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定
肺功能测试 实验报告

肺功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肺功能测试是一种医学检测手段,可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诊断和监测肺部疾病。
肺功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定肺的容积、通气和呼吸运动等参数。
该项测试对于了解肺部疾病的程度、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肺功能测试,探究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 了解肺功能测试的基本原理;- 掌握肺功能测试的操作方法;- 理解不同状态下肺功能的差异。
2. 实验材料- 肺功能测试仪;- 计算机;- 实验袋。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肺功能测试仪与计算机连接。
2.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认各个传感器和仪器是否正常。
步骤二:操作方法1. 受试者坐姿或直立,使用嘴唇夹将实验袋与测试仪连接。
2. 受试者被要求进行一些准备动作,例如深呼吸,然后按照操作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
步骤三:数据记录与分析1. 根据提示,仪器会记录受试者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气体扩散能力等数据。
2. 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受试者之间肺功能的差异。
有的受试者肺活量较大,呼吸频率较慢,说明其肺部功能较为良好;而有的受试者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说明其肺部功能较一般。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判断一些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例如气体扩散能力降低可能意味着患有肺部疾病。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肺功能测试可以有效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了解肺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
2. 呼吸频率和肺活量是评价肺部功能的重要参数。
3. 根据肺功能测试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肺部疾病或异常情况。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测试了少数受试者,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肺功能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测手段,对于了解肺部疾病的程度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检测肺功能

如何检测肺功能
肺功能的检测对于评估肺部健康和发现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肺功能检测方法:
1. 肺活量测定:肺活量测定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肺功能检测方法之一。
它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肺部能够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
具体的测定方法是让被测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尽可能多地将空气吹进或吹出一个特定的装置中。
2. 肺功能测试(PFT):肺功能测试是一种更全面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肺部的不同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呼气流速、肺顺应性等。
这是通过让被测者在特定的呼吸模式下使用呼吸装置进行测试来实现的。
3. 呼气氮测定:呼气氮测定用来评估肺部的换气功能。
被测者会吸入含有标记氮的气体,然后通过呼出气体中氮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气体的混合和肺部的通气情况。
4. 肺阻力测定:肺阻力测定用于评估气道的通畅性。
被测者会呼出一定的气体量,同时被测量气流速度和气道压力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气道的阻力。
5. 气体扩散能力测定:气体扩散能力测定是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一种方法。
被测者会吸入一种特定的气体,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来评估肺部对气体的扩散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肺功能检测时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并
且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
在进行肺功能检测前,被测者通常需要停止吸烟、避免食物和饮水等干扰因素。
此外,肺功能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综合判断。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应用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应用肺功能测定是以呼吸生理为基础的医学计量测试技术,是现代肺科(内科、外科)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
肺功能测定发展的历史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人们的认识(理论、实践)从生疏→深入,从不认识→重视②测试仪器由纯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从单一功能→多功能集装式③检查项目从简单→全面④临床应用从片面→广泛肺功能测定目前应用最广泛在以下几方面;①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和估计病人的预后。
②非典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确诊及与COPD的鉴别③手术、麻醉适应症选择,保证手术安全性④职业性肺病诊断和劳动力鉴定。
一、肺功能检测的内容肺通气——静息通气量(V E),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等四肺容量——肺活量(VC)、FRC、RV、TLC、残气/肺总量(RV/TLC)等大肺换气——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 L CO)、V/Q 等类呼吸动力功能测定——气道阻力(Raw),呼吸肌力、肺顺应性(C L)、P0.1等(一)肺通气由于呼吸肌的驱动作用,使胸廓扩张和收缩,从而改变肺容量的大小而产生通气。
通气的作用是使新鲜空气进入肺泡,以及排出经过气体交换的肺泡气,是常规肺功能检测的基本内容。
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呼吸肌功能——衰竭——引起通气泵功能障碍呼吸道通畅程度——阻塞——引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肺舒缩功能——扩张受限——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临床常用的通气功能测定项目为:静息通气量(简称V E)最大通气量(简称MVV或MBC)用力肺活量——时间曲线(FVC-t曲线),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等。
可用普通肺量计直接测得1.V E(静息通气量)指在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正常约5~8升,>10升为过度通气,< 3升为通气不足。
V E=V T(潮气量)×R(每分钟呼吸次数)在麻醉或机械通气时此项指标临床意义增大。
肺功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肺功能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肺功能的测定是评估一个人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参与者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和呼气流速等指标,来评估他们的肺功能。
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参与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并可能发现一些与呼吸系统相关的潜在问题。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适宜,通风良好,并且没有烟雾或其他污染物。
–准备好测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肺活量计和呼吸频率计。
–将参与者分成不同组别,例如按年龄、性别或体质等。
2.测量肺活量:–让参与者坐在直立的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
–让参与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唇紧闭,用力将空气呼出到肺活量计中。
–记录参与者的肺活量值,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3.测量呼吸频率:–让参与者保持安静,不做任何活动。
–用呼吸频率计数参与者的呼吸频率,通常是每分钟呼吸次数。
–记录参与者的呼吸频率,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4.测量呼气流速:–让参与者坐在直立的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
–让参与者将嘴唇紧闭,用力将空气呼出到呼气流速计中。
–记录参与者的呼气流速值,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
5.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将测量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参与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测量结果与正常参考值存在明显差异,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年龄、性别、体质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参与者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和呼气流速等指标,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了比较。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评估参与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一种简单的肺功能测定方法,测量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发现异常情况,建议参与者寻求医学专业人员的进一步评估和建议。
肺功能测定怎么做

肺功能测定怎么做肺功能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肺部健康和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肺部通气、气体交换和肺功能的定量数据,对于诊断和监测各种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肺功能测定的步骤和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
首先,肺功能测定通常需要在一个专门的实验室或医疗机构进行。
在进行测试之前,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过去的病史、症状和使用的药物,以及任何与呼吸相关的问题。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参考值。
接下来,患者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和其他相关的生理参数。
这些数据将与测试结果一起使用,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肺功能。
然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肺功能测定。
最常见的测定方法之一是肺通气功能测定,即肺活量测定。
在这个测试中,患者需要深吸一口气,然后从最大吸气开始,尽可能快地将气体全部呼出。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重复多次,以确保得到可靠的结果。
除了肺活量测定,还有其他的肺功能测定方法,如峰流速测定和容积时间曲线测定。
峰流速测定是通过测量患者在最大呼气流速下呼出的空气量来评估肺部通气功能。
容积时间曲线测定是通过在呼气过程中测量呼气空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变化来评估肺部通气功能。
此外,肺功能测定还可以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如弥散功能测定。
这个测试通过测量肺部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气体成分的差异来评估肺部气体交换的能力。
最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测试结果和参考值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比较患者的测定值和正常值,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总结起来,肺功能测定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肺部健康和功能。
它涉及多种测定方法,包括肺活量测定、峰流速测定、容积时间曲线测定和弥散功能测定。
这些测试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或医疗机构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测试结果和参考值来评估肺功能。
肺功能测定

肺功能测定
肺功能测定(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简称PFT)是一种
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肺部功能状况。
肺功能测定包括多个测试项目,常见的有肺活量测定、用力呼气容积测定和弥散功能测定等。
肺活量测定是最基本的肺功能测定项目之一,用于评估一个人在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状态下的肺通气量。
测试过程中,被检测者需要在与测定仪器相连的特殊装置中进行深吸气或深呼气,并尽量将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进行到底。
测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容量是否正常,以及诊断和监测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用力呼气容积测定(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简
称FEV1)是评估肺气流限制的重要指标。
被检测者需在最大
吸气后,用力将气体迅速呼出。
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出肺部排气能力和气流限制的情况。
FEV1值的降低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弥散功能测定(Diffusing Capacity,简称DLCO)是评价肺部
气体交换功能的指标。
测试过程中,被检测者需深吸入一种含有特殊气体的气体混合物,并在特定时间内尽量慢地将气体呼出。
测试结果可以反映肺泡膜功能的状况,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患者的肺部气体交换情况。
通过以上的肺功能测定项目,医生可以获得关于肺容量、气流限制和气体交换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肺功能状
态,辅助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肺功能测定已成为评价肺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肺功能检测的常见方法及意义

肺功能检测的常见方法及意义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其功能的健康与否关系着人体的整体健康。
肺功能检测是科学检测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方法,旨在检测肺的体积、通气能力、弹性等指标,以评估肺部健康状况,并发现并及时处理一些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
本文将探讨肺功能检测的常见方法及其意义。
一、肺功能检测的意义1.发现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治疗肺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
早期发现疾病的发生和状况,通过科学的治疗,可以减轻病情,保护肺部健康。
2.评估工作环境对肺健康的影响肺功能检测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职业工作环境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例如煤矿工人、焊工等需要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的工作,他们身体健康与否与其工作环境密不可分。
肺功能检测可以及时评估肺部功能状态,保证工人的健康。
3.全面评估身体健康状况肺功能检测是全面评估人体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肺体积、通气能力、弹性、氧气吸收等指标,可以评估人体的整体身体状况。
二、肺功能检测的常见方法1.肺活量测定法肺活量测定法是指测定肺部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的方法。
该测定法最常用于肺疾病如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的评估。
通过测定肺活量,可以评估肺部的体积和肺部的弹性程度。
2.最大呼气流率测定法最大呼气流率测定法是通过测量人体尽可能快的呼气流速来评估肺通气能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程度。
3.弥散能力测定法弥散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肺泡内部气体向血液中的弥散情况的一种方法。
测定肺泡弥散能力可以评估肺血管的通透性和肺功能的弹性。
4.气体分压测定法气体分压测定法是一种测量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肺功能,例如肺血管疾病或其他类型的肺部疾病。
5.氧气饱和度测定法氧气饱和度测定法也是一种测量血液中氧气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评估肺功能及其他相关因素,如肺血栓栓塞等。
综上所述,肺功能检测是检查和评估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
肺功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肺功能的测定实验报告肺功能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肺功能是评估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肺功能的测定,我们可以了解到肺部的正常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肺活量与身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材料:- 肺功能测定仪- 肺活量计- 呼吸道流速计- 体重秤2.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对实验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 记录被试者的身高和体重。
2) 测定肺活量:- 被试者深呼吸后,用肺活量计测量最大吸气量,并记录结果。
- 被试者深呼吸后,用肺活量计测量最大呼气量,并记录结果。
3) 测定呼气峰流速:- 被试者深呼吸后,用呼吸道流速计测量最大呼气峰流速,并记录结果。
4) 测定肺活量与身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被试者用肺活量计测量最大吸气量,并记录结果。
- 被试者用体重秤测量体重,并记录结果。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共测定了10名被试者的肺功能指标,并整理成表格如下:被试者编号 | 身高(cm) | 体重(kg) | 肺活量(L) | 呼气峰流速(L/s)| 肺活量与身体质量之比(L/kg)----------------------------------------------------------1 | 170 | 60 | 4.5 | 5.2 | 0.0752 | 165 | 55 | 3.8 | 4.8 | 0.0693 | 175 | 70 | 5.2 | 5.5 | 0.0744 | 160 | 50 | 3.5 | 4.2 | 0.0705 | 180 | 75 | 5.8 | 6.0 | 0.0776 | 170 | 65 | 4.2 | 4.9 | 0.0657 | 160 | 55 | 3.6 | 4.5 | 0.0658 | 175 | 70 | 4.8 | 5.1 | 0.0699 | 165 | 60 | 4.0 | 4.6 | 0.06710 | 180 | 80 | 6.0 | 6.2 | 0.075四、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肺活量与身体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完全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应性(Compliance)⏹压强-容积曲线的斜率,即单位压强下容积的变化C=△V/△P⏹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与顺应性呈反比R=1/C人肺顺应性大约0.2L/cmH2O肺泡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肺顺应性由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和表面张力决定。
⏹主要发生在鼻(约占总阻力50%)、声门(约占25%)及气管和支气管(约占15%)等部位,仅10%的阻力发生在口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R=△P/νν=Pπr4/8nl R=8nl/πr4⏹健康人,平静呼吸时的总气道阻力为1-3cmH20/L·S-1肺容量及其组成1、潮气量(tidle volume, V 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约500ml。
2、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2000ml,女性约1500ml。
3、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平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900ml,女性约560ml。
4、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 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气量,正常值: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其与肺总量的比值是判断肺内气体潴留的主要指标。
以上四种称为基础容积,彼此互不重叠。
5、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由V T+IRV组成,判断吸气代偿的能力,正常值:男性约2600ml,女性约1600ml。
6、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IC+ERV组成,判断肺扩张能力的主要指标,正常值: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7、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 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含有的气量,由ERV+RV组成。
是判断肺内气体潴留的主要指标,正常值:男性约2300ml,女性约1500ml。
8、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由VC+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RV不能直接测量出平静呼吸基线PEEP=0肺通气量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进出肺的气量,显示时间与容量的关系,并与呼吸幅度、用力大小有关,是一个较好的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 E):静息状态下每分钟所呼出的气量,即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气量,正常值:男性约6700ml,女性约4200ml。
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 A):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为潮气量(V T)与生理死腔量(V D)之差,即V A=(V T-V D)×f,潮气量包括可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气量、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死腔量及在气道内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解剖死腔量。
肺泡死腔加上解剖死腔合称生理死腔量(V D),肺泡通气正常情况下解剖死腔量与生理死腔量基本一致,生理死腔量的增加可反映通气功能的异常。
临床上通过测定呼出气CO2分压(P E CO2)及动脉血CO2分压(PaCO2)可间接求出死腔气量。
V D PaCO2-P E CO2V T PaCO2肺泡通气量能确切反映有效通气的增加或减少。
3、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的通气量,是一项简单而实用的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肺组织的弹性、气道阻力、胸廓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常用于胸腹部手术前肺功能的评价。
4、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指用力呼气时容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图2。
(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指最大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气至RV位的呼出气量,正常情况下与肺活量一致。
(2)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指最大吸气至TLC位后1秒内的最快速呼气量,既是容量测定,也是一秒之内的平均流速测定,是肺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判断气道阻塞常以FEV1/FVC%或FEV1/VC%表示。
(3)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MMEF),又称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指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速,是判断气道阻塞(尤为小气道病变)的主75要指标。
(4)流速与容量的关系:容量的时间微分即为流速,流速与容量的关系见流速-容量曲线(flow-volume curve)图3,本节重点讨论其呼气相(maximal ex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 MEFV)。
流速-容量曲线的特点是呼气相早期流速迅速增至最高值( 最高呼气流速,PEF),峰值点约位于肺总量位至75%肺总量位之间,其值与受试者的努力程度有关(高肺容量呼气流速用力依赖性),在呼气相中后期,即低肺容量时呼气流量与用力无关( 低肺容量呼气流速用力非依赖性),流速容量曲线随肺容积降低而缓慢下降,逐渐向下倾斜至残气位,这种现象可用等压点学说阐明。
MEFV的几个常用指标:①最高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速,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肉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FEV1呈高度直线相关。
②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余75%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 25% of the FVC has been exhaled, FEF25%,V75%):反映呼气早期的流速指标。
③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余50%肺活量)(FEF50%,V50):反映呼气中期的流速指标。
④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余25%肺活量)(FEF75%,V25):反映呼气末期的流速指标。
V50,V25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变等。
影响肺通气功能的因素:1、呼吸中枢及其支配神经通路;2、呼吸肌肉功能(主要为膈肌);3、气道通畅性;4、肺顺应性(肺泡可扩张及可回缩性);5、胸廓顺应性。
肺换气功能(一)弥散功能弥散功能是肺换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测定指标。
气体分子(有呼吸生理意义的主要为O2及CO2)通过弥散膜(呼吸膜) 由高浓度区移向低浓度区的过程称为弥散,是气体的被动扩散过程,呼吸膜由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及其基底膜及二膜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
通过弥散,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CO2则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1、肺内气体弥散的决定因素:(1)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弥散方向由高分压区向低分压区方向移动,要保证这种压力梯度,需有正常的通气功能及正常的气体分布,以维持PaO2及PaCO2在正常范围,及时间常数(=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正常。
(2)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肺泡内弥散至液体的相对速率与气体的密度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有关,后者是气体在液体中弥散的重要因素,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20倍,临床上非至终末期不会发生CO2弥散障碍,故弥散实际上指O2的弥散是否正常。
(3)弥散距离:气体在肺内的弥散路程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呼吸膜、毛细血管中血浆层、细细胞膜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其中呼吸膜的厚度对弥散功能有重要影响,呼吸膜任何部分的病变(如增厚、渗透等)均可使弥散距离增加进而影响肺弥散。
(4)弥散面积:是指与有血流通过的毛细血管相接触的具有功能的肺泡面积,任何损害肺血流(如肺栓塞)或肺泡功能( 如肺气肿时的肺泡结构破坏)的因素均可使弥散功能下降。
2、测定技术和方法:目前临床上多应用CO进行弥散(DL)测定以替代O2,因DLO2的测定技术上有困难,而CO气体具有以下优点:① CO透过呼吸膜及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反应的速率与O2相似;②除大量吸烟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为零,便于计算;③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较O2大210倍,因此生理范围的O2分压不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
弥散功能的测定方法有一口气法,稳态法及重复呼吸法,临床上大多采用一口气法,在测定时要求屏气10秒且VC>1升,屏气时间过短及肺活量减少(肺泡通气量减少)可影响弥散值的测定。
3、常用的测试指标:(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 CO):指CO气体在单位时间(1min)及单位压力差(1mmHg≈0.133KPa)条件下所能转移的量(ml),是反映弥散功能的主要指标。
(2)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 CO/V A): 由于弥散量受肺泡通气量影响,肺泡通气量减少可致DL CO减少,故临床上常以DL CO/V A比值作矫正,一口气测定法该比值判断较DL CO 更有意义。
(3)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血红蛋白的比值(DL CO/Hb)弥散值亦受Hb影响,严重贫血时(Hb减少),CO从毛细血管壁到红细胞Hb间的弥散距离增加,及Hb与CO的结合量减少,使CO反馈压产生而影响CO的继续弥散。
因而亦常以DL CO/Hb比值矫正,有作者报道Hb每下降1g,肺弥散量约下降7%。
肺功能检查的意义,适应症及禁忌症:1、肺功能检查的意义及适应症: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疾病功能及病变部位诊断;评估疾患的病情及预后;评定药物等临床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危重病人的监护。
2、肺功能检查的禁忌症:近周内有大咯血、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手术治疗、心功能不稳定者慎作需用力呼气的肺功能检查;对支气管舒张剂过敏者禁用该舒张剂;喉头或声带水肿、中度或以上通气功能异常者禁作支气管激发试验。
肺功能障碍的评价1、肺容量改变肺组织切除可直接损害肺容量,TLC,VC,RV,FRC等下降,其中以VC在临床上最常用,因其常与有功能的肺组织的切除量呈比例下降,且测定简便,其它引起肺实质损害的病变(如肺炎、肺部巨大占位性病变等),支气管病变(单侧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完全性阻塞),胸腔病变(胸腔大量积液、胸膜广泛增厚硬化等),均可引起肺容量的减少,肺间质性病变(如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使肺弹性回缩力增高亦可致TLC,VC,FRC,RV等减少;而肺气肿等使肺弹性回缩力下降的疾病则TLC,RV,FRC等增高。