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液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液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1事故风险分析1.1.1事故类型液氨出现泄露造成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1.1.2危险性分析1、液氨主要储存在公司冷冻车间的液氨储罐中,当开机制冷后,液氨主要分布在液氨储罐、油氨分离器、管道、蒸发器中2、液氨储罐出现超压时,发生爆炸、中毒3、开机生产时管道、油氨分离器、蒸发器出现小的泄露,造成中毒,防止封闭区域内大量气体堆积引发爆炸。
4、工人操作事故导致液氨泄露,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1.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见《综合应急预案》1.3处置程序1.3.1预警行动1.3.1.1氨气有毒报警器出现底报,通知操作人员查找原因。
1.3.1.2液氨报警出现高报时,通知应急部门,做好泄露和中毒的准备。
1.3.1.3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管件、出现小的列纹,立即通知工程人员,排查原因,通知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确认后才能恢复生产,否则必须排查出原因,等到技术、安全的认可后才能恢复生产。
1.3.2信息报告程序报告程序见《综合应急预案》。
1.3.3报告内容发生公司级事故应立即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事故工序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氨气泄露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情况;已采取的措施。
1.4处置措施1.4.1报警器出现低报时,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排查,排查过程中如果检查数据不断增大,立即向应急部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1.4.2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使用专用防化服、空气呼吸器。
1.4.3设定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
封闭区域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未戴阻火器的车辆进入。
1.4.4根据事故开展情况,出现储罐最大范围的爆炸泄露时,隔离区的大小为方圆300米,紧急分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以及下风向的1000内的群众;1.4.5未发生大的爆炸、泄露,只限设备、管道、阀门、安全阀的泄漏时,设定100米的隔离区,技术人员进行排查,排查无法解决是,应立即将隔离区进行扩大。
按1.4.4执行1.4.6急救进程中,急救小组人员不得单独行动,急救人员必需要相互共同,有人员中毒时,应急急救小组必需分成2组,1组必需先救人,将人员拖移动至上风向,有呼吸时立即送医。
液氨贮罐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液氨储罐生产运行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赵新文(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 048026)1概述氨是生产尿素、硝铵、碳铵等氮肥的中间产品,也是其它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
因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特性,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氨临界储存量大于10吨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所有液氨储罐均属于三类压力容器。
因此,液氨储罐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运行、充装到贮存,都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安全规定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技术检测、检验制度,严禁超温、超压、超量存放,确保安全运行。
现将液氨储罐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和危险性分析,提出一些预防性和应急处置措施,与氮肥生产企业同行进行交流探讨.2 液氨储罐运行过程的危险性分析2。
1氨的危险特性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带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成液态氨。
氨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由于液态氨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爆炸,爆炸范围为15—27%,车间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泄漏氨气可导致中毒,对眼、肺部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性冷灼伤危险.2。
2 生产运行过程危险性分析2。
2。
1在氨合成生产岗位的液氨主要通过氨分离器和冷交换器下部的放氨阀输送至液氨储罐,因此氨液位的控制非常关键。
如果放氨速度过快、液位操作控制过低或其它仪控失灵等原因,会导致合成高压气窜入液氨储罐,造成储罐超压,氨气大量泄漏,危害极大.2.2。
2 液氨储罐的存储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压力超出在控制指标范围或者在液氨倒槽操作,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程序、步骤操作,会发生超压泄漏爆炸事故。
2.2.3 液氨充装时未按规程规定过量充装、充装管道爆破会导致泄漏中毒事故。
2。
3 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2。
3.1 液氨储罐的设计、检测、维护保养缺失或不到位,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存在缺陷或隐患时,可能会导致储罐泄漏事故。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液氨(NH3)被广泛用作化工原料、肥料和冷冻剂等。
在液氨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毒性和易燃性等特性,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和事故。
本文将就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1. 吸入危险在液氨储罐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液氨的挥发性,可能产生气相液氨,在工作场所形成氨气浓度,导致工人吸入过多氨气引发中毒。
吸入过多氨气可能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休克等生命危险。
2. 烧伤危险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气体,但当液氨温度降至-33.4℃时,其会变为蓝色透明的液态,此时的液氨具有极强的热值,遇到火源时易引起爆炸或火灾。
在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容易因为设备故障或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等导致液氨发生泄漏,一旦液氨泄漏与火源相遇,就会发生烧伤事故。
3. 化学反应危险液氨在储罐中与其他物质反应也可能导致化学反应产生的危险或事故。
例如,液氨在与酸类物质相遇时,容易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危险气体,可能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
4. 爆炸危险液氨储罐中存储的液氨在遭受外力作用时,例如地震、撞击、刮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液氨储罐发生破裂、泄漏等事故,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一旦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不仅会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破坏和污染。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为了保障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储罐设计液氨储罐的设计要满足液氨的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要求,以尽可能降低储罐的安全风险。
储罐需要具有良好的承压性、耐腐蚀性、密封性和可靠的循环系统,以便尽可能的减少液氨泄漏的可能性。
储罐的破损检测和修复也需要定期进行。
2. 保护设备安装液氨储罐周围的设备需要合理安装,满足其贮存、输送、回收、检测、监控等功能,以便尽可能的消除液氨储罐的危险因素。
液氨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安全措施Q/HNMD-CS-01-2014液氨危险点及控制措施2014-12-17发布 2014-12-17实施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氨气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11.40MPa燃烧爆炸危险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爆炸下限(%):15.7;爆炸上限(%):27.4引燃温度:651℃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沙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枢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睛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二、可能发生的事故及防范措施(一)液氨泄漏:液氨由槽车运至厂内,在厂内采用储槽储存,储槽和输送管道可能发生漏气。
氨气泄漏后产生后果:可能发生中毒事故,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环境和人身财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防范措施:液氨储罐区设计应严格执行安全及防火等有关规定,检修维护时应严格执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阀门做到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应急预案: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后,企业必须拉响警报器,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处理好泄漏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1、关阀断料,切断事故源生产装置发生氨气泄漏时,主要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置,消防队员负责协助和掩护。
当事故单位不能有效采取处置时,消防队员要在单位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实施断电、断水、断气、断料等措施,切断事故源并严禁明火、火花产生。
发生火灾时,用雾状水或砂土灭火,禁止用高压水灭火。
液氨储罐的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

液氨储罐的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对策摘要:采用美国DOW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液氨储罐的火灾危险性,并对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火灾应急预案和防火安全对策,完善了液氨储罐防火安全体系。
关键词:液氨储罐、火灾危险性、安全对策、评价氨气,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一般液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
氨气能侵蚀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氨气爆炸极限为15.7~27.4%,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2项物品。
氨气是一种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可燃气体,存储过程中稍有不慎,漏气就会逸散到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伤亡。
因此,必须加强对天然气供应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液氨储罐的危险性作出评价,并探讨其安全对策。
1评价方法1. 1方法选择通常的化工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故障发生概率为基础,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MEA) 、事件树( ETA) 、故障树( FTA)等。
这些方法都是用已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其概率,进而算出风险度,得到以量表示的安全程度。
另一类方法是指数法,如道化学公司法(DOW) 、蒙德法(MOND)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
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方法选取是很灵活的,但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分阶段综合使用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1. 2方法介绍道氏火灾爆炸指数评价道化法(DOW )是最早美国道(DOW) 化学公司1964 年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该评价法是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同时把引起火灾或爆炸时特殊物质危险性、取决于装置操作方式的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性以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液氨使用管理措施

液氨使用管理措施液氨使用管理措施1. 引言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气体,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冷冻和其他化学工艺。
由于液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使用和管理液氨需要严格的措施和安全操作。
本文将介绍液氨使用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2. 储存液氨液氨的储存是确保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储存液氨的管理措施:- 储罐选择: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液氨储罐,确保其结构稳固、耐腐蚀,并具备防爆、防火和泄漏的能力。
- 储罐布局:储罐应远离明火、高温区域,且与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储罐周围应有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液氨积聚和泄漏的风险。
-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罐进行外观和内部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定期检查液氨的储存温度和压力,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 安全设备:储罐应装备液位、温度和压力监测装置,并配备报警系统,以及泄露探测装置和泄漏应急喷淋设施,以便在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液氨使用操作液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下是液氨使用的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对于液氨使用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液氨的特性、危险性和相关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 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安全眼镜、化学防护服和防滑鞋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 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液氨的使用,包括正确的开关阀门顺序、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检查泄漏情况等。
- 废弃液氨处理:废弃液氨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程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废弃液氨应集中储存并由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4. 应急响应液氨泄漏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应急情况,以下是液氨泄漏应急响应措施:- 疏散人员:在液氨泄漏事故中,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
应立即疏散人员,并远离泄漏源,进入安全区域。
- 报警和通知:发现液氨泄漏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并通知应急人员。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1. 引言液氨储罐是工业领域常用于储存液态氨气的设备,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将对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 危险性分析2.1 爆炸危险液氨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在储罐生产过程中,如果液氨泄漏并与空气中的火源接触,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此外,液氨储罐材料的腐蚀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损坏,增加了泄漏爆炸的风险。
2.2 毒性危险液氨是一种有毒气体,吸入过量的液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在生产过程中,液氨泄漏或雾化释放,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中毒。
2.3 腐蚀性危险液氨具有强腐蚀性,对金属和部分塑料材料具有腐蚀性。
在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如果不合适的材料被用于储罐的制造,容易导致液氨泄漏和材料破损。
2.4 热力学危险液氨在储罐内具有高压和高温,如果系统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过热、过压等问题,进而引发危险情况。
3. 预防措施为保障液氨储罐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3.1 安全培训和意识在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关于液氨的性质、危险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2 材料选择和质量管理选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进行液氨储罐的制造,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储罐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减少泄漏的风险。
3.3 设备维护和监测定期对液氨储罐进行设备维护和检验,包括检查储罐的完整性、阀门和管道的密封性等。
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液氨储罐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泄漏应急处理建立液氨泄漏应急处理预案,包括紧急疏散和安全迅速的封堵泄漏源,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同时,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5 安全标识和警示在液氨储罐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涵盖液氨的性质、危险性以及安全操作提示等内容,提醒工作人员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液氨储罐的危险特性分析

液氨储罐的危险特性分析液氨储罐是指用于储存液化氨的容器。
液氨具有很高的毒性和易燃性,因此,液氨储罐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本文将从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等方面对液氨储罐的危险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液氨具有很高的毒性。
液氨遇水会迅速与水结合,生成氨氢离子,并释放大量的热量。
氨氢离子具有刺激性强、腐蚀性高的特点,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严重损伤。
接触高浓度的液氨会导致眼、鼻、喉、肺等呼吸道受损,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腐蚀性损伤。
由于液氨具有很高的蒸汽压和较小的分子量,其蒸气会快速扩散到周围环境,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氨气云,对人体造成危害。
其次,液氨具有较高的燃烧性。
液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明亮的火焰。
液氨的燃烧点较低,一旦遇到明火或高温物质,便易燃爆炸。
液氨燃烧时释放的氨气也具有毒性,对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液氨具有潮解性,与水或者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氢离子。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液氨泄漏或者泄露容器破裂时遇到水,会造成氨气云的形成,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液氨储罐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液氨储罐容器需要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以免发生泄漏。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制造不合格、工艺失误、设备老化等原因,液氨储罐容器可能出现泄漏、裂纹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
另外,液氨储罐通常是金属制成,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
为减少液氨储罐的危险性,采取以下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应对液氨储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储罐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其次,注意液氨的储存温度和压力,防止因温度异常或压力过大导致储罐破裂。
此外,对液氨储罐区域进行合理的防护和防火措施,避免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总之,液氨储罐具有较高的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等危险特性。
在液氨储罐的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储罐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1 概述
氨是生产尿素、硝铵、碳铵等氮肥的中间产品,也是其它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
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特性,被列入危脸化学品名录。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规定氨临界储存量>10 t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
液氨储罐属于三类压力容器,因此,液氨储罐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充装到贮存,都必须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安全规定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技术检测、检验制度,严禁超温、超压、超量存放,确保安全运行。
现对液氨储罐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和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预防性和应急处置措施,与氮肥生产企业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2 液氨储罐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2.1 氨的危险特性
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带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成液态氨。
氨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由于液态氨易挥发成氨气,氨气与空气混合到
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爆炸,爆炸范围的体积分数为15%~27%,车间环境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 mg/m3。
泄漏氨气可导致中毒,对眼、肺部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性冷灼伤危险。
2.2 生产运行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1)在氨合成生产岗位的液氨主要通过氨分离器和冷交换器下部的放氨阀输送至液氨储罐,因此氨液位的控制非常关键。
如果放氨速度过快、液位操作控制过低或其它仪控失灵等原因,会导致合成高压气窜入液氨储罐,造成储罐超压,氨气大量泄漏,危害极大。
(2)液氨储罐的存储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压力超出控制指标范围,或者在液氨倒槽操作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程序、步骤操作,会发生超压泄漏爆炸事故。
(3)液氨充装时未按规程规定过量充装、充装管道爆破会导致泄漏中毒事故。
2.3 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
(1)液氨储罐的设计、检测、维护保养缺失或不到位,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存在缺陷或隐患时,可能会导致储罐泄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