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青岛海尔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青岛海尔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题目: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摘要【行业背景】 (1)一、总体分析 (1)(一)资产变动与结构分析表 (1)(二)流动资产变动与结构分析表 (1)(三)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分析 (1)(四)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1)二、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1)(一)流动比率 (1)(二)现金比率 (1)(三)资产负债率 (1)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一)销售利润率 (1)(二)总资产利润率 (1)四、综合分析 (7)【参考资料】 (7)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摘要】: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

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以其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现状及其财务状况作深层分析(包括经营状况分析,以及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充足能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做出评价。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基本财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海尔集团的财务状况行业背景分析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

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家用电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条件。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国际市场机遇,历经二十多年的超高速发展,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拥有相当水平的生产体系,形成了超过3000 亿元市场规模的成熟产业。

空调产业作为电器行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十年里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以前,中国的空调业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8年,尽管原材料涨价趋势很猛,但是中国空调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9年,空调业发展趋势减缓,市场竞争加剧,但是,就一年整体来说,2010年中国的空调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财务效绩分析报告(3篇)

海尔财务效绩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家电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共赢、共赢”的企业理念,不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全面评估海尔的财务绩效,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海尔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产品涵盖了家电、智能家居、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三、海尔财务绩效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近年来,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61.4亿元,同比增长8.5%;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819.3亿元,同比增长6.4%;2021年,营业收入为2977.9亿元,同比增长5.6%。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2. 净利润分析海尔集团的净利润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海尔集团实现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7.4%;2020年,净利润为85.4亿元,同比增长14.5%;2021年,净利润为91.4亿元,同比增长6.7%。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净利润保持了稳定增长。

3. 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毛利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海尔集团的毛利率为22.3%;2020年,毛利率为22.2%;2021年,毛利率为22.1%。

虽然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流动比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流动比率为1.34;2020年,流动比率为1.32;2021年,流动比率为1.29。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以上,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 速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速动比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速动比率为0.96;2020年,速动比率为0.95;2021年,速动比率为0.93。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案例

海尔集团财务分析案例

45
44.28
40
35
30.24
30
25
20
16.85 16.76
16.47 15.15 11.16 9.78
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
15
10
5
2.38
2.57
3
2.6
0
2005
2006
2007
2008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 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额与债 务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旨在衡量企业承担债务的能 力,是评估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它 也是预测企业破产的可靠指标。 销售现金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质量的高低, 与企业的赊销政策有关。如果企业有虚假收入,也会 使该指标过低。
2005 2006 2007 2008
营业利润率
1.60% 1.58% 2.14% 2.74%
总资产周转 率
2.38 2.57 3.00 2.60
净资产收益 率
4.27% 5.43% 10.20% 11.34%
海信电器2005—2008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解表 财务指标 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 净资产收益 率 率
现金流量分析
财务指标 现金流动 负债比 2005 64.84% 2006 58.39% 现金债务 总额比 64.72% 57.30% 销售现 金比率 2.83% 6.27% 经营现金净 流量 46795.35 123016.26
2007
2008
31.63%
29.65%
30.94%

海尔财务性目标分析报告(3篇)

海尔财务性目标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财务性目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战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为海尔集团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尔集团财务性目标概述海尔集团的财务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 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3.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4. 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5. 促进企业成长,实现规模效应。

三、海尔集团财务性目标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海尔集团近年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417.6亿元,同比增长8.5%。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净利润分析海尔集团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实现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6.4%。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毛利率在近年来波动不大,2019年毛利率为18.5%。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海尔集团的毛利率处于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毛利率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2. 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分析海尔集团资产负债率在近年来保持在合理水平,2019年资产负债率为60.7%。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负债方面风险较低,财务状况稳定。

(2)流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流动比率为1.38,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能够满足短期债务的偿还需求。

(3)速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速动比率为0.88,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但需关注流动资产质量。

3. 运营能力分析(1)存货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存货周转率在近年来保持稳定,2019年为8.3次。

这表明企业存货管理较为高效,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

(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2019年为14.5次。

青岛海尔的财务分析案例

青岛海尔的财务分析案例

青岛海尔的财务分析案例案例目标:本案例介绍了海尔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经历,主要关注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尤其是财务状况,试图分析它的获利水平、偿债能力、发展潜力、营运能力等主要财务指标。

2002年10月11日,世界著名的咨询顾问公司——埃森哲公司亚太地区供应链负责人Jamie Bolton一行来海尔集团交流洽谈。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与客人就海尔集团供应链的建设与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埃森哲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咨询顾问公司,尤其是在家电、IT等行业的供应链建设与规划方面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曾经为DELL、GE、三星、索尼、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交流中,Jamie Bolton先生表示:“海尔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海尔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我们非常钦佩。

我们认为,海尔集团不管是硬件还是管理与世界上任何优秀的企业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海尔只用了短短17年的时间,就在全球白色家电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也跃居冰箱品牌第一,海尔的发展非常了不起!”2002年10月13日,世界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一行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海尔集团参观时高度评价了海尔集团取得的成就。

一、成长路上的海尔集团(一)产品海尔集团的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7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1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36亿元,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

(二)业务数据2001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

而17年前,青岛电冰箱厂曾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

(三)整体网络目前,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

关于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关于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或“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及智慧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本报告旨在对海尔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海尔集团财务状况概述1. 经营成果(1)营业收入近年来,海尔集团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公司年报,2019年营业收入为2550.6亿元,同比增长7.7%。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仍达到2515.7亿元,同比增长0.7%。

这表明海尔集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净利润海尔集团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公司净利润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123.8亿元,同比增长-2.7%。

尽管2020年净利润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海尔集团盈利能力较强。

2. 财务风险(1)资产负债率海尔集团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2019年为63.9%,2020年为65.2%。

这表明公司负债水平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现金流海尔集团现金流状况良好,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5亿元,同比增长1.1%。

这表明公司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

3. 发展潜力(1)市场份额海尔集团在家电行业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9年海尔国内市场份额为20.5%,全球市场份额为8.5%。

2020年,国内市场份额为20.7%,全球市场份额为8.6%。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全球家电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12.4%。

这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海尔集团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海尔集团毛利率相对稳定,2019年为21.6%,2020年为20.5%。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班级会计学-8班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

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1.社会因素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

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

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财务报告分析(海尔)(3篇)

财务报告分析(海尔)(3篇)

第1篇摘要: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了解企业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引言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已形成覆盖家电、智能家居、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本文将选取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根据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到其资产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 流动资产占比高:近三年,海尔集团的流动资产占比均超过50%,表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 固定资产占比稳定:海尔集团的固定资产占比在30%左右,表明其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稳定。

- 无形资产占比逐年上升:近三年,海尔集团的无形资产占比逐年上升,表明其品牌价值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2)负债结构分析海尔集团的负债结构如下:- 流动负债占比高:近三年,海尔集团的流动负债占比均超过70%,表明其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 长期负债占比稳定:海尔集团的长期负债占比在20%左右,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相对稳定。

- 股东权益占比逐年上升:近三年,海尔集团的股东权益占比逐年上升,表明其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表明其市场竞争力较强。

(2)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毛利率在近三年保持稳定,表明其产品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好。

(3)净利率分析海尔集团的净利率在近三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

三、海尔集团经营成果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品牌影响力提升: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会计0801江远彬1081350104目录1. 海尔简介 (3)1.1 青岛海尔 (3)1.2 海尔集团 (3)1.3 海尔文化 (4)2. 家电行业基本分析 (5)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5)2.1.1 政治环境 (5)2.1.2 经济环境 (5)2.1.3 技术因素 (5)2.1.4 社会因素 (6)2.2 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6)2.2.1 潜在进入者 (6)2.2.2 替代品 (7)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7)2.2.4 买方议价能力 (8)2.2.5 产业内竞争 (9)2.3 家电行业品牌 (9)3. 青岛海尔投资战略分析 (10)3.1 投资规模分析 (10)3.2 投资方向及结构分析 (11)3.3 资产效率分析 (13)3.4 投资战略评价 (15)4. 青岛海尔筹资战略分析 (16)4.1 筹资规模分析 (16)4.2 筹资方式分析 (19)4.3 资本结构分析 (20)4.4 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22)4.5 筹资战略评价 (23)5.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总体评价 (25)1.海尔简介1.1 青岛海尔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 年 4 月28 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5000万股股票,成为国内最早一批通过上市谋求发展的企业之一,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

作为海尔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青岛海尔十多年来在冰箱、空调、冷柜等领域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 A 股市场最大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之一、国内冰箱、冷柜、空调市场的领军企业、国际知名家电企业。

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涵盖包括洗衣机、热水器在内的所有白电产品。

截至2011 年5月,青岛海尔总市值已超过340 亿元。

图表1-1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图(据2010年年报)1.2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的占有率为 6.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再次蝉联全球第一。

其中,海尔品牌冰箱市场占有率达到10.8%,领先第二名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品牌洗衣机以9.1%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次蝉联世界第一。

海尔品牌酒柜制造商与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4.8%,首次登顶全球第一1.3 海尔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2.家电行业基本分析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2.1.1 政治环境为了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政策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中的作用,国务院决定尽快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

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除了之前推出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本次家电下乡又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

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

各个省市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在这四个产品中选择两个进行推广。

据商务部和财政部预测,2008年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资金将达到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

2.1.2 经济环境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

2007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360美元。

全球知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在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信心较上半年略有提升,指数达到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2点。

半数以上中国受访者(56%)对未来12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持乐观态度。

为家用电器消费提供条件。

2.1.3 技术因素a.技术壁垒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影响近年来各国制定的涉及贸易的技术法规数量加大,每年通过TBT发出的通报就有800件左右。

而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一些世贸规则的应用都处在熟悉和学习过程中。

中国正在成为遭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最大的国家,以广州为例,近年来企业受TBT影响出口受损超过6亿美元,遭受TBT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占TBT影响出口总额的24.12%。

另外,面对欧美市场劲吹的节能之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商会有关人士表示,一些规模较大的家电企业影响不大,但中小电器则面临不小的技术壁垒。

b .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影响(1)直接增加我国家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因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是所有没有自己的专利,走出国门的时候,外国家电巨头我国将携手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收集版税。

(2)所产生的影响升级的家电产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百分之九十五的我国机电产品的OEM来自出口,我国家电出口企业主要的OEM ,将承担自己的品牌,因为较高的版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障碍知识产权将被迫留在中国家电企业的OEM ,加工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

2.1.4 社会因素(1)消费结构的升级。

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透露,去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已定,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保持在世界第6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一千美元。

当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中国国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由衣食消费进入到住行消费。

(2)农村市场的崛起。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的「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民消费状况呈八大特点。

第一特点就是:未来一年内农村家庭对部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较强。

冰箱、电话、洗衣机、运输车、照相机和农用机器的购买意愿排在前列。

(3)天气等不确定因素。

每年8月份,可以说,是空调行业的淡季。

但近年天气太热,空调刚性需求出现井喷,小匹数空调需求量很大。

2.2 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2.2.1 潜在进入者1.国外知名家电的入侵中国加入WTO后五年的市场保护期已过,我国为国外家电企业设置的关税壁垒形同虚设,此举大大减少了国外家电企业在中国的销售成本,为其打开了一扇畅通无阻的大门。

惠而浦,伊莱克斯,通用等较少涉及中国家电业的世界知名企业对中国家电行业虎视眈眈,松下,三星,东芝,等较早进入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对我国家电市场更是志在必得。

这无疑给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带来重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将构成很大竞争。

2.新企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对于一些即将进入本行业的新企业而言,由于受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几乎可以表现在一个企业经营的每一职能环节中:包括制造、采购、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网、销售能力的利用以及分销等。

对于家电销售业而言,它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采购上)的影响一时很难筹集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市场,扩大知名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构成的威胁很小。

2.2.2 替代品家用电器作为方便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其用途已经深入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改变家用电器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显然是不可能的。

故替代品的威胁是很小的,且是可忽略的。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供应商砍价能力比较小1)市场供过于求。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世界各大家电巨头齐聚中国市场,国内各大家电巨头也是纷纷发力,使得家电充斥中国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2)价格控制权落入实力雄厚的经销商手里。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些各品牌家用电器专卖店纷纷被淘汰出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品牌的专业经销商如国美,苏宁,永乐,三联等,随着家电销售终端的日益强大和扩张步伐厂商越来越依赖商场的销售渠道,因此其产品的价格控制权也就旁落到了那些有实力的经销商手里。

3)家电销售已进入买方市场。

商家从过去求着厂家供货到现在厂家求着商家买货,虽然专业家电销售市场竞争激烈,但这一竞争不是为了争夺供应商而是为了争夺消费者。

又鉴于目前我国家电销售是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因此供应商没有任何优势占到价格谈判的上风。

2.2.4 买方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较大。

家电市场供应充足,家电销售已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很大。

家电的消费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仍占购买数额很大一部分比例,那么买者总为获得最优惠价格而耗费精力而有选择的购买。

又由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达,购买者能够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往往有机会货比三家。

2.2.5 产业内竞争1)众多的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目前国内的家电巨头主要有海尔,东芝,索尼,三星,LG,格力,新飞等及彩电巨头创维,长虹,TCL,康佳,厦华等。

2)价格和科技的竞争(如长虹、索尼、三星等)。

他们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科技含量上。

在价格之争中,长虹总是打响第一枪,此举曾多次对中国电视行业进行洗牌并屡试不爽,这招使长虹一度坐上电视行业的头把交椅。

然而今天随着外资渠道的本土化,降价已不能对国外品牌造成根本的压力。

在科技竞争中,索尼,三星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我们在为价格拼得你死我活时,他们往往能推出高端,个性化、技术含量高的家电产品以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球。

2.3 家电行业品牌海尔、美的位列第一阵营,大幅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海尔、美的位于家电品牌关注度榜首位置,其中海尔关注度9.8%,美的关注度9.3%,领先优势明显。

其余品牌中,以格力表现最佳,关注度5.8%,九阳排名第四,关注度4.3%。

国外品牌索尼、松下、三星分列第五至第七,关注度在 3.3%左右,非常接近。

海尔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的领军品牌,近年来在热水器、厨房电器等领域也表现出色;而美的在相继收购了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企业后,其在白电领域的产能、技术等迅速提升,已然形成全新的“美的系”,与海尔形成了一南一北两支家电旗舰。

图表2-12010年家电品牌关注度排行3.青岛海尔投资战略分析3.1 投资规模分析青岛海尔在2006年至2010年都无募集资金投资的情况,2006年至2010年都是靠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而09年无投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