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杆长计算
起重机械吊装质重量和吊装高度计算

起重机械吊装质重量和吊装高度计算4.1.1 凡新购、大修、改造以及长时间停用的起重机械,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起重机司机应持证上岗,严禁非驾驶人员驾驶、操作起重机。
4.1.3 起重机在每班开始作业时,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作业时不得擅自离岗和保养机车。
4.1.4 起重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重机的型号应根据吊物情况及其安装施工要求确定。
2 起重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重机的起重量Q 必须大于吊物(构件、设备)的重量1Q 与索具的重量2Q 之和。
即:Q Q Q ≤+21 (3.1.4-1)2)起重机的起升高度H 应符合下式规定(图3.1.4-1):H h h h h ≤+++4321 (3.1.4-2)式中:H ——起重机的起升高度(m )1h ——从停机面算起至安装支座表面的高度(m ) 2h ——安装间隙(不小于0.2m )3h ——构件吊起后底面至绑扎点的距离(m ) 4h ——索具高度(m ),自绑扎点至吊钩中心距离。
3)当起重机臂杆需跨越已安装好的构件(如天窗架、屋架)吊物时,起重机臂杆的最小长度应按下式确定(图3.1.4-2):ααcos sin 21gf h L L L ++=+= (3.1.4-3) gf harctg+=α (3.1.4-4) 式中:L ——臂杆的最小长度(m )f ——吊钩跨过已安装构件的距离(m )g ——臂杆轴线与已安装好构件的水平距离,至少取1m ; α——臂杆仰角h ——臂杆底铰至构件吊装支座(即图中屋架上弦顶面)的高度(m ),其值21h h h -= 1h ——停机面至构件安装支座的高度(m );h——杆底铰至停机面的距离(m),可由起重机外型尺寸表查取。
2图4.1.4-1 起重高度计算a)数解法简图。
门式起重机总体计算书

MQ100 门式起重机总体设计计算书一. 总体计算计算原则:MQ100门式起重机设计计算完全按《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执行,并参照下列标准进行设计计算:《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92 《法国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NFE52081 工作级别 A 5 利用等级 U 5 起升机构 M 5 变幅机构 M 4 回转机构 M 4 行走机构 M 4 最大幅度 13m最大起重量 8000Kg(一) 基本参数:回转速度 0.7r/min回转制动时间 5s行走速度 12.5/25m/min行走制动时间 6s 回转惯性力()Kg RM M g t Rn F 002242.0.60..25.1=⨯⨯=π回其中 g=9.81 n=0.7r/min t=5s行走惯性力: ()Kg M M g t vF 0106184.0.605.1=⨯⨯=行其中 g=9.81 V=25m/min t=6s(二) 载荷组合:自重力矩、惯性力及扭矩上表中的回转惯性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1971kg.m 上表中的行走惯性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5378kg.m(三)起重小车、吊钩和吊重载荷起重小车265kg绳60kg吊钩230kg起升动载系数(起升机构用40RD20):=1.136, q=8tV=16m/min时,2吊重q=8000kg, 幅度R=13m(1) 吊载Q=(8000+230+60/2)×1.136+(265+60/2)×1.1=9708kgM=9708×13=126204kg.m(2) 风载(包括起重小车、吊钩和吊重)迎风面积A=5.52+1.6×82/3=11.92m2风力:F=11.92×25=298kg=298×13=3874kg.m风扭矩:Tn风力到轨道上平面的力矩:M=298×12=3576kg.m(3) 回转惯性力F=0.002242×(8000+230+265+60)×13=249kg 回转惯性扭矩: T=249×13=3237kg.mn回转惯性力到轨道上平面的力矩:M=249×12=2988kg.m (4)行走惯性力F=0.0106184×(8000+230+265+60)=91kg=91×13=1183kg.m行走惯性扭矩:Tn行走惯性力到轨道上平面的力矩:M=91×12=1092kg.m (四) 风载荷A、工作,垂直风(风向与臂架垂直)臂长jib=13m,垂直风(注:标高均指风力作用点到轨顶面的高度)上表中的风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14799kg.m B、工作,平行后吹风(风向与臂架平行,与底架平行)臂长jib=13m,后吹风(注:标高均指风力作用点到轨顶面的高度)上表中的风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11168kg.m C、工作,45︒后吹风(风向与臂架平行,与底架成45︒)臂长jib=13m,45︒后吹风(注:标高均指风力作用点到轨顶面的高度)上表中的风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12290kg.m D、非工作,平行后吹风(风向与臂架平行)臂长jib=13m,后吹风(注:标高均指风力作用点到轨顶面的高度)上表中的风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35732kg.mE、非工作,45︒后吹风(风向与臂架平行,与底架成45︒)臂长jib=13m,45︒后吹风(注:标高均指风力作用点到轨顶面的高度)上表中的风力到轨顶面的力矩总计为:-39322kg.m 二、载荷汇总MQ100门式起重机各力到轨顶面的载荷汇总如下:非工作,含小车,无系数重力:67930+495=68425kg工作,含小车,无系数重力:67930+495+60+8000=76485kg工作,含小车,有系数重力:1.1⨯67930+9708=84431kg非工作,含小车,无系数重力矩:-63443+2.9⨯495=-62008kg.m工作,含小车,无系数重力矩:-63443+8555⨯13=47772kg.m工作,含小车, 有系数重力矩:-1.1⨯63443+9708⨯13=56417kg.m工作,垂直风力:1650+298=1948kg工作,后吹风力:1422+298=1720kg工作, 45︒后吹风力:1628+298=1926kg非工作, 平行前吹风力:4550+5.52⨯80=4992kg非工作, 45︒前吹风力:5209.6+5.52⨯80=5651kg工作,垂直风力矩:14799+298⨯12=18375kg.m工作, 后吹风力矩:11168+298⨯12=14744kg.m工作, 45︒后吹风力矩:12290+298⨯12=15866kg非工作, 平行前吹风力矩:-(35732+5.52⨯80⨯12)=-41031kg.m 非工作, 45︒前吹风力矩:-(39322+5.52⨯80⨯12)=-44621kg.m 工作,回转惯性力:-142.5+249=106.5kg工作,行走惯性力:721+91=812kg工作,回转惯性力矩:-1971+249⨯12=1017kg.m工作,行走惯性力矩:5378+91⨯12=6470kg.m工作,垂直风力扭矩:146+298⨯12=3722kg工作,回转惯性力扭矩:1457+249⨯12=4445kg.m工作, 行走惯性力扭矩:-679+91⨯12=413kg.m回转离心惯性力忽略不计三、MQ100行走式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计算(一)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稳定力矩(kg.m)3.5m后倾翻边前倾翻边1. 工况:工作、静态、无风(R=13m,Q=8t)回转、行走M前倾=M负荷+M行走=1.5×8000×(13-1.75)+6470 =141470kg.mM前稳/M前倾=181752/141470=1.28>12. 工况:工作、动态、有风(R=13m,Q=8t)回转、后吹风M前倾=M负荷+M行走+M风=1.3×8000×(13-1.75)+6470+14744 =138214kg.mM前稳/M前倾=181752/138214=1.31>13. 工况:工作、动态、突然卸载(R=13m,Q=8t 0)无回转、无行走、风M后倾=M负荷+M风=0.3×8000×(13+1.75)+14744 =50144kg.mM后稳/M后倾=57736/50144=1.15>14. 工况:工作、动态、有风(R=13m,Q=8t)回转、行走、风M前倾=M回转+M行走+M风=1017+6470+18375=25862kg.mM稳=(67930+495+60+8000)×1.75=133849kg.mM稳/M前倾=133849/25862=5.17>15. 工况:工作、动态、无风(R=13m,Q=8t)无回转、无行走、无风 M前倾=1.6×8000×(13-1.75)=144000kg.mM前稳/M前倾=181752/144000=1.26>1(二)非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倾翻边风M倾=1.1M风=1.2×41031=49237kg.mM稳/M倾=57736/49237=1.17>1综上所述:M100行走式门式起重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均安全.(三)安装状态下的稳定性(1).后倾翻边M后倾=6458+481+13630-447-57-556-534=18975kg.mM后稳=(67930-1728-320-108-429-10500)×1.75=95979kg.mM后稳/M后倾=95979/18975=5.06>1(2) 装上起重臂(13m臂长时,无配重)M前倾=(63433+230×10) -64155=1578kg.mM前稳=(67930-10500)×1.75=100503kg.mM前稳/M前倾=100503/1578=63.7>1四、M100行走式门式起重机的台车支反力计算1. 工况:工作、45 后吹风(R=13m,Q=8t)、行走、风重力: 84431kg 重力力矩: 56417kg.m回转力矩: 1017kg.m 行走力矩: 6470kg.m风力矩: 15866kg.mRA=(-84431/4)+(56417+15866)/(3.5×2)+6470/(2×3.5)=-5580kgRB=(-84431/4)-1017/(3.5×2)-6470/(2×3.5)=-22238kgRC=(-84431/4)-(56417+15866)/(3.5×2)-6470/(2×3.5)=-36635kgRD=(-84431/4)+1017/(3.5×2)+6470/(2×3.5)=-19978kg2. 工况:非工作、45 前吹风(R=2.9m,Q=0)风重力: 68425kg 重力力矩: -62008kg.m风力矩: 44621kg.mRC=-68425/4+62008/(3.5×2)+44621/(3.5×2)=+4436kgRC为正,故按三点支承计算RA=-62008/(1.75×2)-44621/(1.75×2)=-43085kgRB =RD=-68425/2-62008/(2×1.75×2)-44621/(2×1.75×2)=-55755kgRC=0。
某立式罐体(塔体)吊装方案

1. 吊装重量计算该立式罐是立式圆筒设备,其重量为13t,规格为①3500X 10000mm。
在此,设定在罐的顶部安装两个吊耳。
吊装计算重量必须大于或等于立式罐底重量和索具重量之和,并应综合考虑受强烈的直接动力载荷、冲击载荷、不平衡载荷和风载荷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取综合安全系数k=1.25,索具重量G2=1.5t,则有吊装计算重量G EG E= k( G i+G2)=1.25X (13+1.5)= 18.13t;其中:G E――吊装计算重量Gi——设备重量G2――索具重量,取1.5tk――安全系数,取1.252. 吊装高度计算1 、设备安装在地面进行,地面标高取0m;2、设定该罐的基础标高取为L5=0.5m;3、取吊钩距离吊臂顶端部L1=1m;4、根据提供资料,该罐的高度为L3=10m;5、立式罐设备的吊装,为了提高吊装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要求钢丝绳与起吊设备的角度大于60°。
见“图5-3.2-1 设备吊装示意图”。
这里取钢丝绳与起吊设备的角度为65°计算,立式罐的直径为© 3500,为保险起见,吊耳的间距取3800mm则罐顶吊耳到起重机吊钩的垂直距离L2 为1900X tan65 ° =4075mm 取L2=4100mn计算。
地面图5-3.2-1设备吊装示意图6、吊装过程中,取罐底到基础的距离L4=2m吊钩至吊臂顶端距离取L1=1m计算。
7、不考虑吊装过程中存在障碍物。
所以,在正常吊装带过程中最差的吊装工况是立式罐被吊装平移到位于基础上空时的状态下的起吊工况。
则在该工况下,吊钩至地面高度H为:H二L1+L2+L3+L4+L5 =1+4.1 + 10+2+0.5=17.6m。
从安全角度考虑,取18m计算。
&为了减少吊车的作业回转半径,应使吊车尽可能靠近设备基础,即吊车支腿尽量靠近装置边界。
根据反映的情况,初步取吊车的作业回转半径R 为16m。
为确保支腿处地坪的承载力,保证吊装安全,支腿下需垫上钢板和枕木。
起重吊装简易计算公式(一)

起重吊装简易计算公式(一)
起重吊装简易计算公式
1. 垂直吊装公式
•计算物体的重力:
–重力(N)= 质量(kg) x 重力加速度(m/s^2)
–例:一块重1000 kg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
•重力 = 1000 kg x m/s^2 = 9800 N
•计算起重机选配:
–起重机吨位(T)= 重力(N)/ 1000
–例:需要起吊重力为9800 N的物体,选择起重机吨位:•吨位 = 9800 N / 1000 = T (即10 T)
2. 水平吊装公式
•计算侧向力(只针对固定角度):
–侧向力(N)= 重力(N) x tan(角度)
–例:物体重力为9800 N,角度为30度时的侧向力:
•侧向力 = 9800 N x tan(30度) = 9800 N x = N
•计算水平力(只针对固定角度):
–水平力(N)= 重力(N) x sin(角度)
–例:物体重力为9800 N,角度为30度时的水平力:
•水平力 = 9800 N x sin(30度) = 9800 N x = 4900 N
3. 吊杆长度计算(尺规公式)
•计算吊杆长度(只针对水平吊装):
–吊杆长度(m)= 半径长度(m) x 正弦(角度)
–例:半径长度为5米,角度为60度时的吊杆长度:
•吊杆长度 = 5m x sin(60度) =
结论
以上列举了起重吊装中的一些常用的简易计算公式,包括垂直吊装和水平吊装的计算公式以及吊杆长度的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进行起重吊装的初步计算和选择,以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高度计算方法

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高度计算方法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常见的起重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等场所。
在使用塔式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时,准确计算起重高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高度计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计算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起重高度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起重高度是指起重臂水平放置时,吊钩最大工作距离与起重机基础之间的垂直距离。
以下是计算标准起重高度的步骤:1. 确定起重臂长度:起重臂是指起重机臂杆的长度,通常由制造商提供或通过测量得到。
2. 确定塔式起重机基础高度:塔式起重机基础高度是指起重机底座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由施工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计算标准起重高度:将起重臂水平放置时,吊钩最大工作距离与起重机基础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加,即可得到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起重高度。
二、考虑风速对起重高度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风速是影响塔式起重机起重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起重高度会受到风速的限制,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考虑风速的起重高度计算方法:1. 了解起重高度限制:根据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规格和制造商提供的资料,了解起重机在不同风速下的起重高度限制。
2. 测量实际风速:使用气象仪器或查询当地气象台的数据,测量或获取当前的实际风速。
3. 根据实际风速调整起重高度:根据实际风速和起重机的风速限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起重高度。
如风速超过限制,则需要降低起重高度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三、其他注意事项1. 注意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工作半径是指起重臂的长度加上起重物品离起重机中心的水平距离。
在进行起重高度计算时,需考虑到起重机的工作半径,确保起重臂能够完全伸展,不受其他物体的限制。
2. 注意地面承重能力:塔式起重机需要放置在坚实的地基上,确保地面的承重能力足够承受起重机的重量和起重物品的重量。
3. 及时进行维护和检查:定期检查起重机的各个部件的状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做好起重机的维护工作,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确保起重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吊车吊装方案计算

吊车吊装方案计算8.1、主冷箱内大件设备的吊装计算(一)下塔的吊装计算(1)下塔吊装参数设备直径:φ4.2m设备高度:21.71m设备总重量:52.83t附件:上塔(上段)起重机臂长及倾斜度计算图dd1hh1下塔bacl臂杆中心αhsefo回转中心(2)主吊车吊装计算①设备吊装总荷重:P=PQ+pf=52.83+3.6=56.43t,式中:PQ-吊装设备自重PQ=52.83tpf―设备吊装吊索及平衡梁的附加重量,取pf=3.6t②主吊车性能预选用为:选用260t履带吊(型号中联重科quy260)回转半径:16m臂杆长度:53m起吊能力:67t履带跨距:7.6m臂杆形式:主臂形式吊装采用特制平衡梁钩头选用160t/100t吊钩,钩头重量为2.8吨吊车站位:冷箱的西面③臂杆倾角计算:α=arccos(s-f)/l=arccos(16-1.5)/53=74.12°式中:s―吊车回转半径:选s=16mF——从吊臂底部铰链到旋转中心的距离,F=1.5ml——起重机吊臂的长度,选择L=53m④ 间隙距离a的计算:a=LCOSα-(h-e)ctgα-d/2=53cos74.12°-(36.5-2)ctg74.12°-5/2=2.1m式中:h―设备吊装时距臂杆最近的最高点b至地面的高度,选h=36.5mE--臂底铰链离地高度,E=2Md--设备直径:D=4.2m,D=5m以上计算说明所选的吊车性能能满足吊装需求⑤主吊车吊装能力选用校核:总起重负荷/起重能力=P/Q=56.43/67=84.22%。
经验证,所选用的主吊车能满足吊装要求。
(3)滑尾起重机的吊装计算①受力计算f=(9-1)× 52.8321.71-1-1=21.44t9mg21.71m1.0mqf1mq26m附:下塔溜尾吊车受力计算简图②溜尾吊车的选择副吊:75t汽车吊臂,长度12m;转弯半径:7米;起重量:36t;吊装安全校核:因为21.44t〈36t,所以75t汽车吊能够满足吊装要求。
常用吊车参数及钢丝绳计算

NK-160E-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1)额定起重量表(2)NK-160E-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基本参数:全长:11.32米总高:3.3米总宽:2.5米支腿全伸宽度:5.6米车身回转半径:3.135米臂杆长度:基础长:9.5米;最大:24.0米付杆长度:7.5米最大提升高度:23.8米、31.7米(24米臂杆+7.5米付杆、补偿角5°)额定起重量表(3)额定起重量表(4)NK-200M-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1)额定起重量表(2)NK-200M-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基本参数:全长:11.32米总高:3.3米总宽:2.5米支腿全伸宽度:5.6米车身回转半径:3.135米臂杆长度:基础长:9.5米;最大:24.0米付杆长度:7.5米最大提升高度:23.8米、31.7米(24米臂杆+7.5米付杆、补偿角5°)额定起重量表(3)额定起重量表(4)打支腿时不打支腿时角度KR-25H 越野起重机基本参数:全长:10.48米 总高:3.55米总宽:2.62米支腿全伸宽度:5.8米车身回转半径:3.250米臂杆长度:基础长:8.5米;最大:27.5米付杆长度:7.0米(补偿角5°、补偿角17°)最大提升高度:27.7米、35.2米(27.5米臂杆+7米付杆)NK-350E-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1)额定起重量表(2)NK-350E-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基本参数:全长:12.930米总高:3.450米总宽:2.5米支腿全伸宽度:6.4米臂杆长度:基础长:10.75米;最大:34.0米付杆长度:8.7米、14.5米;最大提升高度:34米、48.5米(34米臂杆+14.5米付杆)补偿角5°、补偿角17°、补偿角30°额定起重量表(3)额定起重量表(3)额定起重量表(4)额定起重量表(4)NK-400E-Ⅲ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1)额定起重量表(2)额定起重量表(3)额定起重量表(4)全长:13.450米总高:3.750米总宽:2.75米支腿全伸宽度:6.6米车身回转半径:3.520米臂杆长度:基础长:11米;最大:35.0米付杆长度:9.2米、15米;最大提升高度:35米、50米(35米臂杆+15米付杆)补偿角5°、补偿角17°、补偿角30°6×19+16×37+16×61+1许用拉力计算公式:[Fg]= αFg/K式中:[Fg]钢丝绳的许用拉力,KN;Fg钢丝绳的钢丝破断拉力总和,KN;α换算系数,按表采用。
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

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1.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作用和构造角杆是垂直于塔身并连接到塔身顶部和地面的杆状结构。
角杆的长度和角度根据起重机的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需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安全要求。
拉杆是连接角杆和地面的斜杆状结构。
拉杆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起重机的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需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安全要求。
2.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方法(1)角杆的计算角杆的计算主要包括长度计算和角度计算。
长度计算:角杆的长度需要满足角杆在最大工作半径下受到的力矩和弯矩的要求。
力矩和弯矩的计算需要考虑塔身的高度、塔身的截面形状、起重物的重量、风压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使用静力分析或弹性力学分析方法来计算角杆的长度。
角度计算:角杆的角度需要满足起重机在最大工作半径下的稳定性要求。
一般来说,角度越大,起重机的稳定性越好。
但是,角度过大会增加起重机的重量和占地面积,同时也会增加杆件的长度和材料使用量。
因此,在计算角杆的角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起重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拉杆的计算拉杆的计算主要包括长度计算和角度计算。
长度计算:拉杆的长度可以根据静力平衡原理来计算。
在最大工作半径下,拉杆承受的拉力应该等于四附着杆支撑塔式起重机的重力。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到拉杆的长度。
角度计算:拉杆的角度一般应大于30度,以保证拉杆能有足够的拉力抵抗塔身的压力和扭矩。
同时,角度过大也会增加拉杆的长度和材料使用量。
因此,在计算拉杆的角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起重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3.注意事项在计算四附着杆时,需要考虑起重机的最大工作半径、起重物的重量、风压、塔身的高度和截面形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四附着杆的计算通常由专业工程师进行,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和强度验证,以确保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塔式起重机四附着杆的计算包括角杆的计算和拉杆的计算。
在计算四附着杆时,需要考虑起重机的最大工作半径、起重物的重量、风压、塔身的高度和截面形状等因素,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机得选择
起重机得选择包括起重机类型得选择、起重机型号得选择与起重机数量得确定。
ﻫ1,起重机类型得选择
起重机类型应综合考虑下列诸点进行选择:ﻫ(1)结构得跨度、高度、构件重量与吊装工程量等;
(2)施工现场条件;ﻫ(3)本企业与本地区现有起重设备状况;
(4)工期要求;
(5)施工成本要求。
ﻫ一般情况下,吊装工程量较大得普通单层装配式结构宜选用履带式起重机,因履带式起重机对路面要求不太高,变幅、行驶方便,可以负荷行驶。
汽车式起重机对路面得破坏性小,开赴吊装地点迅速、方便,适宜选用于吊装位于市区或工程量较小得装配式结构。
位于偏僻地区得吊装工程,或路途遥远,或道路状况不佳,则选用独脚拔杆或人字拔杆、桅杆式起重机等简易起重机械,往往可提早开工,能满足进度要求,且成本低。
ﻫ对于多层装配式结构由于上层构件安装高度高,常选用大起重量履带起重机或普通塔式起重机(轨道式或固定式)。
对于高层或超高层装配式结构,则需选用附着式塔式起重机或内爬升式塔式起重机。
内爬升式塔式起重机得优点就是自重轻,不随建筑物高度得增加而接高塔身,机械多安装在结构中央,需吊装得构件距塔身近,因而可选用较小规格得起重机;其缺点就是施工荷载(含塔机自重、风荷载、起吊构件重等)需建造中得结构负担,工程结束后,需另设机械设备进行拆除,立塔部位得构件须在塔机爬升或拆除后补装。
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安装在建筑物外侧,可避免内爬升式塔式起重机得上述缺点,但起吊作业中需安装许多距塔身较远得构件,工作幅度大,要求选用较大规格得起重机,同时占用场地多,需随建筑物得升高安装附着杆,且起重机得塔身接高也较复杂。
2.起重机型号得选择ﻫ选择起重机得原则就是:所选起重机得三个工作参数,即起重量Q、起重高度H与工作幅度(回转半径)R均必须满足结构吊装要求。
当前,塔式起重机多采用水平臂小车变幅装置,故根据上述须满足结构吊装要求得三个工作参数与各种塔式起重机得起重性能很容易确定其型号。
下面,以履带起重机为例(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类似)叙述起重机型号得选择方法: (1)起重量计算ﻫ1)单机吊装起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Q1+Q2 (14-45)
式中 Q——起重机得起重量(T);Q1——构件重量(T);Q2——索具重量(T)。
ﻫ2)
双机抬吊起重量按公式(14-46)计算:ﻫK(Q
主+Q
副
)≥Q1+
Q2(14-46)ﻫ式中 Q主——主机起重量;Q副——副机起重量;K——起重量降低系数,一般取0、8;ﻫQ
1
、Q2——含义与公式(14-45)相同。
(2)起重高度计算(图14-125)ﻫ起重机得起重高度按公式(14-47)计算:ﻫ
H≥H1+H2+H3+H4 (14-47)ﻫ式中 H——起重机得起重高度(M),停机面至吊钩得距离; H1——安装支座表面高度(M),停机面至安装支座表面得距离;
H2——安装间隙,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取0、3~0.5M;ﻫH3——绑扎点至构件起吊后底面得距离(M);
H4——索具高度(M),绑扎点至吊钩得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
ﻫ起重高度计算图ﻫ(3)起重臂(吊杆)长度计算
1)起重臂不跨越其她构件得长度计算
起重机吊装单层厂房得柱子与屋架时,起重臂一般不跨越其她构件,此时,起重臂长度按公式(14-48)计算(图14-12
ﻫ不6):ﻫ
跨越其她构件吊装时起重骨长度计算ﻫ(a)垂直吊法吊柱; (b)斜吊法吊柱;(c)屋架吊
装ﻫ
式中l——起重臂长度(M);H——起重高度(M);ﻫh0——起重臂顶至吊钩底面得距离(M);h——起重臂底铰至停机面距离(M);
α——起重臂仰角,一般取70°~77°。
ﻫ2)起重臂跨越其她构件得长度计算起重机吊装屋面板、屋面支撑等构件时,起重臂需跨越已安装好得屋架或天窗架,此时,起重臂得长度按下列方法计算:对于吊装有天窗架得屋面时,按跨越天窗架吊装跨中屋面板计算;吊装平屋面时,需按跨越屋架吊装跨中屋面板与吊装跨边屋面板两种情况计算,取两者中之较大值。
ﻫ①数解法
数解法求起重臂长度按公式(14-49a)与(14-49b)计算(图14-127):
数解法求起重臂长度ﻫ1-已安装得构件;2-正安装得构件
ﻫ
式中 l——起重臂长度(M);α——起重臂仰角(°);a——吊钩伸距(M);ﻫh——起重臂l1
+h2-h3;
部分在垂直轴上得投影,h=h
1
其中h1——构件安装高度(起重机停驻点地面至安装构件得顶面距离,单位:M);ﻫh3——起重臂下铰点离地高度(M);
h2——起重臂中心线至安装构件顶面得垂直距离(图14-128,单位:M);
其中b——起重臂宽度,一般为0、6~1M;
e——起重臂与安装构件得间隙,一般取0、3~0.5 M。
求起重臂中心线至安装构件顶面得垂直距离
值时,可近似取
求h
2
ﻫ即ﻫ②图表法(略)
(4)工作幅度计算
起重机工作幅度按公式(14-52)计算:
R=F+LCOSα(14-52)ﻫ式中 R——起重机得工作幅度;ﻫF——起重臂下铰点中心至起重机回转中心得水平距离,其数值由起重机技
术参数表查得;ﻫCOSα——起重臂仰角得余弦,由表(14-82)查得或按公式(14-50)计算。
ﻫ(5)检查Q、H,最后确定起重机型号ﻫ通过上述计算求出R后,按R及起重臂长
如能满足构件得吊装要求,度,查起重机得起重性能表或曲线,检查起重量Q及起重高度H。
则起重臂长度得确定工作即告结束,初选得起重机型号即可确定。
否则,可考虑增加臂长以减小R
如还不能满足吊装要求,则需改选其她起重机得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