试验确定的比例,在每升参比燃料异辛烷中加入若干毫升

标准稀释的乙基液,它的特定辛烷值高于100.调和比例见表3.

3.11.2辛烷值低于100的基准参比燃料调和油是参比燃料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参比燃料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

在参比燃料异辛烷与参比燃料正庚烷调和油中,参比r燃料异辛烷所占体积百分数即为调和油的辛烷值。

3.12展宽

爆震测量仪的灵敏度,即单位辛烷值在爆震表上指示的分度。

3.13标准爆震强度

在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下,把气缸高度调整到操作表的规定值,并按表5进行大气压力修正,已知辛烷值的参比燃料调和油在爆震试验装置中被燃烧时产生爆震的程度称为标准爆震强度。一般应调整爆震仪的放大使此时的爆震表读数为50.

3.14甲苯标定燃料

甲苯标定燃料是由甲苯、参比燃料正庚烷和参比燃料异辛烷按不同体积比混合而成。它是高灵敏的燃料,用以确定允许偏差,判断该试验机是否适宜于试验。

4 意义和应用

马达法辛烷值(MON)与全尺寸点燃式发动机高速运转下的抗爆性能相关联。研究法(RON)则是与尺寸点燃式发动机低速运转下抗暴性能相关联。

上述两种方法的辛烷值都是在专门的单缸发动机上,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把实样与参比燃料的爆震倾向相比较而测定出来的。它们都不能全面地反映车辆运行中燃料的抗爆性能,因此提出了计算车辆运行中抗爆性能的经验关系通式:

抗爆指数=K1*RON+K2*MON+K3

K1,K2,K3为系数,对不同类型的车辆是不同的,这与发动机的运转条件有关,它们都是通过典型的道路试验来确定的。

一般简化式,采用总车辆的平均抗爆性能。通过K1=0.5,K2=0.5,K3=0.即抗爆指数=RON+MO N/2

马达法辛烷值也适用于测定航空汽油贫混合气(飞机巡航速度)运转条件下的抗爆性能。

为保证燃料的抗爆性能与发动机性能正确匹配,本方法应用于发动机制造厂,石油炼厂,商业交货验收。

5 方法概要

5.1辛烷值测定法

一种燃料的马达法辛烷值是在标准操作条件下,将该燃料的参比与已知辛烷值的参比燃料混合物的爆震倾向相比较而确定的。具体的做法是借助于改变压缩比,并用一个电子爆震表来测量爆震强度而获得标准爆震强度。此时,可用下面两种方法之一测定。

5.2内插法:在固定的压缩比条件下,使试样的爆震表读数位于两个参比燃料调合油的爆震表读数之间,试样的辛烷值用内插法进行计算。

5.3压缩比法:由试样达到标准爆震强度所需气缸高度,从表1至表6读出相应的辛烷值,采用这种方法时,参比燃料仅用于确定标准爆震强度要经常检验。

6 设备

6.1爆震试验装置

包括一台连续可变压缩比的单缸发动机,合适的负载设备,辅助设施和仪表,它们都装在一个固定的底座上,美国制造的ASTM-CFR试验机为本方法的试验设备。

7 燃料

7.1爆震试验参比燃料

7.1.1参比燃料异辛烷符合GB/T11117.1要求。

7.1.2参比燃料正庚烷符合GB/T11117.2要求。

7.1.3参比燃料异辛烷和参比燃料正庚烷混合而成的辛烷值为80的调和。

7.1.4稀释乙基液,参比燃料异辛烷调和乙基液其液其辛烷值大于100,用作测定试样辛烷值大于100的参比燃料。

7.2标定燃料用甲苯(规格按表8规定)与参比燃料异辛烷、参比燃料正庚烷调和成爆震试验装置的标定燃料,其调和比例和相应的辛烷值,见表10.

8 取样

按照GB/T4756方法规定取样。

9 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及试验条件

9.1发动机转速

600±6r/min,在一次试样中最大的变化不超过6r/min。

9.2点火提前角

固定在上止点前13.00。

9.3火花塞间隙

0.51±0.13mm(0.020±0.005in)。

9.4无触点点火系统,传感器底部与转子(叶片)末端的间隙0.08~0.013mm(0.003~0.005in)。

9.5摇臂托架调整

9.5.1 摇臂托架支撑螺丝调定:每一个摇臂托架支撑螺丝都拧进缸体中,并使气缸体上的加工表面与叉型体底表面的距离为31mm(1 7/32in)。

9.5.2 摇臂架的调定:在无偿计数器读数为722(测量计读数为0.500in),摇臂托架必须水平。

9.5.3 摇臂架调定应在摇臂托架调定及排气阀关闭情况下,摇臂托架应处于水平位置。

9.6 进、排气阀间隙

进、排气阀间隙均为0.20±0.03mm(0.008±0.001in)。它是在发动机处于标准操作条件下热运转时测量的。

9.7曲轴箱润滑油

用L-EQE级以上的汽油机油,粘度等级以30为宜。

9.8润滑油压力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润滑油压力为172~207kPa(25~30Ibf/in2)。

9.9润滑油温度

57±8.5℃(135±150F),用热敏元件全浸至曲轴箱润滑油中测量。

9.10冷却液温度

100±1.5℃(212±30F),在一次试验中要恒定在±0.5℃(±10F)的范围。

9.11进气湿度

3.56~7.12g水/Kg干空气(25~50gr水/1b干空气)。

9.12进气温度

用插入进气歧管上的水银温度计测量,按表5当地大气压与温度关系的规定,保持在±1.1℃(±20F)范围内。用这个温度做为测微计或计数器的定值,以取得标准爆震强度,并评定性能作初步检查。在以后的试验中也可以用其他温度如12.3.2.2条件所述。但是初次试验必须按表5规定的温度进行。

9.13化油气喉管直径

在咽喉出直径为14.3mm(9/16in)。

9.14基准气缸高度调定

发动机达到规定的温度,按附录D规定调定基础气缸高度。

9.15燃料-空气比

每次试验,无论是试样或是参比燃料,都应把燃料-空气比调节到获得最大爆震强度。它通过化油器的油罐的高度来获得的。燃料液面计应在0.7~1.7刻度范围内,否则应清理喷嘴孔或改变喷嘴孔的尺寸,满足上述要求。

9.16爆震表读数范围

爆震强度在爆震表的工作范围为20~80之间,小于20爆震强度是非线性的,大于80爆震表的电位变化是非线性的。

9.17爆震仪的展宽

当辛烷值为90时,调整到每个辛烷值的爆震指示的展宽为10~18分钟。展宽的幅度会随辛烷值的大小而变化,如在辛烷值为90的情况下调好了,大多数的情况下对评定80~102范围辛烷值就不必作变动了。

9.18内插法参比燃料

用内插法评定时,试样的爆震表读数必须处在两个相邻的参比燃料的读数之间,两个参比燃料辛烷值差数不大于2个单位。辛烷值100以下的试样只能用不含乙基液的参比燃料来评定。新闻那只在100.0~103.5之间,只能用下列几组参比燃料。

100.0和100.7

100.7和101.3

101.3和102.5

102.5和103.5

9.19压缩比法用参比燃料

试样的爆震表读数必须与第7章参比燃料体系中选择的参比燃料混合物相匹配。辛烷值在100.0~103.5范围内,只能用100.7,101.3,102.5,103.5这几种参比燃料、试样与参比燃料、试样之间差值不得超过14.3中规定。

9.20试样处理

试样倒入油罐前,应冷却至2~10℃(35~50℉)之间。

10 发动机的起动与停车

10.1发动机的起动

起动前曲轴箱润滑油预热至57±8.5℃(135~15℉),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是否缺少润滑油和冷却液,盘车2至3圈,打开冷却水,向各润滑点加润滑油,再用电动机拖动发动机运转,打开点火,加热开关,化油器从一个油罐中抽取燃料点燃发动机。

10.2发动机的停车

先关闭燃料阀,再将所有的油罐中的燃料放出,关闭加热、点火开关,用电动机拖动发动机运转1min,关闭电动机、关闭冷却水开关,为了避免在两次运转之间发动机的进、排气阀和阀造成腐蚀和扭曲,要转动飞轮至压缩冲程的上止点,使两个气阀都处于关闭的位置。

11 爆震测量仪的调整

11.1爆震表零点的调整

在不供电情况下调爆震表上的调整螺丝是爆震表指针为零,这样的调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11.2 爆震仪的零点调整

在爆震表的零点调整好后,给爆震仪供电,将仪表调零开关放在“0”的位置上,时间常数放在“1”上,检查爆震表指针是否为零,如不在零位,可调整爆震仪下方的电位器,调好后拧好防护帽。这样的调整每天试验前都应调整一次。

11.3调整时间常数

调时间常数就是调积分时间,即调仪表反应的灵敏度。位置“1”积分时间最短,反应的速度也最快,氮仪表也最不稳定,位置“6”积分时间最长,反应的速度最慢,但仪表最稳定。通常应把时间常数放在“3”或“4”的位置上。

11.4调展宽

即调仪表的区别能力,合适的仪表展宽水平按9.18条要求。以调整辛烷值为90时展宽水平为例,具体调整如下:

11.4.1用辛烷值90的参比燃料操作发动机发动机,使发动机工况满足第9章要求。

11.4.2逆时针方向旋转“仪表读数”和“展宽”旋钮,将粗调旋钮调到底,细调旋钮调到中间位置上。

11.4.3顺时针方向调整“展宽”粗调旋钮,大致放在“3”的位置上。

11.4.4顺时针方向调整“仪表读数”粗调旋钮,使爆震表指针大致指在中间位置上,可用细调旋钮来调整精确

的读数。

11.4.5检查化油器燃料液面位置,使之获得最大爆震强度,在调整中如果爆震表最大读数不易获得,这说明展宽太小,可以用11.4.2~11.4.4方法提高展宽水平。

11.4.6再次调整化油器燃料液面高度,使之获得爆震最大读数的液面。

11.4.7重新调整“仪表读数”细调旋钮,使爆震表读数为50±3。

11.4.8依据一个单位辛烷值爆震表的读数来确定实际的仪表展宽水平,最简单的办法是不换燃料,改变压缩比,观察爆震表指针的变化。如果辛烷值为90的参比燃料工作时,压缩比调到辛烷值89、90、91(按表1、表2要求)的测微计和计数器位置上,待平稳时,记录下爆震表的读数,气差值就是仪表的展宽水平,也可以用90上下各相差一个辛烷值两个参比燃料进行测定,在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结果其差值为仪表的展宽水平。

11.4.9调高展宽:顺时针方向调“展宽”细调旋钮,使爆震表指针为100逆时针方向调“仪表读数”细调旋钮,使爆震表指针提高到50±3、如展宽幅度不够,可重复上述步骤。

11.4.10减低展宽:逆时针方向调“展宽”细调旋钮,使爆震表指针为20或更低一些,再顺时针方向调“仪表读数”细调旋钮,使爆震表指针提高到50±3,如果展宽幅度还需减低,可重复上述步骤。

11.4.11在调整中,如发现细调旋钮的调整范围不能满足要求,就应与粗调旋钮配合使用,使之前满足调整需要。

11.4.12展宽幅度应为每个单位辛烷值8~18度,如果每个单位辛烷值的展宽幅度大于20分度,操作时应多加小心。

12 试验机标准状态的调整和检查

12.1发动机标准爆震强度的初步检查

当发动机处于第9章标准条件下,符合9.16条最大爆震强度要求,关闭点火开关时,发动机应立即熄火。如不熄火,说明发动机的机械状态不良,这时应检查火花塞和发动机的燃烧室,清除积炭、修复后在重复上述操作。

12.2最大爆震强度的燃料-空气混合比和标准爆震强度的获得

通过下列步骤获得:

12.2.1初步调整气缸高度:将试样倒入化油器油罐中并将液面调整的估计产生最大爆震强度位置上,旋转选择阀,使用该试样操作,待发动机处于标准状态后,调整气缸高度,使爆震表指针在50或小些的位置上。

12.2.2调整燃料-空气比:如液面高度在玻璃液面计上显示为1.3,让爆震表指针达到平衡状态后,再按0.1的增量,把液面升高到1.2,1.1……,得到较富的燃料-空气混合比状态下的爆震表读数,直到爆震表读数至少比最大值降低5分度;再将燃料液面调回到爆震表产生最大读数的位置上,如1.2。然后在按同样方法,依次将液面调至1.3,1.4………在贫燃料-空气混合比状态下工作,直到爆震表读数至少比最大值降低5分度,再将燃料液面调回到使爆震表产生最大读数的位置上,或者在产生同一爆震表读数的两个液面的中间位置上,如1.25。这就是最大爆震强度燃料液面。检查上述调整正确性的方法是将液面调到偏离上述位置两侧各0.1位置上,如1.15和1.35,如读数都下降,说明前者调整是正确的。如有的读数增加了,说明前者调整有错,必须重新调整。

12.2.3 化油器冷却:如果在液面计上有明显的气泡蒸发,引起液面波动或燃料不稳定时,化油器必须冷却。

12.2.4 标准冷却剂:在化油器冷却设备中,循环冷却液(水或水质防冻液)在化油器交换中不得低于0.5℃(33℉)当评定任何样器燃料时,这种冷却液都可循环使用。

12.2.5 气缸高度的进一步调整:在确定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时,爆震表读数可能不在50+3的范围内,这时应调整气缸高度,使爆震读数表为50+3.

12.3 校正评定特性

12.3.1 发动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甲苯标定燃料的标定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能满足表4要求,这说明设备状态是良好的。如果超出了表4要求,但是能满足表6要求,则可以用改变进气温度调谐的方法,使标定试样的结果满足表4要求,如试验结果超出了表6要求,这说明设备状态不良,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校正设备的技术状态。

12.3.2 进气温度的确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12.3.2.1 在初始作甲苯标定燃料标定试验时,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应根据当天的大气压力由表5中查得。

12.3.2.2 如甲苯标定试验的结果符合表4要求,但符合表6要求,就用改变进气温度调谐的方法,是试样结

果符合表4要求,此后的试样评定中,进行温度控制在使甲苯试验结果符合表4要求时的进气温度上。

12.4 校正试验的频繁程度规定

12.4.1 每天评定试验以前,都必须用甲苯标定燃料校正评定特性。

12.4.2 校正试验结果仅在此后的7h内有效。

12.4.3 当更换操作人员时,停机超过2h或停机进行较大的检修和更换零件时,都应重新校正评定特性。12.4.4 每次只选择与式样的辛烷值相近的甲苯标定燃料进行试验。如果试验的辛烷值估计不出来,线测定试样的辛烷值,然后再校正评定特性。

13 用内插法评定试样

13.1 在同一压缩比下进行试验,试样的爆震表读数应在两个参比燃料的爆震表读数之间。

13.2 必须按第七章和9.19条要求配制参比燃料。

13.3 第一个内插参比燃料

按照第12章方法,确定试验产生标准爆震强度的气缸高度,根据此时的气缸高度。查表估算出试样的辛烷值。配制一个接近估算辛烷值的参比燃料,倒入化油器的一个油缸中,把燃料液面调到估计产生最大爆震强度的位置上来,旋转选择阀,让发动机用这个参比燃料工作,再按12.2.2方法调整燃料液面高度,使之获得最大爆震强度液面和最大爆震表读数,并作记录。

13.4 第二个内插参比燃料

在进行第一个内插参比燃料试验后,可配制第二个参比燃料,预计上述两个参比燃料的爆震表读数应把试样的爆震表读数包括在内,这两个参比燃料的辛烷值差数不大于两个单位。把调好的第二个参比燃料倒入化油器的第二个油罐中,并用12.2.2方法调整燃料的液面高度,使之获得最大爆震强度液面和最大爆震读数,并作记录。如果这两个参比燃料的爆震表读数把试样的读数包括在内,或两者中的一个与试样的读数相同,则可按照13.7继续进行。

13.5 检查标准爆震强度的一致性

如果第一﹑第二两个参比燃料的爆震表读数不能满足13.4 条的要求,则用已经测得爆震表读数来估算试样的辛烷值。如果气缸高度与试样的辛烷值之间关系符合表中规定,并按表7进行大气压力修正,则可按13.6条所述的测试进行。如果不是,则对气缸高度和爆震测量仪做必要的调整,并重复13.2和13.3条的操作。

13.6 第三个内插参比燃料

如果第一第二两个参比燃料的爆震表读数不能把试样的读数包括在内,就应根据已测数据预算结果,选择第三各参比燃料,以替换前两者中的一个,比那个一另一个相配合,已达到把试样的爆震表读数在内的目的。

13.7读数规则

在取的一系列的试样与参比燃料爆震表读数以后,在检查一次燃料液面,是否是最大爆震强度液面,按下列数据测量并记录每种燃料的爆震表读数。

a. 试样

b. 第二个参比燃料;

c. 第一个参比燃料。

重复测量时,参比燃料的顺序对换一下。每次测量,都必须让爆震表指针稳定后再作记录。

13.8 完成一次测试至少需要下列测试记录次数。

13.8.1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两组数据;

A第一组数据和第二数据计算出的辛烷值之差,不大于0.3个辛烷值单位。

B试样的平均爆震表读数在50±5范围内

13.8.2在下列情况下,需要三组数据;

A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计算出的辛烷值之差,不大于0.5个辛烷值单位。

B第三组数据计算结果在俩着之间。

C试样的平均爆震表读数在50±5范围内。

13.8.3如果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计算的辛烷值之差大于0.5个辛烷值单位,或者第三组数据计算的辛烷值不在前面两组数据的中间,这些数据不能用,必须按本方法第13章重新试验。

13.9检查标准爆震强度的一致性

如果13.8的要求能够达到,应确信与样品相匹配第一参比燃料辛烷值的补偿气缸高度;对于辛烷值低于85时应在±0.51mm(0.020)测微计读数或±28计数器单位之内;对于辛烷值高与85时应在±0.64mm(0.025in)测微计读数或±35计算器单位之内。如果不在这些限值内,标准爆震强度应调整到50的读数上,而试样应重新测定。

13.10对随后进行的试样的测定首先要调整好最大爆震强度燃料液面,必要时提高气缸高度,使爆震表读数为50±3.各次侧成完成后,按13.9条所述检查法来检查标准爆震强度的一致性。

13.10.1 当发动机是在表7所列吸入空气温度运行时,如运转时间大气压力变化大于0.68kpa(0.21inhg),则要重新做甲苯标定燃料的标定。

13.11试验结果的计算

13.11.1试验结果如符合13.8条要求,就可以进行计算,首先算出各种燃料的爆震表读数的平均值,

13.11.2将13.11.1计算的平均值代人下式,计算出试样的辛烷值,精确到二位小数。

X=

式中:x---试样的辛烷值

A----高辛烷值参比燃料的辛烷值:

B---低辛烷值参比燃料的辛烷值:

a----高辛烷值参比燃料的平均爆震表读数;

b――低辛烷值参比燃料的平均爆震表读数:

c――试样的平均爆震表读数

13.11.3由13.11.2计算结果,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定进行数值修约,取一位小数。

14用压缩比法测定试样

14.1确定标准爆震强度

14.1.1用与试样同一范围的第一参比燃料。

14.1.2把压缩比燃料液面,取的最大爆震燃料-空气比。

14.1.4调整爆震仪的仪表读数使爆震表达到50位置上。

14.2评定试样燃料

把化油器燃料择阀转动装有试样的燃料罐供油。

14.2.1调整压缩比使爆震表读数为50

14.2.2调节燃料罐液面,取得最大爆震的燃料-空气比。

14.2.3重新调整压缩比使爆震表读数为50.

14.2.4读取计数器读数(经大气压b补偿的读数),从表2中读取相应的辛烷值,完成上述每一步骤取得一个辛烷值测定结果。

14.3试样测定的结果辛烷值与确定标准爆震强度所得参比燃料的辛烷值,最大允许差异不能超过下列数值。

试样评定辛烷值范围参比燃料与试样之间辛烷值最大允差

等于或低于90.0 2.0

90.1~100.0 1.0

100.1~102.0 0.7

102.1~105.0 1.3

高于105.1 2.0

14.当参比燃料与试样之间的差数超过上例数值时,应换一个辛烷值与试样辛烷值相差不大于上例数值的参比燃料,按14.1条所述重新确定标准爆震表读数为50,读数计数器的读数,从表2。表4或表6中读数相应的辛烷值读数。

14.5检查标准爆震强度的频率

对于辛烷值低于100的试样,每评定4个试样后需按14.1检查标准爆震强度一次,对于高于100的辛烷值试样,每评定两个试样后检查一次标准爆震强度,对敏感度的高辛烷值汽油,检查的频率要庚大些。

14.6计算

上述重复评定结果,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数值修约,修约到一位小数。

15 测定结果表述

15.1将从13.11或14.6获得的辛烷值报告为马达法辛烷值,写为:××·×/MON.

15.2对于马达法辛烷值高压100的航空汽油,按表9换算成品度值,报告马达法辛烷值品度值,写为:××·×/RON.

16 精密度

用以下数值来判断本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6.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仪器和设备,对同一试样连续做两次重复试验,所测结果对平均辛烷值85.0至90.0水平的试样,其差值不大于0.3辛烷值。

16.2再现性

在任意两个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的仪器和设备,在不同号或相同的时间内,对同一试验所测得的结果不应超过以下数值:

平均研究法辛烷值范围辛烷值评定允许差

80.0 12.0

85.0 0.9

90.00.7

95.0 0.6

100.00.7

105.0 1.1

110.0 2.3

辛烷值处于上列数值之间者,再现性评定差限用内插法计算得到。

表1 各海拔高度下,大气压力为101.3Kpa(29.92inHg)、喉管直径为14.92mm(9/16in)下,标准爆震强度测微机读数与研究法辛烷值对照表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487-1995代替GB/T5487-85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89) 2 漆膜一般制备法GB/T 1727-1992 3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0-1993 4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5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32-1993 6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7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GB/T 1734-1993 8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GB/T 1735-1979(89) 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40-1979(89) 10 漆膜光泽测定法GB/T 1743-1979(89) 11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GB/T 1763-1979(89) 12 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1764-1979(89) 13 测定耐湿性﹑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T 1765-1979(89) 14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66-1995 15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1771-1991 16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1997 17 漆膜颜色标准GB/T 3181-1995 18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9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5210-1985 20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6739-1996 21 涂膜弯曲试验(圆柱轴)GB/T 6742-1986 22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GB 9279-1988 23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24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GB/T 9753-1988 25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54-1988 26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27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通常凝露条件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GB/T 9789-1988 2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2-1992 29 色漆和清漆钢铁表面上的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1992 30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 13893-1992 31 色漆涂层粉化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评定GB/T 14826-1993 32 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2-57-1980(85) 喷漆及其相关的标准术语与解释(2) 起(粗)粒bittiness起(粗)粒bittiness在塗料中存在凝膠、絮凝物或外來物的顆粒,或這些粒子從漆膜表面上凸出。在涂料中存在凝胶、絮凝物或外来物的颗粒,或这些粒子从漆膜表面上凸出。褪色;脫色bleaching褪色;脱色bleaching通常由於氣候作用或化學品侵蝕而使塗料的顏色完全褪去。通常由于气候作用或化学品侵蚀而使涂料的颜色完全褪去。滲色bleedin g渗色bleeding來自下層的可溶著色物質進入或透過上層塗膜而擴散的過程,来自下层的可溶着色物质进入或透过上层涂膜而扩散的过程,因而產生了不希望有的染色或褪色。因而产生了不希望有的染色或褪色。可引起這種塗膜缺陷的物質包括瀝青漆、可引起这种涂膜缺陷的物质包括沥青漆、木材防腐劑、木節中的油性樹脂、有機顏料和染色劑。木材防腐剂、木节中的油性树脂、有机颜料和染色剂。起泡blistering起泡blistering由於幹塗膜局部失去附著力而脫離其下底面,形成圓拱形凸起物或泡。由于干涂膜局部失去附着力而脱离其下底面,形成圆拱形凸起物或泡。這樣的泡可以含有液體、蒸氣、氣體或結晶物。这样的泡可以含有液体、蒸气、气体或结晶物。粘連blocking粘连blocking當塗漆工件相接觸時,在工件鄰近表面之間出現不希望有的粘附。当涂漆工件相接触时,在工件邻近表面之间出现不希望有的粘附。塗漆工件堆積存放時常遇到粘連。涂漆工件堆积存放时常遇到粘连。起霜bloom起霜bloo m有時在有光塗膜上形成一種似葡萄上霜的沉積物,造成其失光和顏色變黯淡。有时在有光涂膜上形成一种似葡萄上霜的沉积物,造成其失光和颜色变黯淡。發白blushing发白blushing當噴漆膜乾燥時,有時由於空氣中的濕氣附著和/或噴漆中的一種或多種固體組分沉澱析出而出現的似乳白光。当喷漆膜干燥时,有时由于空气中的湿气附着和/或喷漆中的一种或多种固体组分沉淀析出而出现的似乳白光。通常只限于單靠溶劑揮發而乾燥的噴漆。通常只限于单靠溶剂挥发而干燥的喷漆。增稠bodying增稠bodying在塗料生產或隨後的貯存過程中,出現的不希望有的稠度增大。在涂料生产或随后的贮存过程中,出现的不希望有的稠度增大。(塗膜的)搭接覆蓋bridging(涂膜的)搭接覆盖bridging塗膜覆蓋在未嵌填

涂膜性能及测量

涂膜性能及测量 1、涂膜的制备 国家标准《GB1727—— 79(88)漆膜一般制备法》中分别列出刷涂法、喷涂法、浸涂法和刮涂法的涂膜制备方法。但在制备时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涂膜的均匀性较难保证。采用仪器制备涂膜在当前普遍推行,方法有旋转涂漆法和刮涂器法。 2、涂膜外观及光泽测定 (1)涂膜外观 通常在日光下肉眼观察涂膜的样板有无缺陷,如刷痕、颗粒、起泡、起皱、缩孔等,一般与标准样板对比。 (2)光泽的测定基本上采用两大仪器,即光电光泽计和投影光泽计,前者用得较多。 3、涂膜的鲜映性测定 鲜映性是指涂膜表面反映影象(或投影)的清晰程度,以DOI值表示(distinctness of image)。它能表征与涂膜装饰性相关的一些性能(如光泽、平滑度、丰满度等)的综合效应。它可用来对飞机、汽车、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特别是高级轿车车身等的涂膜的装饰性进行等级评定。 鲜映性测定仪的关键装置是一系列标准的鲜映性数码板,以数码表示等级,分为0.1、0.2、0.3、0.4、0.5、0.6、0.7、0.8、0.9、1.0、1.2、1.5、2.0共13个等级,称为DOI值。每个DOI值旁印有几个数字,随着DOI值升高,印的数字越来越小,用肉眼越不易辨认。观察被测表面并读取可清晰地看到的DOI值旁的数字,即为相应的鲜映性。 4、涂膜雾影测定 雾影系高光泽漆膜由于光线照射而产生的漫反射现象。雾影光泽仪是一台双光束光泽仪,其中参与光束可以消除温度对光泽以及颜色对雾影值的影响。仪器的主接收器接收漆膜的光泽,而副接收器则接收反射光泽周围的雾影。雾影值最高可达1000,但评价涂料时,雾影

油漆喷涂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在深圳市威宏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属零件和组合件进行粉末喷涂的工艺要求及质量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粉末喷涂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鉴定。 1.3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金属基结构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但所有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可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754-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1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3.术语 3.1主视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电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局部厚度: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 工艺鉴定要求 4.1 总则 生产者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4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威宏志公司正式批准的设备、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喷涂设施要求 4.3.1喷涂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4.3.2喷涂间的温、湿度应能控制在以下范围: 温度:15~35℃湿度:30~80% 4.3.3喷涂间最好设有单独的零件进、出通道,尤其是要控制进入喷涂间的零件不会受到污染。 4.3.5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水痕迹)。 4.3.6烘房内温度应保持均匀,有效烘烤区的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温度控制,显示仪表的精度不低于1级 4.4 喷涂操作要求 4.4.1操作者必须带上干净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4.4.2表面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喷涂处理(打砂后应在8小时内喷涂)。 4.4.3喷涂前无表面处理要求的零件,应采用对基本材料无腐蚀作用的溶剂进行清洗,且不待溶剂挥发立即用干燥的布擦干,干燥后立即喷涂。 4.5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实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 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 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防腐涂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

防腐涂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 防腐涂料是油漆涂料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涂料,对物体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保护物体的使用寿命,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防腐涂料的性能以及检测方法: 防腐涂料性能 1、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量度。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涂膜试板浸泡在水中,观察其有无发白、失光、起泡、脱落等现象。以及恢复原状态的难易程度。这将直接影响涂膜的使用寿命。其检测方法可按GB/T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中规定进行。 2、耐盐水性 耐盐水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对盐水侵蚀的抵抗能力。可以用耐盐水试验判断涂膜产品的防护性能。其检测方法可按GB/T1763-89《漆膜耐盐水试剂性测定法》或GB16834-89《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中规定进行。 3、耐石油制品性 耐石油制品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抵抗石油制品(即汽油、润滑油、和溶剂等)的破坏能力的量度。其检测方法可按GB/T1734-93《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或HG/T3343《漆膜耐油性测定法》中规定进行。 4、耐湿热性 耐湿热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抵抗湿热环境破坏的能力。在涂膜耐腐蚀性的检测中,耐湿热性的检测往往与耐盐雾性试验同时进行。其检测方法可按GB/T1740-89《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或GB/T19893-92《色漆和清漆耐湿热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浸水法》中规定进行。5、耐盐雾性 耐盐雾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抵抗盐雾侵蚀的能力。是涂膜耐腐蚀性关健指标,也是模拟大气中的盐雾腐蚀加速试验方法。其检测方法可按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中规定进行。 6、耐化学试剂性 耐化学试剂性是指防腐涂料涂膜抵抗酸、碱和盐及其它化学药品破坏的能力。其检测方

gbt 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固定质量的重锤落于试板上而不引起漆膜破坏的最大高度(cm)表示的漆膜耐冲击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漆膜耐冲击性能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GB 308 滚动轴承钢球 GB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 1727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 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3 仪器及设备 3.1 放大镜4 倍放大镜。 3.2 冲击试验器 3.2.1 冲击试验器如图所示,由下列各件组成:座1;嵌于座中之铁砧2;冲头3;滑筒4;重锤5及重锤控制器。 控制器装置由下列部件组成;制动器器身6;控制销7;控制销螺钉8;制动器固定螺钉10及定位标11;横梁15用两根柱子16与座相联;在横梁中心装有压紧螺帽12;冲头可在其中移动,用螺钉14将圆锥13连接在横梁上。滑筒之一端旋入锤体中,而另一端则为盖9;滑筒中的重锤可自由移动,重锤借控制装置

固定,并可移动凹缝中的固定螺钉,将其维持在范围内的任何高度上。滑筒上有刻度以便读出重锤所处位置。 3.2.2 冲击试验器各部件的规格 滑筒上的刻度应等于50±0.1cm,分度为1cm。 重锤质量为1000±1g,应能在滑筒中自由移动。 冲头上的钢球,应符合GB 308 8IV的要求,冲击中心与铁砧凹槽中心对准,冲头进入凹槽的深度为2±0.1mm。 铁砧凹槽应光滑平整,其直径为15±0.3mm,凹槽边缘曲率半径为2.5~3.0mm。 3.3 校正冲击试验器用的金属环及金属片 3.3.1 金属环:外径30mm,内径10mm,厚3±0.05mm。 3.3.2 金属片:30mm×50mm,厚1±0.05mm。 3.4 冲击试验器的校正把滑筒旋下来,将3mm厚的金属环套在冲头上端,在铁砧表面上平放一块1±0.05mm厚的金属片,用一底部平滑的物体从冲头的上部按下去,调整压紧螺帽使冲头的上端与金属环相平,而下端钢球与金属片刚好接触,则冲头进入铁砧凹槽的深度为2±0.1mm。钢球表面必须光洁平滑,如发现有不光洁不平滑现象时,应更换钢球。 4 取样按GB 3186的规定进行。 5 试板 5.1 材料和尺寸除另有规定或商定外,试板为马口铁板。应符合GB 9271的技术要求,尺寸为50mm×120mm×0.3mm;薄钢板应符合GB 708的技术要求,尺寸为:65mm×150mm×0.45~0.55mm(供测腻子耐冲击性用)。 5.2 试板的处理及涂装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样板的处理及涂装应按GB1727的规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GB/T5487-1995 代替GB/T5487-8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辛烷值试验机测定汽油辛烷值(研究法)的步骤、运转工况,试验条件以及操作细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汽车用汽油的抗爆性。 注:其他类型的辛烷值机按甲苯标定燃料的标定值合格后,参照本方法进行汽油辛烷值测定。 2引用标准 GB484车用汽油 GB/T3144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象色谱测定法 GB/T4016石油产品名词术语 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取样法(手工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1117.1抗暴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异辛烷 GB/T11117.2抗暴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正庚烷 SH0041无铅车用汽油 SH0112汽油 3术语 3.1校验燃料 由异辛烷、正庚烷和乙基液混合而成用以检查发电机的工作状况。 3.2气缸高度 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的相对位置,用测微计或计数器读数指示。 3.3爆震传感器 安装在气缸头上的磁致伸缩型传感器,直接和气缸内燃烧气体相接触,产生与气缸内压力变化速率成正比的电压,气缸内的爆震倾向越严重,传感器产生的电压数值就越大。 3.4爆震仪 接收由爆震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删除其他振动频率的波,只留下爆炸波,并将其放大,积分。得到一稳定的电压信号,在送给爆震表。 3.5爆震表 实际上是一个毫伏表,0~100分度来显示爆震强度(工作范围20~80分度)。 3.6操作表 在101.3kpa压力下,基础参比燃料调和油在产生标准爆震强度时,辛烷值与气缸高度(压缩比)之间的特定关系。 3.7爆震强度 在爆震试验装置上评价燃料时燃烧产生爆震强度的指示值。 3.8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 燃烧在爆震试验装置中燃烧,产生最大爆震强度时燃料与空气混气比例称为最大爆震强度油气比,它是通过调节化油器中的液面高度来实现的。 3.9测微计读数或计数器的读数 是气缸高度的数字指示(发动机运转时在规定的压缩压力下,指示气缸高度的基准位置)。 3.10辛烷值 表示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暴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

烷基化汽油简介

一.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途径 目前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技术主要有催化重整技术、烷基化技术、异构化技术和添加汽油辛烷值改进剂(抗爆剂)。 催化重整主要是提高汽油中的芳烃和异构烷烃的量来提高汽油辛烷值,其中芳烃对提高辛烷值的贡献更大,通过重整来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不利方面是芳烃含量及苯含量升高。 烷基化汽油是用LPG中的异丁烷与丁烯-1、丁烯-2、异丁烯反应生成异辛烷,所以烷基化汽油组分全是异辛烷,它辛烷值高、敏感度好、蒸气压低、沸点范围宽,不含芳烃、硫和烯烃的饱和烃,是理想的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 异构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最便宜的方法之一,可使轻直馏石脑油(C5/6)中的直链烷烃转化为支链烷烃,从而提高汽油辛烷值10%~22%。 各种添加剂能显著地提高汽油抗爆性的能力,如MTBE是开发和应用最早的醚类辛烷值改进剂,但由于它们不是汽油的组分(烃类),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添加剂的价格往往很高。 二.汽油的基础组分 美国的汽油构成大致为催化裂化汽油占 1/3,催化重整汽油占 1/3,其他高辛烷值调合组分占 1/3。西欧催化裂化汽油 27%,催化重整汽油 47%,剩余部分主要是其他高辛烷值组分。 我国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比例高达 75%,重整汽油、烷基化油、MTBE等比例很低,汽油组成的差别使得我国汽油质量与国外有明显差距。 我国目前车用汽油质量的主要问题是,烯烃含量和硫含量较高 三.烷基化汽油 1.烷基化汽油的特点 主要为异构烷烃,几乎不含烯烃、芳烃,硫含量低 辛烷值高,辛烷值一般为95~96,甚至可达98 汽油敏感性低,研究辛烷值与马达辛烷值差值小于3 蒸气压较低,可多调入廉价高辛烷值的丁烷 燃烧热值高,可在高压缩比发动机中使用 2.烷基化原料

涂料HGT2006-2006

精心整理 HG/T2006 -2006Thermosettingpowdercoatings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006 -2006于2006 年7月26日发布,2007年3月1日执行。该标准代替原HG/T2006-91 和HG/T2597-94 。 0前言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K5981 -1992 《热塑性和热固性粉末涂料》。 本标准是由HG/T2006 -91 《电冰箱用粉末涂料》和HG/T2597 -94《环氧-聚酯粉末涂料》两个标准合并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以上两个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适用于所有通用型热固性粉末涂料,较前两个标准适用范围广; —增加了产品分类和产品分级; —增加了在容器中状态、粒径分布、胶化时间、流动性、耐沸水性、耐人工气候老化性、重金属等检验项目; —“光泽”项目由规定具体指标改为商定; —按光泽高低分别规定了耐冲击性、弯曲试验和杯突项目的要求 —部分项目技术指标与前两个标准相比有所变化; —与HG/T2006-91 相比,删除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和耐划痕性检验项目。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阿克苏? 诺贝尔?长诚涂料(宁波)有限公司、 杜邦华佳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擎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廊坊市燕美化工有限公 司、杭州中法化学有限公司、奉化南海药化集团宁波南海化学有限公司、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氧树脂事 业部。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氰特表面技术(上海)有限公司、DSM 涂料树脂公司、佛山市顺德新松美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松辉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光粉末有限公司、东营鲁能方大精细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美的集团制冷家电集团、裕东机械工程公司、美国Q-PanellabProducts 公司、北京圣联达金属粉末有限公司。

汽油辛烷值

汽油辛烷值......争论97,93,90汽油好坏 汽车用油主要成分是C5H12~C12H26之烃类混合物,当汽油蒸气在汽缸内燃烧时(活塞将汽油与空气混合压缩后,火星塞再点火燃烧),常因燃烧急速而发生引擎不正常燃爆现象,称为爆震(震爆) 。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火焰传播速度或火焰波之波形发生突变,如引起燃烧室其它地方自动着火(非火星塞点火漫延),燃烧室内之压力突然增高此压力碰击四周机件而产生类如金属的敲击声,有如爆炸,故称为爆震(震爆)。汽油一旦辛烷值过低,将使引擎内产生连续震爆现象,造成机件伤害连续的震爆容易烧坏气门,活塞等机件。 爆震之原因: (1) 汽油辛烷值太低。(2)压缩比过高。(3)点火时间太早。(4)燃烧室局部过热。(5)混合汽温度或压力太高。(6)混合汽太稀。(7)预热。(8)汽缸内部积碳。(9)其他如冷却系或故障等。 减少爆震方法: (1) 提高汽油辛烷值。(2)减低压缩比。(3)校正点火正时。(4)降低进汽温度.(5) 减少燃烧室尾部混合汽量。(6)增加进汽涡流。(7)缩短火焰路程。 (8)保持冷却系作用良好. 辛烷值 爆震时大大减低引擎动力,实验显示,烃类的化学结构在震爆上有极大的影响。燃烧的抗震程度以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表示抗震能力愈高。其中燃烧正庚烷CH3(CH2)5CH3的震爆情形最严重,定义其辛烷值为0。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 的辛烷值定义为100。辛烷值可为负,也可以超过100。 当某种汽油之震爆性与90%异辛烷和10%正庚烷之混合物之震爆性相当时,其辛烷值定为90。如环戊烷之辛烷值为85,表示燃烧环戊烷时与燃烧85%异辛烷和15%正庚烷之混合物之震爆性相当。 此为无铅汽油标示来源,目前有辛烷值为92,95,98等级之无铅汽油,此类汽油含有高支链成分及更多芳香族成分之烃类,如苯,芳香烃,硫合物等。 例如95无铅汽油的抗震爆强度相当于标准油中含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异辛烷及百分之五的正庚烷的抗震爆强度。

辛烷值测量仪操作规程(2021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辛烷值测量仪操作规程(2021版)

辛烷值测量仪操作规程(2021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一、测量前准备 1.开箱后检查仪器部件是否齐全 2.外观检查:传感器应光洁无划痕,与主机连接牢固无松动。 3.使用前确认仪器电量是否足够。 4.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开机后应预热20分钟。 5.测量前将待测试样和仪器置于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二、辛烷值测量(汽油) 1.将取样量杯擦拭干净,将样油倒入烧杯2/3处。 2.将传感器插入烧杯内,液面略高于传感器上平面,上下提位数次,排除传感器内空气。 3. 执行 设置 执行

功能 点击测试仪键,在油品选择界面按数字“1”选择车汽,按“1”选择国标,按键,显示该汽油样品的辛烷值,按键然后按键存储数据。 4.将所测辛烷值(RON前的数值)记录并签字(93汽油#辛烷值测量RON值不低于93;97#汽油辛烷值测量RON不低于97)。 三、十六烷值测量(柴油) 1.将取样量杯擦拭干净,将样油倒入烧杯2/3处。 2.将传感器插入烧杯内,液面略高于传感器上平面,上下提位数次,排除传感器内空气。 设置 执行 功能 3.点击测试仪键,在油品选择界面按数字“4”选择车柴,按键测量柴油样品的十六烷值,按键然后按下存储数据。 4. 执行 将所测十六烷值(CN前的数值)记录并签字(0#和-10#柴油十六烷值CN均不得低于49。

耐水性试验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油漆涂层(底漆、中涂漆、色漆、清漆及相关产品的单一涂层或多图层体系即复合涂层)耐水性的测定,测定的是涂膜在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表面的变化情况,以漆膜表面变化(失光、变色、起泡、溶胀、变脆、软化、起皱、脱落、生锈等)现象和恢复时间表示其耐水性能。 2 术语 2.1漆膜失光:漆膜的颜色因气候环境的影响而降低的现象。 2.2漆膜变色:漆膜的颜色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变浅或发生变化的现象。 2.3漆膜起泡:涂层因局部失去附着力而离开基体(底材或其他涂层)鼓起,使漆膜呈现圆形的凸出变形。泡内可焊液体、蒸汽、其他气体或结晶物。 2.4漆膜溶胀: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液体渗入整个漆膜,而使其发生增厚、变软的现象。 2.5漆膜软化: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溶胀而硬度明显变低的现象。 2.6漆膜脱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其下涂层,或者涂层完全脱离底材的现象。 2.7漆膜生锈:漆膜下面的钢铁表面局部或整体产生红色或黄色的氧化铁层的现象,它常伴随有漆膜的气泡、开裂、片落等变态。 2.8漆膜起皱: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形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 2.9漆膜变脆:漆膜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其漆膜柔韧性变坏的现象。 2.10破坏现象:漆膜在试验过程中其漆膜表面呈现的各种变坏的现象。例如:漆膜气泡、失光、变色、溶胀、起皱、生锈等现象。 3 试验设备和仪器 3.1试验设备:与试验用水接触的所有部分均应由惰性材料或不生锈材料制成。 注:通常情况下,漆膜耐水性能试验常用设备室恒温水浴锅。 3.1.1水槽:应有适宜的大小(合适的尺寸为700mm*400mm*400mm),配有盖子和恒温加热系统。同时利用水的充分搅拌时槽中各点水的流速和水文基本一致,并能保持一定的页面高度为宜。

辛烷值意义

辛烷值意义 辛烷值是表示汽化器式发动机燃料的抗爆性能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列于车用汽油规格的首项。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就越好,发动机就可以用更高的压缩比。也就是说,如果炼油厂生产的汽油的辛烷值不断提高,则汽车制造厂可随之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这样既可提高发动机功率,增加行车里程数,又可节约燃料,对提高汽油的动力经济性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抗爆剂, 又称抗震剂、汽油抗爆剂、辛烷值提升剂。是一类用于提高辛烷值,以防止或减轻汽油在引擎内燃烧时产生的爆震的高分子聚合物。 测定辛烷值 测定加有抗爆剂的汽油的辛烷值,可估量抗爆剂的效果,找出适宜的抗爆剂加入量。 标准燃料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的混合物组成。异辛烷用作抗爆性优良的标准,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用作抗爆性低劣的标准,辛烷值为0。将这两种烃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配制成辛烷值由0到100的标准燃料。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配制成辛烷值由0到100的标准燃料。混合物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愈高,它的抗爆性能也愈好。在辛烷值试验机中测定试样的辛烷值时,提高压缩比到出现标准爆燃强度为止,然后,保持压缩比不变,选择某一成分的标准燃料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使发动机产生同样强度的爆燃。当确定所取标准燃料如恰好是由70%异辛烷和30%正庚烷组成的,则可评定出此试油的辛烷值等于70 美国标准醇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生物降解水溶性清洁燃料添加剂,它是直链C1~C8燃料级醇混合物,辛烷值为128,可代替MTBE用于汽油添加剂,也可作为四乙基铅替代物用于柴油掺混物。如果该产品被用作MTBE的代替品,那么因禁用MTBE而引起甲醇厂过剩的产能即可经过改造转产该产品。美国有家研究所现正在对该产品进行单独测试,估计到年底才能完成这些试验。专家指出,甲醇工厂经过改造,并采用专利催化剂适当改变一些反应条件,就能生产该产品。醇类用作汽油添加剂由于含有羟基而显示出不良效果,但甲醇、乙醇、丙醇和叔丁醇等低碳醇或其混合物都已用于汽油添加剂。其混合物用作汽油添加剂具有MTBE相似功能,还有价格优势,用作汽油调合剂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柴油燃烧值, 3.3×107焦/千克 汽油的燃烧值为 4.66Xl07焦/千克 这些数字所标定的就是汽油的辛烷值,代表汽油的抗爆性,与汽油的清洁程度毫无关联。 国际0#、-10#柴油不含蜡、无腐蚀、无杂质,凝点可以-20摄氏度以下,热值为10800千卡/千克。 国内0号柴油的热值应该是9600千卡/千克,比国际0号柴油的热值低1200千卡/千克。 柴油能提供汽油所不能提供的动力,飞机,大卡车等肯定不能汽油供能。

漆膜耐油漆性

漆膜耐油漆性、耐清洁剂测试 油漆涂料测试 Part1:机械性能 漆膜附着力、漆膜厚度、铅笔硬度、漆膜耐冲击性、漆膜耐磨性、漆膜耐弯曲强度、卷钢涂层T 弯曲、密度、粘度、细度、干燥时间、涂料流平性、漆膜抗污性、漆膜的抗印迹性、涂层的耐洗刷性、耐摩擦性、落沙摩擦、杯突、闪点、水悬浮液PH值、RCA磨耗 Part2:光学性能 色差、颜色、漆膜光泽度、涂料遮盖力、外观和透明度、白度 Part3:耐化学试剂测试 漆膜耐水性、漆膜耐油漆性、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漆膜耐清洁剂、木器漆耐着色性、建筑涂料漆 耐碱性、粉末涂料耐酸性、粉末涂料耐灰浆测试、电泳漆耐腐蚀性、脱漆剂脱漆效率、耐乙醇性、 溶解性、混合性、木器漆耐室内化学品污染 Part4:热学性能 漆膜耐热性、漆膜耐湿热性、烘烤质量损失、漆膜耐温变性、热稳定性、干粉耐热性 Part5:其他性能及成分分析 漆膜吸水率、固体含量、灰分含量、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干燥时间、涂料储存稳定性能测试、 漆膜制样、涂漆钢表面锈蚀程度评价、外用漆龟裂程度评价、外用漆破裂程度评价、外用漆侵蚀 程度评价、涂料起泡程度评价、外涂料剥落程度评价、腐蚀环境中涂层样件评价、外用漆膜粉化 程度评价、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电泳漆点导率、施工性、初期干燥抗裂性、透水性、容器中状态、适用期、低温储存稳定性、对比率、刷涂实验、环氧树脂检验、VOC检测、甲醛检测 杭州佰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产品检测服务领域已有丰富的检测经验。与TUV、SGS、MTS、ITS 等跨国权威实验机构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佰标是欧盟德国TUV授权产品代理,我们专业提供家具 检测,梯子检测,油漆检测,五金检测(合页检测),锁检测,婴儿床检测,婴儿学步车检测,婴 儿/儿童用品检测,防火阻燃测试、汽车内饰件检测、纺织品检测、食品级检测(德国LFGB检测、美国FDA检测、法国DGCCRF检测等)、Reach+svhc检测、AZO检测、EN71检测、邻苯二甲酸盐检测,PAHS检测、ROHS检测、PFOS检测、五氯苯酚检测、DMF检测、甲醛检测、四溴双酚 A检测、ASTM963检测等服务。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油中不应含有任何可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添加物和污染物。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含氯、含磷、含硅的化合物;不应含有自塑料、橡胶、电路板裂解而来的组分; ——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修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不小于89、92、95”; ——修改抗爆指数为“不小于84、87、90”; ——修改硫含量为“不大于10(mg/kg)”; ——修改锰含量为“不大于0.002(g/L)”; ——修改蒸气压为“45~85、42~65(kPa)”; ——将实际胶质修改为“溶剂洗胶质含量”,限值不变;

——增加“未洗胶质含量(加入清净剂前);mg/100mL不大于30”; ——硫含量分析方法删除ASTM D7039,增加NB/SH/T 0842; ——增加“氧含量允许用SH/T 0720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6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 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

涂膜性能试验方法

涂膜性能试验方法 一、冲击强度测定 ?设备 ?冲击试验器,按GB1732-79《涂膜耐冲击测定法》,冲击 钢球直径为?8mm ?试验步骤 ?在23±2℃和相对湿度为50±5%的试验条件下,将试样放在冲击仪的底座 上,使重块从预定的高度下落,检查试样被冲击的凹槽内涂膜是否开裂或 涂膜与底板是否脱开,改变高度,求取涂层不出现开裂或脱开的最大高底。 每个冲击点的边缘相距就不少于15mm,冲击部分距试样边缘不少于 15mm,每块试样测二点。 ?结果 ?报告涂膜不出现开裂或脱开的最大高度。 二、附着力测定 目前,测定涂膜附着力的试验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杯突划星法(见杯突试验)等,现 介绍划圈方法如下。 划圈法是按圆滚线划痕范围内的涂膜完整程度来评定涂膜对底材粘合的牢度或附着力,以级表示。 2.1设备 附着力测定仪有关部件规格: 试验台丝杠螺距为1.5mm,其转动与转针同步,用三五牌唱针,荷重盘上可放砝码,其重量为100、200、500、1000g,转针回半径可调,标准回转半径值为5.25mm,4倍放 大镜。 2.2试验步骤

在23±2℃和相对湿度为50±5%的试验条件下试验。 测定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以更换。测定时,使转针的尖端触 到涂膜,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转速在80∽100转/min 范围内,圆滚线划痕图长 为7.5±0.5mm。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情加砝码直到露底板为止。以4倍放大镜检查划 痕并评级。 2.3结果 以试样划痕的上面为检查目标,依次标出1、2、3、4、5、6、7等七个部位。相应分为七 个等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涂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为 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损坏。例如部位1涂膜完好,则附着力最佳,定为一级;部 位1涂膜损坏而部位2完好,附着力次之,定为二级,依次类推,七级为附着力最差。 结果以至少有两块试样的级别一致为准。 三、硬度测定 铅笔硬度是指用铅笔来进行涂膜硬度的测定,涂膜的硬度可由能够穿透涂膜厚度深达底面的铅笔号数来表示。 3.1设备 铅笔:一般采用同一生产厂出品的高级绘图 铅笔。 3.2试验步骤 在23±2℃和相对湿度为50±5%的试验条件 下试验。 将铅笔削出长约3mm 的笔芯(不刮铅芯)。 用手握住铅笔并与被物面保持约45°角,用力(不允许使笔芯折断)以3mm/s 的速度使铅笔向前推进,一根长约3mm 的笔芯在不同部位往返五次后用像皮或柔软的布将铅笔灰擦去,检查涂膜的划痕。

SYP2102-Ⅱ汽油辛烷值测定机

一、岗位工作要求 1 年龄满18周岁,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无妨碍从事本岗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 缺陷; 2 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者; 3 通过质检岗位技能鉴定考试,并取得省级以上单位颁发的理化检验人员《职业 资格证书》; 4 熟悉本岗位HSE作业指导书。 二、主要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1

三、操作规程 1 使用前穿戴好劳保用品,仔细检查电路的绝缘情况,插头、插座外壳是否破损, 插座是否紧固; 2 启动 2.1 试验前在冷却器中注入蒸馏水,达到水位计的60~70%; 2.2 接通电子测爆器和热敏电阻插头; 2.3 用试样将盛油器冲洗干净,加入试样; 2.4 在规定部位加注润滑油,并将润滑油滤清器按顺时针旋转几周,以清除滤片 间杂物; 2.5 接通循环水并调好大小; 2.6 打开总开关,按下启动电钮,10秒钟后功率表应能指示动情况; 2.7 打开加热开关,使混合器加热到165±1℃(MON)或52±1℃(RON); 2.8 检查并调节机油压力,冷机时机油压力应在0.25MPa左右; 2.9 启动发动机5~10min后,一切情况正常方可接通点火电源,进行点火试验。2

3 停车 3.1 试验结束后,停止试样进入汽缸; 3.2 切断点火电源开关; 3.3 切断加热开关; 3.4 关闭隔断开关和放大器开关; 3.5 在外部各润滑点加注最后一次润滑油; 3.6 在汽缸温度降至100℃以下时,按下停车电钮,并切断总电源; 3.7 转动飞轮至压缩冲程上死点,使进气阀处于关闭位置; 3.8 排尽盛油器中剩余燃料,关闭放油阀; 3.9 关闭循环水进水阀,排尽冷却蒸馏水; 3.10 进行测定机清洁整理。 3

涂层附着力测定

在任何涂料防腐工程施工之前,都应当先对防腐涂料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凡附着力不合乎要求的涂料都不能在工程中使用。因为该项性能的不合格,将导致整个防腐蚀涂装工程的不合格。该项指标的测定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相关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标准有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该方法使用漆膜划格器,利用十字划格法在漆膜上垂直交叉划刻出方格,要求将漆膜划透。根据漆膜的破坏的情况将附着力分为5级,切割时,可使用单刀锋或多刀锋,应保持刀间距相等(间距应为1mm或2mm),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涂层的薄厚,涂层越薄,间距越小。一般在涂层试片上切割互相平行的6或10道,将切割后得到的方格用软毛刷刷掉切割下的碎屑后,得到的涂层的附着力将作如下分级评价: 0级: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级:切割处有少许薄片剥离,但划格区影响不大; 2级:切割处过切口边缘脱落比例大于5%,但受影响不大于15%; 3级: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1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35%; 4级:涂层沿切割边缘,以大碎片脱落,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3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65%;5级:大于第4级的严重剥落。 涂膜的附着力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利用对涂膜冲击强度、柔韧性等指标的测试来间接评价。 美国ASTM D-1002制定了一种专用于管道防腐层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它使用力学拉力试验机,采用的试片是由两片同样规格的钢片组成。两钢试片间用涂料单面粘结在一起,在涂料完全固化后,用拉力试验机将两试片拉开。再根据拉力和粘结面积来计算剪切强度。 GB/T5210是采用拉开法来测定附着力的,也是通过拉力机拉开的力的测定来计算涂料的粘结强度。 涂装质量的好坏,最终必须体现在涂膜质量的优劣上,所以涂装后的质量检测主要是对涂膜性能的检测,包括涂膜的机械性能(如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硬度、光泽等)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如耐候性、耐酸碱性、耐油性等)两个方面。其中机械性能是涂装质量检测中必须检测的基本常规性能,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则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选择性的进行检测。涂装后质量检测是评判涂装质量的最终依据和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涉及涂装后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如下。 (1)GB1720-8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2)GB/T1731-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3)GB/T1732-93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4)GB/T1730-93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5)GB/T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6)GB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 (7)GB1743-89(79)漆膜光泽测定法; (8)GB1768-89(79)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9)GB1769-89(79)漆膜磨光性测定法; (10)GB1770-89(79)底漆、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11)GB9286-88清漆和色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12)GB6742-86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13)GB/T1733-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14)GB/T1734-93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15)GB1735-89(79)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16)GB1738-89(79)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 (17)GB1739-89(79)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18)GB1740-89(7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19)GB1741-89(79)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20)GB1761-89(79)漆膜抗污气性测定法; (21)GB1763-89(79)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22)GB/T1766-199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23)GB/T1771-91色漆和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4)GB1865-89(80)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 (25)GB5370-85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 在上述这些检测项目中,使用者应按照上节所述的漆膜一般制备方法制备标准试验样板,检测最常规的涂膜机械物理性能,用以评判涂膜的基本性能的优劣。可针对不同涂料的特殊功用,检测其中的一些防腐保护及装饰性能的好坏。其中最常用的一些检测项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