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用户管理与密码管理
数据库原理_实验五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SQL Server 2000中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1. 实验的目的
1)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
2)完成作业的上机练习。
2. 实验内容
要求:在SQLSERVER2000中利用SQL语句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SQL对登入账号,用户的创建修改与删除。
2)通过SQL对角色管理,以及角色中添加用户。
3)对角色和用户数据的授权和权力回收
3. 实验步骤
1)复制生成xscj数据库的代码并运行。
2)创建登入账号和用户名s1,s2,t1,t2,l1,l2密码与账号相同默认登入访问xscj数据库。
3)创建角色student,teacher,leader。
4)为角色student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这三个表的权力
5)为角色teach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C表的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 拒绝修改student表和course表的权力
6)为角色lead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tudent表、course 表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表SC的权力
7)将s1,s2加入student角色
8)将t1,t2加入teacher角色
9)将l1,l2加入leader角色
10)分别以s1,t1,l1登入服务器验证对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相应权限的验证。
-实验5-PT测试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软件测试技术》题目:实验五TP测试班级:Z计121学号:2014140095姓名:杨青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批阅时间:年月日实验五 TP测试一.实验内容TP管理员环境实验说明请到教辅资料里下载。
二. 作业提交:要求:提交实验报告三.实验步骤及截图1.选项管理1.1设置系统的配置选项选项管理包括TP前台系统:计划管理、需求管理、测试分析、测试设计、用例管理、我的工作、用例模板等七个模块的配置。
操作步骤:1.点击选项管理菜单,进入选项管理主界面2.选择图左边的配置分类项3.界面右边出现变化的配置项信息4.如果为系统添加质量特征:点击增加质量特性按钮,数据项表将自动添加一条新的数据1.2增加配置项为TP系统前台使用用户添加全局配置对系统配置项进行修改操作2.角色管理TP系统角色分为系统预置角色和用户自定义角色。
系统预置角色分为测试经理,开发经理,测试组长,开发组长,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
用户可以根据本公司的角色来自定义TP用户角色。
2.1为系统添加自定义角色2.2选择增加按钮,弹出角色新增窗口2.3修改角色可修改角色说明、权限等2.4删除角色删除用户自定义的角色,系统默认存在的不能删除3.用户管理TP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一般用户和超级用户,系统管理员为TP系统初始化时的用户,只有管理员才能登录后台系统,对系统进行选项管理等,普通用户登录只能进入前台,超级用户能执行各种特权操作。
3.1增加普通用户3.2修改普通用户3.3删除普通用户信息3.4密码重置3.5用户导入导出4.缺陷流程使用TP系统的缺陷管理必须先对缺陷的流程、参数、业务进行定义与配置,才能更好的对缺陷进行跟踪与分析,管理好缺陷才能保障软件质量。
流程配置分四个部分:流程参数配置、业务组件设计、业务窗体设计、业务流程设计。
四个模块是由里到外从大到小的顺序。
4.1缺陷流程的流程参数设置4.2业务组件设计4.2.1增加新的业务组件,可以在新目录下新增也可在现有目录下新增4.2.2组件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4.2.3删除业务组件4.3业务窗体设计4.3.1修改业务窗体,如需修改可以让窗体重新处于编辑状态4.3.2删除业务窗体4.4业务流程设计4.4.1新增新的流程,使用的窗体为业务窗体设计中的窗体4.4.2如需修改,则使其处于编辑状态5.评审流程5.1评审流程的流程参数设置,主界面为:5.2增加业务组件并保存5.3修改业务组件使其处于编辑状态5.4删除业务组件6.用例模板使用用例模板,可以为用例增加属性、参数,还可以把属性参数用在公式中,方便统计操作步骤:1.点击用例模板主界面的菜单栏按钮,弹出新增模板界面。
实验七 linux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

实验7 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1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用户和组的管理命令。
2、了解与用户和组管理相关的文件。
2 实验环境VMware中已经安装好CentOS6.2版本。
3 实验原理或背景知识3.1 用户管理命令用户管理的命令主要有3个,即useradd、userdel和usermod,分别用于用户的建立、用户的删除和用户属性的修改。
它们的详细说明可参见教材P73~P74或查看帮助手册。
3.2 组管理命令组管理命令主要有groupadd、groupdel和groupmod等,分别用于组的建立、组的删除和组的属性修改。
它们的详细说明可参见教材P75或查看帮助手册。
3.3 密码管理密码管理的命令是passwd和chage,passwd使用可参见教材P76或查看帮助手册,chage 的使用可参见man手册。
3.4 与用户管理相关的文件与用户管理相关的文件有/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etc/login.defs、/etc/default/useradd等,用于对用户设置和登录项目进行控制。
这些文件的说明可参见教材。
4 实验任务1、使用useradd、userdel、usermod、passwd、groupadd、groupdel等命令建立用户和组,删除用户和组,修改用户或组的属性,将用户添加进入组或者从组中删除。
2、通过修改管理文件达到管理用户或组的目的。
5 实验步骤练习1:使用命令进行用户帐号的管理操作1、创建一个用户,用户名为Tom,描述信息为tommy,用户组为Tom,登录shell为/bin/csh,登录主目录为/home/tom_office,用户ID为3600,帐号过期日期为2010处10月8号。
2、将用户帐号名由Tom改为Tommy。
3、为用户Tommy设置密码。
4、将用户帐号Tommy的帐号过期日期设为2010年9月30日,密码的最大生存期设为100天,密码过期前10天起开始提醒用户。
网络用户管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用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方法,熟悉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操作,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提高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等3. 实验软件:Linux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工具等三、实验内容1. 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用户: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指可以登录系统并使用系统资源的实体。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对应的UID(用户标识符)。
用户组:用户组是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集合。
每个用户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组,通过用户组可以简化权限管理。
2. 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方法(1)图形界面管理1)登录Linux系统,进入图形界面。
2)打开“系统管理”菜单,选择“用户和组”。
3)在用户和组管理界面,可以查看、添加、删除、修改用户和用户组。
(2)命令行界面管理1)登录Linux系统,进入命令行界面。
2)使用以下命令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a. 添加用户:`useradd [选项] 用户名`b. 删除用户:`userdel [选项] 用户名`c. 修改用户密码:`passwd [选项] 用户名`d. 查看用户信息:`id [选项] 用户名`e. 添加用户组:`groupadd [选项] 组名`f.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选项] 组名`g. 查看用户组信息:`groupmod [选项] 组名`3. 实验步骤(1)在Linux系统中创建一个名为“testuser”的新用户,并设置密码。
(2)将“testuser”添加到“testgroup”用户组中。
(3)修改“testuser”的密码。
(4)查看“testuser”和“testgroup”的信息。
(5)删除“testuser”和“testgroup”。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创建了名为“testuser”的新用户,并设置了密码。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实训任务、指导书

综合实训报告要求当完成综合实训环节题目后,要求编写综合实训环节报告。
报告应该反映出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效果,以及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综合实训环节报告主要内容本综合实训环节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任务说明;2.网络环境说明;3.网络服务配置/管理方案与流程的阐述;4.各项部署任务的功能介绍、设置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截图加说明)。
(二)综合实训环节报告编写基本要求1.每位(组)学生应该独立完成报告,不得雷同;2.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叙述详尽、图表清晰、结论明确;3.打印报告,装订成册并提交电子文档。
(三)格式要求1.正文一律用小4号字,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2.各级标题不要使用自动编号;3.正文中的标题采用范例格式(缩进2个汉字,各级标题后不要加任何标点);4.要有封面、页码,不要求生成目录;5.字数5000字以上。
一、实训场景假如你是某公司的系统管理员,现在公司要配置一台文件服务器。
公司购买了一台某品牌的服务器,在这台服务器内插有三块硬盘。
公司有三个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
每个部门有三个员工,其中一名是其部门经理(另两名是副经理)。
二、实训要求在三块硬盘上共创建三个分区(盘符),并要求在创建分区的时候,使磁盘实现容错的功能。
在服务器上创建相应的用户账号和组。
命名规范,如用户名:sales-1,sales-2……;组名:sale,tech……。
要求用户账号只能从网络访问服务器,不能在服务器本地登录。
在文件服务器上创建三个文件夹分别存放各部门文件,要求只有本部门的用户才能访问其部门文件夹,每个部门的经理和公司总经理可以访问所有文件夹,另创建一个公共文件夹,使得所有用户都能在里面查看和存放公共文件。
每个部门用户在服务器上存放最多100MB文件。
做好文件服务器的备份工作,以及灾难恢复的备份工作。
三、实训前准备进行实训之前,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拓扑图。
实验5、安装和配置vCenter Server

Ip地址配置完毕,将vCenter虚拟机加入实验三配置的域控
虚拟机入域
成功加入域之后,第一次登陆系统用域管理员登陆。
虚拟机入域
配置服务账户,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用户权限分配—作为服务登陆
配置服务账户
添加域管理员账户
配置服务账户
完成
配置服务账户
2、配置数据库ODBC源
在安装vCenter前,需要先为系统安装sqlclient,然后通过ODBC源配置数据库。
【注意事项】
1、vCenter虚拟机需要入域
2、系统需要关闭防火墙
3、系统需要安装SQLClient,用于连接Sql server2008 R2数据库服务器
安装vCenter Server
指定用户服务账户
安装vCenter Server
使用外部数据库
安装vCenter Server
配置端口默认
安装vCenter Server
安装
安装vCenter Server
安装进行中
安装vCenter Server
安装完成
安装vCenter Server
vCenter安装完成,通过浏览器登陆vCenter。
实验五 安装和配置vCenter Server
【实验名称】
安装和配置vCenter Server
【实验目的】
了解vCenter Server的体系结构,了解ESXi主机与vCenter Server的通信方式,掌握安装vCenter Server的安装部署。掌握使用vCenter Server对主机进行统一管理的配置
挂载vCenter程序镜像包
安装vCenter Server服务组件
linux实验五 用户管理

集美大学Linux系统管理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Linux系统管理班级:软件1115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范明红姓名:许云云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用户管理学号:2011813035上机实践日期:1.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中的用户和组的概念。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
3)理解用户管理涉及的系统配置文件。
2.实验要点:1.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掌握相关指令的使用。
2. 理解系统管理中的用户管理的概念,掌握如何在Linux系统中管理用户和组。
3.实验准备:1 熟悉useradd(adduser)和userdel指令的使用2 熟悉groupadd和groupdel指令的使用3 熟悉passwd指令的使用4了解who、id、,finger,chfn,groups、whoami、newgrp指令的用法5 学习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4.实验内容:设置系统以字符界面方式启动:4.1用户管理1:使用useradd(adduser)指令添加名称为user1、user2、user3、user4的用户,分别为其设定密码。
2:使用userdel指令删除user4用户3.使用chfn指令添加用户的详细信息,并使用finger指令察看相关信息。
4.锁定user1用户,使其无法登陆。
(有2种方法)5.在其他终端使用用户user1、user2等登陆验证。
6.为user1解锁,使其能正常登陆。
方法一:使用usermod锁定:解锁:方法二:使用passwd锁定:解锁:4.2组管理。
1:使用groupadd指令添加user和group两个组2:使用groupdel指令删除group组3: 将用户user1、user2、user3添加到user组中。
4:指定user1为组管理员。
5.使用user1账户登陆,删除组内成员user3.6.更改user1账户的主组为user并验证。
4.3其他指令使用who、id、whoami、groups等指令1:使用who指令查看当前登陆系统的用户2:使用id指令查看当前用户的UID与GID3:使用whoami指令查看当前使用shell的用户名称4.4 打开用户管理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察看内容:查看/etc/passwd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 shadow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group文件部分内容:4.5 打开图形界面,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和组。
实验报告五用户与组群管理

实验五用户与组群管理实验环境:Linux操作系统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手工启动前后台作业的方法。
(2)熟练掌握进程与作业管理的相关 Shell 命令。
(3)掌握 at 调度和 cron 调度的设置方法。
(4)了解进行系统性能监视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及步骤:1.桌面环境下管理用户与组群操作要求1:新建两个用户帐号,其用户名为 xuser1 和 xuser2,口令为“e12ut59er”和“wfu1t28er”。
操作步骤及结果截图:(1)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X Window 图形化用户界面,依次单击「系统」菜单=>「管理」=>「用户和组群」,启动「用户管理者」窗口。
(2)单击工具栏上的「添加用户」按钮,出现「创建新用户」窗口。
在「用户名」文本框中输入用户名“xuser1”,在「口令」文本框中输入口令“e12ut59er”,在「确认口令」文本框中再次输入口令“e12ut59er”,如图5-2 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用户管理者」窗口。
(3)用同样的方法新建用户xuser2。
(4)依次单击顶部面板的「应用程序」=>「附件」=>「文本编辑器」,启动 gedit 文本编辑器,打开/etc/passwd 和/etc/shadow 文件将发现文件的末尾出现表示 xuser1 和xuser2用户帐号的信息。
打开/etc/group 和/etc/gshadow 文件将发现文件末尾出现表示xuser1和 xuser2 私人组群的信息。
(5)按下CTRL+ALT+F2 组合键切换到第2 个虚拟终端,输入用户名xuser2 和相应的口令可登录Linux 系统,说明新建用户操作已成功。
(6)输入“pwd”命令,屏幕显示用户登录后进入用户主目录“/home/xuser2”。
(7)输入“exit”命令,xuser2 用户退出登录。
(8)按下ALT+F7 组合键返回GNOME 桌面环境。
操作要求2:锁定xuser2 用户帐号操作步骤及结果截图:(1)在「用户管理者」窗口选中xuser2 用户帐号,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打开「用户属性」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 用户管理与密码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inux系统的用户和组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用户和组的配置文件修改。
(3) 掌握用户和组以及密码的管理命令。
(4) 熟悉用户和位置的其他管理命令。
二实验要求
(1) 熟练掌握用户和组的配置文件修改的方法。
(2) 重点掌握户和组的管理命令以及相关命令。
三实验内容
(1) 练习用户和组的配置文件修改。
(2) 练习在图形界面管理用户和组以及密码。
(3) 练习使用用户、组、密码管理命令。
(4) 练习使用用户和位置的其他相关管理命令。
四实验步骤:
启动虚拟机,加载Rad Hat Linux9.0操作系统,登录后按照课本第四章教程的指导,练习使用下述命令。
可以参教材P383第4章内容。
(1)打开管理用户和组/密码的图形界面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4.4)
(2)使用编辑命令vi查看并修改/etc/passwd和/etc/shadow和/etc/group等相关用
户管理文件。
(4.2)
(3)练习使用用户管理的命令:useradd(增加用户)、userdel(删除用户)、
usermod(修改用户)。
(4.3)
(4)练习使用组管理的命令:groupadd(增加组)、groupdel(删除组)、
groupmod(修改组)。
(4.3)
(5)练习使用密码管理的命令:passwd,掌握密码的锁定、解索、删除、修改等
操作。
(4.3)
(6)练习使用用户和位置的其他相关管理命令:(4.5)
1)使用who命令查询已登陆用户的信息。
2)使用id命令查询用户和组的相关信息。
3)使用whoami命令查询当前有效用户id和其相关的用户名。
4)使用tty命令查询当前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
5)使用su命令切换当前用户到其他用户(不退出系统的前提下)。
6)使用gpasswd进行组密码管理。
7)使用grpck进行组内容检查。
8)使用newgrp命令修改用户组(不退出系统的前提下)
9)使用wall命令向系统中登陆的用户发信息。
五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