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囚徒困境和破解之道
囚徒困境课件PPT课件

第12页/共25页
囚徒困境的启示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 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 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 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 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21
第21页/共25页
经济如局 人生如棋 博弈之道 生活之常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22
第22页/共25页
结束语:学点博弈论 心灵更美丽
博弈——无处不在的策略游戏; 博弈——大千世界的生存法则; 博弈——竞争社会的现代意识。
23
第23页/共25页
24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欣赏!
25
第25页/共25页
生活中,博弈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1
第1页/共25页
博弈无处不在
2
第2页/共25页
3
第3页/共25页
选择
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叉, 而我选择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从此一切变了样。
4
第4页/共25页
坦白? 抵赖?
5
第5页/共25页
囚徒困境
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 如果你单独坦白偷盗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 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 都要被判5年刑。”
19
第19页/共25页
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长期关系和重复博弈
• 建立长期关系,使得囚徒困境可以多次重复,如果这个“多次”足够长,那 么人们就有可能为了长远的将来利益而牺牲眼前,合作也是可以达成的
走出囚徒困境的方法

走出囚徒困境的方法走出囚徒困境是囚徒困境理论中的一种博弈策略,目的是通过合作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在囚徒困境中,两名囚犯面临着合作与背叛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会影响到自己和对方的利益。
在博弈中,囚徒之间往往会因为互相不信任而无法合作,导致最终双方都会选择背叛,得不到最优利益。
然而,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尝试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合作的局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1. 互信建立:在囚徒困境中,缺乏互信是导致背叛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互信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可以通过多次合作而逐渐建立互信,或者通过个人交流和沟通来减少误解和不信任。
2. 共同利益的确立:为了走出囚徒困境,双方需要认识到彼此的共同利益。
只有意识到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才会更有动力选择合作。
因此,需要明确表达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以激发囚犯们的合作动机。
3. 合作约束的设立:为了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可以引入一些合作约束。
例如,设立一个规则或约定,双方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在确定的条件下共同决策。
这样可以提供一种制约机制,减少背叛的可能性。
4. 长期思维:在囚徒困境中,双方往往会陷入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导致最终陷入困境。
通过引入长期思维,囚犯们可以意识到合作的长远好处,从而更有动力选择合作。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囚犯们意识到合作的长远利益,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5. 多次博弈的机会:为了增加合作的机会,可以提供多次博弈的机会。
通过多次博弈,囚犯们可以逐渐建立信任,积累经验,并且有机会改变策略。
多次博弈可以为双方提供尝试合作的机会,从而逐渐改变困境。
6. 外部监督与奖惩机制:引入外部监督与奖惩机制可以促使囚犯选择合作。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对合作行为给予积极激励;同时,对背叛行为进行惩罚,以增强合作的动力。
外部监督与奖惩机制可以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帮助囚犯们走出困境。
总的来说,走出囚徒困境需要通过建立互信、确立共同利益、设立合作约束、引入长期思维、提供多次博弈机会以及引入外部监督与奖惩机制等方法。
03囚徒困境专题

第三讲纳什均衡应用---囚徒困境两个嫌犯受到指控,但除非至少一个招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A和B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囚徒困境反映了囚徒困境的意义“囚徒的两难选择对经典经济学的冲击《国富论》中,斯密认为,在利己心的驱动“———从“研究囚徒困境问题的目的生活中的例子1 商家价格战大厂商合谋将彩电价格维持高位,他们搞了一个“彩电厂家价格自律联盟”,并在深但是,尽管政府当时无力制止这种事情,公众也不必担心彩电价格会上涨。
例子为私人没有积极性出资修建公共设施修路博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大多数路、桥等公共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例子源经常被过度利用的原因。
由于草地的产权没有界定,政府也没有对放牧作出规模限制,每家牧民如果其他牧民约束放牧规模,我单独一家人过度放牧不会破坏广褒的牧类似的例子还有:渤海中的鱼愈来愈少了,工业化中的大公共资源悲哀公共资源悲哀 例子车鸣喇叭?但当对方缓行时,自己抢行会占便宜,获得支付9。
例子WTO是一个自愿性申请加入的自由贸易“囚徒困境”的一般表示用法律解决“囚徒困境”公共产品与税收制度因为私人没有积极性出资修建公共设施如果恰当进行机制设计,前述囚徒困境还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一个商战中的真实例子。
机制设计:如何走出囚徒困境冻结价格战的博弈机制有人卖得比我们更低,我们的价格最低廉,我们保证价格最低,而且是超级疯你一生中于任何本地的销售商(本行销区内)那里发现相同的广告款式而价格争,根本不可能形成价格联盟,即使形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它们之间似乎是在但是,对手的战略锁定了“疯狂艾迪”的行为,因为“疯狂艾迪”的这一计划如果对手不想以250美元一台出售录相机,他也可以将价格降到275美元一这样,“疯狂艾迪”就没有进行价格战的意愿了,自然形成价格联盟。
在福州国美电器从谁价比我低,差价两倍还42智猪博弈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按一下,位于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
囚徒困境终于被破解了!小伙1句狠话轻松破解难题,豪取28万奖金

囚徒困境终于被破解了!小伙1句狠话轻松破解难题,豪取28万奖金囚徒困境,据说是博弈论中最棘手的难题,无人可破!不过,这个世纪难题却被一个英国小伙用1句话给轻松破解了,并且豪取28万人民币的奖金。
01、什么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来的,并以故事的形式进行阐述:两人因合伙盗窃杀人被逮捕,警方将他们两人分开进行审讯,并给了他们3个选择:•1、如果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2、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3、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坦白者会被释放,抵赖者则会判刑10年。
很明显,两个囚徒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坦白或者抵赖。
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状态,并不知道同伙会如何选择,那么,他们就只能基于人性的自私,而去断定同伙肯定会去对其来说最有利的方式:坦白!既然同伙坦白了,那么自己抵赖就会被判10年,太亏了。
于是,他自己也会选择坦白——最坏也是8年,如果运气好,还可能直接释放。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这样猜想对方,那么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都坦白,同时被判刑8年。
02、英国小伙破解囚徒困境的神操作!囚徒困境充分利用了人性的自私,基本无法破解。
不过,《墨菲定律》一书中有一个经典案例,讲述了如何破解这个棘手的难题。
英国BBC公司曾经有个老牌奖游戏节目叫作《金球》,节目开始有四名选手参加,然后淘汰到只剩下两名选手来角逐一笔巨额奖金。
角逐环节是这样的:主持人给每个人两个球,其中一个写着“平分”,另一个写着“偷走”,两名选手需要从中选择一个球。
根据两个人的选择,会出现三种情况:•1、两个人都选择了“平分”,那就两个人平分全部大奖。
•2、如果一个人选择“平分”而另一个人选择“偷走”,那么选择“偷走”的人拿走全部奖金,选择“平分”的人出局。
•3、如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偷走”,那么两个人同时出局,一分钱都拿不到。
在做出各自的选择前,两个人可以互相商量,但是最后选择的时候必须单独选择。
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博弈游戏,相当于两个人在被捕前串供,但审讯时仍然隔离囚禁。
《囚徒困境》课件

囚徒困境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囚犯困境问题,即两个同谋的囚犯 在接受审判时,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则可能获得较轻的判决; 但如果他们互相背叛,则可能获得较重的判决。
囚徒困境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囚徒困境最早由美国数学家阿尔伯 特·塔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于 解释纳粹战犯审判中的囚犯困境问题。
演变
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囚徒困境逐渐成为 研究合作与竞争、信任与背叛等问题的 经典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等领域。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 越来越高,囚徒困境的启示有助于推动国际 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创新与变革
面对囚徒困境,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和变革, 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制度限制,寻找更好 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THANKS FOR
囚徒困境的应用领域
经济学
囚徒困境被用于解释市场竞争、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以及探讨 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政治学
囚徒困境被用于分析国际关系、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等问题,以 及探讨如何建立国际信任和合作机制。
社会学
囚徒困境被用于研究社会行为、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等问题,以及 探讨如何促进社会合作和公正。
社会问题中的囚徒困境
公共资源如森林、湖泊等可能因为过度使用而 遭受破坏,个人或团体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利 用资源,导致整体利益受损。
公共资源过度使用 城市中的居民可能因为个人便利而乱扔垃圾、 破坏环境,导致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环境问题
囚
第 示徒
五 章
与困 思境 考的
启
对个人选择的启示
理性思考
技术研发
论囚徒困境与解决方式

论“囚徒困境”与解决方式两个涉嫌共谋犯罪的嫌疑犯被捕后被警察关在相互隔离的牢房中。
他们面临的选择是:或者坦白或者保持沉默(即不坦白)。
他们被告知:①如果某个嫌疑犯坦白而其同伙不坦白,则坦白者可获自由而拒不坦白者要被判10年监禁;②如果二人都坦白,则二人都被判5年监禁;③如果二人都不坦白,则二人皆被判1年监禁。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嫌疑犯将如何决策和选择呢?在囚徒困境的分析和推论中有以下的前提性设定:①每个局中人(在囚徒困境中就是两个囚徒)都知道“博奕的规则”和“博奕结果”的支付矩阵;②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性的,而这里的所谓“理性”是指只要给出两种备择策略,将总是选择其中对他更有利的那种策略;③局中人是相互隔离不能“串通”,不能“结盟”的。
从甲的“立场”来看,共有两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可能情况是乙采取坦白的策略,这时,如果他也坦白则要入狱5年,如果他不坦白,则更糟:要入狱10年;两相比较,结论是他应以坦白“对付”乙的坦白策略。
第二种可能情况是乙采取沉默的策略,这时他若也沉默,要入狱1 年,如果他坦白,则可获得自由;两相比较,结论是他应以坦白对付乙的“沉默”策略。
把以上两种可能情况的结论归纳在一起,“总结论”是:无论乙采用坦白策略还是沉默策略,甲都以采取坦白策略为更“佳”的对策;所以,甲要采取坦白策略。
很显然,以上推理对于乙也是适用的。
这样,两个囚徒在“精心推理”之后都采取了坦白策略,结局是两人都被判5年徒刑。
不难看出,这个推理中似乎带有某种悖论性的因素;因为,如果甲、乙两个囚徒都采取沉默策略,则二人都只被判1年徒刑,显然它是一个比二人都入狱5年更好的结果。
然而,甲、乙两个富于“理性计算”精神的囚徒在“逻辑上正确”的计算一番之后都采取了坦白策略,获得了都被判5年徒刑的结果。
以上所诉就是所谓的“囚徒困境”,那么怎样解决这种困境呢?通过对“囚徒困境”的若干分析及实例来看解决方式。
一、关于“囚徒困境”的分析有人说:“囚徒的苦恼在于他们不能商量沟通,于是,有人便提出了如下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两个局中人可以进行通信,然后进行合作。
囚徒困境理论

囚徒困境理论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种经典问题,其理论对于研究合作与竞争的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囚徒困境理论的背景、问题描述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囚徒困境理论最早由美国数学家A·W·塔克在1950年提出,后来由加拿大数学家梅尔文·邓纳姆发展完善。
它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问题。
囚徒困境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整体利益的减小,而合作对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有利的。
二、囚徒困境的问题描述囚徒困境的典型情景是这样的:两名嫌疑犯被警方抓获,被控犯有一起抢劫案。
警察将两人分开审讯,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但如果两人都认罪,警方将对两人定罪,每人判5年监禁。
如果只有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不认罪,认罪的人将被判10年监禁,不认罪的人将被判1年监禁。
两人都不认罪,警方只能以非法拘禁的罪名对两人各判刑3年。
这个问题给了每个嫌疑犯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
合作即都不认罪,背叛即只有一个人认罪。
根据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认罪是一个利于个体的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合作与否,认罪都能使自己的刑期缩短。
三、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中,最为经典的是“互相背叛”的结果。
因为无论对方如何,背叛都能使个体的利益最大化。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结果带来了相互不信任及合作无序的后果。
然而,有许多研究者在囚徒困境的研究中寻求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
其中最有名的是“互相合作”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建立信任,通过共同合作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嫌疑犯们能够相互合作,拒绝认罪,那么他们都可以只被判3年监禁,从而使得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化。
这需要在囚徒困境中,个体放弃短期利益,选择合作,以求获得更大的长期回报。
四、囚徒困境理论的应用囚徒困境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经济学、国际关系、生物学等。
在经济学中,囚徒困境理论被用来解释市场中的合作与竞争。
在国际关系中,它被应用于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囚徒困境-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一、囚徒困境举例概述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
他当时编了一个故事向斯坦福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们解释什么是博弈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
故事内容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
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
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
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1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许多行业的价格竞争都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每家企业都以对方为敌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在价格博弈中,只要以对方为敌手,那么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自己总是以为采取低价策略会占便宜,这就促使双方都采取低价策略。
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的竞争、各大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等等。
在国内的家电大战中,虽然不是两个对手之间的博弈,但由于在众多对手当中每一方的.市场份额都很大,每一个主体人的行为后果受对手行为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其情景大概也是如此。
如果清楚这种前景,双方勾结或合作起来,都制定比较高的价格,那么双方都可以因为避免价格大战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但是往往这些联盟处于利益驱动的“囚徒困境”,双赢也就成泡影。
五花八门的价格联盟总是非常短命,道理就在这里。
并不是每次个人的“理性选择”都能让自我利益最大化,也许会让你陷入一个“囚徒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和所利(得)的部分哪个更多。(盗窃与抢劫)
特别提示:
如果有一种制度,在该制度下,每个人都只
能通过利人才能实现利己的目标,这一定是
一种好的制度。(市场的逻辑)
第六章 真实世界的囚犯困境
第一节 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
一、大萧条
工业产值下降 物价下跌 平均失业率 (1929-1932) (1929-1932)(1930-1938)
美国
英国
50%
10%
30%
25%
18%
15%
德国
法国
40%
30%
30%
40%
20%
10%
第一节 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
二、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
1、消费需求不足 2、投资需求不足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格刚性
第二节 价格战
第三节 独裁与多数人的懦弱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 马丁·尼莫拉的一段忏悔:“他们先是来抓共产党人,
一、我所记忆的建国后开展的历次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 (2)镇压反革命运动 (3)抗美援朝运动 (4)建国后第一次整风运动 (5)连队民主运动 (6)三查运动 (7)忠诚老实政治自觉运动 (8)清理“中层”运动 (9)民主改革运动 (10)电影《武训传》和宣传武训的批判运动 (11)三自革新学习与教会民主改革运动 (12)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 (13)文化教育战线和各种知识分子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 (14)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5)文学艺术界整风学习运动 (16)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摘录于胡甫臣《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认识》
对称条件下的囚犯困境
在一个2人双策略对称博弈中,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P>S>R>T,那么其占优策略均衡(R,R)就构成了囚
犯困境。(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
第二节 原因分析
囚犯困境的原因
坦白 A 坦白 抗拒
B
抗拒
-3 , -3
0,
-5
-5 , 0
B 坦白
-0.5, -0.5
抗拒
A
坦白 抗拒
-0.5, -0.5
攻守同盟有用吗?
承诺博弈
不遵守 不遵守 遵守
遵守
如果两个囚犯确实是第一次偷东西,他们会不 会坦白说,他们以前还偷了很多东西?
说谎博弈
说谎 说谎 不说谎
不说谎
特别提示: 游戏规则决定游戏的结局
“放卫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你放,别人不放,你就得到提拔了, 别人放,你不放,你就被免职了。
偷懒博弈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他们接着来抓犹太
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又来抓工会
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
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
来抓我,这时再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第四节 民主与多数人的暴政
思想实验: 100个同学来分100万奖学金
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 ,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
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
规模的全面进攻!”这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号。事实上 ,通过纳粹当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1.3%,而同时美国失业 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用纳粹党自己 的话来说,就是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第三讲 囚犯困境和破解之道
第五章 囚犯困境及原因
第六章 真实世界的囚犯困境 第七章 如何走出囚犯困境
第五章 囚犯困境及原因
第一节 囚犯困境的来源
占优策略:
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
采用该策略的结果都优于其他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
是指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 构成的均衡。
罗森塞蜈蚣博弈(Rosenthsal,1981)
1
A D
2
A
D
1
A D
2
A D
1
D
(40,10) (20,80) (160,40)(80,320)(640,160)
(0.65,0.35)
合作
A
不合作
合作
B
不合作
(25,25) (15,30)
(20,20) (0.37,0.63)
断指
特别提问:
1、你愿意被搭便车吗?
-5 , 0
0, -5
-3 , -3
特别提示:
表面上看囚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导致囚犯困 境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囚犯们在追 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以更多地损害他人利益为
代价。(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特别提示:
囚犯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
成本的差异,即个人行为的负外部性。
B 损人利己 A 损己利人
一、我所记忆的建国后开展的历次运动: (34)反对右倾思想运动 (35)增产节约运动 (36)养猪运动 (37)整风运动 (38)整风整社运动(又名农村三反运动) (39)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40)爱国卫生运动 (41)工业企业学解放军运动 (42)学习雷锋运动 (43)干部参加劳动运动 (44)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名四清运动,在城市叫五反运动) (45)群众性设计革命运动 (46)增产节约运动 (47)文化大革命运动 (48)清查“五•一六”运动 (49)批陈整风运动 (50)批林批孔运动 (51)开展对《水浒》评论的运动 (52)“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特别提示:
民主必须与法治(不是法制)相辅相成,才
能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第七章 如何破解囚徒困境
第一节 如何利用他人的囚犯困境
货比三家
分而治之
第二节 如何破解囚犯困境
一、道德教化(文化建设)
社会学基本定理
金迪斯(H. Gintis) :如果一个社会都是由自利主义者构成
的,那么,长期而言,这个社会将消亡。而如果一个社会, 通过“说服教育”以及其他说教机构的努力,长期保持一定 比例的利他主义者,它就能够稳定地繁衍下去。
2、搭便车后,你愿意给对方费用吗?
二、财产私有(制度建设)
圈地运动 人民公社
三、温故知新
1、让历史告诉未来(重复博弈)
2、学习《博弈论基础》课程
谢
T H A N K
谢
Y O U
损人利己
损己利人
-3 , -3
-5 , 0
损人利己 B
0,
-5
-0.5, -0.5
损己利人
A
损人利己 -0.5, -0.5 损己利人
0, -5 -3 , -3
-5 , 0
特别提示:
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本质上是一样的,是一个硬币的正 反两面;从一方来看是损己利人的行为,在另一方来 看是损人利己的行为,问题的关键是所损(失)的部
胡甫臣先生生于1924年3月26日。1938年开始在重庆参加学 生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读书期
间,积极参与和领导共产党基层的地下工作。1949后任《中
南工人日报》编委,《工人日报》副总编辑,《中国工人》杂 志副总编辑,《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 1986年离休。 胡老结合自己在党的生活中的经历,阅读了许多中共和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历史方面的出版的图书和报纸、杂志(均为公开出 版物),写出一批反思笔记。 总题为《一个老党员的反思笔
第四节 民主与多数人的暴政
1932年的4月,兴登堡在总统大选中以53%的得票率获胜。1933年1月 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 主要的执政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权。 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失业人数高达
600万,如果加上400万临时工,算上家属,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
第四节 民主与多数人的暴政
从1932年到1937年,GDP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
一倍。纳粹创造了一战后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并与西方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大萧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到1933年年中,希特勒已得到了大部分德国人的支持。资
产阶级和工人,军界和政界,种族主义者以及国内某些最
有头脑的人物,纷纷加入纳粹党,使它庞大起来。在紧接 着的选举中,95.1%的人投票赞成希特勒的外交政策,在 议会的选举中,92.2%的选票都给了国社党,当然这也是 选票上唯一的党。(德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偷懒 A
B 偷懒 不偷懒
-3, -3 -5, 2
2, -5 1, 1
不偷懒
第二节 囚犯困境的定义及原因分析
一般条件下的囚犯困境
1、双方都有占优策略,即: a1>a3,a2>a4,b1>b2,b3>b4 在a1>a3,a2>a4的条件下,张三选择背叛是占优策略;在b1>b2, b3>b4的条件下,李四选择背叛是占优策略 2、存在一个合作解,使双方的收益都优于其 在占优策略均衡下的收 益,即: a1<a4,b1<b4 如果双方能够选择合作,本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记》。《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认识》是胡老反思笔记的第
三部分。
一、我所记忆的建国后开展的历次运动: (17)教育、文艺、科学等方面在三反运动中仍进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18)中央希望华东、中南、西北三大区在大规模的学校教师思想改造会议上, 推动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 (19)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20)反对违法乱纪运动(又称新三反) (21)整党建党运动 (22)学习运动 (23)从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到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 (24)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 (25)胡适思想批判运动 (26)整风运动 (27)反右派运动 (28)工商界整风运动 (29)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30)大跃进运动 (31)人民公社化运动 (32)农村工具改良运动 (33)农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