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论文1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
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园林设计的平面构成分析论文(大全5篇)

园林设计的平面构成分析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的平面构成分析论文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发展,城市园林设计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要求其在满足城市绿化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和美观性,符合人民群众的身心需求。
将平面构成理念运用到园林设计当中,可以发挥出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首先就平面构成的基本内涵作出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就其在园林设计当中的具体运用作出了论述,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园林设计;平面构成;内涵;运用平面构成是一种基本的艺术设计理念,近些年在园林设计当中运用较为广泛和丰富,大大提升了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纵深发展,园林设计应该更进一步加大对平面构成理念的灵活运用与创造性运用,从而设计更加富有艺术气息和美学价值的园林作品。
一、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次元平面上利用视觉元素,将力学原理、视觉效果等以逻辑性或是非逻辑性的方式进行组合与排列,使其表达出某些特点或是深层次的含义,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
在平面构成上,其基础要素包括了点、线、面三个,通过对点、线、面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丰富的内涵意义。
而在具体的排列组合方式上,又有重复、渐变、变异、密集、分割、空间、平衡、对比等多种不同的构成形式。
例如,重复构成就是将某一元素在平面内进行重复组合,进而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
而在重复的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大小重复、形状重复、颜色重复等等不同的类别。
渐变构成就是某一元素在平面上实现趋向性的变化或是过渡,从一种状态渐变到另一种状态,然后如此循环往复。
在渐变上,也可以划分为大小渐变、颜色渐变等不同构成形式。
另外在分割构成、密集构成等构成形式上,也可以从构成元素的不同角度划分成不同的构成形式。
在平面设计中,如此众多的构成形式可以有效的表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或是满足人民群众所提出的审美需求,最大化实现园林设计的有效性。
二、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在园林设计当中,要将平面构成的相关设计理念运用其中,其实是比较难以把握具体方式方法的。
园林艺术论文

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浅析西湖杭州花圃园林艺术特色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周文王时代的囿,秦汉时代的园、苑,还是明清时代北方恢弘大气的皇家园林,还是温婉细腻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园林艺术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共同构成了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园林艺术瑰宝中取一瓢饮,分析杨公堤的园林艺术特色。
杨公堤与白堤、苏堤共称西湖三堤,该堤是由杨孟英主持修建,故名“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分别是怀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依次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
下面将根据园林组成要素、造景艺术手法、园路、园林规划方式、园林色彩以及应用这六大板块浅析园林艺术原理在杭州花圃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杨公堤、园林建筑、造景、色彩、要素1:引言杨公堤是杭州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温婉细腻。
杨公堤作为西湖三堤之一,园林之中风景优美,园林建筑精致美观,一个人北起灵隐路,向南至虎跑路,沿路而行,可观赏杨公堤的全部景点。
据史料记载,杨公堤是杨孟英主持修建,雍正二年,虽有扩建,但因河流淤塞,田桑扩大而废去。
杭州花圃作为杨公堤的重要组成成分,处处体现着杨孟英等人修建时对江南诗画园林的独具匠心。
如图是杨公堤的导游图,由图我们可以看到杨公堤分为杭州花圃、三台梦迹、乌龟潭等著名景点。
杭州花圃则在杨公堤北部的西部支段。
进入杭州花圃,入门便是两对大理石质少女雕塑,此处的雕塑起装饰性含义,再往里走可见非常漂亮的理水小品,有规则式的呈梯状排列,宏达有气势。
2.园林组成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小品等构成了园林,杨公堤亦不例外,作为西湖三堤之一,杨公堤自2003年恢复杨公堤六桥之后,园林要素重要组成陈分之一的桥得以重建,六桥改为拱桥,满足观赏、游憩的需求。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园林景观历史 2园林景观意境 3园林景观特点 4总结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
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
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
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园林论文范文

园林论文范文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结合,是旨在营造美好环境的艺术和科学。
园林论文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如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管理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园林设计的论文范文:题目:园林设计理念及实践摘要: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涉及美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本论文以北京颐和园为例,探讨了园林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园林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艺术,其目的是营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园林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北京颐和园为例,探讨园林设计的核心理念及实践,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第二部分:园林设计的核心理念1. 动静结合: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不同需求,既有提供放松、休闲的开放区域,也要有安静、闭合的私密区域。
颐和园中的长廊、假山、花坛等都能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2. 自然与人工结合:园林设计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将自然元素融入园林中,避免过度人工化的设计。
颐和园以其自然山水、湖泊和树木为特色,展示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科学生态: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颐和园中的湖泊、溪流和花草树木清新自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部分:园林设计的实践1. 艺术表现: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景观建筑、雕塑艺术等方式表现。
颐和园中的琉璃瓦、石雕、窗棂等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
2. 空间规划:好的园林设计应该合理规划空间,使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颐和园中的古建筑、碧波荡漾的湖泊和丰富多样的植被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第四部分:改进建议1. 注重保护:园林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加强颐和园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其中丰富的植被和水生生物。
2. 更新设施:适当更新园林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
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
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
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
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
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1园林景观设计中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1.1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的运用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
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
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
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
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
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
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2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
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
在排列点时,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会有明暗区分显示出来;如果采用的是均匀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着严谨的结构。
1.2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折线也是直线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改变同一方向的线,然后继续延伸,折线景观要素,可以营造一种景观,另外一个方面分担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
园林艺术概论论文

多角度潜谈园林艺术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展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理念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结合当代园林先进的设计理念、思想和科学技术,探讨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观;人居环境;艺术风格;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儒、释、道思想) ,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屹立于世界园林之巅。
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造园崇尚师法自然,园林的地形地貌是自然山水景观的高度艺术概括,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国古典园林的选址多在山水形胜之地,或至少有水通源之地,不然则通过挖湖堆山,因势利导而创造“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的营造讲“山贵有脉,水贵有源”[3 ] “,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1 ] ,堆山讲“未山先麓”,重“自然地势之嶙嶒”[1 ] 。
园林内叠山无论模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真山的一角,都能够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自然景观,体现自然山岳成规律;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提炼和概括,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显天然山水的全貌。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天人合一”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关系,这与现代的生态大园林观不谋而合。
2.“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二体现在“巧于因借”。
通过巧妙地取舍,达到借景之“精巧”景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最重要者和造景中追求空间的无限外延的重要手段《, 园冶》“: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诸多手法,将有一定界限并相对于外界环境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形成与外界虚实相连的整体,造园中采取“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1 ] 的手法,将外界美景纳入园中,形成局部大环境的完美统一,既扩大了园林空间,又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9c253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8.png)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第一篇: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我国将在2020 年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位的前提。
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热岛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深深地渴望生活在绿树、碧草环抱的环境之中,渴望生活的环境日臻改善。
要想维持人与生产者—绿色植物之间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园林事业。
园林造园手法多种多样,植物种植模式丰富多彩,植物修剪造型千差万别,而讲究园林生态美,就是要提高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为广大市民遮荫纳凉、调节碳氧平衡、降低噪音和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以及防风固沙等创造条件。
因此,探讨园林生态美,可以为园林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宿求,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美在不同园林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园林主要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在植物配植、造型修剪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
西方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各种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只是其中的点缀,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
植物常以松柏、绿篱为主,并以修剪整齐划一的绿廊、绿墙、绿门、绿塔,或者以各种动物形象形式出现,并配以几何图形的模纹花坛、花境,亦或是行列式、对称式种植。
这种造园手法虽赋予了植物更多的形象,但因去枝删叶,极大地消弱了植物的绿量,减弱了其生态效能,不利于在有限的绿地上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中不能大量使用,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森林缺乏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式园林,最早的园林是在自然地形上围筑而成的,山、水、植物、地形共同构成园林的主体,到后来,苏州的私家园林,甚至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以这种手法造园,模拟再造自然山水景观,虽由人做,宛如天工,自觉不自觉地把植物运用于园林之中,成为主景或者构图的主要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艺术原理(论文)题目园林建筑小品——上海各公园园林小品姓名冯婷学号2012942106所在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景观园林指导教师王艳丽日期2014年9 月16 日摘要在室外环境中,若仅使用地形、植物、建筑以及各种铺装等要素,并不能完全满足景观设计所需要的全部视觉和功能要求。
合格的景观设计师还应知道如何使用其他有形的设计要素,如基本的景观园林建筑小品。
这些小品被用以增加和完善室外环境中的细节处理,从而使室外空间更人性化,使景观更具吸引力,更易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园林建筑景观小品……AbstractThe advertisement is transmitting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by its special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language, Was demonstrating under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signs artistic .The advertisement design already must conform to the society audiences' custom, Also must surpass the society beside audiences' imagination, And but changes along with society'sdev elopment and consumer’s demand change……Keyword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sketch……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前言 (4)1 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及创作要求 (5)1.1 园林建筑小品定义 (5)1.2 园林建筑小品的创作要求 (5)2 园林建筑小品的作用及功能 (6)2.1 观赏、组景 (6)2.2 装饰功能、渲染气氛 (6)3 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 (7)3.1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 (7)3.2 管理类园林建筑小品 (7)3.3 装饰性园林建筑小品 (7)3.4 游憩性园林建筑小品 (7)3.5 展示性园林建筑小品 (7)4 以上海各公园园林小品为例 (8)4.1 上海东风公园门洞 (8)4.2 上海烈士陵园正门 (8)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前言园林建筑小品(景观构筑物)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的构筑要素,这些要素能在地形、植物以及建筑等共同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内,完成特殊的功能。
这些构筑小品在外部环境中一般具有坚硬型、稳定性以及相对长久性。
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的确非同一般。
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犹如点缀在园林中的颗颗明珠,光彩照人,对美化环境和提高游人的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
1 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及创作要求1.1 园林建筑小品定义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称为园林建筑小品。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并讲究适得其所。
这种建筑小品设置在城市街头、广场、绿地等室外环境中便称为城市建筑小品。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1.2 园林建筑小品的创作要求立其意趣、合其体宜、取其特色、顺其自然。
求其因借、饰其空间、巧其点缀。
园林建筑小品具有精美、灵巧和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创作时可以做到“景到随机,不拘一格”,在有限空间得其天趣。
2 园林建筑小品的作用及功能2.1 观赏、组景的作用园林建筑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机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
运用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园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
园林建筑小品还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标志。
如上海烈士陵园正门入口组雕游人的视线受阻,从而分隔和组织空间,是游人入园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
2.2 装饰功能、渲染气氛点缀装饰园林环境,与亭、榭、舫等园林主体建筑相比,在空间上虽不处于重要的位置,但若布局适宜,则不仅能满足功能要求,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一道曲折的景墙、一座构思巧妙的雕塑、一处配置适宜的画廊,都会给游人带来美的感受。
园林建筑小品常常把那些功能作用较明显的桌椅、地坪、踏步、桥岸以及灯具和牌匾等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以渲染周围气氛,增强空间的感染力。
如一盏供照明用的壁灯,可用枯木或竹节进行艺术加工,增加自然趣味。
3 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3.1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用传统的宫灯表现起环境的精细典雅,但在现代城市广场中,则应该选择造型简洁质朴的灯,表现其开阔明朗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位置的审美要求,选择园灯的造型、照度、色彩,以及制作材料,是园灯设计的基本要求。
如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时钟塔等;为保护园林设施的栏杆、建筑小品格子垣、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3.2 管理性园林建筑小品如为保护环境而设的废物箱、鸟舍、鸟浴等,各种洞门、栏杆等。
3.3 装饰性园林建筑小品如为保护环境而设的废物箱、鸟舍、鸟浴等,各种洞门、栏杆、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可以经常更换花卉。
装饰性的日晷、香炉、水缸,各种景墙(如九龙壁)、景窗等,在园林中起点缀作用。
3.4 游憩性园林建筑小品如园椅、园凳、园桌、遮阳的伞、罩等。
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做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或利用花坛、花台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道来作椅、凳等;围绕大树基部设椅凳,既可休息,又能纳荫。
3.5 展示性园林建筑小品宣传廊、宣传牌以及各种标志造型要新颖活泼、简洁大方、色彩要明朗醒目,并适当配置植物遮阳,其风格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如各种布告板、导游图板、指路标牌以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的说明牌、阅报栏、图片画廊等,都对游人有宣传、教育的作用。
4 以上海各公园园林小品为例园林小品虽属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颗颗明珠,光彩照人,对提高游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
4.1上海东风公园门洞上海东风公园门洞,隐现出后面姿态优美的吹笛女雕塑,为游览者提供了一幅动人的立体面,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自然地把游人疏导至园内。
无论是扇面景窗或景墙门洞、天棚园孔,它们虽然都是园林小品,但在造园艺术上意境上却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园林小品的地位,如同一个人的肢体与无关,它能使园林这个躯干表现出无穷的活力、个性与美感。
4.2 上海烈士陵园正门上海烈士陵园正门入口组雕使游人视线受阻,从而分隔和组织空间,使游人入园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之框景上海烈士公园的组雕障。
结论园林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景物虽小却妙趣横生。
综上,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通俗一点说,如果把环境比喻为汤,那小品就是汤中之盐。
园林小品的设计是功能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要符合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
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样的,形成了设计方面灵活性特别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无规可循,“构园无格”。
在设计的大小和形式选择上,无论是椅凳还是雕塑形式不拘一格。
因此,在现代艺术领域,艺术家的构思空间是无限的,小品设计应向科学、艺术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在空间的组合中,要特别重视对空间的组织和利用,将环境和小品巧妙的布置为一个有机整体。
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营建、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相结合,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要紧密配合,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不仅如此,在我国传统园林中,为了创造出富于艺术意境的空间环境,特别重视借助大自然的景观。
园林小品在建筑花木水石的点缀下,再结合诸如水声、风啸、鸟语、花香等动态组景因素,可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Gestalt)派论点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单体”。
游人对于环境这个可以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
这个整体的现象与每个单元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达到美,才有整体美。
因此,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致谢本课题从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
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是在专业老师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王老师都始终给予我指导和支持。
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1] 梁俊.景观小品设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2] 杜兰.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园艺文摘,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