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外贸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如何应对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如何应对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如何应对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反倾销措施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反倾销措施是指进口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他国的倾销产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等。

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那么,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应如何应对反倾销措施呢?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反倾销的相关法规和程序。

各国的反倾销法规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着一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出口企业需要熟悉目标市场国家的反倾销法律,了解其认定倾销的标准、调查程序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这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调查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对。

其次,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至关重要。

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和市场份额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反倾销风险。

一旦发现有倾销的迹象,及时调整自身的出口策略,如控制出口数量、调整价格等,以避免被认定为倾销。

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企业应积极配合调查,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这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销售数据、财务状况等。

同时,要组织专业的法律和财务团队,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回应。

如果企业不积极配合调查,可能会被视为默认倾销指控,从而导致不利的裁决结果。

此外,加强与行业协会和其他企业的合作也是应对反倾销的重要策略。

行业协会可以在协调企业行动、提供信息支持和代表企业与政府进行沟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企业可以共同应对反倾销调查,形成合力,提高应对的效果。

在产品方面,企业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通过创新和升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被认定为倾销的可能性。

同时,要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在市场策略上,企业应实现市场多元化。

不要过度依赖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与经验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与经验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与经验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水平迅速扩大,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为了保护自身产业利益和市场份额,各国常常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反倾销措施。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反倾销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反倾销措施的定义与类型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为应对进口商品倾销给本国市场带来的损害,采取的各种法规和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本国市场免受低价倾销商品的冲击,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常见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倾销税、采取配额限制等。

三、反倾销措施的应用范围与程序反倾销措施的适用范围一般是通过调查和评估来确定的。

调查程序一般包括立案、调查、初裁、最终裁定等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对于维护国内市场的反倾销措施,应当遵循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原则,确保相关行动不会成为保护主义的手段。

四、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反倾销措施对于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反倾销措施保护了本国产业,防止了过度依赖进口商品的风险,有助于维护就业和国内市场稳定。

另一方面,反倾销措施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贸易壁垒增加,进而限制了各国间的贸易发展。

五、国际贸易中的经验分析对于各国而言,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评估进口商品的倾销情况。

只有依据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评估,才能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增强国际合作,积极寻求多边机制下的解决方案。

通过遵守WTO规则,加强多边贸易谈判,可以推动国际贸易关系更加稳定和可预测。

最后,要尽量减少反倾销措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负面影响,避免引发贸易争端和经济冲突。

六、结论反倾销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是一种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又是一种保护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

然而,实施反倾销措施需要确保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原则,并遵循国际合作的精神。

反倾销论文的开题报告

反倾销论文的开题报告

反倾销论文的开题报告反倾销论文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利益博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行为也日益增多。

在此背景下,对反倾销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反倾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反倾销的原因和影响,探讨反倾销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反倾销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反倾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反倾销措施的种类和目的。

2. 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导致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保护、产业竞争和贸易争端等因素。

3. 反倾销的影响:探讨反倾销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贸易流量、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影响。

4. 反倾销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估反倾销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分析。

5. 应对反倾销的措施:提出应对反倾销的政策和策略,包括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和贸易救济规则的优化等。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反倾销进行深入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相关学术期刊、政府报告和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

四、研究预期和创新点本文的研究预期是深入剖析反倾销的原因和影响,评估反倾销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反倾销的综合分析: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反倾销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以全面把握反倾销的本质和特点。

2. 对反倾销政策的评估:本文将对反倾销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评估,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 提出应对措施: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应对反倾销的措施,包括改革多边贸易体制、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和优化贸易救济规则等,以推动国际贸易的公平和自由化发展。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3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但是国外日益增多的反倾销案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应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案件,促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标签:反倾销出口贸易影响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总额已经从1978年的206.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我国对外贸易的大跨步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但是国外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件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1.日渐增多的反倾销案件阻碍了中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

1996年以来中国遭遇反倾销的数量及占全世界的比重(单位:件)数据来源: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多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

目前,已有近40个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既有以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墨西哥、巴西、智利、韩国、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3.对中国反倾销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被指控倾销的出口产品和行业起来越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如鞋类、电工刀、打火机、农产品、电脑、彩电、照相机等,涉及4000多种商品。

从1993年4月15日开始,墨西哥對我国进行大规模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包括了10大类4500余种商品,成为迄今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7 1 F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8 8 (O 00 — 0 7 0 1 7 — O 92 1 )7 02 — 2
在 全 球 经 济 增 长趋 缓 的今 天 , 反倾 销 措 施 以其 特 殊 性 已成 为 各 国最 重 要 的贸 易保 护手 段 之 一 , 国政 府 也 乐 意 采 取 贸 易 保 护 各
e er ie s nt prss houd oo e ae i l c p r t w t h e c o he t t k ou em e s e t w i m o e pa e a h t r o a e c ntr aurs o n r s c .

K e W o dsAnd—d m pi ; y r : —u ngCou em es e nt r aur s
21 年 第9 第 7 总第 17 ) 00 卷 期( 5期
2 7
对外开放和贸易
中 国出 口企业应对反倾销 的对 策分析
乔 平 平
( 南 工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南 南 阳 河 河 4 3 0) 709
摘 要 : 国对 外 贸 易迅 速 发 展 的 同 时 , 口产 品 遭 遇 的 反 倾销 指控 越 来 越 多 , 况也 越 来越 复 杂 , 将 制 约 中 国 国 内相 关产 业 的 中 出 情 这

法, 他们一方面在本国本地 区对我国出 口产品频频进行反倾销调 查, 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 ; 另一方 面 , 又把 中国作 为倾 销对象 , 千方
百 计 地 向 我 国倾 销 产 品 , 图 挤 垮 中 国相 关 企 业 , 成 垄 断 , 取 企 形 谋

中美贸易争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争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争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美贸易争端是当前全球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备受关注。

浙江省作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发展地区,受到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尤为明显。

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浙江省的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考验。

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出口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受损等困境。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货物运输成本增加,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应对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目前的发展困境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只有全面了解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帮助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稳定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分析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深入剖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通过研究,旨在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以应对当前困境,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关键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及其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支持与帮助,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本研究将有助于增进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了解,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丰富并完善学术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能够为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给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完整版)开题报告范文

(完整版)开题报告范文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1、中国对外反倾销的数量逐年增加
2、中国对外反倾销涉及的国家及产业相对集中
3、中国对外反倾销涉案金额规模较大且效果显著
三、中国反倾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应诉不积极
1、国内企业对反倾销缺乏正确认识
2、中国企业对反倾销指控的“不作为”引起恶性循环
(二)、中国没有真正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2)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倾销的理论背景 ,阐明了中国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进而分析了中国反倾销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相关对策.
论文提纲按这种格式写:
本文分为六章,着眼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角度,通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证券化的比较研究,围绕中国商业地产为什么要发展REITs,怎样发展REITs这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美]雅各布,瓦伊纳在《反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2007)中分析了,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同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很多国外学者普遍的观点是,只要进口国通过调查,认定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即倾销的方式)在进口国市场销售,并因此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或大大阻碍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则进口国就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规避这种损害。[英]卡特在《国际经济中的倾销与反倾销》(2008)中指出,实际上WTO的《反倾销协定》规定的倾销成立的三个条件也就是进口国可以对倾销活动采取反倾销报复的三个标准。标准一是倾销行为的客观存在,WTO要求必须有证据证明这种在进口国销售的价格,确确实实低于在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时的正常价值以下的价格,而且倾销幅度还得大于2%。标准二是必须得有证据证明正是因为这种倾销已对进口国的同类工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或对进口国的某一个新建工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倾销才允许进口国进行反倾销的报复行动.标准三是倾销与实质性损害两者之间还必须要有因果的关系。正如在构成倾销的第三个条件中谈到的,进口国某个产业受到伤害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可能是来自于进口国国内的激烈竞争,也可能是来自于进口国自身企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这里强调的是,造成这种实质性伤害的主要的原因必须是来自该出口国家的商品低价倾销造成的,进口国才可以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而且反倾销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存在

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分析

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分析
较为规范 的资料 而败诉。主要原因有两j
销会计已成为会计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完善 ,内部控制 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比
较混乱 ,存在操纵成本与费用的情况。企
出 口企 业 应 对 反 倾 销 存 在 的 会 计 问 题
( )成 本核算体 系与 国际惯例存在 一
差 异 影 响 正 常 价 值 的 确认
价值 , 是确定倾销是否成立 的重要依据。 目 前我国产 品成本核算存在以下问题 : O WT
《 倾 销协 定 》 国 际反 倾 销 法 律 中 所认 可 反 等
信息 应 与反倾 销 的判定 有着 直接 或问
的 关 系 。 诉 企 业 必 须 填 答 调 查 问 卷 , 应 I
的产品成本 除生产成本外 , 还包括销售 、 管
产 品成本是反倾销案件 中最重要 的内
3 8 商 业时 代 ( 名 《 业经 济研 究 》 08 期 原 商 )20 年9
费用的分摊 。这种情况造成我国产品成本
与国际反倾销法所认可的产 品成本不一致 ,
关键 词 :反 倾销
计 信 息
正 常价 值
成本

从而影响到正 常价值 的计算。我国知识 产
权没能得到 有效保护 ,环境污染的成本没 能得到 重视 ,仅仅列入管理费用 ,未能列 入产品成本 。导致产 品成本核算数据不真 实而被认为是 明显妨碍反倾销程序而适应
或 加工 的情 况。 应诉企 业 须按 照调查 I 的调 查问卷提供信 息。 在及时性方面 ,反倾销应诉要求企 对交易事项或情况的处理 必须及 时,并 调查机构规定的时间内提供 。被调查方 f 问卷发出之日起 ,被给予 2 天时间完成 1 部分的答复 , 自发出之 日起3 天 内完成j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浙江省外贸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出口持续顺差,外贸增长十分迅速。

由于中国的产品拥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成本较低,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但中国产品也因此遭受国外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自1979 年第一次卷入反倾销争端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加,遭受的反倾销指控也逐年增多。

从1995 年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 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可见浙江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浙江企业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出许多价廉物美的产品,在发展出口贸易的过程中,频频遭受国外的反倾销。

特别是浙江的纺织业受到国外的反倾销尤为严重。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频繁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不仅不利于中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更严重的是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外反倾销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和浙江企业的贸易实际及反倾销对中国和浙江企业的影响,并且紧密结合国内外对反倾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外对浙江纺织业反倾销的实际案例,进而探讨浙江企业应如何规避和应对国外的反倾销,为中国应对反倾销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1776)详细讨论了当时各国允许对出口贸易实行官方奖励的习惯做法,并将其称之为倾销。

Tharakan(1999)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反倾销在过去的几年急剧增加,说明了倾销、反倾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术界从理论上对反倾销进行了研究,态度比较一致,普遍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倾销具有其合理性,当今世界各国对反倾销的滥用已经异化了原用于促进公平竞争的反倾销,使其成了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反而阻碍了贸易的发展和竞争的公平,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福利损失。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期·奥伯斯法尔德(2000)认为倾销是价格歧视最普遍的形式,倾销不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战略。

MartinTheuringer,Piawib(2001)认为反倾销措施助长了企业滥用市场力量,扭曲了竞争,降低消费者福利。

反倾销措施已不再与掠夺性定价相关,而是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由于倾销与反倾销是典型的博弈事件,应用经济博弈理论来分析非常有效,因而吸引了一批学者转向反倾销博弈研究。

Prusa(1992)解释了美国在1980一1985年期间大多数反倾销案被中止的原因,并构建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模型。

Anderson(1992,1993)从多米诺倾销(DominoDumping)角度分析了倾销产生的原因与出口国对本国企业出口倾销的鼓励原因及其对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从反面揭示了反倾销有示范效应,其博弈模型的突出特点是没有沿用经典的双寡头、两国间倾销与反倾销博弈,而是放在多国背景下构建的。

Fharakan(1999)对反倾销示范效应及其影响、管理实践、反倾销政策、反倾销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国外学者指出一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剧烈波动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汇率变动会影响到反倾销政策的实施. Mah(2000)探究了影响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反倾销决定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发现了贸易差额与确认损害比例的增长率有着长期均衡关系,而贸易差额也是影响倾销比例增长率的原因之一。

同样国外许多学者将GDP 也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如Knetter,Prusa(2003)认为,如果国内实际GDP 有下降趋势,这时的立案调查容易被裁定为倾销。

并且进一步指出进口国GDP 每减少一个标准单位,反倾销数量增长23%。

而Irwin(2005)认为失业率与反倾销起诉的数量也存在联系,反倾销政策需求的压力会随失业率提高而增大。

2. 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反倾销的研究则多集中在法律和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歧视解释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方面。

杨仕辉(2000)就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实证比较研究,此外张维迎和马捷(1999)从博弈角度分析了产权基础对倾销形成的影响和条件,杨仕辉(2000)论证了外国对华反倾销博弈确实存在逆向选择,杨仕辉和张娟(2000)探讨了不完全信息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策略。

有学者对国际反倾销制度进行研究。

王仁样(2002)等比较了WTO及各国的反倾销制度,认为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改进政府职能、加强政府间的协调。

杜建耀(2003)研究了国际反倾销中的反规避措施,并建议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差异化战略来规避国外反倾销。

王晓非(2004)对WTO反倾销协议中有关倾销标准的经济合理性提出质疑,并驳斥了支持现存倾销概念的观点,认为反倾销在全球贸易范围内的蔓延有可能带来负和博弈的结果,并建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修改WTO倾销概念。

在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方面,国家经贸委反倾销反补贴工作研究小组(2001)的分析具有代表性。

杨仕辉、唐礼智、华勤、杨屏等(2002)认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反倾销应诉不力、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及中国对国外倾销的纵容是中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外因;而出口产品质量不高、出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及国内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主要内因。

陈茵(2002)认为反倾销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卜海(2003)认为,反倾销登堂入室成为当代贸易壁垒的主导,世界各国自主维权意识上升,反倾销应诉率不断上升。

刘航滨(2001)从博弈论的角度综述了外国对华反倾销越演越烈的原因,认为我国不是WTO成员、我国缺乏制衡机制和应诉机制是三个主要原因。

郭波(2009)指出反倾销措施因实施方便、见效快,成为欧盟最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近年来,中国产品遭受来自欧盟反倾销调查和诉讼不断,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及相关产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应对反倾销对策方面,沈木珠(2002)认为,中国应统一部署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中期、近期、即期策略,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和国外反倾销应诉机制、调整反倾销机构的职能、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刘琦(2003)通过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进口国反倾销策略行为对出口国倾销行为“威胁的可信性”极其重要,我国在面对国外反倾销时,不能总是自我检讨,而应事前对其进行遏制。

李峰、章仁俊(2003)分析了我国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预警机制在信息、法律、行政方面存在的缺陷。

黎静(2004)认为,中国面对国外反倾销时,存在应诉机制不够规范、鼓励政策难以兑现、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周友梅(2004)认为,为了应对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制造”的滥用,我国企业应恰当运用“会计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

杨励(2008)认为应加大政府交涉与制裁的力度。

近些年来,国外对华的反倾销政策,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但是“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对此保持长期足够的政府间交涉力度。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总体上看,由于一些国外反倾销措施应用的比较早,因此其实证研究在数据积累和计量模型选取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研究也就较深入,而中国反倾销措施应用的频度和范围都还比较有限,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并且许多学者对中国遭受的反倾销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就关系到反倾销成败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到具体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的反倾销法的微观研究就更少了。

因此,对于反倾销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3.参考文献[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布鲁斯·E·克拉伯.美国对外贸易和海关法(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卜海.国际经济中的倾销与反倾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 陈亚平,廖秀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 廖秀健.农业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6]杨仕辉.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博弈与我国对策[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7].沈木珠.国际贸易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潘悦,高文书.应战反倾销一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9]尚明.反倾销:WTO规则及中外法律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罗昌发.美国贸易救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1]姜圣复.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12]高永富、张玉卿.国际反倾销法实用大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3]熊思浩编著.反倾销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14]颜延.反倾销司法会计—会计学视野下的反倾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07).[15]杨励.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 .国际贸易,2008(08).[16]郭波,都莉莉.欧盟反倾销法规与WTO 规则的比较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01).[17]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M].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2000.[18]H.Folsom,JohnA.SPanogle.Intem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M]. New York :West Group,2000.[19]J.H.Jaekson,WiiliamDavey.Legal Problems of lntematinal Eeonomie Relation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20] Tharakan. Is anti- dumping here to stay[J]. The World Economy, 1999(08).[21]Mah Jai. Antidumping decisions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 the USA[J].Applied Economics, 2000(06).[22]Knetter,Prusa. Macroeconomic factors and anti-dumpingfilings: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J].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04).[23] Magee, Stephen P, Brock.The Economics of Special Interest Politics: The Case of theTariff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8(06).[24]Irwin Douglas. The rise of U.S. antidumping action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03).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主要研究内容:文章通过对反倾销概念的概述,以浙江省外贸企业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了浙江省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国外反倾销对浙江省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同时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得出浙江省政府、行业及相关企业应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