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读本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2.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兰亭集序》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先前(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
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赤壁赋》(苏轼)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翻译】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翻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高一上语文读本文言文翻译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
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
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
父母宗族,都被杀害。
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
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
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陈情表》·李密·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祚(zuò)薄,晚有儿息。
4、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7、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0、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项脊轩志》·归有光·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jǐ)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3、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有声。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6、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7、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8、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ǐ)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3、《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高一语文读本1文言文翻译(全)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由 那边有头猪 整理
1、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5.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6.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2.芣苢佚名〔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3.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高一语文必修四 古文翻译重点

高一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译: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5.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6.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7.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8.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10.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苏武传》1.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译: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使者。
2.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3. 何以汝为见?译:要见你干什么?《张衡传》1.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译: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2.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

v1.0 可编写可改正《劝学》2、吾师道也,夫 / 庸知 /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纪比我大仍是比我小呢因此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挺,金属( 做成的刀剑 ) 放在磨刀石上 ( 磨) 就能变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得尖利。
因此无论地位尊贵仍是卑贱,无论年长仍是年青,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的地方。
君子宽泛地学习而且每日检查反思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内行为上没有过错4、师道之不传也 / 久矣 ! 欲人之无惑也 / 难矣 !了。
随从老师学习的民风不流传好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3、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我以前成天地思虑,不如片晌间的学习( 收获多 ); 我以前踮起脚跟向远处瞭望,不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不向老师讨教,小的方面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学习而大的方面扔掉,我看不出他聪慧。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君子的天分 ( 资质、禀性 ) 不是和一般人不一样,不过他们擅长依赖外物罢了。
以地位低的人 ( 为老师 ) 就感觉很羞耻,以地位高的人 ( 为老师 ) 就认为是谄谀讨好。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7、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雕琢 ( 一下 ) 就放弃,腐败的木头也不可以刻断 ; 雕琢向来不断,金石也能雕琢 ( 成功 ) 。
因此弟子不必定不如老师,老师不必定比弟子英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识6、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和技术上各有特意的研究,这样而已。
蚯蚓没有尖利的帮凶,没有强壮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灰尘,在地下喝到泉水,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读本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8.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9.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召公谏厉王弭谤》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4.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5.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杨烈妇传》
1.力不足,死焉,职也。
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2.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
《赤壁之战》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翻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翻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
(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翻译:曹操应当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了做一个最低等的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翻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的坏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翻译:您能对付曹操就请同他决一胜负,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难句翻译
9、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译:如果刘备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齐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能合作,(我们)应该另外谋划这个问题,来完成大业。
10、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译:(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方向进军,(就)日夜加速赶路,等到(鲁肃)来到南郡,(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了,鲁肃直接迎接他,和刘备在当阳长坂会合。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形势紧迫却又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多长时间了!
1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未势不
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译: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追赶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急)行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忌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失败’。
13、目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译: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夺取了荆州,完全占有了那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以千来计算,曹操(把这些)全部沿江摆开,还有陆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的险要敌方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14、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译:那些人只看到曹操信里说水军和步兵八十万,因而都吓坏了,不再估计他的真假,就提出迎降的主张,很没有道理。
1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译:刚刚一开战,曹军就不利,退却后驻扎在长江北岸。
周瑜等(驻扎)在南岸。
周瑜的部下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
曹操的军队正在连接战船,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
《左忠毅公逸事》
1.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
见廊下的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
2.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
3.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快要死了。
史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
4.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 ,为除不洁者,引入。
一天,叫史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了监狱。
5.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轻声地指点一下左公的位置。
史见有个人着地靠墙而坐,脸额焦黑腐烂,无法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
6.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还不快走,那就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
7.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两人蹲着,自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替换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