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知识点总结(考研复试)
现代通信技术必背知识点

现代通信技术必背知识点现代通信技术必备知识点一、引言现代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二、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它使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和处理信号。
其中,模数转换器(ADC)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数模转换器(DAC)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此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编解码和压缩等处理。
三、无线通信技术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广覆盖区域网络,常见的有2G (GSM)、3G(CDMA2000、WCDMA)和4G(LTE)等网络。
其中,GSM为全球通用的2G网络技术,CDMA2000和WCDMA为3G网络技术,LTE为当前主流的4G网络技术。
2. WIFI技术WIFI技术指的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标准有802.11a、802.11b、802.11g和802.11n等。
WIFI技术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
四、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信号的通信技术,它具备高带宽、远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现代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纤传输、光模块、光开关和光网络等部分,其中,光纤传输是光纤通信技术的核心,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
五、移动网络技术1. 移动通信标准移动网络技术涉及到多种移动通信标准,如GSM、CDMA、TD-SCDMA和LTE等。
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移动通信标准,因此了解各种移动通信标准的特性和优缺点是必备知识。
2.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连接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的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中,常用的应用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等。
考研面试通信工程专业知识

考研面试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在通信工程领域,通信是指在一定的传输介质上,通过某种传输方式传递信息的过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通信系统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
一、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主要涉及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内容。
在通信原理中,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其数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变化。
模拟信号的传输主要通过模拟调制技术实现,如调幅、调频、调相等。
模拟信号的传输受到噪声的影响较大,传输距离较短。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其数值只能为有限个值。
数字信号的传输通过数字调制技术实现,如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幅度调制(ADM)等。
数字信号具有抗噪声能力强、传输距离较远等优点。
二、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指将多个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通信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
有线网络是通过物理媒介(如光纤、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的网络。
有线网络可以进一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通常用于小范围的通信,城域网用于城市范围的通信,广域网用于跨越大范围的通信。
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的网络。
无线网络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5G)、无线局域网(WLAN)等。
无线网络具有灵活性高、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三、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在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
HTTP协议是在TCP/IP协议基础上构建的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FTP协议是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可以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通信协议的制定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实现信息的顺利传输和交换。
四、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指将多个通信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现代通信技术必背知识点

1、移动通信作为无线通信的一种,指利用无线频段使处于移动状态中的用户与对方实时进行信息交换。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终端机动性好,要求高。
②无线电波传播模式复杂,干扰较严重。
③入网方式和信令形式较复杂。
3、大区制通常只设一个BS负责服务区内的移动通信。
大区制有一个至数个无线频道,用户几十至几百个。
该体制网络结构简单,所需频道数少,不需交换设备,投资少,见效快,适合用户数较少的区域4、小区制整个服务区域分为若干小区,各小区分别设置一个BS,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
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移动交换中心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与PSTN的互通。
6、GSM以“FDMA+TDMA”方式实现多用户通信,容量较模拟移动通信显著提高。
TDMA把每个频道分成8个时隙,每一时隙为一个信道,信道总数8×125=1000个,实际可用信道数992个。
7、基于CDMA的移动通信系统涉及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频率复用等技术,是包括频域、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的一种协作,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可权衡取舍等特性。
4)3G关键技术①多用户检测技术。
②Rake多径分集接收技术。
③功率控制技术。
④高效的信道编/解码技术。
3.TD-SCDMATD-SCDMA由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
2000年5月5日,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正式接纳TD-SCDMA为国际承认的3G标准,与WCDMA、CDMA2000并列成为三大主流3G标准。
它是中国通信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TD-SCDMA关键技术(1)联合检测技术(2)智能天线(3)软件无线电SDR(4)综合采用多种多址方式TD-SCDMA使用FDMA、TDMA、CDMA和SDMA。
(5)动态信道分配(6)上行同步3)TD-SCDMA主要特点①频谱效率高;②支持多载频;③不存在“呼吸效应”及软切换;④组网灵活,频谱利用灵活、频率资源丰富;⑤与GSM组网易于实施;⑥灵活高效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笔记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2.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4.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5.现代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1.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现代通信技术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了多种技术,如电话、电报、传真、电视、广播、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现代通信技术可以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
【2.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随着电报、电话等通信方式的出现,通信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20 世纪中后期,无线通信、
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高速、高效、高可靠性和全球化。
高速指的是通信速度快,信息传递及时;高效指的是通信成本低,效益高;高可靠性指的是通信系统稳定,不易出现故障;全球化指的是通信技术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方便。
【4.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代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商业领域的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在教育领域的网络教育;在医疗领域的远程医疗等。
【5.现代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通信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集成化、高速化和安全化。
现代通信技术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1、信息: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信号:可以使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量发生变化,用以代表信息的物理量2、通信系统模型框图以及其中六部分的功能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1)信息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出者。
作用: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2)发送设备: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3)信道: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
(4)接收设备:接收设备与发送设备相反,起着还原的作用(5)受信者:又称为信宿,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信宿可以与信源相对应,也可不一致(6)噪声源:系统的噪声来自各个部分,是各种干扰影响的等效效果(噪声:是对有用信号以外的一切信号的统称)3、通信分类答、按传输信号形式不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按信道具体形式: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4、衡量通信质量好坏的指标答、衡量通信质量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秒/赫 bit/s/Hz ) 符号传输速率(波特/赫 Bd/Hz )有效性指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快慢问题,可靠性指信息传输的好坏问题。
模拟信号: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且直接与信息相对应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也称连续信号数字信号:凡信号在时间上离散,且表征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第二章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是信源编码处理的前提2、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可以分为抽样、量化和编码等阶段3、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目前最常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之一4、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基本部分是压缩编码,用以减小数字信号的冗余度,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5、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在经过信源编码的信号中增加一些多余的字符,以求自动发现或纠正传输中发生的错误,墓地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6、来自信源的信号所占用的频带称为基本频带。
该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噪声源7、信道复用是指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条信道进行通信而互不干扰8、多路复用和多址接入区别:前者用户是固定接入的,或者是半固定接入的,而多址接入时网络资源通常是动态分配的,可由用户在远端随时提出共享要求9、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实现在同一信道中传递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以提高信道利用率10、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频分复用:按频率划分频带的方法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技术按规定的间隔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码分复用:依靠不同的地址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所有用户使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时间的同一地区通信11、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12、为了延长通信距离,需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13、调制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某个载频频带再进行传输的方式14、载波是一个用来搭载原始信号的信号,不含任何有用信息,调制是使载波的某参数随调制信号的改变而变化的过程15、MQAM信号是一种幅度、相位复合调制信号16、对于一个真正实用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通常都是不可缺少的处理环节,其分别为各自目的服务,使系统最终达到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平衡第三章1、电话通信是人们实用最普遍的一种通信方式,电话通信网的核心是电话交换局,电话交换采用适于实时、恒定速率业务的电路交换方式2、分组交换的实质是储存转发,它将所接受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队,当可以发送信息时,再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而完成转发。
现代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现代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一、通信原理概述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传递信息所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输和接收三个基本环节。
通信原理在信息传输的各个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石。
二、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产生是指信息的生成和获取过程。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产生是系统中最早的一个环节。
根据信息的性质和来源,信息的产生可以分为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两种。
1. 模拟信息模拟信息是指连续变化的信号,如声音信号、视频信号等。
模拟信息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部分信息。
2. 数字信息数字信息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模拟信息进行采样和量化得到的。
数字信息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传输和处理。
在信息产生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信息的编码和压缩等技术,以便更高效地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三、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是指信息在通信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信息的传输是通信系统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信号传输、信道编码、数字调制等一系列技术。
1. 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转化为能够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可以分为基带信号传输和带通信号传输两种。
(1)基带信号传输基带信号是指未经调制的信号,如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基带信号需要经过调制才能进行传输。
(2)带通信号传输带通信号是指经过调制得到的信号,如调幅信号、调频信号、调相信号等。
带通信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传输,能够在频谱中占用更小的带宽。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卷积码、纠错码等。
3.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以便进行传输。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制、调频调制、调相调制等。
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因素,以保证信息能够在通信系统中正常传输。
四、信息的接收信息的接收是指接收端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解调和解码的过程。
现代通信技术考试重点教学总结

1.通信基本概念⑴通信系统模型。
⑵通信系统的分类。
①按通信内容分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②按信号特征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③按传输媒介分有线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短波、微波、卫星)⑶通信信号⑷通信信道:常用的典型传输介质(通信媒体)1. 通信媒体(传输介质)(1)明线:串扰现象;(2)双绞线(twisted pair):趋肤效应;(3)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4)光纤;(5)微波通信:频率:300M~300GHZ;(6)卫星通信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并行传输;复用方式:时分复用、频分复用。
⑸主要性能指标传输速率: 符号速率, 信息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差错率⑹通信网的组成:通信网组成的基本要素(硬件)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转接交换设备。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⑤星形网:②树形网:③网状网:④环形网:⑤总线型网:⑥复合型网:2.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①. 业务宽带化;②. 业务IP化;③. 业务智能化;④. 业务移动化;⑤. 业务个人化;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业务蓝图补充: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①融合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②向新一代的全业务电信网方向发展;3.标准化组织。
①.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综合性的非官方机构,由参与国的国家标准化组织所选派的代表组成。
②.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③.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RS-232C④.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ANSI)⑤.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ECMA)⑥.欧洲电信标准组机构(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ETSI)⑦.亚洲、泛太平洋电信标准化机构ASTAP4.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数字化(2)综合化(3)融合化(4)宽带化(5)智能化(6)标准化5.数字通信,及其特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称为数字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1、传输速率:(1)符号速率又叫信号速率,记为R B,.,他表示单位内传输的符号个数。
符号速度的单位是波特,即每秒的符号个数。
(2)信息速率,简称传信率,通常记为R b 。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即二进制码元数。
在二进制通信系统中,信息速率R b 等于符号速率R B ;而对于多进制系统两者不相等。
(3)频带利用率。
通信系统占用的频带愈宽,传输信息的能力应该愈大。
2、差错率:可靠性可用差错率来表示。
常用的差错率指标有平均误码率、平均误字率、平均误码率组率、误信率等。
误码率,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误码率即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误码(字符,码组)率=码组)数传输的总比特(字符、字符、码组)数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 所谓误信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输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差错率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因为在测试或统计时,总的发送比特(字符、码组)数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否则得出的结果将失去意义。
3、同步方式:(1)异步传输:以字符为单位传送。
每一传送的字符都附加起始位和停止位。
接收端在启停位之间启停与发送端一致的定时时钟以实现对字符中比特流同步。
异步传输是字符内的同步,字符间的异步。
4、同步传输:将每个完整的数据块(帧)作为整体来传送,字符间无启停位,传输效率高。
5、通信协议:通信网不同系统中的实体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需要各实体互相理解、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就称之为通信协议。
6、通信协议的规则主要包括了通信的各实体间要完成的各种操作和信息交换的各种格式等7、通信协议3要素:(1)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协议及作出何种应答。
(2)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3)同步: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确定通信状态的变化和过程。
8、协议的制定和实现采用层次结构,即将复杂的协议分解为一些简单的分层协议、再组合成总的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通信网基础知识1、信号是信息传输的载体2、模拟信号:信号波形模拟信息的变化而变化,幅度连续。
数字信号:幅度离散的信号,即信号的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是离散的。
3、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4、信息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串行传输。
串行传输中如何解决码组或字符的同步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5、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和噪声源构成。
通信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将信息从信源传送到信宿。
6、按照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数据通信。
模拟通信系统是以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数据通信使随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指信源、信宿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而传输信道既可以是数字信道也可以是模拟信道的通信过程或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主要是指计算机(或数字终端)之间的通信。
7、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信道的传输带宽来衡量,有效带宽越大,则传输的话路越多,因此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常常用信道内传输的话路多少来表示。
采用复用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整个通信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传输速率、传输差错率、信噪比和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衡量系统的有效性指标)。
8、通信网就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协同工作,以实现2个或多个用户间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
9、通信网的基本构成要素(硬件)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10、交换设备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其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实现1个呼叫终端(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1个或者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路由选择的连接。
11、通信网的基本组网结构主要有网状型、星型、复合型、环型、线型、总线型和树型。
12、通信网的分层结构:垂直描述是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信息应用层、业务网层和接入与传输网层。
水平描述是基于通信网实际的物理连接来划分的,可分为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或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等。
13、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的合理性。
14、协议是指系统间互换数据的一组规则,主要是关于相互交换信息的格式、含义、节拍等。
15、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7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6、现代通信技术的典型标志就是通信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相结合,其发展趋势可概括为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
第二章数字通信技术1、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处理、便于储存、便于处理和便于交换等优点。
2、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种常用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CM)3、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3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4、FDM用于模拟通信,如载波通信;TDM用于数字通信,如PCM通信5、时分多路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时钟同步)和帧同步6、数字复接系统由数字复接器和数字分接器组成7、数字复接的方法主要有3种,按位复接,按字复接和按帧复接8、同步复接是用一个高稳定的主时钟来控制呗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使他们的码速率统一在主时钟的频率上,这样就能达到系统同步的目的。
异步复接值得是各低次群使用各自的时钟,这就使得各低次群的时钟频率不一定相等,因此先要进行码速调整,使各低次群同步后再复接。
9、同步数字体系(SDH) 指的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等级。
SDH是完全不同于PDH的新一代传输网络体制,具有同步复用,接口标准规范统一,网络管理能力强等优点。
10、SDH中采用块状帧结构,并以字节为基础,由纵向9行和横向270xN列字节组成。
从结构组成来看,整个结构可分为段开销、STM-N净负荷和管理单元指针3个基本区域。
11、SDH的基本复用映射结构由容器C、虚容器VC、管理单元AU、支路单元TU等一系列基本复用映射单眼组成,复用映射单元实际上市一种信息结构,不同的复用映射单元在复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具一定频差的各种支路的业务信号要想复用进STM-N帧,都要经历映射、定位校准和复用3个步骤。
12、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各种信号(包括加入的定时、同步等信号)都是严格按照时间关系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这种严格的时间关系就成为帧结构。
第三章电话网技术1、电话网由用户终端设备(用户话机)、交换设备(交换机)和传输设备(用户双绞线,PCM 中继线路等)组成。
2、电话网结构的基本形式有星型网、网状型网、环型网、树型网和复合型网等3、路由是网络中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建立1条呼叫连接或传递信息的途径4、在等级制结构中,根据路由选择方式和不同的呼损率,将路由分为基干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迂回路由和最终路由。
5、按功能不同,信令可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线路信令是具有监视功能的信令,路由信令是具有选择功能的信令,管理信令是具有操作功能的信令按信令传送通道与用户传送通道的关系不同,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公共信道信令也叫共路信令,是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6、No.7信令是最合适数字环境的公共信道信令7、公共信道信令通常采用直联合准直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满足通信网的需求8、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换点(STP)和信令链3部分组成SP是信令消息的源点和目的地点STP具有转接信令的功能,它是可将一条信令链路上的信令消息转发至另一条信令链路上的信令转接中心信令链是信令网中连接SP的最基本部件9、信令网按照等级不同可分为2类: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
国内的信令网通常采用分级信令网。
10、信令路由值得是2个SP之间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可分为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2类11、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通常可划分为话路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
话路子系统由数字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以及各种接口设备组成。
控制子系统由处理机和存储器、外部设备和远端接口等部件组成。
1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方式和分布控制方式。
与集中控制方式相比,分散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易于软件设计,灵活等优点,但处理机之间的通信要占用一定的资源。
13、程控数字软件从功能结构来划分可分为运行软件和支援软件2个大部分运行软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呼叫处理。
运行软件由系统程序。
应用程序和数据3部分组成。
支援软件又称为脱机软件,它是软件中心的服务程序,多用于开发和生成交换局的软件和数据以及开通时的测试等。
14、在电话交换中,分析用户拨打电话的过程可用主叫摘机、拨被叫号码、被叫应答、开始通话、话毕挂机等几个阶段来描述一次成功的通话。
对应于用户的操作,交换机也应有相应的动作:呼出接续、接收信号、号码分析、为被叫用户选择连接通路、向被叫振铃、应答监视、话毕释放15、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以电话IDN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据连接,支持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能够通过一组有限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内,并按统一的规程进行通信。
16、ISDN的功能,1)本地连接功能2)电路交换功能3)分组交换功能4)专线功能5)公共信道信令功能17、智能网(IN)就是通过网络的功能部件,将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相分离,以实行集中业务控制的一种新型业务网络。
18、智能网的结构:IN一般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几部分组成。
19、智能网的概念模型是设计和描述智能网的框架,由业务平面、全局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组成。
第四章数据通信技术1、数据通信定义如下: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2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或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通信包括2方面的内容,即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有效、更可靠的传输,它包括数据集中、数据交换、差错控制和传输规程等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端的数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比较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3种类型的设备组成。
5、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主要有3种类型:物理实现传输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电话网传输信道和数字数据传输信道(采用PCM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该信道就称为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6、4中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
7、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称为数字数据传输,有两个优点:传输质量高,信道传输效率高8、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4种:自动请求重发方式,前向纠错方式、混合纠错方式和信息反馈方式9、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奇偶校验码,矩阵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卷积码10、数据链路的通信操作规则称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其目的是在已经形成的物理电路上建立起相对无差错的逻辑链路,以便在DTE和网络之间、DTE和DTE之间有效可靠地传送数据信息。
一般可分为2大类:面向字符(又称面向字节)型传输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型传输控制规程。
11、利用交换网实现数据通信主要有2种途径:一是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二是利用公共数据交换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
12、数据通信网采用的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帧方式。
13、数据通信中的电路交换(CS)指的是2台计算机或终端在互相通信之前需预先建立起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且不允许其他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通信结束后再拆除这条物理链路。
14、报文交换MS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与CS的原理不同,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物理连接,当用户的报文到达交换机时,先将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存或外存)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端。
15、分组在分组交换网中的传输方式有2种: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16、帧方式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是分组交换的升级技术。
帧方式是在ISO参考模型的第2层即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简化的方式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方式。
17、帧方式包括2中类型:帧交换和帧中继(FR)18、帧中继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分组交换机具有差错检测和纠错、流量控制、分组级逻辑信道复用等功能,而帧中继交换机只进行差错检测,但不纠错(检测出错误帧便将其丢掉),而且省去了流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