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报告(2005-2014)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06.12.29•【文号】教财[2006]13号•【施行日期】2006.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统计正文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06]13号)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比上年的7242.60亿元增长16.24%。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5161.08亿元,比上年的4465.86亿元增长15.57%。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665.69亿元,比上年的4027.82亿元增长15.84%。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49.85亿元,比上年的299.45亿元增长16.83%,高于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5.42%的增长幅度。
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2005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1)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327.24元,比上年的1129.11元增长17.55%。
其中,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204.88元,比上年的1013.80元增长18.85%。
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33.41%)。
(2)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498.25元,比上年的1246.07元增长20.24%。
其中,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314.64元,比上年的1073.68元增长22.44%。
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湖南省(33.99%)。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作者:韩永强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8期摘要 2005~2011年的数据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水平低于普通教育。
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生均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比等都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缩小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以此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结构;国际比较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8-0048-07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指一个时期内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全部经费总额。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重要性及其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质量,从长远看,它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至少要厘清三个关键维度,即规模、结构和发展。
规模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生均经费水平。
结构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构成及经费在各领域、各地区的分配状况。
发展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水平。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结构与发展间的关系,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以及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政策保障。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2005~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变化趋势①,揭示一系列职业教育利好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性质 2.具有外部收益性 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教育事业的直接结果首先是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这是教育事业 产品的内部收益。这一内部收益表现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从 而提高了适应社会和获取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其目标是建立在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 展需求上的。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培养,在让其适应社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解决 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是教育事业产品的外部收益。教育事业产品的这一外部性是制定教 育事业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依据。
全部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
财政性教育支 出
(亿元)
3.25
728.75
3.06
867.76
3.18
1 174.76
3.21
1 411.52
3.33
1 671.70
3.40
1 862.54
3.76
2 032.45
4.08
2 287.18
4.31
2 562.61
4.77
3 507.01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例(%)
合计 (亿元)
2 949.06 3 349.04 3 849.08 4 637.66 5 480.03 6 208.27 7 242.60 8 418.84 9 815.31 12 148.07 14 500.74 16 502.71 19 561.85 23 869.29
国家财政性教 期中:预算内教 民办学校办学 社会捐赠经费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例(%)
3.32 3.28 2.79 2.82 3.01 3.12 3.33 3.59 3.65 3.93
华工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工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实行公开招考、申请考核、直接攻博以及硕博连读四种考试方式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对于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除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不实行“申请考核制”外,其他招生学院均实行上述四种招考方式同时进行选拔录取博士研究生。
对于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各学院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考试方式。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其前身是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座落在古朴典雅的5号楼。
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系、公共政策系、社会保障系和土地资源管理系。
2001年开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2009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招收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潜心教书育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
专任教师队伍中正高20人(占39%),副高19人(占37%),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7人(90%)。
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中共吉林省省委第三届决策咨询委员1人,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2人,全国MPA优秀教师2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杰出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与创新团队引进计划”杰出人才2人,华南理工大学“兴华学者人才计划”启航学者1人,“兴华学者人才计划”青年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16人。
“政府决策与社会治理研究团队”获批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人文社科)。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演化趋势与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演化趋势与区域差异研究作者:***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31期[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是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析教育统计数据发现:2005—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全国教育经费中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在经费结构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占绝大部分,社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均呈现上升态势,但生均经费支出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加深;在各区域内部,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差异性最小,东部地区最大;在各区域之间,东部地区生均经费支出最高,而中部地区最少。
未来应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经费投入体系;优化中职学校经费投入结构,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和办学;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机制建设,有效监测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切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演化趋势;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33-03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提升和投入分配合理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适切性的重要推动力。
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本文通过对2005—2019年全国各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与建议。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演化趋势(一)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总投入情况分析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年加大对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经费投入逐年上升。
2005年至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8419亿元上升至50178亿元,年均增幅为13.60%,其中財政性教育经费由5161亿元上升至31396亿元,年均增幅为13.77%;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总投入由569亿元上升至1907亿元,年均增幅仅为9.02%。
我国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研究项目科研绩效分析——以近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一般项目为例

2021我国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研究项目科研绩效分析——以近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一般项目为例包水梅 陈秋萍摘 要:以2004-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教育学类一般项目为例,对其进行投入产出比分析,并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类一般项目科研绩效比作对比,探讨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研究一般项目的科研绩效。
结果发现: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研究一般项目经济成本整体较高。
科研项目管理“严进宽出”,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绩效导向,项目主持人对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均影响着教育学类研究项目的科研绩效。
关键词:人文社科项目;教育学;科研绩效;评审机制;项目管理一、问题的提出2019年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等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表明,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科研经费投入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水平。
[1]随着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种类不断丰富、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引起社会各界对这样一个耗资庞大工程的密切关注,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科研项目执行绩效究竟如何等都提出了疑问。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确定性和明确的考量标准,如2018年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的等离子体中体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这是一次重要的突破,[2]这就是自然科学研究典型的时效性和可测量性。
而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一是难以实时发布,其成果显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印证;二是公众很难看到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的直接效果,因为其成果运用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中的情况少有人知;三是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质量很难用清晰明了的数据或实验标准来衡量,也使得公众对人文社科类的研究成果在哪里、成果质量如何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现有研究中对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绩效的评估涉及较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绩效评价,[3-5]对国家社科基金的科研绩效评价较少,[6]仅有李硕豪等对国家社科教育类“国家重点”和“国家一般”科研绩效进行比较研究,[7]以及李文平等对国家社科教育学类项目进行产出倒序评估,探讨申请者“头衔”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情况及政策梳理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情况及政策梳理一、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情况(一)中国入园率增幅显著,但与 OECD1国家仍有差距1. 毛入园率2:三分之一的国家超过 100%,中国为 82%OECD国家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差异较大。
如图1所示,2014年毛入园率超过了100%的有11个国家,如捷克(105%)、法国(109%)、德国(111%)、比利时(118%)等。
14个国家介于90%—99%,如日本(90%)、韩国(92%)、冰岛(97%)和西班牙(98%)等。
低于90%的国家有10个,其中低于70%的只有墨西哥(69%)和土耳其(69%)2个国家。
从2005至2014年毛入园率发展趋势来看,各国增幅也有较大差异,十年间OECD国家平均毛入园率从82%上升到93%。
毛入园率增幅在20%以上的国家有智利、澳大利亚和波兰,增幅分别为46%、23%和21%。
增幅在0-20%的国家有19个,如以色列、葡萄牙、美国等。
而爱沙尼亚、法国、捷克等8个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爱沙尼亚下降31%、法国下降8%、比利时下降3% ;中国学前儿童毛入园率从2005年的51%上升至2014年的82%,增幅为31%,仅次于智利的增幅,属于增长较快的国家。
图 1 2005 与 2014 年中国与部分 OECD 国家 3 岁儿童入园率和毛入园率(%)1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5个,总部设在巴黎。
2毛入园率:在园学习生人数除以户籍所在三周岁以上六周岁以下适龄儿童总人数。
2. 3 岁入园率:多数国家逾八成,中国低两成如图1所示,2014年3岁儿童入园率超过了90%的有11个国家,如法国(100%)、比利时(98%)、韩国(90%)等。
7个国家介于80%—89%,如新西兰(87%)、英国(84%)、荷兰(81%)等。
7个国家介于60%—79%,如匈牙利(79%)、捷克(68%)和奥地利(63%)。
低于60%的国家有波兰(57%)、爱尔兰(46%)、美国(42%)等7个国家。
浙江大学探索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

2021.2-3中国教育网络81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一般是信息中心、现教中心、信息化管理办等相关机构,消费者是体验信息化应用的师生用户和实验室、院系机关等部门。
考虑到评估会涉及到成本、周期等方面,结合高校的一般做法,我们选取项目作为三类角色的共同焦点,构建如图1的以人为本的评估模型:生产者和投资者之间主要的关系是经费,投资者通过对项目投入经费,由生产者负责项目的建设和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的关系是应用与服务,生产者通过项目建设和服务建设,向消费者提供成果,为师生消费者解决日常教学(学习)、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日常活动中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运行成本与效益,投资者希望消费者通过消费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获得日常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主要反映在互联网+所带来的价值。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强调了绩效评价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据文献调研,针对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国内外均有研究及应用案例。
从时间上,国外欧美国家要先于国内,2000年美国 NCREL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与NCRTEC (North Central Reg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sortium)合作开发了enGauge 教育信息化评估工具,美国教育技术CEO 论坛开发了StaR 教育信息化评估工具,英国的教育通讯和技术署于2006年3月发布了SRF The Self-review Framework 评估,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信息化评估指南》报告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概念框架;国内开始于2003年,其后10年有5个国家级课题和1个部级课题支持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分别在2006年和2011年达到研究高峰,由复旦大学主研,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高校共同参加了“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组于2007年12月,给出了现行的官方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统计报告(2005-2014)孙军卫
机械工程教育事业部
2015/10/16
A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脉络
A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脉络——重大专项投入分析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脉络——重大专项投入分析 2004-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1113亿元重点支持4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 A
☐
示范性学校建设项目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脉络——重大专项投入分析 2004-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1113亿元重点支持4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
A
综合奖补项目
B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分析
全国教育经费及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度同比增长率(%)
全国教育经费总数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资料来源: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