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流派与研究路线——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的研究范式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实证主义: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

二、经典实证主义阶段:孔德,涂尔干。

1、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

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3、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对象)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

4、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三、孔德:1、人类进步法则,三种理论状态:神学的或虚构的;形而上学或抽象的;科学的或实证的。

分别对应: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工业社会。

2、将“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地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3、“科学层次理论”。

4、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发展的或进步。

社会静力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关系和秩序问题。

5、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但在研究方法或程序上是一致的,它们的研究目标也是相同,那就是发现普遍性的规律。

四、涂尔干: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纲领性著作;《自杀论》里程碑意义,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2、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把社会事实当做事物。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完全独立与哲学;社会学的方法是客观性的;把社会事实看做社会性事物,社会学所独有的性质。

五、工具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40~6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的哥伦比亚学派(定量研究);芝加哥学派实地调查。

着眼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事物或制度,力求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通过研究语言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

1、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前提,即认为知识只能靠系统的经验研究获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是一致的;承认社会世界也存在着规律,这种规律是因果规律或统计规律。

2、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

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归纳。

3、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

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4、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

避免个人思想和偏好的介入。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第一范式: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证观察的基础之上,认为唯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可重复的科学方法,强调科学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可验证的数据,反对主观假设和信念的干扰。

2.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康德、波普尔等,他们强调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和事实观察之上,强调理论的测试和修正,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真实性。

实证主义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现代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客观事实和可验证性,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理论、观念和假设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因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多样,难以仅仅依靠客观观察和实验来完全解释。

第二范式:解释主义1.解释主义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验。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复杂多样的内在意义和规律,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2.解释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等,他们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受到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解释主义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解释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忽视了客观现实和普遍规律。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解释主义方法可能会受到各种主观偏见和误导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第三范式:批判理论1.批判理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对科学方法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对权力、压制、不平等等社会问题进行挑战和改变。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及事物的途径,是我们获取社会知识的重要方式。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

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社会现象或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方法,十一系列有关方法的理论与学说,是抽象的,概括的“方法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我们从两方面介绍:一是社会科学内部方法论之争,二是社会科学与外部冲突。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实证主义,二是非实证主义。

自17世纪科技革命以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相继发展成熟起来,并树立起自然科学的权威地位。

此后,社会科学也竞相建立并争取自己的“科学地位”。

社会学一诞生孔德就提出社会学是“社会的科学”并且是各门科学的“皇后”。

其后几代社会学家大都继承孔德宏旨,由此这种源自孔德,主张科学与自然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称之为实证主义。

经过不断发展,形成孔德到涂尔干,工具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等理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各种反实证主义或非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纷纷出现,组要出现现象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等。

社会科学的现象学家提出,实证主义社会学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批判理论家关注的重点是由对经济基础的批判转向到对上层建筑的批判,既对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的批判。

构建主义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也是社会建筑的产物,必然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科学与外部冲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外部非专业研究人员冲突,二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外部专业研究人员冲突。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下几点: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解释和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人类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人类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人类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人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人类的生物特性。

人类学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对于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是指导研究过程和分析数据的理论框架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方法论的主要范式,并探讨其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证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是人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论之一。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假设,并追求客观、可重复的科学结论。

该范式通常采用定量方法,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包括考古学、民族学和生物人类学等。

在考古学领域,实证主义范式帮助研究者通过发掘和分析考古遗址中的物质文物,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历史变迁和生活方式。

在民族学领域,实证主义范式则通过民意调查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揭示不同民族群体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在生物人类学领域,实证主义范式则着重于通过实验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人类的遗传特征和生物进化过程。

二、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是受到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的,不同于实证主义范式的强调客观性,解释主义更加关注人的主观意义和经验。

该范式通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人类学研究中,解释主义范式常用于研究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和社会关系的解释。

比如,一位人类学家可以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了解某个社群中的象征行为和习俗,进而探究这些行为和习俗的意义和功能。

三、批判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在人类学中相对较新,强调社会不平等、权力关系和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

该范式通过批判性的理论框架,揭示和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剥削。

批判理论范式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涉及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

在人类学领域,批判理论范式通常应用于研究性别、种族和阶级等社会差异与不平等的影响。

例如,人类学家可以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调查研究某个社区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分配情况,以揭示社会性别关系的构建和维持。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三层次:一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是经验主义方法论,是通过具体的客观的观察,用量的分析,总结,概括,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是它的典型特征。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2非实证主义方法论:二、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用解释,历史的方法)二研究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1资料收集法(问卷,访问,观察,量表与测验法)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理论,数理,比较)3其他技术手段(计算机)四、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课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总结。

五、什么是研究课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须具备三个条件:1研究的问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还没有其他人丫就的新问题,新现象,新事物2对已经研究的问题用新的理论进行解释分析3现实生活发生较大变化,须重新进行研究。

六、.正确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2创造性,新东西,与众不同3可行性,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社会经验,洞察力,组织能力)七、研究设计的类型:1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确定研究性质)理论研究: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验证病丰富以往的理论成果,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展人们的认识或知识。

应用性研究:指为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

2根据研究目的a探索性,初步考察b描述性,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c解释性,找到社会事物,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3根据时空a横剖研究,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即以某一个时间为准b纵贯研究,在不同的时点或较长的时间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又可分为趋势研究,这是较大规模的。

C同期群研究,年龄相仿d跟踪研究,注重个体特征4根据对象a普查,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b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某个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这些样本的状况来反映总体状况的研究方法c从所要调查的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方法和原理,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在社会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三种主要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证据和事实为基础的社会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客观事实,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提出了“价值中立”的观点,即社会科学家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主观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二、解释主义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和可能的意义。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而是具有复杂的含义和内涵。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关注社会参与者的主观意义和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客观观察。

三、批判主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的阶级、权力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通过批判分析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权力和不平等问题。

不同的方法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重点,但这三种方法论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家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重要方法。

借助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解释分析和批判反思。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三种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

四、实证主义的特点和应用实证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观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